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26岁办报,写了一篇雄文,火了!

作者:靳潇飒 来源:东方红啦 2020-09-23 815

毛泽东26岁办报,写了一篇雄文,火了!

靳潇飒

毛泽东26岁办报,写了一篇雄文,火了!

湘江评论

从读报到办报,毛泽东经常以报纸为阵地,发表各类时评和调查报告,通过读报来分析天下大势。

1918年4月14日,从湖南第一师范毕业的毛泽东与蔡和森等同学们一起,以“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为宗旨成立新民学会。他在新民学会的学习会上说道:“我所愿做的工作,一是教书,一是新闻记者。”

8月15日,为了帮助学会会员做好勤工俭学的准备工作,毛泽东来到北京,在老师杨昌济的引荐下,前往北京大学图书馆担任“书记”职务,开启了短暂的“北漂”之旅。

任职期间,他被北大丰厚的学习资源所吸引,如饥似渴地在图书馆阅读《新青年》等各类新报纸、新杂志,积极参加成立于10月14日的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也因此结识了《京报》社长邵飘萍,向前辈学习了许多办报的业务知识和实践经验。

如果说以前的毛泽东只是单纯地热爱读报,那么此次北大之行则让他萌生了办一份报纸的想法。

毛泽东26岁办报,写了一篇雄文,火了!

邵飘萍

借五四潮流创社办报

1919年4月,毛泽东送走第一批留法勤工俭学的新民学会会友,只身回到湖南。未过多久,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失利的消息传至国内,“五四”爱国运动拉开帷幕。

身处湖南的毛泽东也积极投身其中,联合众人组织湖南学生联合会,直接领导和参加长沙各校学生游行活动,与主政湖南的皖系军阀张敬尧发生激烈冲突。在此过程中,湖南学生联合会决定正式创办一个刊物,以宣传五四新思想、提高广大群众的思想觉悟,于是《湘江评论》应势而生,毛泽东亲自担任编辑和主笔。

《湘江评论》“以宣传最新思潮为宗旨”,1919年7月14日创刊,至1919年8月上旬停刊,一共出版四期,每周出版一期、每期一万字左右,全部使用白话文写作。

这份湖南学生联合会主办的报纸,主要以评论为主,是份四开四版的小型报纸,设有湘江大事述评、西方大事述评、东方大事述评、湘江杂评、新文艺等栏目。

毛泽东26岁办报,写了一篇雄文,火了!

湘江评论创刊词

作为主编,毛泽东十分重视这份报纸。该刊虽然是学联主办,但各校学生的学习、工作情况多变,并未有太多人参与办报,绝大多数文章都是毛泽东撰写、编辑、校对、出版,可谓是以一己之力撑起了整个《湘江评论》的日常运转。

多年的读报经验让毛泽东知晓如何用文字针砭时弊直指人心,如何发挥舆论宣传的作用。

在创刊宣言中,他写道:“世界革命的呼声大倡,人类解放的运动猛进,从前吾人所不置疑的问题,所不遂取的方法,多所畏缩的说话,于今都要一改旧观,不疑者疑,不取者取,多畏缩者不畏缩了。这种潮流,任是什么力量,不能阻挡。任是什么人物,不能不受他的软化。”

他用战斗者的姿态大声疾呼:“时机到了!世界的大潮卷得更急了!洞庭湖的闸门动了,且开了!浩浩荡荡的新思潮业已奔腾澎湃于湘江两岸了!”

辛辣的笔调、雄辩的事实、激昂的文字都显示出他多年博览群书、厚积薄发的功底。

毛泽东26岁办报,写了一篇雄文,火了!

湘江评论印刷处旧址

短暂,但却耀眼

毛泽东在《湘江评论》创刊宣言中曾提到:“世界什么问题最大?吃饭问题最大。什么力量最强?民众联合的力量最强。”

在“世界杂评”栏目中,毛泽东又用短小精悍的文字,对当时的世界各国列强进行分析,鞭挞帝国主义在巴黎和会上的分赃行径。他讽刺日本的《强叫化》、揭露巴黎和会内幕的《证明协约国的平等主义》《可怜的威尔逊》《莱茵共和国是丑国》等文章,最短的篇幅有76个字,最长的仅261个字,可读性极强,引人发省。

毛泽东26岁办报,写了一篇雄文,火了!

毛泽东与湘江评论

自7月21日出版第二期开始,《湘江评论》连续三期在头版头条刊登毛泽东撰写的《民众的大联合》一文。文中,毛泽东满怀激情:“压迫愈深,反动愈大,蓄之既久,其发必速,我敢说一句怪话,他日中华民族的改革,将较任何民族为彻底。中华民族的社会,将较任何民族为光明。”

此文一出,迅速被全国各地报刊引用或全文转载,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胡适也关注到了这篇文章,并赞扬毛泽东:“武人统治之下,能产出我们这样一个好兄弟,真是我们意外的欢喜。”

当时的知名报刊《每周评论》也对这版报纸赞不绝口:“《民众的大联合》一篇大文章,眼光很远大,议论也很痛快,确是现今的重要文字。”

毛泽东26岁办报,写了一篇雄文,火了!

民众的大联合

在主编毛泽东的努力下,《湘江评论》获得了当时许多青年的拥趸,一时间在长沙城“洛阳纸贵”。创刊号最初印刷两千份,一经发行便全部售空,随后又增印了两千份,仍不能满足需要,于是从第二期开始改印五千份。

这种现象引起了皖系军阀张敬尧的恐慌,他借口报纸乃“怪人怪论”“大逆不道”,先后派军警查封了承担报纸印刷任务的湘鄂印刷公司、湖南学生联合会以及报社总部,已经印刷完毕的《湘江评论》第5期也被全部没收,导致《湘江评论》最终只出版了四期和一期增刊,宛若黑夜间的流星一般,耀眼而短暂。

但《湘江评论》增强了毛泽东在宣传上的能力和自信,为他接下来积极投入湖南“驱张”运动斗争,教育启发大批进步青年走上革命道路,点燃了前行的火炬。

参考文献:

[1] 毛胜.湘江新潮咏初心——纪念毛泽东创办《湘江评论》100周年[J],新湘评论,2019.08.

[2] 王文轩、赵云泽.毛泽东主编的《湘江评论》周报[J],新闻界,2013.07.

[3] 湖南革命文物.《湘江评论》临时增刊第一号[J],新湘评论,2019.01.

[4] 高璞.毛泽东与《湘江评论》[J],中国档案,2010.11.

[5]关威.毛泽东与《湘江评论》[J],历史教学,1998.09.

[6]孟红.毛泽东的报纸情结[J],党史纵览,2012.08.

[7]孙建晖.报纸与毛泽东早年的革命之路[J],党史纵横,2010.02.

作者:靳潇飒,中共中央党校文史部博士生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0
6
2
0
4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