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元仁:​知青是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奋斗的群体

作者:葛元仁 来源:昆仑策网 2019-12-27 860

 葛元仁:​知青是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奋斗的群体

12月26日全国各族人民,都在怀念伟大领袖毛主席,纪念毛主席诞辰126周年。“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毛泽东思想,就没有今天的中国共产党”【1】,没有毛主席我们至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很多年才能取得胜利,是毛主席“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2】毛主席用毕生精力为了实现我们党的初心,完成我们党的使命,忍辱负重,不屈不饶,身体力行,不懈奋斗,哪怕自己“粉身碎骨”,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是我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光辉榜样!“天底下有杆秤,老百姓就是定盘星。”

知识青年是在毛主席奠定的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上,享受着几乎免费的教育获得知识,唱着《东方红》《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走和工农相结合道路成长起来的共和国的同龄人,他们跟着毛主席,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用自己的双手改变了中国“一穷二白”的面貌,始终在为实现初心,完成使命而奋斗。

葛元仁:​知青是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奋斗的群体 

这是1953年10月1日国庆节庆祝大会上,孩子们经过天安门主席台时高举鲜花。新华社记者 郑景康 摄

毛主席作为一个农家子弟,酷爱学习,博览群书,青年时代和同学一起游学,调查研究,看到了旧中国的黑暗和腐败,立志“改造中国与世界”。“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他找到了“改造中国与世界”的理论武器——马克思列宁主义,参与创建了中国共产党。

他从自己的学习经历和当时中国的现状,看到了劳动人民没有文化受剥削,受压迫的悲惨,因此特别重视提高劳动人民的文化,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他在一九二七年三月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就指出了历来存在教育不平等的现象,“中国历来只是地主有文化,农民没有文化。”“中国有90%未受文化教育的人民,这个里面,最大多数的是农民。”农民革命政权对农村教育的意义;农村教育必须从农村实际与农民需要出发。1929年12月,毛泽东在起草古田会议决议时,明确要求:由“各纵队政治部负责编制青年士兵识字课本”,对士兵进行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的文化教育。1934年1月毛主席参与起草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与人民委员会对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报告》提出"苏维埃文化教育的总方针",是"在于以共产主义的精神来教育广大的劳苦民众,在于使文化教育为革命战争与阶级斗争服务,在于使教育与劳动联系起来,在于使广大中国民众都成为享受文明幸福的人"。在抗日战争时期,提出:“使文化教育为革命战争与阶级斗争服务。”实行抗战的教育政策,实行以抗日救国为目标的新课程、新制度。1944年10月,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文教工作者会议上,更为直接明了的指出:“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1945年4月24日他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中国应当建立自己的民族的、科学的、人民大众的新文化和新教育。”这就是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和教育。同时指出,对于“一切奴化的、封建主义的和法西斯主义的文化和教育,应当采取适当的坚决的步骤,加以扫除”。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应争取教育为全民族中90%以上的工农劳苦民众服务。

葛元仁:​知青是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奋斗的群体 

五十年代的小学生,练习毛笔字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深知在一个文盲充斥的国家里是无法建成社会主义的。他按照《共产党宣言》指出的“对所有儿童实行公共的和免费的教育。……把教育同物质生产结合起来”发展教育事业。

在“一穷二白”,又长期遭受帝国主义封锁的经济基础上,仍然大力发展教育。到1976年,小学发展到104.43万所,小学学龄儿童入学人数1.5亿多,入学率达到96%。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能够上小学。而旧中国最好年份1946年,小学也只有28.93万所,在校人数只有2368.3万,入学率只有20%左右。他老人家去世时,小学比1946年增加了3.61倍,人数增加了6.3倍,入学率增加了4.8倍。

中学到1976年有19.2152万所,比1949年的0.4045万所,增长了47倍;在校学生5836.5万,比1949年的103.9万,增长了56倍。

大学1949年公立加私立高校一共205所,毛入学率0.029%;到1965年全国有高校434所,毛入学率为2%;1970~1985年1%左右;1988年有1075所,1986~1991年毛入学率为2%左右,1995年5%。【3】

这些数字说明,旧社会剥削阶级是统治阶级,有钱人的子弟属于“出身好”,劳动人民的子弟属于“出身不好”,被排斥在学校大门之外。如果不是毛主席,领导中国人民翻身当了主人,使劳动人民成为了统治阶级,他们的子弟变成“出身好”,那么知青中间很多人可能连小学教育都无法接受,更不要说中学、大学教育了。在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总是要从自己的阶级队伍中挑选人才,通过教育来培养本阶级“接班人”的。因此,我们绝不能忘了是毛主席领导人民浴血奋战,建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新社会,才使得我们能够有学上,有书读,沐浴着社会化主义阳光成长的。

毛主席从亲身实践和革命发展的需要中,反复指出教育必须为革命和经济建设服务,知识青年只有到工农中去发挥自己的先锋作用,把占全国人口90%的工农大众动员起来,组织起来,和他们变为一体,形成一支强有力的队伍,才能完成革命和建设任务。并以此作为衡量一个青年是否革命的标准。在进入社会主义时期之后,他要求教育同各种经济事业相配合,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提出了"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在德育上,他要求学校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除了学习专业以外,还应该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时事政治,逐步地树立共产主义的世界观,培养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他提倡深入实际,接近工农。在智育方面,他指出:学习书本知识(理性知识)是完全必要的。要重视理论与实际统一,将知识应用到生活和实际中去。要善于思索,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改革教育和考试方法。反对注入式教学法,提倡启发式教学法。重视学生自学。在体育方面,他要求增强学生的体质,倡导发展体育运动,提倡移风易俗,爱国卫生运动,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指出,要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几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提出,对少年儿童首先是“身体好”,而后才是“学习好”“工作好”。

毛主席对青年寄予无限希望,把他们比作“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把中国的前途、世界的希望寄托青年身上。他殷切地希望青年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建功立业,告诉大家“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谆谆教导我们,要改变国家的落后面貌“全靠青年和全体人民在几十年时间内,团结奋斗,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一个富强的国家。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给我们开辟了一条到达理想境界的道路,而理想境界的实现还要靠我们的辛勤劳动”。尽管他知道“不少青年人由于缺少政治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不善于把旧中国和新中国加以比较,不容易深切了解我国人民曾经怎样经历千辛万苦的斗争才摆脱了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压迫,而建立一个美好的社会主义社会要经过怎样的长时间的艰苦劳动”,但他依然信任青年,提出在应该经常进行生动的、切实的政治教育,并且“应当经常把发生的困难向他们作真实的说明,和他们一起研究如何解决困难的办法。”

葛元仁:​知青是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奋斗的群体

五十年代的小学生,收集废钢铁,支援国家建设

毛主席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谙熟实践第一的观点,深知理论来源于实践,理论只有和实际相结合才能发挥作用,提出了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三大革命斗争”的实践中来。1965年12月21日,毛主席提出:“高中毕业后,就要先做点实际工作。单下农村还不行,还要下工厂、下商店、下连队。这样搞他几年,然后读两年书就行了。”根据当时国内外的形式,安排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由此可以看出,就是要青年人深入基层,了解国情、民情,通过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成为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知识,永远与劳动人民站在一起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栋梁之才,在大风大浪中转变世界观,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能够抵制“和平演变”,保证人民共和国的颜色永远是红的。他指出“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是同青年学生、知识分子结合在一起的;同样,青年学生、知识分子也只有跟共产党在一起,才能走上正确的道路。知识分子不跟工人、农民结合,就不会有巨大的力量,是干不成大事业的;同样,在革命队伍里要是没有知识分子,那也是干不成大事业的。”【4】根据国务院知青办的统计,从1962年到1979年,每年都安排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锻炼,也每年从农村抽调知识青年到各种岗位(不存在1776.48万知青同时在农村的情况)。截至1979年底,调离总人数占下乡总人数的83.9%。【5】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中的大部分人,不仅有农村的实践,而且有工厂、部队的实践,至少具备了一种对社会基层生活的体验。而且有156.4771万知青参加了农村各级领导班子。【6】

1966年到1979年,我国初高中毕业生人数是17353.6万【7】,而同期上山下乡的人数是1647.2万【8】,只占初高中毕业人数的9.5%。

 葛元仁:​知青是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奋斗的群体

然而,正是这些下乡知识青年,把文化科学知识带到了农村,和农民一起艰苦奋斗,把我国的粮食人均占有,从1968年的275公斤,提高到1979年340公斤,接近了世界公认的温饱线360公斤【9】,促进了工业的发展。大批知青担任了民办教师,普及了农村小学和初中教育;不少人担任了“赤脚医生”改善了农村的医疗条件;组织了各类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活跃了农村的文化生活。他们在农村经受了锻炼,增长了才干,提高了觉悟,成为农业战线一支重要力量,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乡村振兴做出了贡献。经过农村锻炼,走上其他战线的下乡知识青年,受到了各方面的欢迎,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他们之所以受到欢迎,除了意志坚强,能够吃苦耐劳,工作兢兢业业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知青们的世界观发生了根本的转变,他们尊重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处处考虑劳动人民谋利益,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为人民服务。用实际行动接好了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班,成为了实现我们党“初心”,完成“使命”的生力军,为改革开放事业奠定了基础,成为了抵制“和平演变”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知青中间不仅产生了以习近平为代表的一大批党政领导干部以及各类科学工作者,还了走出67位科学院和工程院的院士。

 葛元仁:​知青是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奋斗的群体

现在,广大知青依然怀念“第二故乡”的乡亲们,想方设法帮助他们,又一次说明了知青是始终在为实现初心、完成使命而奋斗的群体,是我们党和人民可信赖、可依靠的力量。这不能不说是毛主席党中央“上山下乡”伟大战略部署取得的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人大山东代表团审议时也指出:“要坚持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实现城乡共同发展。”“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我们知青就曾经是这支队伍中的一员,有的知青至今还在这支队伍中。

结束语

现在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大任务,而面临的风险挑战之严峻前所未有。我们党是代表最广大工农群众利益的,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工农是实现“初心”,完成“使命”的主力军,每一个愿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的人,只有深入到工农群众中去,与他们结合在一起,融为一体。在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的毛泽东思想指引下,我们就能够战胜任何风险,迎接任何挑战。这是建党以来近一百年的历史反复证明了的事实。

让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为实现初心,完成使命而奋斗!

注释:

【1】《人民日报》2013-12-26

【2】《人民日报》2013-12-26

【3】数字来源,刘英杰主编《中国教育大事典》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4】《毛泽东文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第256页

【5】数据来源:顾洪章主编:《中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始末》,人民日报出版社2009年版,第258、263页。

【6】数据来源:顾洪章主编:《中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始末》,人民日报出版社2009年版,第263页。

【7】刘英杰主编《中国教育大事典》(上)浙江教育出版社第337-338页

【8】顾洪章主编《中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始末》人民日报出版社附表1

【9】数字来源于中国统计信息网/年度数据/1996/2009/人口、主要农产品产量

(作者系“两弹一星”元勋之一葛叔平之子,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黑河知青博物馆名誉馆长、山西插队北京知青;转载自昆仑策网)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5
0
0
3
1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