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从气候“大问题”到国际“大气候”,习近平示中欧关系合作主基调

作者: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4月17日电 (黄钰钦)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16日在北京同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总理默克尔举行中法德领导人视频峰会。从应对气候变化到中欧关系再到抗疫合作,三国领导人在峰会上就诸多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在这一过程中,“合作”二字一直是高频词。

  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的国际问题专家认为,无论是应对气候变化“大问题”,还是聚焦疫后国际关系“大气候”,习近平通过在关键时期同两个欧洲大国领导人的重要对话,展示出中欧在应对全球问题和处理双边关系时合作的主基调与大方向。

  中欧作为世界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在后疫情时期将如何应对全球性问题,双方关系又将何去何从一直备受国际关注。在当天的视频峰会中,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议题,最为引人注目,也凸显出如何携手推进全球气候治理是当前中欧合作主基调中最为显著的部分之一。

  就应对气候变化而言,中欧双方一直保持密切沟通并具有良好的共识基础。自中国宣布将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以来,这一“双碳”目标就一直受到欧方领导人的积极欢迎。

  就在这次视频峰会前,习近平在同默克尔通电话时说,中方愿同欧方一道努力,在气候变化等全球治理问题上加强沟通。在今年农历元宵节前一天与马克龙通电话时,习近平明确表示,我们要动员更多国家参与落实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而在当天的峰会上,习近平再度强调,我一直主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愿就应对气候变化同法德加强合作。

  “中欧双方合作的主基调在气候问题上尤为明显,双方应对气候变化具有广泛的共识和共同的利益。”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冯仲平分析称,尤其是疫后如何在快速提振经济的同时实现绿色复苏,这对于中欧双方既是挑战也是合作机会。

  在这次视频峰会上,三国领导人一致认为,要坚持多边主义,全面落实《巴黎协定》,共同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三国领导人强调,要加强气候政策对话和绿色发展领域合作,将应对气候变化打造成中欧合作的重要支柱。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避免消极因素对于合作主基调的干扰,习近平在当天的峰会上特别提出,应对气候变化是全人类的共同事业,不应该成为地缘政治的筹码、攻击他国的靶子、贸易壁垒的借口。

  有观察人士认为,中方“三个不应该”的原则表明了应对气候问题的正确选择和路径,这一态度与“以对抗为指向”的思路形成鲜明对比,及时为中欧开展气候合作清除可能存在的干扰与障碍。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所所长崔洪建指出,目前个别国家在气候问题上挑起地缘政治斗争,泛政治化的行为导致气候问题存在偏离合作方向的趋势,中方有必要及时予以纠偏,有助于各方辨明是非。

  不可否认的是,中欧关系的发展在后疫情时期并非一帆风顺,正如习近平所言,中欧关系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各种挑战。在专家看来,中欧在气候问题上以合作巩固共识、以对话积累互信,将丰富中欧合作主基调的内涵,使之产生积极外溢效应,有利于中欧关系的良性互动。

  从当天的视频峰会也可以看出,除了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三国领导人还谈到了更为广泛的合作议题。习近平表示,中方将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包括法、德企业在内的外商投资企业营造公平、公正、非歧视的营商环境,希望欧方也能以这样的积极态度对待中国企业。

  习近平同法德领导人的对话,还形成了支持“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促进人员健康安全有序往来、维护产业链顺畅稳定、推动国际经贸合作早日恢复正常等一系列重要共识,专家认为,这些共识从不同侧面显现出中欧关系在长远视角下合作的主基调与大方向。

  外交学院副院长高飞指出,中法德峰会体现出“气候搭台”的特点,在气候问题上的共识产生外溢效应,进而优化双方整体的合作基础和氛围,有利于帮助欧方更全面客观认识中方,以点带面为双方其他领域合作创造更好的条件。

  更为重要的是,围绕气候问题中法德在峰会上再度重申坚持多边主义、加强对话合作等重要理念。有评论指出,相关理念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合作的主基调不仅限于中欧处理双边事务,而是双方应对全球性问题的共同态度,将为充满不确定性的疫后国际“大气候”提供有益参考。

  “气候变化领域合作成为中欧坚持多边主义、捍卫国际规则的重要载体。”崔洪建说,“面对打着多边旗号搞封闭排他的行为,中欧在气候问题上传递出的理念将有助于带动真正多边主义合作重回正轨,对当前的国际政治气候来说,可以起到拨云见日的作用。”



//m.syxtk.com/wzzx/zyxw/gj/2021-04-17/68747.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