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陈先义:厨房正远离我们而去,但一场舌尖上的革命即将到来

作者:陈先义   来源:红色文化网  

厨房正远离我们而去

——大湾区纪行之一

陈先义

写下这个标题,我猜恐怕很多人以为我这是梦呓之言:人一日三餐离不开吃饭,吃饭便离不开厨房,怎么能说厨房远离我们而去呢?那么同样的问题,我跟你的疑问一样,不妨我带你先听一听我和广东省农业厅副厅长陈东的对话。

在广州东山一座民国古建的茶楼里,2023年初春的一个上午,我们品茶相对而谈。

我问他关于厨房正在远去的话题,陈东却从一部缝纫机的历史讲起。

他说,几十年前,我们都记得吧,那时候解决穿衣问题,是上街先买了布,而后再用自家缝纫机做出衣服,这几乎成了规矩。所以,儿女成婚,必须有“三转一响”,这三转第一转就是缝纫机,这一响就是收音机。而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后,这个提法没有了吧?缝纫机如今成了文物,你说这是为什么?

我一想,就说还真是的啊,缝纫机没有了,这的确是不知不觉间的变化。我说,这还不是生活水平提高了呗!

他说,问题可没那么简单,这可不仅仅是生活水平提高了。

我说,那是为什么?

他说,这是一场革命。

我有点愕然,这怎么能说革命?他说你发现没有,不仅缝纫机没有了,连商场卖布匹的柜台也没有了,过去卖布匹可是商场的主要柜台啊。因为现在人们不再买布了。

一想也真是。哪年哪月已经记不清了,反正从上个世纪八就十年代开始,布匹渐渐淡出我们我们的生活。比取消布票似乎还要更早。人们解决穿衣问题开始由买布做衣服过渡到了直接到商场买成衣。

他说,这个事情不小,由买布到买成衣,是一场穿衣革命不?

我仔细一想,还真是!千百年来,都是织布、买布、做衣服,怎么说没有就没有了呢?陈东说,这就叫革命。这场革命,源于科技与分工的发达和进步。为何这么说?因为科技发达了,它可以精确地计算出每个人的身材数据,然后根据腰围、臀围、身高等一系列数字的平均值,然后算出不同人群的准确数字,给出一个合理的尺寸范围,然后做出对大多数人来说都相当可体的成品服装来,而后提供市场上人们要求任意选择,这是自家缝纫机达不到的。从此,人们再也不需要自己做衣服了。把你们军队做军装的道理和办法运用于整个社会。这叫军转民,这一变化,便可以从此腾出大量家务劳动。

我顿觉醒悟。

他转而说,吃饭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即将远离厨房。此时我们的话题才书归正传。转而谈起“远离厨房”的这个可望尚未可及的问题。

他说你算一算吧,一个家庭主妇(当然也有男人做饭的),这一辈子有多少时间是泡在厨房里了,你算过吗?惊人得很呐!恐怕仅次于人一辈子睡觉所用的时间。能不能把这个时间解放出来呢?今天,人类已经进入智能时代。在日本,有些人不光让机器人做家务,甚至连找情人都智能化了,都变成美女机器人了,这做饭还能是一个问题吗?

我一想,你别说还真是如此啊。

陈东说,远离厨房的构想就是从这个遐想开始的。他说,当然我们说的“去厨房化”可不是从机器人开始,而是把机器人要做的工作做成“预制菜”。

乍一听这个概念,我还真不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陈东说,“预制菜”就是把千百种菜肴做成一加热就可食用的半成品。说是半成品,其实很多预制菜已经是准食品了。买来放进微波炉一转,立即就可食用。我一听拍手叫好,广东作为改革的前沿,真是敢想敢干,领风气之先。而让我无比震撼的是,陈东就是这个领风气之先的“敢想者”之一。

刚开始,他是从解放劳动力,特别是从繁重家务中解放妇女这个角度想问题的。后来发现,比这个问题更加实际的更大的问题还有,那就是社会问题。一是现在的年轻人与老一辈不一样了,都不愿下厨房做饭,动辄就是点外卖。几乎成了习惯。但这么做也同时带来一些问题,比如对地沟油、垃圾食品、质量等等问题的担忧,就不可避免,吃外卖是不得已而为之。第二,那就是这个社会渐渐趋于老龄化,人到了七八十岁,身体好的尚能掌勺做饭,一旦到了离不开拐杖,儿女又不能天天守在身边,即使守在身边也不会顿顿给老人做饭,吃饭就是个大难题。

于是,陈东开始认真琢磨如何解决厨房和吃饭的问题。这便是最早“预制菜”的由来。加上连续三年的疫情,加速了陈东和其他一些有识之士对这个计划的推进。

也许你不会想到,推广“预制菜”,会带来说不尽的好处。

好处之一,它按照国家标准的配方做成菜品,不像各个家庭口味非咸即淡,甚至可以按照人民大会堂、钓鱼台的国宴标准去烹调下料。人们便可以享受最美好的美味佳肴。当然,这个严格的标准化是非常重要的。比如你想吃北京饭店的“佛跳墙”,那么配方就是北京饭店的老配方做成的。各种配料都是严格按照配方调制的。如此类推,不一而足。这样普通百姓不用学习和费力烹饪,便可尽享天下佳肴。这里边重要的是标准,你加工者必须按照标准去做。

还有比这个更加受到人民群众欢迎的,那就是安全。按照陈东他们的设计,预制菜的每一种材料,必须可以根据二维码溯源。什么叫溯源?就是二维码一扫,即可发现这个菜是哪个地方产的,什么品质?用没有用农药化肥?甚至土壤质量怎样等等一系列问题,都一目了然。至于什么油料,是菜籽油、花生油,还是核桃油,是国产还是进口,材料的名称产地等等,有无化学成分等等,尽可以找到源头。你不必担心地沟油、污染等等一系列损害健康的问题。

如此,你一日三餐便可以吃到最好的食材、最正宗的配方、最标准的烹制、最安全的食品了。它是你上街采购、下厨烹制所达不到的效果。如此,对一个对家庭来说,最为耗费人的时间和劳动的种种活计,变得简单化、标准化、规范化。

我们的话题聊越兴奋。我很想知道国家高层对这个重大问题的看法。

一说这个话题,陈东显得非常兴奋,他告诉我:今年213日,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颁布。文件非常明确,提升净菜、中央厨房等产业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

这就是说,关于预制菜问题,已经提升到国家战略来认识这样一个带有革命性变化的创新。眼下,全国预制菜产业已经突破四千多亿元的规模。可以说,一个巨大的新型产业正在迅速兴起。

不久前,中国预制菜行业最早的一家研究机构,发布近三年来三十多份预制菜行业及产业链、消费市场需求研究报告,通过自主研发的大数据模型及研究系统,成功对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消费行为、发展趋势等进行科学研判,研究成果被包括政府、资本、产业与媒体广泛引用,与各界共同把预制菜推动进入大众视野,为乡村振兴持续赋能。这个研究提供的数据证明,全国各地在这条“万亿赛道”正在不断探索和积淀,如今将迎来全新发展机遇。

这个统计数据表明,2022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已经达到4196亿元,同比增长21.3%,预计未来中国预制菜市场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2026年预制菜市场规模将达10720亿元。当然,广东省作为预制菜的“策源地”,更加走在全国前边,早在2022325日广东就出台了《加快推进广东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在全国率先组织化、系统化地推广预制菜产业,掀起了预制菜产业发展热潮。

继预制菜迎来政策发布小高潮之后,各地相继发出对预制菜产业园区的规划。产业园区遍地开花,仅仅在广东,已知的预制菜产业园就有11个。20225月,广东肇庆市启动建设7000亩的粤港澳大湾区(肇庆高要)预制菜产业园,建设“八大中心”和“六大功能区”,并明确以肉类深加工和水产深加工为园区主导产业。

在全国范围内,我的家乡河南是食品工业大省,也是农业大省、消费大省,发展预制菜产业优势明显。20221027日,河南省印发的《河南省加快预制菜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5)》明确具体发展目标,到2025年,全省规模以上预制菜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0亿元;到2025年,全省规模以上预制菜企业超过200家,其中10亿元以上企业超过30家,培育预制菜上市企业5家以上。我想,河南省特别老家开封的名目繁多的小吃,便可以为天下尽享。

随着国家、地方政策的颁布,预制菜成为地方政府搞活经济,助力农产品深加工的重要抓手。各产业园区兴起,加快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市场化步伐,行业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态势。广东作为“种子选手”,水产等特色农产品资源丰富,所处的粤港澳大湾区有着巨大的消费市场,技术和人才优势突出,为粤式预制菜走向海外市场提供极大便利。沿海地区企业凭借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开明的对外贸易政策,推动了预制菜出海的步伐,而品控和技术依然是各企业制胜的关键。

中国菜好吃,这是世界共知的事情。如今有了预制菜,迅速便被世界所熟悉,世界都愿吃中国预制菜,已经是为期不远的事情。

陈东这样告诉我,预制菜乘船出海,气候已经迅速形成,如今,以潮州菜系为代表的预制菜已经开始进军欧洲,波兰、捷克等国家及其西欧多个国家的市场已经开始对接广东,纷纷邀请广东人去开拓欧洲市场。在加拿大的多伦多街头,今年的广东预制菜,成为春节一道最为热闹靓丽的风景。作为与中国习俗相近的东南亚各国,更加青睐中国预制菜,认为有了预制菜,不出国门,便可以吃到中国各种口味的菜品佳肴,中国菜风靡世界,必将跨越一个大的台阶。

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用战争掠夺世界,而中国却在想尽办法用中国文化,让世界尽享中国美味。这就是伟大的文明古国与西方列强的根本差别。我想,随着预制菜的流行,中国文化和中华文明正在以我们特殊的独有的方式走向世界。

谈兴未尽,不觉半天过去了,这个历史上被称为“东山少爷”的地方,留下了我们关于“远去的厨房”的这场对谈,有一天,当这个世界不再有厨房的那一天,但愿历史会记下我们关于厨房问题的这次畅谈。



//m.syxtk.com/wzzx/llyd/wh/2023-02-23/80379.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