返回 打印

如何发挥文艺的价值引领作用 为人民抒写 抒情 抒怀

作者:蔡武    来源:《求是》2014/24   

 核心要点:

    ■ 文化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作为十八大“五位一体”总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的作用日益凸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

    ■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重申了文艺创作的人民取向,定位了文艺发展的人民坐标。社会主义文艺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要让人民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

    ■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努力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 要重视和切实加强文艺评论工作。倡导说真话、讲道理,营造开展文艺批评的良好氛围。把好艺术评论的方向盘,引导文艺创作走上正确的方向,提升人民群众的审美水平,激励诞生更多的精品力作。

    ■ 要加强和改进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艺扶持政策。同时,要尊重文艺工作者的创作个性和创造性,努力营造良好的创作环境,形成不断出精品、出人才的生动局面。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是党中央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历史阶段,对涉及新时期文艺发展繁荣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出的科学系统、深刻有力的回答,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的文艺工作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是推动文艺繁荣发展、开创文化建设新局面的行动指南。习近平总书记肯定了长期以来文艺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和作出的重要贡献,深刻论述了文艺工作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全面分析了文艺工作的基本形势和主要任务,清晰阐释了做好文艺工作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路径,对文艺工作和广大文艺工作者提出了新要求,对文艺繁荣发展寄予了殷切期望。这一重要讲话,是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社会主义文艺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理论推向了一个新境界;讲话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既与我们党关于文艺工作的理论创新和丰富实践一脉相承,又蕴含着一系列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体现着鲜明的时代精神,是文艺工作的时代最强音。我们必须认真学习这个重要讲话精神,努力开创艺术创作工作新局面。

    一、充分认识文艺工作肩负的重要使命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文艺工作。党的十八大确立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总目标,明确了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作为五位一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的作用日益凸显。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各种不同场合,就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问题、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问题、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文化支撑问题,发表过一系列重要讲话。他强调指出,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在这次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开篇就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这些论述从文艺与国家、文艺与民族、文艺与社会、文艺与个人、文艺事业与党和人民的事业等多个维度,对文艺工作的价值与地位作了阐发,把我们对文艺和文艺工作者的地位作用的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期望广大文艺工作者从这样的高度认识文艺的地位和作用,认识自己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文艺具有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作用,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文化部始终强调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和“三贴近”原则,强调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强调要正确处理“两个属性”、“两个效益”、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精品创作与普及推广、弘扬传统文化与借鉴世界文明成果等关系,做到了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没有荒腔走板,没有偏离方向。但是,还要看到,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艺术思潮的引领任务依然艰巨。

    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充分认识文艺创作承载着新时期民族文化复兴的伟大使命。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要胸中有全局,眼中有大局,跟上时代发展,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来规划自己的艺术人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活灵活现地体现在文艺创作之中,用生动优秀的文艺作品鼓舞人、感染人,通过栩栩如生的作品形象,传递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以充沛的激情、生动的笔触、优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二、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

    早在72年前,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就指出,我们的文艺是为人民的。今天,习近平总书记再次鲜明地指出,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讲话重申了文艺创作的人民取向,定位了文艺发展的人民坐标。他还指出,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让人民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这些深刻的论述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同时又充满了改革开放背景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精神,深刻阐释了新时期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为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好文艺工作指明了根本方向。

    近年来,文化系统坚持把“二为”方向这一方针,落实到创作、表演、研究、传播各个环节。积极鼓励文艺工作者“写人民、演人民、演给人民看”。实施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等重大项目,扶持各门类艺术创作;举办中国艺术节等大型活动,搭建创作交流观赏的平台;不断改革和完善文艺评奖制度,加大获奖作品宣传推广力度;持续开展“三下乡”、高雅艺术进校园、推动惠民演出活动。但是,个别文艺工作者仍然存在着忽视人民、漠视群众的现象。有的人热衷于所谓“为艺术而艺术”,钻进“象牙塔”,只顾一己悲欢,被戏称为“为外星人创作”;有的人忘记了“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神圣职责,把自己等同于匠人,以制作代替创作,忘记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艺术变成了为人民币服务的工具;还有的单位和个人,只热衷于评奖,获奖之后,就把作品束之高阁。种种现象,都说明个别文艺工作者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出现了偏差。

    对照习近平总书记讲话,我们将进一步查问题、找差距,切实做到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要引导和鼓励艺术家们深入生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到改革建设的第一线去,体验生活,了解现实,接地气,虚心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进行生活和艺术的积累,不断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始终把人民的冷暖、人民的幸福放在心中,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在自己的笔端,讴歌奋斗人生,刻画最美人物,坚定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信心。不做无根的浮萍、无魂的躯壳。鼓励艺术表演团体和文艺单位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改进文艺评奖制度,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引导文艺工作者坚持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文艺创作的最高准则,认真对待和积极追求文艺作品的社会效果。

    三、坚持把推出精品力作作为繁荣文艺的根本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这一深刻论述揭示了文艺工作的本质和客观规律,把准了当前文艺工作的命门。文艺工作千头万绪,出作品是硬道理,出优秀作品是硬任务,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是奋斗目标。推出能够传世的精品,创作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美的宏篇巨作,是我们不懈的追求。艺术发展的规律告诉我们,人类文明几千年流传下来的是包含着永恒价值,即认识价值、审美价值、伦理价值的作品,从诗经、楚辞、汉乐府,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这些中华优秀文化的代表作,都是那个时代的记忆、记录。

    我们正处在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时代,我们文艺工作者有这个历史责任,要为时代放歌,为时代留下永远的记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艺创作迎来了春天,产生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但也不可否认,在文艺创作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从整体来看,创作仍是文艺工作中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存在着创新力不足,抄袭模仿、千篇一律、机械化生产的问题。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这个重要讲话给我们指明了方向,并提供了创作文艺精品的基本路径。首先,对于文艺工作领导者来讲,必须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必须推出大批德艺双馨的文艺名家,带动文艺创作的繁荣、推动文艺创新。第二,对整个文艺战线来讲,要坚持“双百”方针,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营造积极健康、和谐宽松的氛围,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充分讨论,提倡题材、体裁、形式、手段充分发展,推动观念、内容、风格、流派切磋互鉴。第三,文艺工作者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自觉坚守艺术理想,不断提高学养、涵养、修养,加强思想积累、知识储备、文化修养、艺术训练,认真严肃地考虑作品的社会效果,讲品位,重艺德,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努力以高尚的职业操守、良好的社会形象、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赢得人民喜爱和欢迎。第四,文艺工作者要志存高远,牢记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不追风、不流俗,善于继承,勇于创新,潜心创作,精益求精,打造精品力作,树立艺术“高峰”。

    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重视和切实加强文艺评论工作,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倡导说真话、讲道理,营造开展文艺批评的良好氛围。相对于创作,艺术评论更为薄弱。红包评论、人情评论致使评论的公信力减弱;评论队伍老化、后备人才不足;评论的针对性有效性有待加强。近年来,文化部就艺术评论建设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和探索,初步形成了评论与创作互动、评论引导鉴赏的良好态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改善艺术评论的生态,吸引、培养年轻评论人员,改变评论独立性差、人情因素重等因素的干扰,切中要害。我们将实施艺术评论引导和扶持工程,不断完善评论工作的方式方法。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文艺领域的领导地位,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最新成果,以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为指导,把好艺术评论的方向盘,褒优贬劣,激浊扬清,引导文艺创作走上正确的方向,提升人民群众的审美水平,激励诞生更多的精品力作。

    四、加强和改进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党对文艺事业领导的新要求。各级党委要把文艺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贯彻好党的文艺方针政策,把握文艺发展正确方向。他特别强调,选好配强文艺单位领导班子,把那些德才兼备、能同文艺工作者打成一片的干部放到文艺工作领导岗位上来。这是一个新的要求。文艺单位的党政领导在努力提高政治素质、巩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转变作风的同时,也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艺术修养,努力成为内行,不能满足于“外行领导内行”,争取做到德才兼备;不能高高在上,习惯于当“官”做老爷、发号施令,而是要能和文艺工作者打成一片,成为团结的模范,善于同文艺工作者交朋友,交知心朋友。要尊重文艺工作者的创作个性和创造性劳动,政治上充分信任,创作上热情支持,努力营造有利于一切创作才能充分涌流的良好环境。要通过深化改革、完善政策、健全体制,形成不断出精品、出人才的生动局面。这是加强和改进党对文艺事业领导的主要路径。

    这些年来,文化系统在工作实践中努力坚持正确导向,正确认识和处理新的历史条件下文化和文艺的“双重属性”、“两个效益”的关系,围绕繁荣发展文艺事业的时代命题,深入推进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推动设立国家艺术基金、健全文化产品评价体系、实施重大艺术工程、拓宽人才培养渠道,不断夯实艺术创作的基础,提高艺术创作的水平。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己任,创作出了一大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为我国文艺园地的百花竞放、绚丽多彩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同时也要看到,与中央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存在着一些体制机制上的矛盾。比如:一些地方和单位对文艺工作的重要性认识需要加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更为紧迫;推出更多文艺精品的引导力度和组织方式亟需加强;文艺创作和文艺院团的财政投入偏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健全;演出市场需要规范完善;文艺人才队伍建设较为薄弱。要抓紧解决这些问题和不足,必须从战略和全局出发,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文化管理体制和文艺创作生产运行机制,把握文艺发展规律,完善文艺扶持政策,切实加强对文艺创作的引导,为文艺全面繁荣提供强大支持和动力。

    我们正经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激情燃烧岁月,正处在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文艺工作者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努力夯实基础工作,尽快扭转创作的薄弱状况,推动文艺更好地发展繁荣起来,要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道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我们相信,在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的指引下,广大文艺工作者必将鼓舞斗志,努力打造文艺精品,让人民精神文化生活迈上新台阶。我们必将迎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新阶段,必将实现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

    (作者:文化部党组书记、部长)



//m.syxtk.com/wzzx/llyd/wh/2014-12-24/29409.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