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战伊拉克:再探夜鹰!(三)

作者:永不消逝的电磁波 来源:砺剑 2018-05-20 2108

美索不达米亚之眼——中东十五年(三)

永不消逝的电磁波

砺剑说:

这是一位军工人的亲身经历。

美国的F-117是什么空中神器?中国是如何发现它的?中国在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做了哪些工作?战争的真实情景是怎样的?中国军工背后都有什么秘辛?

这里不仅有军工记忆,还有国之重器,不仅有异域风情,还有中国精神,还有我们最为看重的珍贵的家国情怀。

今天,砺剑继续推出本系统文章第三章。

挺进美索不达米亚

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位于波斯湾红海之滨,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之间。这里,孕育了人类最早的文明,也就是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它与尼罗河文明、恒河文明,以及咱们的黄河文明并称为人类“四大古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最著名的四个标志,巴比伦城、空中花园、汉谟拉比法典和楔形文字。其中心位于巴比伦城,也就是现在伊拉克巴格达以南大概20公里。

转战伊拉克:再探夜鹰!(三)

进入2000年,国际形势发生了变化,随着毛子国内陷入车臣战争的泥潭,美国逐渐表现出一家独大的态势,并抓紧时间在中东布局。我国与中东阿拉伯国家交流甚广,自汉朝开辟丝绸之路以来,就与中东阿拉伯国家建立了互信互利的亲密伙伴关系。

转战伊拉克:再探夜鹰!(三)

到了现代,在恢复中国联合国席位、巴以和谈等国际大事件之中,我们与中东国家更是加深了理解和信任,并建立了广泛的贸易关系。在中东的大部分国家,都有中国军品的身影。在毛子无暇顾忌的时候,我们厂又是凭借着与众多乌拉尔研究院所的亲密合作关系,拿到了不少订单。

伊拉克和科威特都是石油大国,在1990年以前,都是富得流油的国家。曾经有一个笑话,说一个伊拉克人买了一辆奔驰600,一个月之后又买了一辆。店主很高兴,问他是不是因为车子质量好,所以他成为了回头客。这个伊拉克人愤愤的说,不是因为质量太好,而是设计太烂:车子里面的烟灰缸用了不到一个月就满了,他只好再买一辆……虽然是嘲笑伊拉克人的智商,但是也反映了当年伊拉克国民的土豪气质。

后来萨达姆入侵科威特,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对伊拉克发动空袭,打响了第一次海湾战争。但是,由于战争目的只是迫使萨达姆从科威特撤军,当时并没有推翻萨达姆政权,这也为后来世界格局的巨大变化埋下了伏笔。

我们说过,塞尔维亚总统米洛舍维奇当年搞种族屠·杀,把阿族人一个叫做“斯雷布雷尼察”的小镇,大约2000名居民,不区分男女老幼全部屠杀,然后埋在一个万人坑。有点儿像当年蒙古铁骑的做法。屠杀受害者里面有一名英国记者,他当时已经表明身份,但是还是没有逃脱劫难。在这个过程中,这名记者偷偷打开了摄像机,但是塞军大兵没有发觉。正是这个幸存的录像带,后来成为屠杀铁证,震惊世界。在经历78天空袭后,米总统向北约投降,但是这并未阻止后来国际法庭对米总统和他的将军们所犯下罪行的审判。

转战伊拉克:再探夜鹰!(三)

萨达姆从科威特撤军后,国际社会继续对伊拉克实施经济制裁,但是并未逮捕萨达姆。这给了萨达姆一个错觉,那就是他才是那场战争的赢家。虽然顶着联合国的制裁,但是伊拉克国家底子不薄,萨达姆继续招兵买马,于是我们的生意来了。本来,伊拉克陆军、空军都有我们的装备,但是防空系统基本上都是苏制的。这里面有一个原因,就是系统工程学。咱们的雷达一流、导弹一流、防空火炮一流,但是组成防空系统就……,否则现在就不会再引进毛子的S-400了。做为军工人,真的很惭愧很自责也很痛心!

如果说钱学森是我国当代最伟大的科学家,应该没有多少反对意见吧?钱老的专业是什么?就是系统工程学!说得通俗一点,咱们的工业设计以汽车发动机为例,铸造技术有了,模型技术有了,数控机床有了,电子控制技术有了,发动机需要的分项技术咱们都有了,早就有了。但是,小小的汽车发动机就是设计不出来,现在每年几百万辆汽车,需要几百万台发动机,钱大部分都给小日本赚了,就是因为系统工程学的问题。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个人认为,知识产权保护是立国之本。中国最厉害的技术,叫做反向工程学,也就是拿到一个实物,我们可以用最快时间把它仿造出来,然后加以改善。这种技术,俗称“山寨”技术。反向工程学越发达,说明知识产权越差,也就越难吸引人才去开发和设计。所以说,没有知识产权保护,就不可能拥有一流的设计。最近卖给中东的那些无人机,翼龙也好彩虹也好,大都有美军全球鹰和死神无人机的影子。

曾经有一家兄弟工厂,专门派人来我们工厂,要求提供一种远程双通道载波雷达。厂技术处的几位师兄就问,为何要这个雷达,又不是最前沿技术。对方支支吾吾搪塞半天,然后回答说用于精确定位。我们就又问,当今定位要么就是GPS,军品就用北斗,没道理还用那个雷达呀?对方说不清楚,让我们不要管,提供样品就行。

技术处也不是吃干饭的,尤其在现在这样日新月异,技术革新一日千里的年代,不问清楚了回头设计不好也没法交差。就继续刨根问底,后来对方终于吐露实情:不知道通过什么渠道,拿到了美国MQ-1捕食者无人机的样品,然后进行仿制……。大哥,捕食者是90年代中期的差不多第一代查打一体无人机。

转战伊拉克:再探夜鹰!(三)

(捕食者无人机)

美军自己的型号是GPS定位,但是出于GPS信号保密和打击精度限制等方面的考虑,外销的型号都是采用地形匹配雷达进行制导。而中东国家,大部分地形以沙漠为主,地形匹配雷达,根本就不起作用!所以人家拿过来用了五年时间都不到,就不用了。你还想仿制一下卖回去……。再说,稍微动动脑子,按照人家的技术要求设计一个,总好过抄吧?咱们也算是五千年文明古国……。

当然,师兄们没说的如我这般直白,后来给了一套GPS,体积缩小了不少。不过兄弟工厂也不容易,就因为GPS虽然精度高了,体积小重量轻,听起来算是优点,但是飞行器设计中还是要考虑配重平衡等问题。反正据说最后也没搞定,反而让西南的兄弟抢了先。只是可惜,卖出去的还是仿制的产品……!

话说回来,萨达姆大叔手里有钱,但是因为制裁,他很难花出去现金,石油出口也受到限制,而且只能购买防御性武器。毛子有技术,但是产能严重不足。于是有谣言说,萨达姆大叔通过一些途径,向土耳其走私石油,土耳其再向俄罗斯支付现金,毛子转手,用一半的价格从我们这里买东西然后转手给萨达姆大叔。

虽然毛子出价只是萨达姆大叔给的一半价格,但是仍然远远高于市场上面我们的销售价。所以说,战争的双方都是受害者,只有俄罗斯那样的武器贩子才是受益者。对了,要说最大的武器贩子,那就是美国。

1999年年底,也就是回国大半年以后,我又接到了组织任务,去伊拉克进行先期考察。主要是了解当地的设备状态以及人员技术基础,为下一步打开市场提供技术依据,顺便帮毛子托罗波夫局完成几个订单。这一次跟上一次塞尔维亚任务不同,那时候过去是善后,把损坏了的零件更换一下,没有什么具体任务。这一次不一样,毛子卖给萨达姆大叔的,是SA-6防空系统和SA-8防空系统,后来也配备了“希卡尔”四联装自行高炮。

转战伊拉克:再探夜鹰!(三)

SA-8防空导弹)

理论上来说,这可以组成一个“弹炮合一”系统,用来对付如日中天的“战斧”巡航导弹,应该还绰绰有余。但是由于前苏联和俄罗斯都有严格的保密制度,高精尖的东西统统不卖,而且苏联的电子控制系统一直是软肋,这倒是让国内的工厂如鱼得水。合同的内容,是采用类似红六的雷达系统来改装SA-6SA-8的雷达,同时升级火控系统,提高其防空系统的侦测水平和联动能力。

在第一次海湾战争中,伊拉克的SA-6防空系统和SA-8防空系统,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这两种防空系统是由前苏联不同的设计单位,在六十年代设计定型,在八十年代停产的产品。

前面说过,雷达是防空系统的眼睛,而国内对SA-6防空系统做过一些研究,它主要电气系统采用的还是电子管线路,改造主要利用为红六系统研制的线路板,取代之前的线路,并强化滤波效果。如果这两个系统能够改造成功,后续的备件保障能力也会得到大大提高。同时,如果有了升级改造的成功范例,针对更多第三世界国家正在使用的SA-6/8系统,我们也可以提供升级改造服务,这也可以增加出口创汇的能力。

我们这一次的团队一共四个人,厂办联络处的一位副处长姜处长带队,包括了技术部的一位师兄涛哥,兄弟车间的一位师兄魏哥,还有我。

从北京取道伊斯坦布尔,然后通过约旦进入伊拉克。这一路,比去贝尔格莱德的时间还久。前面不多说,从约旦首都安曼出来,还要再坐16个小时的车才到达伊拉克中部城市拉马迪。据说,这还是快的。经济制裁和禁飞区的设立,对伊拉克人民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路边,随处可以见到废弃的民房,城市建设停滞,路边还有可以见到报废的军用车辆。北方集团在拉马迪有个办事处,我们就住在那儿,后来那里也就成了我们的大本营。

转战伊拉克:再探夜鹰!(三)

说起来,自打汉朝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以来,我国就与中东地区建立了广泛的商贸关系。如今,做为现代贸易的一部分,我们来到这里,继续着丝绸之路的辉煌。最近,国家在搞一带一路建设,个人认为,这是极其英明而富有战略眼光的举措。建设好一带一路,不仅有利于提振整个东亚、中亚、中东、东欧和北非的经济,还可以稳定市场,消化我国国内的剩余产能。更可以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广泛应用和实践我们的新技术新成果,为创造可持续性发展的国民经济,创造更好的条件。

拉马迪大概有四百年左右的历史,为奥斯曼帝国所建。人口大概50万,跟我们工厂旁边的那个小县城的规模差不多大。拉马迪曾经是军事要塞和中转中心,因此交通特别发达,一战期间被英法联军占领。跟中国以及其它古文明地区一样,巴比伦文明的好多文物,有很多甚至是距今六千年以上的文物,都被英国人法国人搬回去他们自己的博物馆了。巴格达虽然是首都,但是太凶险,几次战争给炸了个底朝天,治安也不好,总有冲突和爆炸。而拉马迪很是安静平和,交通四通八达,距离巴格达也只不过一个多小时车程。因此选择拉马迪作为大本营,应该说北方集团的选择还是非常有远见的。

转战伊拉克:再探夜鹰!(三)

姜处是我们的组长,东北人,性格好爽,但是做事一丝不苟。本来厂联络处就是负责外贸订单的协调工作,事情很繁琐。通常军品买卖的订单都是由北方集团总部确定,然后再转给工厂,工厂的联络处就负责跟对方确认交货、付款、验收、后续维保等等。姜处是北二外毕业,这里就不用过多介绍了。

另外,他的英语和法语都很流利,但是阿拉伯语就不懂了。据说,世界上最复杂的两种语言,就是汉语和阿拉伯语。能够把两种语音都说的流利的名人,大概就只有芒果台的何炅老师了。在此之前,姜处本来负责非洲那一片儿。中东地区曾经短暂访问过伊拉克和伊朗,不能所轻车熟路,但是风土人情还是知道一些。

技术处涛哥,准确的应该叫涛叔,五十岁出头,外联经验丰富。很喜欢说笑,更有一身好厨艺。他曾经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又在东南亚待过一段时间,后来不知道通过什么手段,娶了工会的姑娘做老婆。孩子出生以后,因为妻子身体也不好,出来的次数就不多了,直到前一年孩子上大学,才重拾旧业。技术处里面,涛哥是个全才,也是奇才,获得过嘉奖,后来主要是玩儿平衡木的。

再说魏哥,魏哥的车间是做机载的,由于萨达姆大叔手里面也有许多歼-7,所以魏哥车间领导就派他出来看看,一方面凭着售后的借口,找一找升级换代的机会,另外也想了解一下当下战场的实际需求。

魏哥是空军飞行员专业,自从刘叔的事情被工厂了解以后,厂领导认识到战场需求与研发之间关系的重要性。于是专门向空军和防空部队领导请示,招收了一些退役人员进入工厂,从事技术研发和论证工作。本来空军飞行员大部分都会转业去民航,待遇又好,又可以继续飞,还有一大堆漂亮空姐天天围着。但是魏哥的妻子老家在本省,妻子又强烈要求回来,于是就来了工厂。没想到进来工厂,恰好给了他更大的舞台,后来他也算飞黄腾达,这也是后话。

安顿好了我们几个,姜处就出门了。也是因为纪律,姜处不主动说,我们从来不会问他去了哪里,做了什么。剩下我们三个也是各有各的任务,任务地点也不同,于是就分头行动。办事处租的是一个大院子,里面有一个三层楼,还有车库和仓库。别小看三层楼,在拉马迪当地也算是高层建筑。

办事处设置也很简单,只有三个科室,办公室最大,七八个人,负责对接集团和下属各个工厂与伊拉克方面对应部门;资料室负责原始档案存档,以及与外部的通信,包括跟国内的通信联络,当然也负责密保;联络处有三个中国人,还有一个本地人叫做纳西姆,负责派车,安排吃喝撒,以及一切的杂事。说到这里,一下子想起了海哥……

纳西姆是土生土长的拉马迪本地人,大学毕业以后考上了西安交大读的研究生。第一次海湾战争以后,中建某局负责伊拉克几条主干公路的修复工作,纳西姆正好完成学业,由于他中文流利,又是路桥专业的研究生,因此被聘任为中建伊拉克项目部的伊方技术负责人,后来甚至成为项目部的伊方经理。项目结束以后,恰好北方集团设立办事处,拉马迪就加入进来,成为办事处的正式职工,也是第一位伊拉克本地职工。

我们国家每年都招收很多外国留学生,这些留学生在中国不光学习了专业知识,更学习了汉语,学习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他们懂技术,懂得中国人和中国人的行为方式,更怀揣着对中国文化的无限敬意和向往。这些人是宝贵的财富,尤其是像纳西姆这样的人才,确实极大的增强了我国公司与驻在地之间的联系,成为文明的纽带。

转战伊拉克:再探夜鹰!(三)

(在华外国留学生)

为拓展国家的软实力,输出我国先进的技术和理念,产生了巨大的作用。联想起国内很多外企,也是我们中国人在里面做高管,这是一样的道理。走出去的国内企业,如果能够充分利用在华留学生这些资源,必将能够使得企业快速融入当地文化,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刚刚到办事处,首先要做的就是拿到一张伊拉克地图,然后把这次任务所涉及的场站位置标示出来。接近2000年的时候,虽然第二次海湾战争还没有开始,但是双方都已经剑拔弩张了。伊拉克巴格达附近,应该说大部分伊拉克地区,都被划成了禁飞区,伊拉克飞机,尤其是军用飞机,没有得到美国同意是不能随便起降的,否则会有被击落的风险。同时,伊拉克上空,经常有美军飞机,从事侦查等作业。伊拉克防空部队的雷达,有一些全天候开放,但是更多的还是处于隐蔽状态。我要去的总共有六个场站,基本平均分布于伊拉克全境。

很快就跟纳西姆打成一片,这个小伙子很开朗,中文也好,居然还带着陕西味儿。纳西姆说,他喜欢秦腔,也能嚎两嗓子。在那之前我还真没听过秦腔,觉得人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比自己都强,还真有些不好意思。初来乍到,风土人情很多不懂的地方。纳西姆很直率,所以不懂的地方就经常问他。阿拉伯人是白种人,男的女的都很漂亮,用姜处的话来说,就是脸长的很有雕塑感。

纳西姆虽然跟我年纪相仿,却早已结婚,还有了一儿一女。伊拉克人的法定结婚年龄是16岁,真幸福,我们上大学的时候都十八了,学校还禁止谈恋爱呢!我问纳西姆,能不能给我介绍一个伊拉克女孩子。他斩钉截铁的说,不行,因为你出不起嫁妆。我一听,再看着他一本正经的样子,就愣在那里。结果这个家伙马上捂着肚子大笑起来,还敲着我的肩膀,用陕西味浓郁的普通话说了句“瓜子”,让人哭笑不得。

这次来伊拉克,车间专门给我特别制作了一套简易装置,称为波谱仪,可以安装在SA-8火控系统的末端,希望有机会利用它对夜鹰的探测进行实战检验。我也带了一台电脑主机,用来测试、分析和记录。为什么不带显示器呢,呵呵?因为一方面显示器比较重,成本太高。更主要的是,干我们这一行,最不缺的就是显示器,用“到处都可以找得到”来形容应该不为过,而且都是高清大屏的。那个时候技术还不是很先进,但是两年以后,我就开始用上了笔记本电脑,那样才方便多了。

我首先选择了最近的一个场站,它位于拉马迪以南约150公里,一个叫做莱哈利耶的小镇附近。在这里要声明一下,本人不懂阿拉伯语,只能根据发音大概凑几个汉字上去。如果跟官方的名字相同,纯属巧合;如果不同,纯属不巧,不是故意弄错的。伊拉克侵略科威特的时候,是科威特向沙特和美国请求援助的,而美军前线基地,大都位于沙特、巴林和卡塔尔。莱哈利耶就在伊拉克与沙特边境附近,从地图上面看,是探测驻沙特美军基地动向的绝佳地点,也是守卫巴格达西面的门户。

转战伊拉克:再探夜鹰!(三)

(小编注:目标场站大约在图中红圈处)

这里,先大概介绍一下毛子防空系统的设计思想。毛子的防空系统,以保卫“点目标”为首要任务。确定点目标以后,防空系统大量部署在外围,当敌方目标接近本方最大射程的时候,全部防空系统就开始启动,形成远近两层密集火力。伊拉克完全沿袭了毛子的做法,如果关注了海湾战争新闻就可以看到,夜晚的伊拉克防空系统是全系统开火。漫天的亮点儿,有没有击中目标无所谓,只要保证保护“点目标”就算完成战术任务。

这种策略,对于哪怕八十年代的空袭都可以,或者像毛子那样地域广阔的战场可能也可以,但是对于90年代开始的现代战争就已经显得过时。这也在第一次海湾战争期间得到了验证。因此,塞尔维亚虽然也使用毛子的防空系统,但是战术思想则完全不同。塞军是以消灭对方目标为任务,同时注重保存自己。是不是有些眼熟,其实这就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精髓!因此,虽然经过北约两个半月的轰炸,但是塞军的防空系统大体保存完整,甚至还抽空击落了一架夜鹰。

当然,我们这个级别的人物,也就是有空的时候意淫一下,没法改变萨达姆大叔的战术思想。不过,按照托罗波夫局的要求,对SA-6的系统做了升级。主要是升级P-12预警雷达和测高雷达,升级火控系统。毛子的系统是俄文,但是出口伊拉克的都是阿文,老子一个字都不认识。这个困难倒是早就意识到了,因此出来之前工厂就交待,在测试阶段,底层的俄文全部删除,然后用自己的系统替代。界面全部使用英文,然后让伊拉克本地的技术人员再修改成阿拉伯文。

转战伊拉克:再探夜鹰!(三)

伊拉克人都挺有意思,总结下来几个特点,首先一个就是懒,这个大家都知道,不过多介绍,但是后面也会经常提到。第二就是平均文化程度非常高。整个中东地区差不多都这样,从幼儿园到大学,全部免费!没看错,全部免费,如果继续读硕士博士啥的,国家花钱,只不过很多人读到二十一二岁,就没有了兴趣,不再读了。第三,就是人很实在,也很乐观。我想,这跟他们的信仰也有很大关系,很多人包括纳西姆,都处于一种无欲无求的状态,不管自己是穷还是富,都是无所谓的态度,只要一家能吃饱,就不想其它的。

基本上没有见过有那个伊拉克人满怀雄心壮志的,除了那个要当阿拉伯领袖的萨达姆大叔。有时候感觉国内的生活质量真的不错,但是生活压力太大了,国人都是为钱而活着。普通人一辈子辛辛苦苦,也只够买房子,而且孩子上学也要花钱,整天累的要死,没啥幸福感可言。像伊拉克人那样悠闲自在,也许有时候生活质量稍微差一点儿,但是幸福感很强烈。

后面2013年再去伊拉克的时候,伊拉克已经全境解放,政府更迭了,但是老百姓脸上的笑容依然没有变化,还是那样灿烂,至少我接触的情况大概都是这样。而且在伊拉克以及周边那些中东国家,不会讲阿拉伯语没关系,会讲英文或者法文就行,基本都没什么障碍的,因为这些国家的国民掌握几种语言的,并不罕见。我感觉他们的英文水平和普及程度,甚至要好于日本。也许,这也跟阿拉伯人崇商的传统有很大关系吧。

场站的任务有些繁琐,预警雷达和测高雷达的升级,虽然不用动到机械和传动部分的正题,但是都要修改控制线路。就我一个人爬上爬下的,也不一定搞得定。幸亏这些伊拉克士兵,他们比之前那些塞军大兵强太多,很容易打交道,而且也会主动配合,帮个忙打个下手,这已经足够了。伊拉克人不喝酒,要不然我都想请他们吃个大餐!大概用了一周的时间,大部分改造任务完成了,下面就是火控系统。玩儿过雷达的人都知道,火控系统是最难处理的,因为必须有实际信号的侦测,才能做出验证。

转战伊拉克:再探夜鹰!(三)

在国内,都是咱们场站派人,一个在外边用对讲机,调试员就可以坐在屏幕前进行验证。在这儿似乎不行,伊拉克军队似乎还不知道什么是对讲机,而且,虽然大体可以用英文沟通,但是反馈速度太慢。通常目标都过去了,才知道对方在讲什么,或者要什么。

不过经过了这一段的调试,我也总结出了一套方法,自己命名为“山哥传信法”。具体的方法很简单:准备四张白纸,一张白纸写yes一张白纸写no,分别代表有信标和无信标;再用笔把另外两张涂黑,但是一张留白yes一张留白no,分别代表起标和飞标。这样,外边的人只要喊出口令,门口的哨兵就动哪张纸,操作台按照屏幕的观察喊出口令,我只要对比听到的口令跟门口的纸面命令是否一致,就能够完成验证动作了……,我真的是太聪明了!

当然,这都是普通任务,关键任务是要安装厂里的检测设备,并且对新系统进行论证和检验。当然,这项工作我只能独立完成。当时的条件比在贝市的时候强很多,工厂把整个线路都集成在一个小铁箱子里面,并且起名叫做波谱仪。大概是为了保密吧,起了这么一个名字,我都从来没有听说过,更不知道怎么翻译。

全部任务搞定,当天就进行了测试。白天,通过对已知的定期民用航空的侦测,显示雷达系统工作正常,而且精度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夜鹰只有在晚间才会出动,白天是看不到的。不过,白天我对测高雷达进行了标测。前面讲过,SA-2系统有一个预警雷达,一个测高雷达。但是SA-6系统有两部预警雷达和一部测高雷达,这就比SA-2系统更加的精确,也更复杂一些。大家知道,出版社都有编辑、审核、校验三个步骤。其实,雷达的原理也差不多,最好也有跟踪、监测和校验这三个独立部分。SA-6防空体系的雷达系统基本满足了要求。

转战伊拉克:再探夜鹰!(三)

(俄罗斯通古斯塔弹炮合一系统)

另外,这次改造还有一个要求,就是可以与希卡尔自行高炮组成弹炮合一系统。弹炮合一的概念来源于美国海军,最初是做为舰队防空尤其是对付反舰导弹而研究的。第一次海湾战争中,美军大量使用战斧式巡航导弹。为了对付战斧,弹炮合一系统被赋予了反巡航导弹的功能,也产生了不错的效果。不过当时的伊拉克的SA-6系统和SA-8系统,与希卡尔是单独采购的,并未联动操作。

我们升级的火控系统,就是提供了端口,可以把他们组合称为弹炮合一系统。当然,这里面也有私心,当时八院的红六正在努力出口,希望可以结合已有高炮升级成弹炮合一系统,来争取更多订单。

因此,我们也算是替八院做一些试验准备。但是,我方并未绕过毛子而直接跟伊方接触,而是把所有信息都通知了毛子的设计局。这是咱们做人做事优秀的地方,但是毛子就不一样了,他们不讲道义的传统从未改变。为了毛子自己的利益,它可以牺牲一切,甚至包括它自己。这些真实的血淋淋的事实,将会用专门的篇幅来呈现。

莱哈利耶的SA-6升级以后,单从侦测性能来看,已经超过了SA-8基本型的侦测水平。白天对民用航班的监测,准确率已经与伊拉克国民航空监测网保持高度一致。伊拉克士兵都很震惊,那个营长当即送给我一包他们的特产椰枣。椰枣曾经是阿拉伯人的口粮,是送给客人最尊贵的礼物。

前面说了,伊拉克人很热情好客,也很豪爽,但是也比较懒,除了一件事,那就是祷告。伊斯兰教徒,每天都要做五次祷告。不知道内容是什么,但是时间一到,清真寺甚至政府机关,就会响起音乐和歌声,召唤人们去礼拜。有时候我们手里的活儿干了一半,音乐声响起来了,士兵们就放下手里们的工作,扔下我一个人孤零零的,他们跑去祷告了。

有时候我就想,如果碰到打仗会怎么办?敌人冲锋了,你还要去祷告吗?当然,我心中的疑问,后来纳西姆给了我一些答案。我始终尊重有信仰的人,我的家乡,有药王庙有天主教堂也有清真寺,我认为有信仰才能够有敬畏。社会上当然要有法律,可是法律也有解决不了的问题,那就是道德。而信仰,恰恰是要解决道德问题,填补法律的空白。

当然,理想归理想,现实归现实。他们走了,我一个人也不好干活儿,于是就在院子里面找一棵树坐下来,吃椰枣吹晚风。晚上的祷告时间,通常在日落的时候,夕阳的霞光伴着祷告的歌声,还有凉爽的风,真的很惬意。我跟那个营长说,晚上可能要测试,结果被拒绝了。因为,伊拉克战士都是职业军人。真的,是职业军人,朝九晚五的职业军人,下班了,就各自回家了,绝对没有加班的概念,更不用说军人全天候待岗了。

我曾经跟办事处的办公室联系,希望能够安排一个夜间测试,办事处再跟伊拉克军方领导沟通。电话打了一周以后,在“阿拉伯式高效率”的作用下,终于安排了一个晚班的测试。测试计划是雷达开机从晚上八点,一直到晚上十一点。在伊拉克,同样可以收看到CNN的无线信号,这种战争宣传手段真的很美国。老美挺可耻的,通过所谓“非官方”的CNNABS等等,打着民主、人权、自由等等口号,到处煽风点火。以新闻自由为名,行偷鸡摸狗之实。

转战伊拉克:再探夜鹰!(三)

其实,所有的媒体,背后都有官方的影子,甭管嘴上讲的有多高尚!热血青年是最容易上当受骗的,等到他们被煽动起来,把天下搞乱。在满目疮痍的时候老美再过来,通过美国公司,按照美国方式帮你恢复秩序,当然政治秩序无所谓,主要是要建立以美国公司为主导的经济秩序。然后,世界就再次清净了……

扯远了,说回来,虽然能够接收到无线的CNN信号,但是无奈,无线信号播放的是阿语,完全听不懂,更看不懂字幕。另外,私自收看外媒,是当时萨达姆大叔的大忌,被抓住了可不是闹着玩儿的。权衡利弊,决定放弃这个曾经在塞尔维亚屡试不爽的方法。总之第一个测试,只是检验雷达能否能够侦测到夜鹰的信号。

简单的说,当天晚上非常平静,由于禁飞区的原因,以及雷达能够监测到的沙特那边,基本都是沙漠,所以连一只鸟都没看到。不过伊拉克人乐观,大兵里面没有人发牢骚,到了下班时间大家有说有笑的就回家了,剩下我一个人发呆。第二天,我请求回去了办事处。在资料室,给车间打了电话。当时并非处于战争期间,国际电话线路还是畅通的,虽然也很贵,但是与在塞尔维亚时候的卫星电话相比便宜多了。张主任听了我的汇报,沉默了一会儿,说了几个问题。

转战伊拉克:再探夜鹰!(三)

(夜鹰-F117隐形飞机)

首先,对夜鹰的侦测和验证,应该是个系统行为,不一定仅仅依靠雷达站。他会逐级联系,争取由空军总指来完成这个任务。其次,伊拉克大兵的加班问题,他建议我多问一下办事处的同志们,有没有什么办法。最后,他语重心长的告诉我,其实我可以尝试一下自己开动雷达。因为国内的场站很多时候也是一个人值守,张主任鼓励我,要大胆尝试,别怕犯错。

张主任的一席话,真的让我茅塞顿开,到底人家是主任。因为当时处于短暂的和平时期,场站的雷达都是集中放置。这个营虽然人数较多,但是真正操作雷达系统的只有六个人:控制室两个,标配;发电机系统一个;冷却系统一个;测高的机械系统一个,屏蔽系统一个。其实,后面四个人,只是在开机阶段忙一些,雷达开机以后,基本都没什么事情了。我盘算了一下,如果雷达不关机,一个人还是可以搞得定的,平时就待在控制室,每两个小时出去检查一下发电机油位,冷却系统状态,少了就填一点儿,仅此而已。

于是,兴奋的回去场站,准备跟那个营长软磨硬泡一下,能否晚上留我一个人开机测试。结果还没等到我施展软磨硬泡大法,营长就爽快的答应了。后来我才理解到为何他那么爽快,这里面有三个原因。首先,伊拉克不缺油。地球上最高质量的石油产品,就来自沙特、伊拉克和科威特这个地区,主要表现在油质轻,杂质少。因为大家的价格都是欧佩克决定的,好油坏油都是一个价格,因此油品越好,越难拿货。

国际石油市场上,原产自沙特、科威特和伊拉克的原油并不容易得到。油品好到什么程度?就是从油井直接开采的原油,跟重油混了柴油差不多。因此,雷达站用了一台西门子的重油发电机做电力来源,但是实际就是把原油直接倒进去,油罐底下也基本没有什么残留,说是一个月清理一次就行,而且燃烧值比重油还好。

第二个原因,是伊拉克的治安非常好,没有小偷。是的,你没看错,中东地区好多国家都可以做到夜不闭户。倒不是因为他们多有钱,而是因为他们的宗教对于欺骗有非常严格的规定,好像是说,偷了别人的东西,最高可以判砍手。也正因为此,他们对自己人非常信任,也许因为千年以来通商的经历,他们对中国人也很信任。

据说去年,有国内的团伙去迪拜,搞信用卡复制诈骗,结果被阿联酋遣返了二十多人。气得咱们国家驻阿联酋大使常华先生勃然大怒,说是多少年辛辛苦苦树立起来的形象,被几个骗子轻易就给毁了。很多人不知道诚信的重要性,其实一个人的不诚信,不光会毁了自己,也可以毁掉一个国家人民的信用。这方面,我也有深刻体会,那是发生在北非的经历,后面会讲得到。当时,总体来说,伊拉克人对咱们中国人还是比较尊重的。

第三个原因,是对咱们技术的认可。在系统升级完成以后,SA-6系统的侦测能力,包括范围和精度,都已经远远超过了SA-8的水平。在我要过去的下一个站点,也就是一个SA-8的场站,这两天还发生了一件事。这一天中午,我们的雷达上面,显示有目标在他们场站附近迂回盘旋,就通知了他们,但是他们开机,没有任何发现。这时候旁边的高炮阵地,士兵用肉眼也发现了一个目标,尝试用高炮射击,虽然没有命中,但是目标自己掉了下来。

后来听说,是一架美国无人机发生故障,自己掉下来的。虽然并非击落,但是萨达姆大叔挺有意思,硬说是我们这个SA-6系统击落的,还给了嘉奖。于是我们那个营长就很骄傲,认为咱们国家的技术确实先进,帮助他们大大提升了水平。他信任我,认为只要我认为可行的,就一定可行。

于是当天白天,我就跟着那六个人,学习整个雷达系统的具体操作,到了晚上下班的时候,他们走了,我一个人在阵地上面盯着屏幕。其实在第一个晚上,心里面还是非常忐忑,根本没有太多心思做观测。开机到大概晚上11点,就关机了。系统关机操作,我一个人要折腾大概一个半个小时才搞得定。不过雷达操作跟开汽车一个样,属于熟练工种,真的是多操作几次,熟练了就好了。这样连续过了三个晚上,我已经可以保证一个人熟练操作这套系统,到晚上12点都没有问题,关机时间也缩短到一个小时之内。

操作没问题,不代表侦测没问题,连续这几个晚上,雷达屏幕的表现都是一样,鸟都没有。心里有些着急。而下一个场站,也就是SA-8的场站,还在不停的催我着马上过去。就是因为萨达姆大叔嘉奖的时候,顺便批评了一下那个场站,于是他们的营长希望我快一点儿给他们升级。萨达姆大叔的优点,就是脾气反复无常,心情好的时候批评一下,心情不好了直接就掉脑袋。反正我白天也闲着没事,摊开地图,准备查一下下一个场站的基本位置。眼睛顺便扫了一下伊拉克的南面,这一眼有了重要的发现。

转战伊拉克:再探夜鹰!(三)

莱哈利耶的南部跟沙特接壤,那地方是广阔的沙漠,也是油田。战争时期,由于美英空军出动了大批的飞机,因此为了空管需要,他们要么是从南面巴士拉方向进入伊拉克,从沙特哈夫阿巴廷方向返回哈立德空军基地;要么就从西面沙特阿加拉米德方向过去巴格达,然后返回在波斯湾或者地中海上面的航母。

转战伊拉克:再探夜鹰!(三)

(路线1参考示意图)

而莱哈利耶正在第二条线路,面对着沙特这一侧。战时,当然可以在这里侦测从图赖夫或者赛卡凯起飞的联军飞机。但是平时,美军飞机未必从这个地区经过。再简明扼要一些,预警天线对着西面可能是个错误,可以试着对着南边。

转战伊拉克:再探夜鹰!(三)

(路线2参考示意图)

前面介绍过,SA-6系统有两个预警雷达,其中C波段的P-10雷达比较容易移动。SA-6毕竟是60年代的系统,很少采用液压装置,都是要爬到车顶上,两膀一较劲……。晚上闲着也没事,我就爬上去了。也没有什么仪器,更不知道准确方向,只是胡乱弄了一下,大概对准了南方。固定以后,就坐在车顶,抬头看见了漫天的星星。在工厂的时候,有些时候晚上加班,从车间回去宿舍的路上,也可以看见那么多星星。看见星星,突然就开始想家了。在外的人都知道,想家的时候,挠心的感觉非常难受。我赶紧连滚带爬的从车顶下来,要用我无限的工作热情,冲淡对家乡的思念。

回到控制室一看,立即晕掉了:满屏幕的雪花!第一反应,就是可能我把雷达弄坏了。如果是这样的话,修复跟校验就需要几个人帮忙,晚上是肯定搞不定的。

盯着雪花屏幕,一下子泄了气,本来希望借此缓解思想之情的,反而变得更加想家了。一点儿心情都没有,关机休息,准备第二天找机会修复,然后去下一个场站。

第二天一早,合着远方传来的祷告的歌声就起了床,大兵们还没有来上班,我就开始鼓动起雷达。开机的顺序跟关机正好相反,一个人也可以操作,只是比平时慢一些。

等到都弄完,也差不多9点了。走进控制室一看屏幕,妈呀,雪花都没有了,屏幕侦测很清晰,真的是连只鸟都可以看得见。

我一下子懵了,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等到营长来了,我请求他将天线对准巴士拉方向。他一听我把天线方向改了,和蔼的态度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来了这么久,还是第一次看见营长吹胡子瞪眼,不过也不怪他,这套装置的战术目标,就是防范西边的目标。我私自把侦测方向改到了南边,如果西边有事,确实大家担不起责任。

于是,营长下了两道命令,立即把天线改回来西边,然后要求我不能随意变更天线方向,除非得到他的命令。这样一来,我倒是尴尬了,白天无事,晚上也无事,因为,西线无战事……

白天还好说,晚上的时候时间就太难打发了,想回去办事处,但是无奈没车,有车也不会开。一个年轻人,独自躺在床上,能想什么大家也都知道,反正折腾来折腾去,比前晚忙忙碌碌的感觉还要疲惫。

好容易熬到早上,士兵们来上班了,跟营长说起来不会开车的事情,营长就笑了。随手抓起来电话,不知道给谁哇啦哇啦一通,说说笑笑的,估计在嘲笑我这个老土吧。

晚上没睡好,白天就感觉昏昏沉沉的,中午的时候又接到电话,下面那个场站在催促抓紧时间过去。考虑到在这边也没有什么进展,我就答应了。

放下电话,跟营长打招呼,但是营长说什么也不让我走,我真的搞不懂为什么。大概就这样一直到了下午的祷告时间,大兵们都去祷告了,我只能回去控制室,望着屏幕发呆。

祷告回来大概又过了半个小时,突然外边开来了一辆丰田皮卡,就是满大街都可以看到的那种。司机从驾驶室跳下来,跟营长打了个招呼,营长笑着走到我面前,说那个是他的车,专门让他儿子开过来,给我练习学车,学会了再还给他。我的下巴当时就掉在了地上。

推辞了一下,但是拗不过营长的热情。他拉着我上了他的车,告诉我怎么开,英语阿语并用,我基本没怎么听懂。

以前在工厂的时候,领用备件,倒是开过俗称“一吨翻”的翻斗式工程车,前轮大后轮小,手动档,柴油动力的那种。

我们车间在一个洞库里面,工厂仓库在另外一个洞库,有时候备件就是一堆铁疙瘩,用这个工程车是最方便了。但是,工程车毕竟是工程车,跟这个皮卡完全不一样。

我坐在上面,茫然不知所措。营长坐上了副驾驶的位置,连比划带说,让我调整座椅位置和后视镜位置,然后踩离合换档加油门。

有过一点点的经验,我能够将车子发动起来,然后倒车。站点的大门倒是很宽,外边更是无边无际无际的沙漠。

刚刚沾了方向盘,心里混杂着兴奋和忐忑的味道,绕着站点转了三圈,似乎找到一点点感觉了。

这一折腾,一个多小时过去了,也到了他们的下班时间。我准备把车子还给营长,可是营长笑了笑,摆了摆手,意思是不用了。

我也没过分客气,营长告诉我,车子里面的油已经加满了,然后他就开着他自己的车回家了。这是我在这个站点的最后一个晚上,雷达对着西面,基本什么都看不到,但是我没有关机,而且利用这个时间,把每一个我能够看得见够得着的零件都擦拭了一遍。

在工厂里面,擦拭零件都要用油抹布,防锈而且美观。在这个遍地都是油的国度,他们却没有这种习惯。我找了一点润滑脂,均匀的涂抹在抹布上面,一个一个一点一点的擦。

出了一身透汗,从晚上七点一直弄到十一点。显示屏上面一点儿异常都没有。我把波谱仪拆下来包装好,准备去下一个站点再测试。然后设备关机。这时候已经是半夜,莱哈利耶地处沙漠边缘,少云,又是满月,夜空很漂亮。

我就坐在院子里面,想着这两周以来的这些事情。突然瞄到了皮卡,虽然洞库里面也很黑,但是严格的说,老子还没有开过夜路。于是开上皮卡,就向沙漠里面冲去。

想象一下,头上一轮明月,下面是无尽的沙漠,一辆皮卡在沙丘间飞驰,后面拉着一阵沙尘烟,是不是很浪漫?

咱们回到现实世界,准确来说莱哈利耶的沙漠其实应该称作荒漠,没有大的沙丘,也就是地表有很多细沙子,沙子下面就是坚硬的岩石。有路的地方就会做一些平整,没路的地方就凹凸不平,甚至可以说是很颠簸。

由于平常风很大,风在地面刻出一道道波纹。如果哪位小清新用大景深拍下来,一定会很漂亮。但是车子,尤其是减震性能一般的皮卡飞驰在上面,那就颠到爆了。

我的心肝脾胃肾,都要吐出来了……

转战伊拉克:再探夜鹰!(三)

莱哈利耶以东三公里左右有一个湖,叫做来扎扎湖(小编注:应该是地图上的赖扎宰湖?),湖很大,一望无际的。我的车子一直开到了湖边,不敢开了,不是别的,不认识路,怕找不回去。

掉头,这下老实一点儿,不走沙漠,而是沿着那条公路一路开。路上没有人,路边连个房子或者亮光都没有,很安静。当时还是新手,都不知道车上的收录机也能用,就这么安静的一路开。

车子的发动机声音混着风声,一路呼啸,偷眼看了一下速度表,160迈了…

回到场站,兴奋劲儿还没有完全过去,躺下了也睡不着。就把小本子打开,开始记录。在我的外联生涯中,打发慢慢长夜的方法,就是用一个小本子,一支铅笔,是那种削的铅笔,不是现在学生们用的自动铅笔。

小本子可以随身带着,铅笔也不会有漏水的问题。现在家里有一个箱子,专门装着那些小本子。

转战伊拉克:再探夜鹰!(三)

不管去到哪里,我都尽可能在当地买一个小本子,32开或者A6的,又方便携带,又有纪念意义。每天晚上睡觉之前,都把一天的事情大概记录下来。

我们军工人的青春,没有鲜花没有美女更没有纸醉金迷,但是这并不代表我们的青春不精彩。小小的记录本,就是献给自己青春的掌声。(第三章完,全文待续)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0
0
1
2
0
0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