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青山:梁漱溟为何盛赞周总理是“天生的第二把手”?

作者:岳青山 来源:红色文化网 2022-01-07 1853

岳青山:梁漱溟为何盛赞周总理是“天生的第二把手”?

2022年1月8日,是我们敬爱的周总理故去46周年,中国人民深深地敬仰和怀念他老人家。我国著名爱国民主人士、资深学者梁漱溟先生在周总理逝世后发表的《我所知道的周恩来总理》一文以及之后他出版的著作《这个世界会好吗?——梁漱溟晚年口述》中,都反复地、高度地赞誉周总理。本文特摘辑若干梁漱溟先生评价周总理的相关论述,谨以此告慰敬爱的周总理。

1980年8月,梁漱溟在《这个世界会好吗?——梁漱溟晚年口述》(以下凡引此书,简称《口述》)中对自己一生,作过“八个字”总括。他说:“我是个有思想的人,独立思考,表里如一”。这“八个字”,就表明了“我自己是怎么一回事”。应当承认,梁漱溟的“八字”自我评价,应该算是实在的、妥帖的、公允的,梁漱溟是这么个人。梁漱溟在《口述》一书中,对我国近代的历史人物,差不多都作过点评。

那么,梁漱溟又是怎样看待和盛赞我们敬爱的周总理的呢?

梁漱溟自称,以一个党外人身份,同周总理接触之多,殆无其他人能比得,很了解周总理。梁漱溟在1976年12月31日发表的《知道》一文中是这么说的:“我以一个党外人,同毛主席见面谈话机会之多,殆无其他人能比得。我以一个党外人,同周总理接触往之多,殆无人能比。”在后来的《口述》一书中也多次讲到,和周总理“很熟”,“先在重庆后在南京,我们是最密切的,往来最多的,”最了解周总理。“我同周总理算是很熟悉了,我自信我很了解他。”(《口述》第186页)

(一)周总理是完人,完全的人。

梁漱溟反复指出,周总理是个“完人”,“完全的人”,“了不起”,“好得很”,甚至“好”到了、“完”到了“一生有善可称,无疵可指。”

早在1976年12月31日,梁漱溟在《文史参考》创刊号发表《我所知道的周恩来总理》(以下凡引本书,简称《知道》)这篇悼念周总理的文章中就提出:“总理可称一代完人,举世景仰,永垂史册。”

他说: 周总理“在品德行谊上则一生有善可称,无疵可指……故尔总理可称一代完人,举世景仰,永垂史册。”

梁漱溟在《口述》一书中,对周总理是“完人”作了进一步的说明和发挥。他说:“我们的周总理是了不起,那个人好,好得很。人好聪明,聪明极了,很敏捷,很快,头脑很敏捷,人好得很,很可以跟人交朋友。”(《口述》第57页)

“周恩来是中国从前叫做‘完人’——完全的人,你指不出来他的不好的、做错的事情,几乎没有,非常的完全他这人。”(《口述》第120页)

“人人记念周,可是对毛,有人就不满意,某一件事不满意。”梁漱溟如是说。

(二)周总理是天生的第二把手,天生给毛主席做助手

梁漱溟不仅高度赞誉周总理是“完人——非常完全的人”,还进一步对周总理作过“总括”:“我对他的评价:他是天生的第二把手。”他说:周总理尽管是“完人”、“非常完全的人”,但历史却巧得很,“不过,很少巧地,他是天生的第二把手,天生的给毛泽东做助手的这么一个人。论人可是最好的了。周恩来人最好了,人人记念周。”(第120页)

梁漱溟的这一论断,始见之于1966年12月31日发表的《知道》一文,他是这么说的:

“就我所知,周公最是一个好善服善之人,特于其衷心敬服毛主席,一生随从毛主席工作见之。毛主席离不开他,他更离不开毛主席,因为他是天生的第二把手。近几十年间的中国,从一九四九年建国之前到建国后,全靠他们两位配合得好而著成其功。”

再则就是他在1982年出版的《口述》一书,他说:“中国过去的几十年没有周是不行的,国际上、国内都是靠周。周呢,最能懂得毛的意思,我对他的评价:他是天生的第二把手。”

梁漱溟称周总理“天生的第二把手”,并对自己的这种概括、这个结论十分欣赏,看得很重,并自信这个结论有独到之功,高人之处。他认为,大家周总理,缅怀周总理,但并不是真知周总理,对总理是“天生的第二把手”,“这一点或不及知之矣。”

梁漱溟在《口述》一书中是这么说的:

“总理精力过人,秉政数十年往往以夜继昼,竟亦不觉劳苦,左右侍从见之,不少外宾亦见之。谁不钦敬佩服?钦敬佩服之下,对于我所说天生的第二把手这一点或不及知之矣。”

那么,梁漱溟称周总理是“天生的第二把手”的依据是什么?

首先,梁漱溟提出周总理“最是一个好善服善之人”。

特别是“其衷心敬服毛主席,一生随从毛主席工作见之。毛主席离不开他,他更离不开毛主席”。梁漱溟认为,周总理不只是“最好善”,而且是“最服善”。那么,这个“善”到底在哪里?究竟谁是这个“善”的集中体现?梁漱溟认为,总理是经过长期的寻觅,终于发现这“善”就是毛主席;毛主席就是“善”。毛主席“雄才大略,智慧绝伦”,中国革命有他的领导,就顺利,就成功;否则就受挫,失败。

周公不仅最好善,而且最服善。一找到“善”,就“衷心敬服”,“一生随从”,一贯到底。这就是梁漱溟所说的,特别是“其衷心敬服毛主席,一生随从毛主席工作见之。”而毛主席则把周总理当成自己的“最好助手”,衷心敬重,终身依靠。两位相互信赖,互相尊重,相依为命,一以贯之。“毛主席离不开他,他更离不开毛主席,因为他把自己看成是天生的第二把手”;也因为毛主席把他视为自己天生的最佳助手。“正为他是天生的第二把手,只是贤相而非圣君,所以毛主席虽深知其绝对忠实可以倚任,却从来不考虑以他为自己身后接班人。对于接班人总时刻在另行寻觅中。”

毛主席、周总理,谁也离不开谁,俨如“天生”。

其次,毛周相互信赖,相互合作,“天衣无缝”。

梁漱溟认为,周总理在长期革命和建设的斗争对毛主席的各种思路、内政外交的一切方针政策,“最能心领神会”,“只须一点”就行,真乃“心有灵犀一点通”!梁漱溟在《知道》一文中说:“总理极其聪明,极其能干,在内政外交上毛主席一切的方针政策,他最能心领神会地去执行。几乎无待毛主席多讲,只须一点,他就明白。”

梁漱溟在《口述》一书说的中又说:“中国过去的几十年没有周是不行的,国际上、国内都是靠周。周呢,最能懂得毛的意思,我对他的评价:他是天生的第二把手。他几乎随时、任何一件事都请示毛,毛一点,他就明白了,不要多说。可是他自己很少自己的明确主张,他完全是跟毛走,是毛最好的助手了。他是二把手,不是一把手,不是第一。中国古话有叫做‘圣君贤相’,他是贤相。他故去了,各方面的人啊,乃老百姓,没有人不想他的、没有人不佩服他的、追念他的。”

只是,梁漱溟还特地说明,周公尽管是“天生”的第二把手,但对毛的“意思”有时却并“未能洞晓于事先”。梁漱溟在《知道》一文中说:“(周总理)有时似乎未能洞臆于事先。此其事例如我所见者曾有三次,试分类述之。”

篇幅所限,我们在此只讲第一个事例,即“设置一个中国文化研究所”一事。

梁漱溟举出的这个“事例”,本意尽管是说明总理对毛主席的意思,并非才有先见之明,“有时似乎未能洞臆于事先”。其实,这何尝不正好生动地表明梁漱溟所谓的“天生”,无非就是就毛主席和周总理互相尊重,相互配合得“天衣无缝”而已。

梁漱溟说,开头是一九五〇年三月十二日夜间在颐年堂,毛主席与我谈话时,我向毛主席提议在党的领导下设置一个中国文化研究所或称世界文化比较研究所,我愿任顾问。“毛主席似表示事无不可,却不多谈,而劝我去新解放区老解放区各地参观访问,我同意。”接着,我四月到九月出京旅行于关内关外返还后,九月十六日在怀仁堂年看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座间见到周总理。当我略谈在东北的见闻后,“总理对我说:你建议设立中国文化研究所的事,可以写来一具体组织方案连同经费预算交给我;我在政务院会议上提出来通过后就可进行。我既得此指示,回家后遵命起草一切。”其后,“适毛主席知道我回京了,廿三日夜间派车接去谈话,我随即顺便携去。见面多谈东北事(另记),临末我以草案请他看。他皱眉不悦地说‘不必忙吧’!我答言我原无意忙于进行。这是因某日周总理的指示而起草的。主席连连说,既然恩来同你们商量好,那就去办吧。我说不然,以主席的意见为准;此事应即从缓。”结果,“后来我见到周总理,我不再提,他亦不问;大约在他与主席晤谈中,已然明白了。”

梁漱溟说,“此即总理对主席的意见有时未能洞晓于事先之一例。”其实,这何尝不更是主席总理相互尊重,无比信赖之一例。“此即”表明毛主席是多么敬重周总理的意见,“既然恩来同你们商量好,那就去办吧”,而周总理又多么尊重毛主席的想法。最后他们“晤谈”商定,共和国还不到半岁,百废俱兴,此议还是“从缓”。

最后,更要紧的是,梁漱溟公正地提出,中国近几十年革命和建设夺取在胜利,全靠毛周两位天衣无缝地配合,没有毛主席就没有共产党和新中国;没有周总理,毛主席做好多事也不会那么顺利。

梁漱溟说:“近几十年间的中国,从一九四九年建国之前到建国后,全靠他们两位配合得好而著成其功。”

这就是历史的真实。

试想,从民主革命推翻“三座大山”,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到创立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变革,乃至开展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建立独立的比较完事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农业国变为工业国,以及夺得以“两弹一星为代表的尖端科技伟大成就等等,哪一项伟大的胜利不是“全靠他们两位配合得好而著成其功”呢?

(三)“把自己的一切全献给国家”

梁漱溟在《口述》一书中也说:我同周总理算是很熟悉了,我自信我很了解他。“周公是一个完人,无论是公德方面,还是私德方面,都没有可挑剔的。”

“私德”而论,“比如他同邓颖超没有孩子,邓好像说是你可以另外结合一个女人,他就不要。在这种男女夫妇关系上——这算是一个私人的事,他很干净。”

“公德”来看,“在工作方面他帮助毛主席,无论是国内应付各方面,国际应付各方面,全是他啊,没有周是不行的。新中国,可以说从建国前夕,特别是建国后,没有周总理应付内,应付外,那毛一个人办不了,成不了事情,都是靠周啊。周是拼命地、最辛苦了。大家都知道,他常常没法子吃饭,没有空吃饭,跑到汽车上人家给他送来饭,吃几口,马上就开走了。夜里头都办公啊。许多外国人,他会客,一直到深夜啊,睡眠很少,吃东西也很不讲究,勉勉强强,可以说是把自己的一切全献给国家了。”

梁漱溟在《知道》一文中还提到周总理对老百姓关怀备至、“用心周到”之一例,他说:“总理既于一九七六年一月八日逝世,遗爱在人,深而普遍。据闻在天安门广场悼念的群众中,有一老妇匍伏碑前哭泣甚哀。旁人问她对总理何缘有这样感情;乃知二十年前老妇之子服务于某一货轮(国内新造成者),不幸在黄海触礁沉没致命。“总理派人恤问其家并致转三百元,她身受慈惠莫能忘也。吾人即此事不可以征见总理用心周到之一斑乎!”

结语

梁漱溟先生作为我国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和资深学者,他高度赞誉周总理,是一个“完人—完全的人”,对毛主席“衷心敬服”,是“天生的毛主席的最好助手”;他们两位心心想通,“周最能懂得毛的意思,毛只须一点就明白,不要多说”;“毛主席离不开他,他更离不开毛主席”;“近几十年间的中国,从一九四九年建国之前到建国后,全靠他们两位配合得好而著成其功”,没有毛主席不行,没有周总理也不行;总理“无论是公德方面,还是私德方面,都没有可挑剔的”;“把自己的一切全献给国家了。”

故尔周总理“故去了,各方面的人啊,乃老百姓,没有人不想他的、没有人不佩服他的、追念他的。”总理“遗爱于人,举世景仰,永垂史册!”

真是公道自在人心!

2022年1月3日星期一)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14
3
0
1
3
0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