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王义桅: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合作顺应时代潮流

作者:栗一星   来源:新华网  

近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塞尔维亚和波兰进行国事访问,这是继成功访问捷克后,习主席3个月内第二次出访中东欧国家。中国人民大学欧盟研究中心主任、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王义桅日前在接受新华网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合作顺应了时代潮流,成为地区合作的亮点。

近年来,中东欧国家虽经济发展较快,但问题与隐忧也开始凸显。在16个中东欧国家中,11个是欧盟成员国,5个是正在申请或希望加入欧盟的国家。已加入欧盟的中东欧国家过去一直接受欧盟的援助资金,对欧盟依赖度普遍较高。由于饱受难民问题困扰,再加上欧元区经济复苏乏力,欧盟的“自顾不暇”让中东欧国家意识到依靠欧盟援助非长久之计,逐渐开始“向东看”。

王义桅认为,中东欧国家整体“向东看”,看重中国的发展机遇,希望通过中国的投资、互联互通、产能合作等助推自身经济发展。

中东欧国家对于中国来说,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是中国进入欧洲心脏的桥梁。王义桅说:“在当今这个和平发展的时代,地缘政治要让位于地缘经济和全球合作,中东欧国家作为联系中国和欧洲的桥梁和纽带,在发展物流、交通、设施联通等方面有十分广阔的可挖掘空间。”

随着互联互通越来越成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发展战略对接也成为实现互利共赢的重要方式。塞尔维亚和波兰是最早一批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塞尔维亚地处巴尔干地区,是联通欧亚非三大洲的重要桥梁。正在改造重建的匈塞铁路,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和经济意义。匈塞铁路通过巴尔干地区河运合作向南延伸至希腊比雷艾夫斯港,打造中欧陆海快线,有利于中东欧地区的“三海港区”与“一带一路”对接。

波兰是中国在中东欧的最大贸易伙伴,并在中东欧地区率先加入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凭借其独特的地理和区位优势,波兰积极抓住“一带一路”战略机遇,通过罗兹-成都的蓉欧快铁、苏州-华沙的苏满欧等国际班列,成为欧亚互联互通的纽带。近年来,中波两国在推动“16+1合作”不断机制化和地方化过程中积极配合、共同发力,波兰已经成为中国和中东欧地区“16+1合作”机制的欧方领头羊。

王义桅指出,经过4年多的实践,“16+1合作”机制已经结出累累硕果,并为其他地区合作提供示范。“16+1合作”还为中国地方走出去提供了很好的成功案例。中国-中东欧国家地方领导人会议、地方省州长联合会等地方合作机制,已经成为“16+1合作”的新引擎。他说,“16+1合作”是继“10+1合作”(中国-东盟)之后的又一成功合作机制,形成了东西呼应之势。



//m.syxtk.com/wzzx/zyxw/gn/2016-06-22/38544.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