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经济参考报:转基因主粮安全问题存争议 网民认为推广须慎重

作者:记者   来源:红色文化网  

网民认为推广转基因作物须慎重

2010年01月21日  经济参考报

不久前,转基因水稻、玉米获农业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颁发安全证书。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再次成为网民们关注的热点。

虽然有网民对此表示支持,但是大部分网民则表示质疑。网民一方面担心,转基因食品会改变人类基因,产生长期危害;另一方面担心,转基因食品的专利权在少数几个国家,目前大力发展转基因水稻和玉米,会对中国粮食安全和经济安全造成冲击。

转基因粮食对人有无危害

有网民指出,毫无疑问,转基因生物研究和转基因技术代表未来生物科技的发展方向,谁也无法抗拒。而且,从美国第一批转基因西红柿上市以来,全球至少有10亿人食用过多种转基因食品,多年来尚未报道过一例食品安全事件。

但是,面对转基因问题,更多的网民提出了自己的质疑。署名郑风田的博客文章指出,目前全球尚无任何一国敢把主食的转基因进行商业化种植,包括转基因技术最发达的美国。转基因可以进行大规模的研究,也可以在小作物上进行商业种植试验,这我都不反对。但如果真是在全球对这个问题还远未达到共识的情况下,我们贸然去进行大面积的商业化种植,这是不是也太超前了?

署名牧川的网民也认为,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还没有将转基因粮食作为人的主粮食用。转基因产品的危害性在第一代人身上表现得并不是很明显,但是却很可能损害其后代的免疫能力、生殖能力和大脑。将一种未经充分证明其安全性的转基因食品作为人的主粮,无疑是极其不负责任的,是灾难性的。牧川同时指出转基因产品对生态与环境安全的影响很大,转基因作物会扰乱原有的生态系统。

是否会冲击经济安全

署名佰骥的网民表示,转基因食品的专利权在少数几个国家,可能会影响引入国的经济安全。比如,郎咸平教授就说到了阿根廷种植转基因玉米的例子,开始外国粮商免费提供种子和种植技术以及其它优惠与帮助,等到普及后,追收高额专利费,结果导致阿根廷的农民不堪重负,并使得该国民族农业产业被冲垮。

署名牧川的网民指出,我国正在申请商业化种植及在研的8个转基因水稻品系没有任何一种拥有独立的自主知识产权,这些专利分别属于孟山都、拜耳和杜邦三家跨国生物公司。若是这种转基因水稻大规模种植,也就是把13亿人口的粮食安全的命脉交到外资手中。如此一来,如何保证中国的粮食安全?

掌握生产技术控制权是关键

面对各种质疑,有网民指出,如果我国掌握粮食生产技术的控制权,并且能够控制粮食的生产规模和市场销售,那么,就可以说我国的粮食安全是有保障的。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我国的农业研究者们犯了错误,本来转基因作物长期食用有害却误以为无害,由于我国拥有实际控制权,一旦发现有害就可以实施政策纠正和改变。反之,如果我国既不掌握粮食生产技术的控制权,也失去了对粮食生产规模和销售渠道的控制,那么,即使转基因作物不但没有害处反而有益处,我国的粮食安全也是没有保障的。

署名郑风田的博客文章指出,对于水稻、小麦、玉米这三大类作物,一定要等到最后万不得已的时候才能用。况且,那些转基因大米的鼓吹者所宣称的好处,实际效果极有限,与我们消费者要承担的心理成本压力相比,它的效果应该忽略不计。所以应该缓行。当然在研究方面我们还是该加大就加大,进行技术贮备。但实在是没有必要匆匆忙忙去搞大面积的商业化推广。 (记者 张松 整理)


转基因水稻玉米拿到“绿卡” 安全问题仍存争议

2010年01月21日  来源: 中国经济时报


 
  在经过数年努力之后,转基因水稻、玉米终于拿到了属于自己的“绿卡”。最近,农业部给转基因水稻、玉米颁发了生物安全证书,这意味着几年后转基因水稻在中国将可能实现商业化种植。

  根据农业部生物安全网公布的审核信息,此次获准的转基因水稻、玉米分别是华中农业大学申报的转抗虫基因水稻“华恢1号”、“Bt汕优63”和中国农科院申报的转植酸酶基因玉米BVLA430101。安全证书的有限期均为2009年8月17日至2014年8月17日。两个产品分别限在湖北省和山东省生产应用。

  此前,国际农业生物技术组织主席Clive James博士曾表示,中国政府批准转基因水稻和玉米将是一项里程碑式的决策。然而,对于是否应该发展转基因水稻,以及转基因水稻能否大力推动中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等问题仍存在质疑。

  安全问题仍存争议

  转基因水稻安全证书是经过严格的实验研究、中间试验、环境释放、生产性试验和申请生产应用安全证书等5个阶段,历经10年的安全评价,并经过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审定通过而获得的。

  “这两种水稻品种能够高效专一控制导致水稻减产的主要害虫螟虫和稻纵卷叶螟等鳞翅目害虫,新品种可以大幅度降低杀虫剂用量,节约水电生产成本,减少污染。而这是通过2003年到2004年开展的生产性试验证实的。”华中农业大学新闻中心相关发言人余顺华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邮件采访时表示。

  余顺华表示,上述两种转基因水稻品种使用的是专一高效杀虫Bt蛋白,而在人类肠道上是没有这种蛋白质的结合点的,因此不会对人类造成危害。

  然而,绿色和平组织食品与农业项目主任方立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还存在风险,而且转基因食品可能引发相关环境生态问题。以江苏生产的转基因棉花为例,实践证明,声称可以抗虫害、提高产量的转基因棉花,反而滋生出更新的害虫,用药量不减反增。

  “我们反对转基因进入食物链,反对转基因商品化。”方立锋说。

  产业化路途遥远

  安全证书的获得,是任何一个种子品种进入商业化种植的重要步骤。此次是中国首次为转基因粮食作物颁发生物安全证书,转基因水稻将有望在若干年后实现产业化。

  然而,转基因水稻品种进入产业化种植的周期有多长,还不得而知。余顺华表示,品种的产业化还需要后续的一系列工作才能实现,比如种子生产许可证和种子经营许可证的审核发放等,而这些都是由国家法定机构按照法定程序来独立审核的。

  “发放转基因作物安全证书,意味着该项技术和产品即将在中国进入产业化运行阶段,同时给西方跨国公司的先进技术和产品进入中国市场打开了大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所研究员张世煌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我国相关的种子产业基础薄弱,国际竞争力低下,就此国情而言,现在批准转基因作物恐怕为时尚早。

  张世煌说,眼下,中国农业种子产业的资本分散,研发、生产和市场开发的实力都很弱,种子产业和常规育种技术的竞争力都嫌不足,无论是种子产业还是转基因技术本身,都还没有形成和转基因作物产业化相适应的完整技术链条。

  方立锋说,转基因水稻还涉及多项国外专利,这将会对国家的粮食主权带来威胁。此外,转基因大米的出口可能会面临严格的审查。

  理性对待转基因

  “在种子产业基础条件还不具备的情况下,我们不应该对转基因技术寄予过高的希望,常规育种技术无疑仍然是推动农业和粮食生产发展的根本和核心。”作为玉米育种方面的专家,张世煌告诉记者,他非常支持农作物转基因技术研发。然而,目前的基础产业还不具备承接转基因甚至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的能力。

  他表示希望人们能够理性对待转基因技术,把转基因技术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补充手段和储备技术。

  “人类不应该过多依靠转基因技术。”英国环境、食品及农村事务部农业和气候变化研究项目负责人Katherine Bass博士接受记者邮件采访时表示,“要满足全球的粮食需求,应该利用现有的科技来提高传统作物的产量,减少收获后的浪费,改进农业生产。”

  对于有关部门发放转基因水稻和玉米安全证书引发的争议和担心,张世煌博士认为,这反映出我们在相关科技体制改革方面尚不够健全。他呼吁人们能更全面地考虑问题,在进行技术决策时,要深入考虑其是否最终能让我们的产业受益,这就需要听取各领域专家的意见,吸引决策者、经济学家、科研人员及其他相关群体共同参与讨论。


郑风田:转基因大米你敢吃吗?

大米转基因商业化推广应慎行
倍受争议的转基因水稻、玉米出现在2009年第二批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批准清单上,主食作物要进行商业化的转基因?是不是太快了点?转基因作物主打的降低农药使用、增加产量的收益已远超过人们的心理承受成本?

春江水暖鸭先知,国外主流媒体路透社在中国同行之前从中国参与评审的二位专家处提前得到消息,有关这方面的新闻中国似乎有点出口转内销了。为什么国外媒体对中国大米转基因反应迅速敏感?
国内媒体对转基因一直持“无所谓态度”,对这么重大的新闻,“春江水暖鸭后知”。而“鸭先知”的首先是路透社,早在11月27日就进行了报道,然后德国的媒体《法兰克福评论报》在11月29、美国《华尔街日报》在12月1日都开展了跟踪报道。而我国只有为数很少的媒体进行了关注,《每日经济新闻》在12月 2日与3日进行了报道。是中国的消费者“无知者无畏”还是觉得这不是个问题?我觉得前者的可能性似乎更大。

路透社11月27日的消息称,两位参与审批过程的科学家周五对路透表示,中国政府已经批准首个转基因水稻品种投入商业化种植,这或会为其他主要水稻出产国采用这种极富争议的技术铺平道路。专家表示,中国批准自主研发的首个水稻和玉米转基因品种,将改变全球粮食贸易的势力划分,并有可能促使其他国家效仿。中国农业部生物安全委员会的两位成员告诉路透,该委员会已为抗虫转基因水稻发放了生物安全证书,其商业化种植可于两三年後开始。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稻米生产国和消费国,如果大规律生产转基因稻米和其他转基因品种,很可能改变全球供应模式,并与限制转基因食品的欧洲等地的贸易变得复杂化。而正在研发数个转基因水稻品种的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所长Robert Zeigler表示"我们预计在中国批准转基因水稻後,其他国家要这麽做会容易得多?而绿色和平组织则把此举称为"危险的基因实验",并称曾于2005年揭发中国国内尚未通过安全测试的转基因大米已经在湖北地区种植了至少两年”,"倘若农业部连非法生产转基因大米都控制不了,又何谈管理大规模种植的风险?"

在中国的公众未知之前,审批的两位专家向国外媒体事先通报,这算是种泄密吗?

德国《法兰克福评论报》11月29日在题为“中国端上转基因大米”的报道中讲,出口转基因大米将在很多国家遭到最严格的审查。欧盟委员会在今年夏天就要求中国对出口的大米产品(如婴儿食品)加强监管。因为欧盟但心中国大米可能含有转基因Bt-63的成分。上周中国批准种植一种转基因玉米,这是中国首次批准种植转基因谷物。

《华尔街日报》12月1在题为“中国颁发转基因水稻安全证书”讲,中国政府宣布转基因水稻可以安全生产和消费,向批准在亚洲数十亿人食用的这种主要粮食作物中使用生物技术迈出了重要一步。 虽然农业部说在商业化种植前,这些品种还需要获得进一步审批。但业内人士说,距离商业化种植可能还有两到三年时间。

中国公众对转基因产生“抗体”“免疫”的主要原因是国家维护消费者公众权益的保护组织还太少,“无知者无畏”是主因?

华尔街日报在报导中还专门提到“在使用时常引起争议的转基因技术方面,中国官员面临的公众压力并没其他一些国家的同行那么大”,这话值得玩味。转基因一直牵动人们的神经,全球欧美两大阵营一直争论不休。与此相反的是,也许是“无知者不畏”,转基因产品在中国一直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甚至连一般的转基因产品应该标注我们的许多商家都懒得做,而消费者也没有谁去监督,大家都有份其实是大家都不去管,典型的公地悲剧现象。某种程度上说明我国分散的消费者一直没有形成一个保护消费者共同利益的组织,为全体消费者共同利益服务的公共品服务大家都在免费搭车却鲜有人去说去做。而欧美社会由于有发达的NGO组织,提供这样的公共产品服务比较容易。我国一方面NGO缺乏经费来源,现有的NGO为了口粮而很难有中立的声音。

与转基因水稻的正面效果相比,它的负面的效应更大,增产效果有限、健康效果有限,但却会引发消费者的心理恐慌、带来潜在的贸易壁垒,对本已难上青天的农产品出口,又带上了蜀道?

主食作物最大胆的一跳?令人担忧。
目前全球尚无任何一国敢把主食的转基因进行商业化种植,包括转基因技术最发达的美国。我国批准首个转基因水稻品种投入商业化种植,也可叫“敢为天下先” 了。大米是中国人的主食,每年我国要消费1.7亿吨大米。转基因可以进行大规模的投入研究,也可以在小作物上进行商业种植试验,这我都不反对。但如果真是在全球还对这个问题还远未达到共识的情况下,我们贸然去进行大面积的商业化种植,这是不是也太超前了?

你敢食用主食大米的转基因吗?至少伟大的水稻专家袁隆平是这样讲的“我个人认为,政府应该特别慎重批准转基因植物商业化。科学家不能完全预知对生物进行转基因改造,有可能导致何种突变而对环境和人造成危害。虽然实验非常成熟,但其对人类可能造成的影响,或许要在未来几代人后才显现。”

你是否赞同当前在中国大规模推广转基因水稻种植?反正我认为对于水稻、小麦、玉米这三大类作物,一定要等到最后万不得已的时候才能用。而况且,那些转基因大米的鼓吹者所宣称的好处,实际效果极有限,与我们消费者要承担的心理成本压力相比,它的效果应该忽略不计。所以应该缓行。当然在研究方面我们还是该加大就加大,进行技术贮备。但实在是没有必须就匆匆忙忙去搞大面积的商业化推广赚钱。


我国粮食增产的价格潜力远比转基因的效果大 ?
转基因大米宣称的第一个好处当然应该是增产了,华中农业大学科学家研发的“Bt水稻”据说产量可比普通水稻提高大约8%,这个好处太有限了吧?诸位知道不知道我国目前影响水稻产量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是从事水稻种植生产的农民,他们现在每年种植水稻除去成本,一年忙乎下来,一亩地1-2百元净收入就不错了。目前整体我国的水稻并不缺量,供需基本平衡。如果国家真是缺少大米了,农民如果能够真正地可以从种植水稻中获得好的收益,南方的一季改为两季三季所带来的生产潜力还远未挖掘出来。与这些价格收益带来的潜力相比,目前转基因水稻所带来的10%以下的增产潜力可以忽略不计。

安全性问题还存在太大的疑点?“昆虫都不吃”的水稻,人能吃吗?
转基因专家们号称的转基因抗虫作用也极为有限,与它带来的负面作用相比也可以忽略不计。转基因专家们号称的转基因水稻杀虫剂用量可减少80%是个神话,主要原因是我国的水稻病虫害与其他作物相比一般都比较小,用常规的防治水段基本上都是可以防治的,用不着非要用这个转基因的东西。

以转基因抗虫稻为例,Bt蛋白为毒蛋白,Bt抗虫转基因水稻就是靠这个让虫吃了毒死,但人吃了就没事?能够毒死虫的就毒不死人?目前的试验都是拿小老鼠做试验,老鼠吃了毒不死,不等于人吃了没事。

另外前些年推广的BT抗虫棉,对于杀虫的效果也是一代不如一代,江苏等地推广转基因棉进入在第5个年头后,退化作用极为明显,抗虫病曾经的抗虫优势随着时间的消逝而消失得特别快。

专利陷阱会危及粮食主权,巴西等国的教训值得反思?
当然目前的转基因技术主要垄断在孟山都、拜耳、先正达等公司手里,我国近年来通过大量的投入来进行强化。转基因的专利我国还很弱,绿色和平组织在《谁是中国转基因水稻的真正主人》指出,我国正研发的8个转基因水稻品系涉及多项国外专利,这将对国家的粮食主权埋下定时炸弹。华中农大研发的Bt转基因水稻至少涉及11-12项国外专利,中科院的CpTI转基因水稻涉及至少5-7项国外专利等。

孟山都用专利基本上垄断了阿根廷、巴西的转基因大豆和转基因玉米。巴西过去禁止种植转基因大豆,但在上世纪末部分土地被偷偷种上孟山都的转基因大豆,结果在2003年孟山都开始向巴西豆农收取专利费。孟山都还以同样的手段收取阿根廷农民的钱,2002年,孟山都转基因大豆基本上把阿根廷的大豆都给占领了。更牛的是,孟山都与购买转基因大豆种子的农民签定合同,不允许其在第二年使用保留的转基因大豆种子,否则要索取专利费。

我国的生物技术水平与专利还差得很远,如果真是大面积推广了,向农民收专利费?农民目前的水很种植基本上算是公益性种植了,收费专利费估计是一个难于上青天的问题。收不上来专利费,中国是小偷的名声估计又会被炒作数遍。

转基因审批环节存在太大的漏洞与不透明。
相比上述的问题,我们对转基因的闸门审批基本上掌控在一批利益相关者手里,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2/3是转基因科学家,里面涉及的很多人是正在申请专利或申请通过者,环保和食品安全方面的成员非常少,这是更让人担心的问题。中立者太少或者暗箱作业,对目前这些转基因品种所宣称的好处让人发生质疑,谁来保护消费者而不是纯粹研究者或者生产者的利益是一个大问题。《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第23条规定,应在决策过程中征求公众意见,向公众通报结果,我国是缔约方之一。绿色和平质疑“为何不公开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专家名单”、“环境与食品安全方面的专家是否参与讨论”、“是否会咨询其他利益相关者” 等是有道理的。 由太多利益相关者出台的东西,你敢信吗?我是不敢。

(评论者郑风田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m.syxtk.com/wzzx/llyd/st/2013-05-01/407.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