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中国南海政策“不挑事不怕事”

作者:薛力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南海政策“不挑事不怕事”

  薛力

  中国国内有一种观点认为,美国在国内推行民主,在国际上推行霸权是真老虎;中国在国际上则处处妥协退让,是纸老虎。中国的外交应对,真的是纸老虎做派吗?南海争端是国际问题中的一大热点,牵扯到区域内外许多国家的神经,是检验中国对外政策变化的一个风向标。因此,剖析2012年以来中国的外交应对,有助于说明这个问题。

  2012年4月的黄岩岛僵局,起因于菲律宾派出军舰,试图扣押在黄岩岛海域作业的中国渔船。对此中国采取了坚决的反制措施,不仅保护了中国渔船与渔民,还实现了对黄岩岛的实际控制。菲律宾方面不反思自己的错误行为,反而在2013年1月,向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仲裁法庭提出仲裁申请,要求裁决中国的九段线无效,并对中国“撤诉、回到双边谈判轨道”的要求置之不理。对此,中国不得不采取“强化与东盟各国的联系与合作、冷落菲律宾”的区别对待政策。

  2012年6月下旬,越南不顾中国的耐心劝告,通过了《越南海洋法》,把中国的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包含在越南的“主权”和“管辖”范围内。对此,中国的应对是:除了外交抗议外,成立地级市三沙市,设立三沙警备区,强化对南沙的维权巡航,海军实现常态化巡航,公布在南海的九个油气招标区块。此后,越南采取措施缓和两国的紧张关系:管控国内的反华示威,强调对华合作符合越南的整体利益,协调改善双边关系。越南国家主席张晋创还在2013年6月访问中国,两国签署多项协议;而在海上争端方面,双方同意认真落实2011年达成的《关于指导解决中越海上问题基本原则协议》,主要共识是:为推进北部湾湾口外海域划界谈判与该海域的共同开发,探讨成立共同开发工作组。这为4个月后磋商小组的建立打下了基础。

  2013年3月,新一届中国政府组成后,把对东盟外交列为周边外交的优先方向,淡化南海争端,强化与东盟国家的合作。10月初,习近平主席出席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并访问印尼与马来西亚,提出建立“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中旬,李克强总理参加东盟峰会并访问泰国、文莱与越南,他在峰会上提出的“2+7合作框架”,被视为中国新一届政府对未来中国—东盟关系发展的政策宣示。至此,中国领导人完成了对东盟所有南海声索国的访问,除了菲律宾。中国与东盟声索国的关系中,“合作”压倒了“争端”,成为无可置疑的主旋律。

  在解决南海争端上,中国的政策正在从“坚持双边谈判”调整为“多边与双边并举”。9月中旬,中国与东盟举行高官会,就制定“南海行为准则”进行了磋商。10月,中国与文莱达成双边协议,成立合营公司对海上油气进行勘探开发;中国与越南达成共识:成立海上共同开发磋商小组,年内启动北部湾湾口外争议海域的共同考察。“南海行为准则”并不涉及争议岛礁与水域的主权归属,但将为各方和平处理争端建立一个有约束力的框架。中国与文莱两国协议可能带来南沙油气共同开发上的突破,中越共识则为两国解决争议海域问题迈出了重要一步。“多边框架、双边落实”可望成为中国处理南海争端的新战略。

  窥一斑而见全豹。从2012年以来中国在南海争端的应对上可以看出,中国既非“纸老虎”,也没有如西方所说的“欺负东盟声索国”,而是实实在在地践行“不挑事、不怕事”,“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多栽花、不栽刺”。这对于主张与中国对抗来获取利益的南海声索国及其背后的支持者,或许不无启迪。

  10月22日,菲律宾马尼拉市政府通过特别决议案,就3年前的马尼拉人质事件对北京、香港及人质家属进行正式道歉。我们注意到,这发生在习近平主席指示跟进人质事件,以及香港立法会议员表示要制裁香港菲佣之后。中国人希望的是,这个迟来的道歉,能成为菲律宾放弃与中国对抗政策的开端,而不仅仅是权宜之计。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



//m.syxtk.com/wzzx/llyd/js/2013-11-28/23898.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