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老画家王春立:我反对后殖民主义的东西

作者:王春立   来源:红色文化网  

一、自1986年起,我提出“中国美术现代化,唯有体现民族精神,通过民族形式才能实现”这一个新的美学命题。反对“后现代主义艺术”。

此时西方垄断资本为了剥夺世界各国人民,在精神方面,大肆推行“世界文化一体化”,即各国必须砸掉本民族文化传统,融入西方“反审美、反崇高”的“后现代主义艺术”,以“丑”为“美”,以照片取代画家的真情实感,鼓吹“生活即艺术”。我们众多评论家丧失独立人格、价值判断与批判精神,崇洋媚外、把学术研究市场化,胡吹乱捧。媒体、市场疯狂爆炒,为了捞钱,充斥着作假与欺骗。这,就是近几十年来美术界的乱象。

有人说,中国画已经走到了“穷途末日”。“民族性、民族特色会阻碍艺术的现代化”,应该“另起炉灶”,“尽量从西方现代艺术中汲取绘画意识和形式方法”,以便使中国画“面向未来”、“走向世界”,创造出一种具有“现代观念”、“当代意识”的“全新的绘画形式”。针对上述情况,我多次发表看法,其要点为:

1、 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发展过程中,从精神上把握世界的一种形式,具有很强的人民性和无限的生命力。只要中华民族还在地球上生存,反映中华民族精神的文化形态就一定会存在。

2、从来没有中断过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包括绘画在内,总是采取开放的态度,吸收外域文化优长之处为己用,具有强大的涵摄力,而不是像古巴比伦、埃及、印度那样,被外来文化吞化。域外文化一旦传到我国,经过自然取舍,逐渐融入中华民族文化之中,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

3、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通过汉族文化与我国其他各民族文化不断融合形成的,它是增强民族团结、强化全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因素,这是我们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

4、中国文化为适应时代的发展,其精神内涵与外在表现形式总是随着人们审美需求的改变而改变。也就是说,民族绘画内在的美学规律能够与新时代的审美理想相适应,并能以革新了的外在形态表现出来,因而受到历代民众的喜爱。

5、传统文化不是僵死的、倒退的、一定要被“摧毁”的,不是历史发展“巨大的阻力”,恰恰相反,它是在继往开来的过程中,时时吸收新营养,形成新传统,表现新的历史律动。欠要尊重传统,不能食古不化,要“老树发新枝”。

6、唯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没有民族特色,中华文化就不能立足于世界各民族文化之林。只能沦为西方的文化殖民地。

二、儒、道、释乃中国美学发展之根。中国现代化之路,本质上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复兴。

中国美学思想发展的过程,是儒家重在宗法血缘基础、以政教伦理为中心的美学理论,与道、释以审美为中心的美学理论相互对立、交融的过程。研究上述独具中国特色的美学理论,对于今天的文艺创作以及理论的发展,具有极为现实的指导意义。

1、主张以文“化”人。“文化”从属于政治,为经济基础服务。

儒家崇道尚德、明义重公、乐群贵和的精神境界,自强不息、刚健进取、厚德载物的刚健品格,是其价值观的核心。如主张树立忧患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表现时代风采,为人生而艺术。个人的命运永远从属于民族的命运,国家的命运。做到“美”与“善”的统一,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老子“道法自然”天道观,对我国美学范畴、概念以及审美规律的形成,产生了决定性的作用。

佛教自汉明帝时从印度传入,其分支禅宗主张舍形悦影,豁然顿悟,以虚涵实,遗貌取神,“言有尽而意无穷”,于南北朝融入了中国文化宝库。

2、崇尚“中”“和”之美。

老子云“多言数穷,不如守中”,把“道”之“无为”的自然法则,推衍到“德”,即论述治国修身之术,这与孔门《中庸》之“中”——“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要人按照“道”的标准“慎其独”,完善自我教育,其政治目的是相同的。只不过是,老子从哲学出发,儒家重视伦理。从那时起,儒、道“中和”、“和静”文化观念,以及墨家“兼爱”思想,对形成中华民族刚健中正、尊道贵德的民族性格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汉初黄老当道,武帝独尊儒术。魏晋以降,佛、道盛行。隋唐儒、释、道合流。宋代又形成了以儒家为核心、融入佛、道的程朱理学。民国以来,新儒学吸取西方科学与民主的意识,正在促其往现代化转型。在新形势下,如何继承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吸收世界文化长处,建设中华民族新文化,已成为当前十分重要的任务。

3、中西美学之交融。

自古以来,汉文化对周边国家起着放射状的影响,且具有很强的包容性。

在美学理念上,西方崇尚求实、和谐,中国意在教化、守中。 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资本主义兴起,加速了文艺的发展。大画家达·芬奇在《论绘画》中写道:绘画“是自然的合法的儿子”,“是自然界一切可见事物的惟一的模仿者”,以此再现“世界的美”。在这里,他所强调的是客观、模仿、真实。

近百年来,法、意、俄等国作品所体现的科学理性精神,对中华民族的影响是巨大的。康定斯基对于色彩学的研究,阿尔海姆“格式塔”心理学的创立等等,也都介绍到中国来。

在世界美学发展史上,中华“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即以“表现”为主的美学理念,有别于西方以“再现”为主的美学特征,这是中国对世界多元民族文化作出的卓越贡献。

目前西方文化在垄断资本操纵下,为了控制全世界,其美学与绘画诸方面,已经走进了死胡同。如西方鼓吹的“反审美、反崇高、生活即艺术”之“当代艺术,推崇毫无创造性的拍照片、画照片、缺乏真情实感的所谓“超现实主义”。这值得赞许吗?

更有甚者。中华文字,历来都是增进民族团结,统一全国思想、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工具。而现在,在某些媒体所用汉语中,不时插入以西洋文字缩写的拼音字母,不伦不类,始开瓦解中华民族文字之先例。

我们不能被内外垄断资本及其走狗牵着鼻子走,对此不得不加以警惕。

为增进人们的心灵之美,认真研究中西美学之异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必将促进今日中华文化之繁荣。

(作者是中国美术馆原副馆长)



//m.syxtk.com/wzzx/llyd/wh/2022-07-15/76470.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