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警惕涉疫“科学假说”被当成真理的后果和风险

作者:Q大  nylb   来源:红色文化网  

图片 1.jpg

一、“科学假说”被置换成“科学结论”,为抗疫舆论乱象和社会乱局提供了理论支撑

某地这波疫情有一个被乱局隐藏了的严重问题:“科学假说”被当成真理!

最突出的是,“病毒会越变越弱”之类的科学“假说”在舆论场中一步步发酵传播后,已经俨然成为了“科学结论”。

诸如此类的论调在民间广泛流传:“从进化论的角度看,病毒的变异会朝着毒性越来越弱但传播性越来越强的方向演化。因为如果毒性过强杀死了所有宿主,就会导致病毒自己也没法传播了。”流传之后,此论调就被大量民众视为由学界专家学者提供背书的“科学”。

一系列此类“科学”构成了最初所谓“躺平共存派”的理论依据,甚至还有三甲医院教授公开表达:“病毒有较强烈与人类共存的意愿。”

诚然,这些提法虽然有不少确实是来自科学界和医学界,但都只能被视作极不成熟的科学“假说”,因为一系列事实可以轻易将其证伪:

1.人类正式发现病毒仅仅过去了八十多年。在此之前以亿年计的地球历史中,病毒经历了何种演化过程,科学界几乎一无所知,只有各种“科学猜想”正在被提出、研究和证伪中。“人类对于病毒的认识和研究还处于较早期阶段”,这反而才是全球科学界关于病毒最大的共识。

2.狂犬病毒、艾滋病毒、埃博拉病毒从被人类发现至今,其毒性几乎没有变化。

3.香港大学对今年1-3月这一轮疫情的回顾性研究表明,最新的奥密克戎变种对于未接种疫苗的人群而言,其毒性甚至高于武汉最初发现的毒株和最早发现于英国的Alpha变种。

4.2019年以前每年的流感季,各大城市的医院往往都是人满为患,医疗系统接近饱和运行。奥密克戎的传播能力是流感的近十倍,哪怕退一万步把奥密克戎视作所谓的“大号流感”,医疗系统也将面临近十倍于流感的病人涌向医院的冲击。

……

类似这样的事实还可以列举很多。

把“病毒会越变越弱”当成科学结论对待的问题,在民间出现还情有可原,但一部分相关的专家、学者们不但不去纠正,反而持续在媒体上过度强调各种“科学假说”,就显得令人费解了。

“科学假说”一旦在现实中被不当置换成“科学结论”,也就为之后的涉疫乱局一步步发酵和蔓延升级提供了学理支撑。

二、民众过度信奉涉疫“科学假说”,带来两大社会后果和两大社会风险

基于一套极不成熟、极有可能被证伪的“科学假说”,部分知名医生、学者、网络意见领袖制作了大量视频、科普网文、电话录音等在微博、微信等平台广泛传播,在线下和线上汇聚成了一股颇有些说服力的社会力量,误导、拉拢并裹挟了一大批科学素养不牢固的群众。

在这个舆论发酵的过程中,成功实践了两年多的“动态清零”政策,被异化诠释成了“绝对清零”(或称“感冒清零”“流感清零”),而舆论场的激烈对抗又进一步扩大了民间分歧。“躺平共存派”不断裹挟人群,从最初在民间人群占比极少的状态,逐步发展壮大成了颇有些声量的“共存派”。而舆论场中的激烈对抗的影响,也蔓延到线下并开始严重撕裂人群。

“科学假说”泛滥的问题,在现实社会中,已经陆续诱发了两大社会后果:

1.部分过度信奉“科学假说”的民众抵触抗疫措施,在核酸检测、方舱隔离管理等环节中制造了巨量难题,严重危及社会公共安全。这一现象在“魔都”尤其突出。

2.这批过度信奉“科学假说”的民众产生了不切实际的想象,认为自己才是掌握真理洞悉世事的一方。在不断追逐各种社会热点的过程中,不仅持续在舆论场里质疑和挑战中央的“动态清零”政策,人群持续撕裂的问题也开始影响整个社会的组织度,造成了巨大的社会分裂隐患。

本来,抗疫是科学而非政治问题,但“科学假说”被当成真理后,在客观上很容易被一些社会势力所利用,由此催生出两大社会风险:

1.上述两个后果极有可能催化部分民众对政府的不信任态度或对立情绪,并有可能引发社会动荡,进而动摇政府的执政根基。

2.客观上看,疫情摆脱“动态清零”政策措施的压制后,有可能被境内外不良医药资本视作收割民间财富的机会。乱局发展至此,这个风险已经切实的存在了。

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到,始于一个关于“科学”概念被混淆的问题,经过一步步发酵、扩散,最终酿成了严重影响社会秩序的祸事。

三、需要对涉疫的社会科普工作进行系统性反思

在整个西方社会抗疫失败的过程中,一些反科学思想充斥了主流媒体,催生了反科学的巨量民意。如此鲜活的反面案例,竟然没能在我们国家起到应有的反面教材作用。

在某地这波疫情事件的一开始,这本是一个做好科普工作就有机会化解的问题。科学界和媒体界如果互相配合对核心问题进行全面有效的澄清,本是有机会在人群撕裂的早期发挥弥合作用的。

现实的乱局,意味着医药卫生行业的社会科普工作可能存在严重的系统性缺陷。

笔者建议,尽早启动对于某地这波抗疫挫折一事的全面调查与复盘工作,搞清楚在事件的演化初期,哪些应该发挥抗疫科普作用的环节和角色失效了?又有哪些应设置的抗疫科普环节实际上被考虑漏掉了?一个本不复杂的科普问题,为什么会一步错步步错,最终发展成了一个严重冲击社会秩序的大乱局?

在本轮疫情中,需要反思的涉疫科普问题很多,本文仅就“科学假说”被置换成“科学结论”的错误所在及其社会后果、社会风险展开初步分析,以期抛砖引玉,实现“吃一堑长一智”的社会进步。



//m.syxtk.com/wzzx/llyd/aq/2022-04-28/75130.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