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党报:中国不会再推新版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

作者:周小苑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本报记者 周小苑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3年05月27日 第 02 版)

  今年一季度中国经济总体以“弱复苏”开局,4月份CPI涨幅缩小缓解了部分通胀压力,但PPI的连续下降显示出实体经济疲弱态势还在延续,而5月份汇丰PMI创出新低,进一步表明中国经济目前仍处于震荡整固阶段。面对经济复苏乏力的困局,近期舆论再次出现是否应该推出新版“4万亿”的讨论。专家普遍认为,依靠传统的经济刺激计划不能化解结构性矛盾,反而可能加重产能过剩、地方债等问题积累,所以稳增长的关键还在于继续深化改革和调整结构,通过推动深层次的制度改革来换取可持续发展的红利。

  【经济增长自主性动力不足】

  “制造业活动5月份趋冷,反映出内需放缓以及外围冲击还在发酵。”汇丰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表示,4-5月PMI(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平均为50,低于一季度的51.5及去年四季度的50.5,预示二季度工业环比增速可能再次放缓,给中国脆弱的经济复苏带来下行风险。

  “由于宏观经济结构性分化,经济增长的自主性动力严重不足,未来中国增长的可持续性仍令人担忧。”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世界经济研究室副主任张茉楠认为,目前有三大矛盾依然困扰着中国经济:一是政府主导下的基建地产投资加速扩张与制造业投资下滑的矛盾,民间投资并未真正从政府手中接过接力棒,制造业长期平均利润率下滑影响投资信心;二是政府刚性支出上升与地方财政收入大幅下降带来的矛盾,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需要大量基础设施投资、城市发展投资以及民生投资,而房地产调控带来的土地收入下滑和资产缩水增加了地方政府和融资平台企业的偿债压力;三是稳定经济增长与控制潜在通胀压力上升间的矛盾。

  【刺激计划难解结构性矛盾】

  面对经济结构性的矛盾,是否还能通过新版“4万亿”刺激政策来提振经济呢?对此,瑞穗证券亚洲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认为:“恐难如愿。”他表示,一方面,近年货币超发与其后高通胀、高房价密不可分,加剧了结构性矛盾;另一方面,从效果来看,依靠货币刺激拉动经济增长的老路似乎也难以奏效,反而可能加剧影子银行与地方融资平台风险。

  沈建光表示,金融危机以来,国家为刺激经济增长启动了大量项目,并释放了大量资金,此举虽然发挥了正面作用,但也有部分项目由于进入产能过剩行业,没有形成收益,目前迎来了还本付息潮。在利润较低之下,一些企业面临借新债还旧债的窘境,生产难以有效提升。这些矛盾说明,依靠传统的经济刺激难以化解结构性矛盾,反而可能造成问题积聚。

  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所副所长李雪松也认为,尽管目前实体经济不乐观,但不应该再像过去那样依靠刺激政策来推动经济的发展。从长远看,这样形成的路径依赖,更不利于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而且随着GDP盘子的越来越大,需要投资刺激的量也就越大,也不可持续。

  【深化改革才是根本出路】

 

 

  那么如何才能解决当前的经济困局呢?对此,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表示,投资、消费未与广义货币同步快速增长的情形,意味着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提振将不会像以往那样有力。中国经济走出低迷关键需要通过改革,为微观经济主体进行创新,寻找更有效的资源使用方式、更高效的生产方式、更加具有潜力的市场和更多适合消费者的产品创造环境。政府日前已决定再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事项,未来让微观经济主体有更大的自主权进行探索、创新和突破将成为中国保持经济增长动力的关键所在。

  李雪松也认为,中国宏观调控当下的着力点应放在稳增长上,而稳住增长的关键在于继续加大改革力度。首要问题就是财税和金融的改革,进一步降低企业税负,同时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这是导致目前企业经营困难的重要原因。

  此外,沈建光认为,还需要对上一轮经济增长中留下来的产能过剩与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加以消化清理,通过推动深层次的制度改革换取红利。尽管这一过程也难免经历“破茧重生”的痛苦,但值得肯定的是,决策层在改革问题上始终保持坚定。因此,预计明年政府也不太可能调高经济增长目标,而是通过适度牺牲经济增速以换取部分结构性改革的突破。

  (原标题:中国不会再推新版“四万亿”(热点聚焦))



//m.syxtk.com/wzzx/zyxw/gn/2013-05-27/20993.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