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习近平用雄安两年讲述何为“千年大计”

作者:   来源:中国新闻网  

  (近观中国)习近平用雄安两年讲述何为“千年大计”

  中新社北京4月5日电 题:习近平用雄安两年讲述何为“千年大计”

  作者 钟三屏

  设立两年来备受外界关注的雄安新区,即将从规划阶段进入大规模实质性开工建设阶段。这一重大国家战略从谋划之初,就被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定位为“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如今,雄安新区的轮廓已然明朗。透过雄安这两年,习近平向外界讲述了何为中国发展的“千年大计”。

资料图:2019年1月16日,习近平在河北雄安新区考察调研。这是习近平在雄安新区政务服务中心同部分进驻雄安新区的企业代表亲切交谈。 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图片来源:新华网
资料图:2019年1月16日,习近平在河北雄安新区考察调研。这是习近平在雄安新区政务服务中心同部分进驻雄安新区的企业代表亲切交谈。 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图片来源:新华网

  快慢之间做出路径新选择

  这两年,外界问得最多的,就是雄安新区深度规划为何迟迟不出台,大规模建设为何不立即启动。

  两年前雄安新区设立后,“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浦东,21世纪看雄安”的说法不胫而走。然而,上世纪80年代“一夜崛起一座城”的“深圳速度”,和外界预想的各种火热场景并没有在雄安马上出现。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雄安新区。大批炒房者闻讯蜂拥而至。其时正在芬兰出访的习近平针对新区短时间内出现炒房等新动向作出重要指示,指出要防患于未然,不要掉以轻心,不要走弯路,务必系好新区规划建设的第一颗扣子。随后,雄安新区经受住了炒房、落户等种种社会冲动的考验,为初期的规划建设赢得了难得的冷静空间。

  在雄安新区设立和规划编制的重要阶段,习近平几次在关键时刻作出重要指示,把握节奏。2017年2月,习近平在实地考察雄安新区建设规划时强调,要坚持先谋后动、规划引领,借鉴国际经验,高标准编制新区总体规划等相关规划,组织国内一流规划人才进行城市设计,规划好再开工建设,决不留历史遗憾;2018年2月,习近平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听取雄安新区规划编制情况的汇报。会议提出,要贯彻高质量发展要求,创造“雄安质量”,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成为全国的一个样板。2018年底雄安新区规划最终出台,跳出了外界猜测的“周年献礼”惯性思维。

  两年间,雄安新区在规划、建设上均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沉稳和耐性。雄安在快与慢、速度与质量之间的选择背后,折射出的是中国选择推进深化改革,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的战略决心和定力。

资料图:千年秀林冬日景色。韩冰 摄
资料图:千年秀林冬日景色。韩冰 摄

  两个“千年大计”在此重合

  除了建设雄安新区这项“千年大计”,习近平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还曾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两个“千年大计”,正在雄安的规划建设实践中重合。

  过去两年,外界眼中“静悄悄”的雄安新区,围绕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实施了一批基础性重大工程项目。从2017年11月开始启动的“千年秀林”工程,截至2018年底,在雄安新区共造林11万亩。

资料图:航拍白洋淀。<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翟羽佳 摄
资料图:航拍白洋淀。中新社记者 翟羽佳 摄

  2019年1月,习近平再次考察雄安时指出,先植绿、后建城,是雄安新区建设的一个新理念。良好生态环境是雄安新区的重要价值体现。“千年大计”,就要从“千年秀林”开始,努力接续展开蓝绿交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优美画卷。

  建设一座绿色生态之城,也是雄安新区的目标。习近平曾反复强调:“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划定开发边界和生态红线,实现两线合一,着力建设绿色、森林、智慧、水城一体的新区。”

  两个“千年大计”的重合,体现了新发展理念在雄安新区的深刻植入。

资料图:雄安新区容城县地标性建筑“容和塔”。韩冰 摄
资料图:雄安新区容城县地标性建筑“容和塔”。韩冰 摄

  未来之城 久久为功

  如果说习近平用这两年的雄安实践,讲清了“千年大计”要走怎样的建设之路,那么接下来,在这条路上怎么走将成为关注焦点。

  被寄望为“千年大计”“未来之城”的雄安新区,承载的不仅是非首都功能疏解的现实需求,还有中国城市化进入下半场的未来需求;不仅是空间的腾挪置换,更是新经济增长方式的深度探索;不仅有绿色城市、智慧城市的表象,还有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内核。

  在谋划之初,习近平对时间就有清醒的认识,他指出,建设雄安新区是一项历史性工程,一定要保持历史耐心,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他特别强调,要尊重城市开发建设规律,合理把握开发节奏,稳扎稳打,一茬接着一茬干。

资料图:航拍雄安新区建设场面。<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韩冰 摄
资料图:航拍雄安新区建设场面。中新社记者 韩冰 摄

  除了实践者的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两年来,与“千年大计”相匹配的,还有宽松的创新和开放环境。在不断的讨论和修正中,雄安新区的规划和建设逐渐形成了一种开放性、包容性的推进路径。

  两周年后的雄安新区,在未来的建设实践中也将给外界提供更多理解、观察中国发展“千年大计”的维度和视角。(完)



//m.syxtk.com/wzzx/zyxw/gn/2019-04-05/55929.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