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破国企制度改革的不自信?

作者:张 明 来源:产业人网 2016-12-24 428

如何打破国企制度改革的不自信?

 

习近平同志在同吉林省企业职工座谈时指出,对国有企业要有制度自信。这是对国企改革做出的深刻总结。

改革开放以来,国企经过一系列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绩,但也出现了一些思想和实践上的混乱。其中之一,就是在某些地方或某个阶段,妄自菲薄,丢弃了我们行之有效的制度创新,迷信外来的和尚会念经。此处重点谈四点。

1、在某些西方非马克思主义思潮误导下,在国企改革中,把企业管理问题和遵循市场规律问题归结于所有制问题,将国企改革的重点局限在产权问题上,把产权私有或变相私有误为提高中小国企效益的唯一灵丹妙药,走向夸大所有制对生产力反作用的另一个极端,在国家财富增长的同时,出现了国有资产流失。这种实践,在国企改革方面,是对公有制占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的不自信。

2、毛泽东同志在六十年代总结出的“鞍钢宪法”,科学解决了管理、专业人员与职工群众之间的关系,受到日美欧企业的追崇,成为公认的现代质量管理的灵魂,是国外许多现代化企业管理方法的起源,在管理学上有跨意识形态的普世价值。彻否文革后,这个方法在国内被搁置,中国的企业管理人只是在学习国外先进管理方法时才悟知“鞍钢宪法”的伟大意义,发现“出口转内销”的曲折。

如同生物机体自组织产生的抗体强于药物的功效,大庆工人总结的“三老四严”是小农经济向大生产过渡时期,否定同一阶段出现的农业浮夸风的产物,其严谨“抗体”在大庆奇迹中的表现,完全可以应对残酷的市场竞争。例如进入哈佛工商管理案例的张瑞敏砸冰箱呼应、继承了“三老四严”精神。“三老四严”甚至也是今天“三严三实”教育的源头之一。

3、国有企业制度有没有自信,也体现在对发展生产力所证明的先进企业管理制度的兼容并蓄。当前我们既要向国外的先进经验学习,更要重视作为全球经济引擎的中国经验。我们既有社队企业发展起来的公有企业明星,如南街、华西、大寨等,又有忠诚于信仰的共产党员企业家从私营企业发展壮大起来的共享共有企业,如华为等,更有国企在抓大放小、漂洋过海中动辄全球第一、世界领先的超级工程等所积累的正面经验。从这些经验中,国企改革可以吸收大量养分,占领无愧于世界经济引擎的企业管理前沿地位。但是,学习、分析、借鉴这些先进经验进入到国企体制改革的主旋律中了吗?

西方经济学流派众多,管理丛林学说繁杂,在公平与效率关系上众说纷纭,又有多少派系创造了超越中国两弹一星研制、众多超级工程的奇迹?中国大量的科技创新项目在时间、成本、安全可靠上构成的价值系数性价比之高,国外至今也难以望其项背。

4、西方企业管理在近百年探索后,面对信息时代,认识到“在后现代管理范式中,人力资源已经是人力财产而不是人力成本。这并非词汇上的变换,而是客观的财务事实。”(《后现代管理思潮》第七章)用马克思主义的话语,就是劳动要素参与企业收益分配。在这方面公有制企业有先天的优势。只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国有企业完全可以走出禁锢,适当划分全民所有与企业运行主体的关系,建立可持续发展壮大企业的会计制度,占领市场、计划经济杂交优势的高峰。对此,当前在理论上、实践上重视不足。

改革开放,打开窗户,不是囫囵吞枣式的全盘接受,不是历史虚无的妄自菲薄,而是要加上马克思主义分析的“滤网”,珍惜、保持自身主体性。分析的方法,就是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绝不彻否国企六十多年来总结出的精华,避免出现端着金饭碗要饭的奇怪现象。这就是习近平同志要求“对国有企业要有制度自信”的本意,它反映的是国企以至全部公有企业工人阶层的心声。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1
0
0
0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