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刘仰:《美国的逻辑》书评

作者:刘仰   来源:红色文化网  

由于种种原因,本人去年7月完成的书稿《超越利益集团》,至今还未付梓,出版方一直说“快了,快了”,彷佛是安慰我保持“快乐”的心情。原因不说了,我想不至于被封杀,再等等吧。就这么等着等着,等到了一个意外。收到一本新书《美国的逻辑》,虽然不是我写的,但是,这是一本文集,其中收录了我的一篇挺长的文章,22页,也不少字了。
    《美国的逻辑》一书副标题是:意识形态与内政外交。由中国经济出版社于今年8月出版。全书34多万字,收录了20多位国内学者的文章。该书的主编是玛雅,一位美女学者,上个世纪90年代在美国获政治学博士学位。最近国内较火的美女学者,是清华的刘瑜,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经济学博士,哈佛博士后。在我看来,玛雅不论从外貌还是从学问,都比刘瑜强多了。之所以玛雅在社会上的名气不如清华那位,实在是因为现在的媒体都力捧歌颂美国的学者,像玛雅这样对美国持批评或客观态度的学者,即便是真正的“美女学者”,对于那些爱美精媒体来说,也不会有兴趣。
 以下是该书的目录:
    序言 美国的力量变化:十年来的一些轨迹.........................黄平
    价值观与国民认同
    美国的独特性、文化政治及其霸权主义逻辑.........................玛雅
    美国政治文化及其对国民行为的影响.............................刘建飞
    美国政治文化与美军思想教育................................朱宪 孙健
    选举文化与集团政治
    民主的霸权与民主的破碎.......................................黄万盛
    超越选主——美国选举及现代民主制度反思.......................王绍光
    从医改看美国的意识形态和特殊利益集团...........................李玲
    美国梦的内涵外延
    美国梦不是为了世界的梦.......................................赵汀阳
    是一个时代的结束,但绝不仅仅限于华尔街.......................王小东
    火烧楼垮,又到了想象未来的时候...............................黄纪苏
    美式战争思维
    没有战争,美国就活不下去.......................................刘仰
    为了美元:美式战争的全部秘密...................................乔良
    从文化的视角解读美国的人权外交.................................邢悦
    美国外交与军事中的国际关系理论.................................于滨
    文化霸权战略
    美国国家战略传播体系初探.......................................吕祥
    不战而屈人之兵:美国的全球舆论战...............................熊蕾
    中央情报局与文化冷战.........................................王绍光
    美国文化产业雄霸全球的机制研究...............................刘悦笛
    核武器时代的意识形态...........................................潘维
    对华“主义”及政策
    百年演进:美国人的中国观.......................................玛雅
    地缘政治中的美国困局与中国前景..........................张文木 玛雅
    世界权力新格局下的中美关系...................................郑永年
    奥巴马时代中美关系以及中国对美政策思路.......................王缉思
    编后语 为什么中国不可能复制美国模式...........................玛雅 
我就不介绍我自己的文章了,常读我博客的读者对我的观点应该比较清楚。最后贴一段美女学者玛雅在本书中作为作者所写的部分内容。摘于本书中玛雅《美国的独特性、文化政治及其霸权主义逻辑》一文中“爱国主义与民族宗教”一节。

    美国人的宗教信仰与他们的国家认同也是密不可分的。美国很多教堂里都有一个稀奇的景观:牧师传教的讲台旁插着一面国旗。我一开始十分纳闷这是为什么,后来发现,爱国主义在美国近乎于宗教。(本人注:美国人很讲爱国主义,中国人为何不能?在精英的舆论导向下,难道中国的爱国主义只能是爱美国,而不能是爱中国?)
    早年的美国殖民者来自欧洲,那里的国家教会是统治者意识形态的支柱。“叛逆”的新教徒们为了摆脱旧宗教的束缚来到新大陆,他们实行政教分离,杜绝建立国家教会。然而,在不断的发展中,美国人却把宗教信仰与爱国主义相结合,创立了所谓的“民族宗教”(national religion)。这种民族宗教成为美国价值观的支柱,充当早年欧洲国家教会的角色。
    大大小小的仪式和聚会,特别是体育盛会,是美国民族宗教的载体。比如在一场球赛开始前,全场数以万计的观众起身站立,聆听神职人员祈祷,然后齐声高唱国歌。国歌以及其他爱国歌曲,是美国民族宗教的另一重要载体。《上帝祝福美利坚》、《美丽的美国》等歌曲脍炙人口,在各种仪式、庆典、公众聚会,甚至新教徒的礼拜上广为唱颂。这些歌曲有着一个共同的表达:美国及其价值观为上帝所祝福。
    美国是一个重仪式、多仪式的国家,有人用“没有仪式就没有美国”来形容其仪式之多。美国一年有十几个联邦法定节日,每逢这些节日,从官方到民间,都会举行各种仪式和庆典。这些节日有的是宗教性的,有的是政治性的,大多与美国建立和发展的历史有关。比如总统日(也称华盛顿诞辰纪念日)被定为2月的第三个星期一,是因为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生于1732年2月22日,另一位伟大总统林肯生于1809年2月12日。美国人纪念华盛顿诞辰,以期牢记赢得国家独立的美国革命;纪念林肯诞辰,为了不忘维护国家统一的南北战争。(本人注:中国号称礼仪之邦,在国家礼仪、日常礼仪这个方面,中国的这个悠久传统被美国学去了。中国人自己反而不重视了。)
    在日常生活中,美国人的仪式也很多,最经典的莫过于中小学生的效忠宣誓。大多数公立学校以及诸多私立学校,学生从小学到高中,每天作为一天的开始,都要向国旗致敬,并宣读《效忠誓词》(Pledge of Allegiance)。甚至在学前班,四五岁的小童也像大人一样,站在课桌旁,将右手放在胸前,由小班长领着背诵效忠誓词:我宣誓效忠美利坚合众国国旗,以及它所代表的共和国。上帝之下的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自由和正义属于所有人(I pledge allegiance to the flag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and to the republic for which it stands,one nation under God,indivisible,with liberty and justice for all)。不夸张的说,美国人上至总统,下至平民,全都是背诵效忠誓词长大的。效忠誓词伴随着美国人成长的脚步,成为他们终生不忘的坚定信条。
    虽然号称世俗化国家,实行政教分离,美国的仪式经常与宗教有关,就连政治仪式也不乏宗教色彩。四年一次的总统就职典礼上,当新任总统面对大法官宣誓时,一定要将手放在《圣经》上。而在总统的就职演说以及后来的每一次重要公开讲话中,如果不说“上帝保佑美国”(God bless America),那对于美国人来说,简直就是天理不容。    
    有人说,正是因为重仪式、多仪式,美国人才培养了美利坚民族特有的精神传统,即美国精神(American spirit)。从平时到节日、从民间到官方的各种仪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断唤起美国人的历史记忆,在精神上将他们凝聚在一起,是强化美国社会内部认同和统一的粘合剂。
    2009年夏天,我在北京见到一位在美国执教多年的政治学教授,他谈起自己两个孩子从小到大效忠宣誓的经历,很是感慨。他说:“美国人的爱国主义根本就不是自发的,绝对是灌输的。”这位教授这样评价美国人的爱国主义:
    美国人爱国,爱得深,爱得切,爱得痴。国旗遍地插,国歌到处唱,从小学到中学,类似中国文革时期“早请示”的“孝忠辞令”(Pledge of Allegiance)天天雷打不动。各种形式、程度不同的麦卡锡主义(McCarthyism),对不具有深厚文化传统的美国来说,实际上是不可或缺的政治粘合剂。
    在这位教授看来,由于缺乏血脉传承、历史积淀和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美国不是一个真正的民族国家,而是一个政治国家,而且是一个极其意识形态化的政治国家。美国人之所以“天天雷打不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从娃娃抓起,是因为他们必须用“灌输型爱国主义”把人心聚合在一起,否则美利坚民族国将不国。“法国如果散了,法国人还是法国人;美国要是散了,美国人就不是美国人了。”
    这种说法并非一家之言,不少美国人对美国日益增强的文化多元性感到很担心。现在有人说,美国不是大熔炉了,而是“沙拉碗”(salad bowl),里面各个不同的族裔谁和谁都是不一样的。他们尤其担心学校里的文化多元,认为这么多不同的历史观和价值观体系在学校里互相争鸣,让美国很难保持“美国性”。我听一位从美国回来的朋友说,她女儿所在的中学是新泽西州最好的公立学校之一。那所学校的学生70%是亚裔,20%来自东欧,只有10%是美国人。这让人想到,在这个学校,是美国人的价值观占主流,还是亚洲人的价值观占主流?
    说到“灌输型爱国主义”,美国军人出操喊口号堪称一绝,是十分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他们怎么喊呢?1-2-3-4,我-爱-美-国。英文就是,one-two-three-four,I love America。军官在前面喊,士兵在后面随。我第一次在电视上看到这个场面时非常惊讶,估计瞳孔放大了几倍。
    另一方面,美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又是潜移默化、水银泄地的。我留学时在一户美国人家住了五年,我们房子的房檐下挂着一面星条旗。那面国旗是房东80岁老妈送给房东的礼物,她要儿子把那面国旗高悬在家门口,日夜临风,终年不落。
    美国人喜欢挂国旗,国会山上、住家门口、商店前、校园里,那面红、白、蓝三色相间的星条旗随处可见。有些欧洲人为此嘲笑美国人幼稚肤浅,说他们表达民族精神的方式太直白,是缺乏深厚文化底蕴的表现。其实,美国人挂国旗的意义远不止是民族性的体现,那是一种无声的,也是无所不在的爱国主义教育。虽然没有口舌生烟的说教和灌输,美国人的政治思想教育其实比谁的都到位。那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渗透、一种寓教于乐的感染。他们的“革命”传统教育是以音乐来感召,以卡通故事来启迪,以好莱坞大片来煽情。
    我看过这样一部卡通片:一只小猪趴在草地上看一本美国历史书,读书的乏味令小猪瞌睡难挨,他把书丢在一旁酣睡起来。睡梦中,一位身着独立战争军服的白胡子老人来到他的面前,向他讲述当年开国先驱为独立和自由而战的故事:“小猪啊,我们美国的历史是这样开始的……”小猪从梦中醒来,老人的话音犹在耳畔,举目四望,一面鲜艳的星条旗在阳光下迎风飘扬。小猪面对国旗肃然起敬,深情而庄严地向那面象征着美国成长和壮大的星条旗敬礼致意(美国国旗上的13道红、白横条代表建国初期的13个州,50颗星代表现在的50个州)。
    在亚特兰大石头山公园,每年从春天到秋天都有激光表演。表演从闪烁迷离、变幻万千的激光造型开始,伴随着震耳欲聋的音乐,给人以现代科技和艺术的震撼。接着,激光画面由抽象的线条转而表现亚特兰大和乔治亚的人文历史,从可口可乐到蓝爵士乐,从世界名著《飘》到勇敢者棒球队,以光电和音响来展现这片土地的辉煌和荣耀。表演接近尾声时,一曲《上帝祝福美利坚》使全场观众的情绪白热化。人们群情激昂,放声高唱,在无比的幸福和亢奋中感受身为美国人的荣幸和自豪。
    国内知名新闻人熊蕾女士在《不战而屈人之兵:美国的全球舆论战》中介绍,美国国防部和好莱坞在长达一百年的合作中,制作了700部电影,包括《巴顿将军》、《拯救大兵瑞恩》、《第一滴血》、《野战排》、《珍珠港》等。这些影片树立了一个又一个生动、正面的美国军人形象,无不张扬着一种颇具个性的英雄主义。这些影片很少政治说教,艺术感染力极强,对“树立有利于美国及盟国的形象”起到什么样的作用不言而喻。
    我有一次听香港中文大学的王绍光教授说,他有个朋友的爸爸据说是电影《英雄儿女》中一位志愿军的原型。这位朋友带着他儿子去了美国。刚到美国的时候,他儿子看电视,看到中国军队打胜了就鼓掌。在美国受教育一年以后,有一次看《英雄儿女》,他爷爷那代人的故事,看到美国兵把中国兵打倒了,他鼓掌。可见,美国的爱国主义教育没有口号,却润物细无声。
    不管美国的爱国主义教育是灌输的,还是潜移默化的,都说明美国是一个极其意识形态化的国家。西方有学者指出,“美国在二十世纪下半叶的大国中,是最具意识形态色彩的国家”。美国的民族主义“具有一个强大意识形态教条的所有特质:使命意识、历史必然性和布道狂热”。(摘录完)
 
    当中国开始唱红歌、宣扬红色文化革命文化,有些崇美的精英便开始批判。其实,他们要么是不知道,要么是故意隐瞒,美国就是一个唱红歌、灌输革命文化最彻底的国家。我们要学美国,为何在这个问题上不能学美国?为何我们不能唱中国的红歌,只能唱美国的红歌?为何不能宣传中国的革命文化,只能宣传美国的革命文化?希望大家喜欢这本书。

//m.syxtk.com/minxinsuoxiang/dushu/2013-05-02/17672.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