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民:踏浪稳行唱大风

作者:王 岩 来源:红色文化网 2017-11-19 2117

航民:踏浪稳行唱大风

 

航民:踏浪稳行唱大风

航民村名片

航民村地处钱塘江南岸,隶属于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瓜沥镇,全村占地面积2平方公里,有344户、1079人。30多年来,航民村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不断创新发展集体经济的新思路新举措,有效地推动全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走出了一条建设富裕和谐新农村的成功路子。从1979年以6万元农业积累开始创办工业企业,到19978月组建浙江航民集团,村集体逐步形成了以纺织、印染、热电、建材、冶炼、饰品等行业为主体的多门类工业体系;以宾馆、商场和房地产为特征的第三产业布局;以集约化经营、机械化生产相配套的现代农业经营模式。航民集团现有全资、控股、参股工商企业28家,拥有总资产72亿元,职工1.2万人。村控股的浙江航民股份有限公司于20048月成功上市。2015年,全村实现产值134.8亿元、利润7.4亿元,上交国家税金4.8亿元。2015年,集团职工人均收入5.2万元,村民人均收入加上分红5.5万元,成为一个“充分就业+按劳按资分配+社会福利”的和谐新农村。航民村先后被评为浙江省文明村、省模范集体、全面建设小康示范村、绿化村,获得全国村镇建设文明村、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全国民主法治村等荣誉称号。村党委两次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如果单从经济总量上看,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的航民村在江浙一带的富裕村中算不上太大。但是,这个占地面积2平方公里的村庄,人均GDP大大超过10万美元。如果按照世界银行的评价标准,已经达到和超过世界排名前列的富裕国家的临界水平。同时,作为浙江省最早的富裕村之一,曾经有着“浙江首富村”之称的航民村,诞生了浙江省农村首家上市公司——航民股份。更为重要的是,航民村几十年坚持发展集体经济,坚持走共同富裕之路,积极探索村级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证了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和村民的合法利益,给当前农村的综合改革发展,提供了积极、有效的参考和借鉴。

在柳丝飘舞、莺声清丽的三月天,笔者一行来到有人间天堂之称的杭州,慕名探访航民村。

进入航民村,道路平坦、四通八达,绿树掩映、小河清澈,公园、花圃、草坪错落有致,一排排红顶白墙的别墅造型别致。尤其是在别墅区的旁边,穿过小桥流水,居然有大块大块绿油油的庄稼地和一片片金黄金黄的油菜花地,恍若有陶渊明笔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然神怡境界。

在航民集团,我们如愿以偿见到了航民村党委书记、航民集团董事长朱重庆。

衣着朴素,待人热情,为人坦诚,是朱重庆给我们的第一印象。随着他平和轻缓的语调,我们得以清晰地走进航民、走近朱重庆。

航民之路

航民村不大,因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的航坞山脚下而得名。这是一个古老的小山村,很早以前这里的人都是靠打鱼为生。村里上了年纪的人不会忘记,新中国成立前,他们的父辈们终年劳作却穷得叮当响,“三只半米淘箩,三十六根讨饭棍”是当时生活的真实写照。

新中国成立后,航民人靠着种植400多亩土地和渔业生产,日子虽然有了改善,仍然没有改变贫困村的面貌。1978年村民人均收入仅为148元,1979年底全村集体积累资金只有6万元。

改革开放的春风让航民人有了新的设想。一天,大队党支部书记徐才法、队长沈宝章和会计朱重庆等4人,到附近的染衣师傅戴炳章家里拜访,想让戴师傅帮忙一起出出主意,想想办法,建一个村办小厂。老戴是个实在人,又有技术,很快拿出了一个很具体的办染厂的方案,经过支部讨论形成决议,村里要办一个漂染厂,26岁的朱重庆带着父老乡亲的信任和重托出任厂长。

朱重庆是土生土长的航民村人,念书不多却很能干,16岁就进了采石场。大伙看他干活实在,为人老实,脑袋瓜也挺灵性,没过多时就让他当了村生产大队的会计。会计,这是农村不脱产的“官”,没有一定的水平和品格是当不上的。年轻的朱重庆每个月只用一周的时间完成大队的财务账和社员分配方案,绝大部分时间都在田里干活。他会开手扶拖拉机,播种插秧样样都会,是个多面手,地里的活少不了他,尤其农忙季节早出晚归毫无怨言。他任职会计期间,笔笔账目都清清楚楚。他的一言一行被乡亲父老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把办漂染厂的重任交给他当然放心。

万事开头难,航民村白手起家要建漂染厂谈何容易。村里成立了由朱重庆挂帅的漂染厂筹建组,办厂预算至少需要40万元,村里的“家底”只有6万元,杯水车薪,即便是到银行贷款,按规定也只能贷到6万元,离所需资金相差甚远。几个人一合计,下决心干,有了这12万元先做前期准备工作,其余的边走边说吧。

上海是我国的老工业基地,漂染工厂设备先进,管理制度健全,产品质量上乘。筹建组做了一个详细的考察学习计划,培训人员、洽谈项目、聘请人才,一件一件地落实。在上海动一动都要花钱,筹备组的人员谁也不舍得多花一分钱。晚上住的是澡堂子,一人5毛钱一宿;交通靠走路,省下乘车钱办大事;吃饭更是简单,粗茶淡饭能填饱肚子就行。穷人有过穷日子的办法,这几个“泥腿子”硬是攻克了办厂的一道道难关。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当了家就知道日子不好过了。漂染厂要上马了,朱重庆掂量着手里的钱袋子,恨不得一分钱掰成两半花。他们算了一笔账,染缸不用买,用现有的水缸替代;炼桶、脱水机必须买,不能买新的,买二手货也能省钱;锅炉也是必须要买的必要设备,一时说不清从哪弄,原则是能买旧的就不买新的……这样一算能省不少钱呢。

朱重庆心里有谱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他带了几个人几进上海花小钱买来了大厂淘汰炼桶、脱水机之类的漂染设备,并到处打听哪有旧锅炉可买。漂染用的锅炉非同一般,是一种“立式”锅炉,买它要有介绍信。朱重庆拿着盖有大红印章的介绍信,通过熟人了解到,一家废品站刚收购了一台0.4吨的立式锅炉,不知道能不能用。巧在朱重庆的父亲朱关海是上海延安油脂化工厂的锅炉工,与锅炉打了半辈子的交道,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朱重庆找到父亲去废品站看看这台锅炉,是否能用。朱关海很认真地对这台锅炉做了个全面“体检”,给出的结论是“能用”。

朱重庆心里有了底,忙去谈价,对方出口要3000元,把朱重庆吓得一时无语,好半天没有吱声,他知道,这样谈下去即便对方能让也省不了几个钱。他找来关系,最后谈妥按废铁每斤两毛钱计价,花了600元买回来了这台急需的立式锅炉。

漂染厂设备安装到位,一切准备就绪。1979125日,航民漂染厂机器运转起来,他们试生产了。

第一张订单是萧山县2000多条丝绸被面,一炮打响,航民漂染厂一夜出名。

航民漂染厂问世面对的一大难题是电力不足,常常突然停电不仅影响生产进度,更重要的是影响质量和信誉,厂里花了7000余元买了一台二手柴油发电机,解了燃眉之急。市场的大门打开了,接踵而来的是一连串的问题,核心问题是没有资金,倘若有了钱,一切问题迎刃而解。

朱重庆不是一个天生的企业家,他却知道办企业要研究透国家政策,充分利用政策发展生产。缺少资金,他找信用社,争取了一笔60万元的资金,还吸收个人融资10万元,为漂染厂快速发展注入了活力。漂染厂到1982年利润突破百万元,航民成为当时萧山县第一个“百万富翁村”。

30多年来,航民村坚持发展实体经济,做强传统主导行业,提升优化产业结构,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形成了以纺织、印染、热电、建材、冶炼、饰品等行业为主体的多门类工业体系。航民的主业纺织印染业的装备已经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产品质量与国际主流市场接轨,四分之一的产品销往国外,日生产能力达到1500千米,号称“航民印染,一日千里”,成为国内最大规模的印染企业之一。

在做强做精印染产业链的前提下,航民村积极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培育新兴产业。2003年与香港环冠公司合资组建航民百泰首饰有限公司。目前,黄金饰品年加工规模达到近50吨,占到全国产量的十分之一,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饰品加工企业。

近年来,航民村陆续通过引进德国的先进无纺布针刺、水刺生产设备,航民非织造布有限公司产能已位居国内同行业前五强,新兴产业的产值已经超过集团总产值的三分之一。

为大力培育和发展第三产业,2003年,航民村投资9800万元收购广东顺德的四星级宾馆——仙泉酒店,截至目前航民村已拥有两家四星级酒店。2009年,航民村投资2.6亿元成立海运公司,先后购入1.8万吨的富华轮、2.28万吨的富春轮和2.5万吨的庆丰轮,3条万吨轮已顺利投入运营,成为杭州地区规模较大的海运企业。航民抓住房地产发展机遇,已开发了两个房地产项目,并参股3个房地产项目。航民村的金融投资也取得较好效果,2007年收购第一创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1.5亿股权并成为第四大股东,参股深圳首创成长进行PE风险投资和传化股份增发都取得较好预期收益。2010年,航民联合收购了日产2500吨的杭州长河水泥厂,实现了当年收购、当年投产的目标。2011年,航民村与浙江的滕头村、花园村、方林村和上海九星村联合组建五村联合控股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亿元,总部落户在杭州西湖区西溪湿地,探索中国农村村企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模式。

值得赞扬的是,航民村作为城市近郊村,工业、商贸业发展迅速,土地资源相当紧缺,但是,航民村坚持保留了一定面积的耕地、水塘用于集体农业生产。与传统农业生产不同,航民村采取集约化经营、机械化生产相配套的现代农业经营模式,23个农业工人管理800亩农田和养猪、养鸡、养鱼等畜牧生产。

如今,航民集团已拥有20多家企业,总资产30多亿元。2013年,航民村实现产值120亿元,利润6.4亿元,上交国家税金4.4亿元,村提留2亿多元,村民年收入4万多元,在全国村级经济中名列前茅。

集体产权改革的探索

朱重庆认为,发展集体经济,坚持共同富裕,是广大村民的朴素要求,也是航民村发展的一条经验。如果不走集体经济的路子,可能航民村会出现几个、十几个千万富翁,可是全村的其他老百姓怎么办?在农村,真正能做“老板”的有几个?绝大多数人的富裕必须依靠集体。

30多年来,改革发展的浪潮一浪推一浪,但是不管外界形势如何变化,航民人始终坚持共同富裕道路不动摇。1999年,航民村率先在全省探索村级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行了集体控股、量化股权的产权改革方案。在村集体控股56%的前提下,将44%的股权量化到村民、职工、外来管理人员,其中村龄股占40%,工龄股占40%,管理技术人员贡献股占20%,每年按股分红。在2006年和2011年,又进行了两次配股,目前村集体股份占51%,个人股份占49%,总股本达4.8亿股。通过股权量化,既构建了村民、职工、经营者发展集体经济的利益共同体,也奠定了共同富裕的基础。农民从单纯的劳动者转变为既是劳动者又是资本所有者,生产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调动,形成良性发展局面。

这次改制,也为企业上市奠定了基础。20048月,“航民股份”在上交所顺利上市,成为浙江省村级企业上市第一家。

在朱重庆的带领下,航民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既坚持共同富裕,又不搞平均主义,探索出按股份比例分红的集体经济分配模式,实现了“全村没有困难户、家家都是富裕户”,营造了一个“充分就业+按劳分配+社会福利”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良好氛围。

依托集体经济实力,航民村村民的社会福利得到切实保障,逐步建立并完善了职工村民的退休养老制度和大病医疗补助制度,退休职工的人均养老金每月已达1000余元。同时,航民村积极改善人居环境,对村民住房进行统一建造,家家住上庭园式楼房和别墅,人均居住面积达到80平方米。

航民村在坚持实现共同富裕的同时,注重村民、职工精神上的共同富有,加强文化、教育、卫生等各项事业建设。1996年起,航民村先后投资200多万元,建成集影剧院、游泳馆、篮球场、图书室等设施于一体的航民文化中心,为村民及外来员工提供文化娱乐活动场地。航民村有设施一流的幼儿园,村民从幼儿园到大学实行免费教育,上大学除发给1万元奖金和每年报销8000元以下的学费外,还每月发放生活费200元。

笔者在航民村调研时,顺便走进一户朱姓村民家。在这栋由村里统一规划的三层欧式别墅里,宽敞的客厅摆放着气派的大沙发和大屏幕彩电,厨房里抽油烟机、煤气灶、电饭煲、组合式橱柜等一应俱全。主人介绍,他们家用电、用水、米面油全部享受超低价,逢年过节还能得到免费的鱼、肉、鸡等副食品。更让他满意的是他们一家的工资收入加上村集体股权分红,年收入达到30多万元。这位村民兴奋地说,现在航民村的村民都是住别墅,开汽车,挣工资,拿分红,日子美得很!

更让航民村老百姓津津乐道的是,这里没有偷盗,没有赌博,没有刑事案件,没有越级上访,没有大的邻里纠纷,1000名村民与1万名外来职工共享发展成果,和睦相处,互相关爱,其乐融融。村级领导班子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凡是村里的重大事项,如股权量化、股金分红、住房分配、福利保障,都由村民讨论决定。凡是村民关心的事情,如财务开支、干部报酬,都向村民公开。干部的工作经常由村民评议,接受村民的监督,没有一人以权谋私。干部对村民一片深情,村民对干部真心拥戴,干群关系水乳交融。

航民的发展得到了党和政府的充分肯定,先后被授予浙江省“文明村”“模范集体”“全面建设小康示范村”“首届魅力新农村”和全国“村镇建设文明村” “中国经济十强村”等称号,航民村(集团)党委两度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前来视察,更坚定了航民村发展集体经济,实现物质上共同富裕、精神上共同富有的信念。

朱重庆的境界

航民村集体经济能够发展壮大,与村两委领导班子成员的先进性充分发挥密不可分,朱重庆更是功不可没。作为最早弄潮市场经济的能人,了解朱重庆的人都说,如果他不干村党委书记只做老板,早成为亿万富翁了。但朱重庆从不为此后悔,他斩钉截铁地说:“坚持集体经济,坚持共同富裕,是航民村党委一开始就认定的道路,只要我是书记,只要我是董事长,‘集体经济、共同致富’是决不能动摇的!”朱重庆稳健低调,严于律己,勤俭节约,虽然为村里做出巨大贡献,从不享受一点特权,一直不拿高工资、高奖金。村里在进行产权改革时,他坚持自己同其他职工和村民同样量化股权,没有额外多得一股。他的分红加工资奖金收入还不及厂长、经理和销售人员的一半。

但是,党和人民没有忘记朱重庆,他先后获得全国新长征突击手、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曾当选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

朱重庆总说,“一个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能为大家做一点事,得到乡亲们的信任、支持和赞扬,这才是一种最高的报酬。

朱重庆是个工作狂。为了航民的发展,他常常工作到深夜,他的办公室是航民村熄灯最迟的地方。为了拓展航民村业务,他马不停蹄,经常连续出差长达一两个月,连他的爱人都难得见他一面。

朱重庆为人热情厚道,做事坦诚稳健。“航民从未欠过别人一分钱,骗过一分钱,赖过一分钱,也没有银行贷款到期而延付的情况。”朱重庆说。这么多年来,朱重庆在带好航民村发展的同时,积极帮助他人摆脱困境、走向富裕。近年来,航民村对周边的6个村进行帮扶,投入资金达100余万元,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安置城镇下岗职工12000余人。同时先后与省内的3个村结成帮扶对子,帮扶资金达200多万元。2008512汶川地震发生后,航民在第一时间捐款467.8万元支援灾区,同舟共济。朱重庆还以个人名义捐资助学,帮助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作为航民村的党委书记,朱重庆和村党委班子其他同志互相尊重,坚持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一片公心为事业。凡是村里的重大事项,如股权量化、股金分红、住房分配、福利保障,都由村民讨论决定。凡是村民关心的事情,如财务开支、干部报酬,都一律向村民公开。村干部的工作自觉接受村民的监督。30年来,航民村的村干部没有一人因以权谋私或村民不满而下台。

在航民工作的1.2万多人中,94%是外来工,外来工为航民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一点,朱重庆深深记在心里。他说,外来工也是航民的建设者,航民村一贯坚持在多劳多得中实现共同富裕,外来工也应该平等分享航民村的发展成果。为了让外来员工工作得更好,航民提高了收入、福利待遇,建设了员工宿舍、公寓。公寓有热水、家具、网线、电视、空调,费用全免。建设了两幢单身公寓楼,专门安置外来生产骨干。同时,在子女就学、医疗、养老上给予完善保障。航民村坚持用人唯贤,公平选拔使用人才,不少外来工走上了管理者和领导岗位,一些技术骨干和管理干部得到了股权奖励。如今,许多外来工在航民工作、生活,住上了漂亮的房子,开上了小汽车,完全成为航民一员。

航民,在朱重庆这个稳健的舵手掌舵下,正扬帆起航,劈波斩浪,向着共同富裕的幸福彼岸平稳、快速地前行。

 

朱重庆治村名言

钱对于人来说,像水一样,少了要渴死,多了弄不好要淹死。我一个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

坚持集体经济,坚持共同富裕,是广大村民的朴素要求,也是航民村发展的一条经验。在农村,真正能做“老板”的有几个?绝大多数人的富裕必须依靠集体。航民坚持“集体经济、共同致富”的道路决不能动摇。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1
1
1
0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