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乔良:狭路相逢智者胜——《网电空间战》中文版序

作者:乔良   来源:红色文化网  

狭路相逢智者胜  

——《网电空间战》中文版序  

空军少将 乔良  

十一年前,我和我的合作者 王湘穗 先生在写作那本充满了颠覆意味的《超限战》时,就试图颠覆这一观念:狭路相逢勇者胜。我们想告诉世人,未来战争,单纯的勇者将越来越无用武之地。强健发达的肌肉,视死如归的血性,杀人如麻的凶悍,都已不足以构成获胜的必要条件。
    未来,不,应该说是现在,要想获得一场战争的完美胜利,更多的,甚至主要的,将要凭借一样东西,那就是:智。谁比谁更聪明,谁比谁更机敏,谁比谁有更高的智商。就是这样:狭路相逢智者胜。
    我不知道,我们那本薄薄的小书,在多大程度上引起了本书——《网电空间战》两位作者的警觉。但书中的这段话还是让我有些吃惊:
   “我们对中国的非对称战争学说的更多了解,来自于一本翻译的薄薄小册子《超限战》。这本书由两名中国大校军官撰写,于1999年首次公开发行。它为弱国突破传统的战争理念,以现有的武器战胜强国提供了一张蓝图。本书的英译本是公开发行的,大多数人都可看到,在美国发行时有人在扉页上附了一个小标题——‘中国摧毁美国的主要计划’。美国版的封面是火焰吞没世界贸易中心,书的最后一页引用了极右翼分子对这本书的评价,‘中国与9·11有联系的证据’,这种做法误导了读者。尽管右翼分子围绕着美国版夸大其辞,但这本书是我们理解中国军方网电空间战思想的最好窗口。”
   “这本书提倡的战略就是世人所熟知的所谓‘杀手锏’,‘杀手锏’意味着利用对手超常规能力背后的弱点。战略目标是‘用适合自己的武器作战’,同时,‘使武器适合战斗’。……尽管本书写于10年前,但它非常强调网电空间战。”
    应当说,除了两位作者没有提到英译本《超限战》是美国人迄今为止唯一盗版发行的中国人著作外,以上这段话对拙作的评价还算客观公正。但这都不是我之所以引用这段话的原因。因为对于这部我们为自己的国家和军队撰写的著作来说,美国人如何评价它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在相隔十年间,对同一个战争课题——网电空间战(中国人习惯称之为网络战)的关注是如此一致,而描述又是如此近似。
    在《超限战》中,我们这样写道:
   “在敌国完全没有察觉的情况下,进攻一方秘密调集大量资金,对其金融市场发动偷袭,引发金融危机后,预先设在对方计算机系统中的电脑病毒与黑客分队,再同时对敌进行网络攻击,使其民用电办网、交通调度网、金融交易网、通讯电话网、大众传媒网全面瘫痪,导致其陷入社会恐慌、街头骚乱、政府危机。最后,大军压境,逐步升级地运用军事手段,直到迫敌签订城下之盟。”
    而在《网电空间战》中,我看到了相似的描述:
   “如果网电空间战士接管一个网络,他们能获取所有信息,或者发出指令,转移资金、泄漏石油、释放燃气、摧毁起重机、让火车脱轨、使飞机坠毁、让军队进入埋伏区,或者让导弹发射到错误地区。如果网电空间战士破坏网络并删除数据,使得计算机被锁定,那么金融系统就会崩溃、供应链将停止、卫星可能脱离轨道、航班停飞。”
    我把这两段话放在一起比较,决非为了以此佐证我们先于后者十年成书的先见之明。而只是想告诉读者,当双方的战略思想者对未来战争的进行方式和灾难性后果的预期都十分相近时,那么事情就很可能按照“墨菲定律”(你越担心它以何种方式发生的事情,它就越可能以何种方式发生)的轨迹运行。
    如是,把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这本书——《网电空间战》“严重地”推荐给每个关心国家命运的读者,就有十二分的必要了。因为我们当然不希望:中国是未来“网电空间战”的失败者。
    为了这个愿望,我知道中国,也知道美国,以及世界上所有日益依赖于网电空间生存的国家,都在做着相似的准备。但是,仍然没有一个国家敢确信并声称:它的国家在未来的“网电空间战”中,一定会成为最后的胜者,甚至越是网电系统发达国家越不敢说这个话。
    在这场已经悄然开始但从未拉开大幕的战争面前,网络越发达国家反而越脆弱。因为你的优势有多大,你的劣势就有多大。你的网络覆盖的范围有多广,你将被攻击的范围就会有多广。
    这就是“网电空间战”。这种战争,从“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开始,到“这儿的黄昏很疯狂”结束。没有炮火硝烟,没有血流漂杵,但结局不亚于一场核浩劫。
    这种前景是可以避免的么?我的回答是否定的。在这个问题上,我是悲观主义者。所以我主张,现在就拉响警报。
    因为我深知,从人类掌握任何一项重大技术以来,还从未有过不将其投入战场的记录。石器,青铜,冶铁,火药,船舶,蒸汽机,无线电,飞行器,核聚变……无不如此。网电技术也不可能例外。
    赛伯——网电空间不可能在人类希图以战争解决争端时,与进行战争者们的自然空间并行而又置身局外。不,它肯定会成为更重要的参与者,甚至在其中扮演A角!
    既然人类未来的命运已经如此残酷地确定了,那么,我们还能为了这个未来,做些什么?
    本书的作者给我们指出了一条我们每个人都会想到的路径:“我们需要着手一系列的复杂工作。弄懂什么是网电空间战,搞清楚网电空间战如何进行,为什么能奏效,分析它的风险,做好应对它的准备,同时思考控制它的办法。”
    也许,在很多人看来,这段话说得太明白了,明白得如同是一堆废话,但要真正做到其中任何一点,都是极其不易的。否则,那些近十年来发生在爱沙尼亚、格鲁吉亚、韩国、美国、中国大陆和台湾的一次次网电空间的战争预演,为什么至今让当事国和地区倍感迷惑,难以确认其行动性质和攻击源头,更难区分是民间行为还是政府行为?
    唯一可以确认的是,所有那些拥有电脑数和网民数最多的国家,都是有可能在明天某个时候有能力发动网电空间大战的国家,同时也就更可能是在为被对手一举摧毁其网电空间做着不懈准备的国家。之所以是后者可能性更大,我们只须读一下本书作者所谈到的互联网五大缺陷就会理解。
    但是,不管这一空间存在多少缺陷和漏洞,人类的生存与生活,已日渐离不开它。网络正在成为人类肌体的一部分,或者说它是人类为自己的生存而营造的非自然生态环境。今天的人类正在用大脑的智慧和手中的资源,努力为自己打造与地缘环境并行的人造环境。如果说货币金融体系的构造为人类营造了“币缘”环境的话,那么我们不妨也把网电空间系统的构建称之为“网缘”环境。这些人造“环境”在极大地便利了人类的生存和生活的同时,也严重地制约了人类的生存和生活。当人类离开货币和信用卡,离开移动电话和个人电脑,就像失去空气一样无法正常呼吸时,对这些人造环境施加的任何影响就可能变成一场灾难甚至浩劫。特别是当某些人、某些集团或者某些国家,把这种影响变成一种恶意行为时,灾难或浩劫,就会猝然降临!
    网电空间的公共性,开放性特征,使任何防范或防御都不可能万无一失。即使某些战略家、战术家们宣称:进攻是最好的防御。这句话在这一领域也是一句空话:因为当你不知道对手已把多少“木马”、“僵尸”预先潜伏到你的网电空间的情况下(你基本上不会知道),就贸然向对方发起网电攻击,你的最后命运可以说一开始已经确定无疑:除了失败,别无可能。
    不过,即或如此,即或我们了解了这一切,并且有些了解让我们不寒而战栗,网电空间仍然令我们着迷。这是一片有着无限可能性因而也就充满无限想象力的空间,我们不会由于充满风险就停止在这一空间的创造和竞争甚至厮杀。因为它对于我们来说,代表了:一切皆有可能。
    而在一切的可能性中,只有“智”者,可以笑到最后。
    由此我确信,网电空间战的胜者,一定是“功夫在诗外”,在现有的网电作战手段和样式之外,找到制胜网电空间的密钥。  

 2011年12月8日 凌晨4:50时  

近期文章链接:  

乔良:以我山之石,攻他山之玉——读美军《网络中心战案例研究》随想  

乔良:美元战争还能打多久?    

乔良与陈志武对话:金融与国家安全    

乔良:猎狐者——蒙哥马利    

乔良:一言难尽的沙漠之狐    

乔良:在军旗下畅想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22/201107/247468.html  



//m.syxtk.com/minxinsuoxiang/dushu/2013-05-02/20540.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