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交通部:今年有望实现贫困地区7000个建制村通硬化路

作者:陈雯瑾、齐中熙   来源:新华网  

“路修好了,15分钟就能走到外边,商贩还直接开车到家门口收购,苹果卖得很好。”甘肃平凉静宁县余湾乡韩店村村民赵勤勤,如今依靠种植苹果年收入能到10万元,现在正盖着自家的新房子。而以前卖苹果,村民都是用筐背,价钱低损耗大收入少,当地贫困面貌难以改变。

长期以来,交通运输是贫困地区突破发展瓶颈的最大“短板”之一。“十二五”期间,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建设了6.6万公里国省道和36万公里农村公路,打通了多条“断头路”和“瓶颈路段”,贫困地区“山里山外两重天”的局面得到了有效改观。

平凉市静宁县地处六盘山西麓,是国家级贫困县,山旱地占总耕地的92%,严酷的自然条件加上落后的交通基础设施,让这个盛产苹果的县城无法依托特产脱贫致富。自2014年静宁县被交通运输部确定为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交通扶贫攻坚示范试点县以来,这个“苹果之乡”的面貌发生了变化。

“以前大老远用筐背过去,苹果必须得卖掉,所以收货商把价钱压得很低。后来通过‘蹦蹦车’运,但要受雨雪天气影响,还时常发生交通事故,每年产量的10%基本上都损耗在运输上了。”余湾乡韩店村村民赵安宁告诉记者。

“修好一条路就等于架起一座经济走廊。”从韩店村往外的静秦公路通了,这条全长8.6公里的路串联起附近的羊路、阴屲、胡同、花咀四村。和赵安宁一样的村民们,再也不需要依靠背篓一次一次外运,辛苦栽种的苹果也不会卖不出去而烂在地里。

公路通了,信息活了,心情畅了,锁在大山深处的村落与外部世界接上轨了。村路已成为农民脱贫增收的“开发路”,村路也让贫困地区老百姓的“小康梦”更近了。

在余湾乡的万里果品电子商务体验馆里,厚厚的几摞快递单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这都是网上的订单,客户以苏浙沪和北京地区居多。”静宁县红六福果业公司总经理王志伟说,农村公路修通以后,物流运输成本大幅下降,收货、发货更便捷,实现了线上线下两种渠道销售。

在全国许多地方,都在上演着如余湾乡一样“公路修到家门口,小康生活在招手”的真实故事。“修的是路,富的是民,树的是碑,连的是心。”这不只是贫困地区的一条标语,更是贫困群众的心声,也是交通精准扶贫的真实写照。

“十二五”期间,全国新改建农村公路107万公里,通车总里程达到398万公里,全国新增5000个建制村通公路,840个乡镇和7.8万个建制村通硬化路。但全国仍有4个乡镇和826个村不通公路,西部地区建制村通硬化路比例为81.6%。

交通运输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十三五”期间,将加快推进贫困地区交通运输网络建设,将依靠“交通+”的特色扶贫之路,以全面建成“外通内联、通村畅乡、班车到村、安全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和全面提升运输服务能力为发展目标,提高交通扶贫脱贫攻坚成效。今年,有望实现贫困地区7000个建制村通硬化路。



//m.syxtk.com/wzzx/zyxw/gn/2016-07-03/38749.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