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为何被秦基伟称为“抗日县委书记的楷模”

作者:梁银安 来源:人民政协报 2017-05-02 539

他为何被秦基伟称为“抗日县委书记的楷模”

梁银安

在抗日烽火中英勇捐躯的中共临城县委第一任书记鲍夫,是安徽芜湖市人。抗战全面爆发后,鲍夫毅然投笔从戎,从武汉到河南林县参加抗战,遇到国民党吴金铎残部。有人要求返回武汉,但鲍夫认为:“既然我们已经来到抗日战争的最前线,那么溃兵也罢,土匪也罢,都要争取他们抗日,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在他的说服影响下,多数人都留在了这个部队。不久,这支部队被河北民军改编,鲍夫被分配做宣传工作。

鲍夫在民军的日子里,经常同八路军和冀西民训处的同志接触,不久,经乔明礼介绍,他于1938年秋和其他4名同志前往冀南行署主任杨秀峰处。

当时南宫是冀南的抗日中心。在那里鲍夫见到了杨秀峰,又到广宗见到了冀南游击队政治部副主任杨克冰,11月,鲍夫在河北省平乡县由杨克冰介绍加入共产党。

1938年底,日军已开始对冀南地区“扫荡”。鲍夫随部队一起到了平汉路西。当时鲍夫在政治部宣传科工作,他在任宣传科副科长期间,把机关和部队的文化生活搞得非常活跃,经常把机关干部和战士组织起来,教唱《义勇军进行曲》《大刀进行曲》《流亡三部曲》《在太行山上》等抗日歌曲。他走到哪里,就把歌声带到哪里,久而久之,大家干脆不叫他鲍夫,而叫他“鲍青年”。凡是接触鲍夫的人,都会感到他是一个性格开朗、感情奔放的革命乐观主义者,为他的工作热情所鼓舞。

不久,他被调到三支队任区教导员。1940年的一天,他带领三支队在临城蝎子沟消灭了100多名由山西逃窜到临城的溃兵。这是他亲自指挥的第一次战斗。从此,他每次战斗都靠前指挥,带头杀敌,经过一次次战斗的洗礼,他逐渐成为一名优秀的指挥员。

19408月,八路军发动了“百团大战”。这时,鲍夫被调到昔东(今山西昔阳县东部)武工队,任武工一队的政委。几年的炮火硝烟使他积累了丰富的斗争经验,战友们问他有哪些斗争经验?他深有体会地说:“在日军的格网里进行斗争,我感到千重要万重要,依靠群众最重要。在极端困难的环境里,如果没有群众的帮助、支持,武工队一天也不能存在。”

194310月,鲍夫调临城独立营任政委和代理县委书记,当时临城斗争环境相当险恶,日伪构筑了封锁沟、封锁墙,建起大大小小几十个据点和炮楼,依靠这些点和线对抗日根据地频繁地进行“蚕食”和“扫荡”。在鲍夫的指导下,根据地的民兵组织发展如火如荼,并进行了整顿,在边沿区,普遍建立了民兵联防,做到村村有瞭望哨,山山有消息树,敌人不来就搞生产,来了就掩护群众撤退。或瞅准机会狠狠痛击敌人,使敌人不敢轻易出动。他组织武工队,深入“敌后之敌后”,在敌人的心脏里开展格子网里的战斗,进行反“蚕食”斗争。带领武工队,入乡进村,用话筒给据点的日伪军喊话“上夜课”,惩办罪大恶极死心塌地的汉奸叛徒,开展智取炮楼和攻心战活动,有力打击瓦解了日伪军,振奋了群众士气。他在临城坚持斗争3年,走遍了整个临城,经历了无数艰难困苦,终于开辟了临城抗日斗争的新局面。

1944年夏秋之交,他因操劳过度患病,仍念念不忘如何进一步扩大战果。一次,鲍夫不顾久病未愈的身体,带领两个班深入敌后开展工作,在白台峪东炉子沟之间,突与众多的日伪军遭遇,被敌人包围,由于敌强我弱,寡不敌众,在激战中4名同志先后牺牲,在撤退中鲍夫不幸中弹,光荣牺牲,时年28岁。

太行一分区领导机关沉痛追悼鲍夫等5位同志,会上,秦基伟司令员悲恸地说:“他是抗日县委书记的楷模、光荣的革命烈士。”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0
3
0
0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