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奥密克戎为何两副面孔?

作者:纸上建筑   来源:纸上建筑  

相信大家都有感觉,放开之前和放开之后的奥密克戎完全是两副面孔。之前,国际上历经三年来的经验,奥密克戎的致病力已经远低于初代病毒,也明显低于了流感。国内从今年上半年以来上海、广州等地的经验也是如此,感染者以无症状为主,重症比例很低,死亡率也极低。然而新十条之后,北京等地迅速过峰,眼看着疫情从远处波及到身边的每一个人,大家的体验恰恰相反,绝大多数人都有症状,而且不乏高热、全身酸痛、咽痛、咳嗽等相当折磨人的历程,真正无症状的是极少数。

奥密克戎难道有智能么?难道算准了我们一放开就拨动开关,露出狰狞面目?要么我们相信它是具备超然智能的外星生物战,要么从种种蛛丝马迹中找出符合科学的缘由。

首先需要注意的是,奥密克戎毒性显著降低的经验主要来自国外,而国外人群的疫情经历和我们是完全不同的。由于各国从开始就未能做到像我们一样采取严格封控,他们是完整地经历了从初代病毒到阿尔法、贝塔、伽马、德尔塔和奥密克戎等每一个版本,每一代主流毒株都曾在人群中达到很高的感染率,直至形成群体免疫之后淡出江湖。病毒在一代代逐渐变弱的同时,反复经历疫情的人群免疫力也在与病毒的一轮轮交手中逐渐完善。这是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我们不能只看到此消,而忽略了彼长。

我国民众是一个特殊的人群,由于三年来严格封控,绝大多数国民没有刷过任何一个版本。因此,虽然我们没有付出早先的生命代价,但也没有相应的免疫积累。我们相当于回到三年前的外国民众,第一次面对高比例的群体感染。众所周知,德尔塔之前的那些版本,致病率和病亡率都是很高的,世界曾经哀鸿一片,譬如意大利某些地区的村镇失去了一整代的老人,南美某些国家尸横遍街。其中有早期病毒凶猛的因素,也有人类与之第一次近身缠斗的脆弱。直到后来一轮轮交手之后,人群中虚弱年长者已经逝去,而幸存者获得了不断扩增的免疫记忆,这才是整个事情的全貌。

那么为什么今年上半年奥密克戎初来乍到我国某些地区时也呈现出温柔的假象?恐怕是因为检出方式的不同。彼时我们常态化核酸,绝大部分感染者是筛查出来的,不是发病检出的。核酸扩增技术非常灵敏,因此大部分感染者都处于潜伏期,自然就是所谓的无症状了。另外一个细节是,当时感染量较大的上海和广州无症状比例最高,而感染量较小的北京天津则较低,而且不断有后期无症状转归确诊。这可能系工作量原因,每日几千几万的新增难以做到完善跟进,往往以初次登记为准。同时气候原因导致的发病差异,当时已经初漏端倪。

回头再看,感染之后气候因素、劳累程度可能成为发病轻重的诱因。当时确实无症状轻症比例较大,皆因在感染潜伏期被核酸筛出,然后就被集中隔离,进入了休养模式,无需坚持工作、无需自己做饭、每天吃了睡唱歌跳舞还有中药汤喝,一定程度上促使更多人表现为全程无症状或者轻症。

新十条之后,我们不再进行核酸筛查,人们无法在早期得知自己感染,而只能等到发病才晓得。在潜伏期大家照常工作,有的还很累,又恰逢冬季气候寒冷,频繁受风寒,这些都成为加重症状的因素。强烈建议,在进入大流行之后,病毒无处不在,要假设我们每个人都已经暴露,哪怕暂时没有任何症状,也不能把自己视为健康人,都要假设自己已经感染,大流行期间尽量调整生活节奏,避免劳累风寒,饮食清淡有营养,排除一切加重症状的诱因,争取以轻症无症模式度过整个感染流程,对于高龄基础病高危人群尤其要注意。

现在我们已经积累了一些疫后经验。新冠并非普通感冒,病程要比感冒长,病毒攻击范围也更大,对免疫系统的消耗也很高。不少人在七天阳康之后就立即恢复了熬夜加班或剧烈运动,恶疾便卷土重来造成悲剧。现在很多亲历者泣血忠告,阳康后数周内要特别注意保养,对老年人更要在数月内高度关注,防止免疫力低下期间诱发肺炎、心肌炎等严重后果。

病毒可能并非两副面孔,而是我们观察不够完整。国外观察到的病毒变弱是与人类交互三年之后的结果,而我们几乎从未与之交手,他们是老毒对老兵,我们是新兵对老毒,折损率必定偏高。另外以早期核酸筛查为主要检出方式的疫情和以发病为主要节点的疫情表现也不相同,这是我们的重大忽视。

现在我们亡羊补牢,希望大家严阵以待。或许新冠病毒的某些特性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的改变,它依然能够导致肺炎,依然能够攻击全身器官,依然能够极大地消耗免疫系统,依然能够较长时间地潜伏在人体内伺机作乱。现在把病名更改为新冠感染可能早了些,有些结论是不能从国外现成拿来的。

希望有关部门及时关注到这些情形,紧密跟踪我们亲身经历的真实数据,包括有症状比例、重症比例、直接致死及间接致死的数量等等,根据这些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尽可能降低后期的超额死亡。



//m.syxtk.com/wzzx/llyd/aq/2022-12-31/79432.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