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看待全球化——与李慎明的对话

作者:李慎明 来源:经济日报 2020-03-04 784

全面看待全球化——与李慎明的对话

李慎明

全面看待全球化——与李慎明的对话

【原编者按】本文刊登于19年前的2001年3月7日《经济日报》第13版,是该报杨晓林记者对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慎明的采访。
该文认为,全球化进程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世界各国势必要参与和利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不断发展壮大。但有的国家却趁经济全球化之机,将其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有目的和有计划的向全球浸润和推销,其本质上是以这些强国为主导的,国际垄断资本力图征服整个世界的过程;但这绝不是人类发展的最终归宿。对于各国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应当逐步推动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倡导更为公正合理的全球化。正如李慎明在人民日报主办的“第二届全球化论坛国际研讨会”上所讲:“只有敢于和善于斗争,才能在逆水行舟中,非但不会被西方全球化‘化’过去,而且会保持自己国家和民族在经济、政治和主权上的独立性,并日益强大起来。”
今天,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本文中关于经济全球化的相关内容可能仍具一定的现实意义,有助于深入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

谈论全球化不能笼统

记者:怎样搭上新世纪经济全球化的航班,这是世界各国颇为关注的话题。您最近在“第二届全球化论坛国际研讨会”上提出的一些重要看法,引起了与会代表的反响。眼下,悲观主义者逆向思维,提出经济全球化有十大谎言。世界银行也承认,全球化的某些因素,已使最贫困国家受到损害,并使世界贫富差距拉大。您对此怎么看?

李慎明:关于全球化问题,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有过多次重要论述。今年2月26日在会见出席海南博鳌“亚洲论坛”的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时,江泽民主席明确指出:“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一方面它给世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和可能,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更多的风险和挑战。尤其是在旧的经济秩序没有根本改变的情况下,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总体上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在2000年11月的亚太经合组织第八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的讲话中,江泽民总书记也曾指出“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经济全球化增大了各国经济运行的风险,尤其是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新的挑战。”“少数国家还借经济全球化之机,向别国强行推行自己的价值观、经济体制和社会制度。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经济全球化不可能健康发展,并将不利于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共同事业。”

我认为,这是江泽民同志关于全球化的十分重要而深刻的论述,我们应该全面理解深刻把握这一思想,尤其是对他关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辩证关系的论述,需要进一步加以深入研究和阐发。在这方面,我们的理论工作者似乎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为此,我想就全球化问题的内涵、原则和应对策略方面作进一步探讨。

我们不能笼统地谈论全球化。因为一般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应该是指由于高新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及其产业的迅猛发展,导致运输和通讯成本的大幅降低,从而直接推动国际贸易、跨国投资和国际金融的迅速发展,以及高新科技的广泛扩散与辐射,使整个世界经济空前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这种意义上来说,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和科技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它有利于促进各国各地区经济要素在全球范围逐步实现优化配置,从而提高各自的经济效益。这种生产社会化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给各国带来新的难得发展机遇,也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创造了新的有利条件。这是大势所趋,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任何国家、地区和民族都不能或不应被置身其外。置身其外,是闭关锁国;被置身其外,是被边缘化。但是,当今少数强国所主张的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以这些强国为主导的,国际垄断资本力图征服整个世界的过程。就如有人提到的经济全球化十大谎言所说,少数强国所要达到的全球化,是图谋建立新的更加不公正、不合理的所谓国际经济新秩序,甚至还表现为少数国家将其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向全球的浸润和推销。这种意义上的全球化,从历史的长河看,毕竟要被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所代替,决不是人类发展的最终归宿。

记者:您在“全球化论坛”上提出,当今发达国家主导和支配的经济全球化包含两种属性:一方面,它反映了当前资本主义世界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先进性;另一方面,它又体现了垄断资产阶级力图向全球输出其生产方式乃至其没落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狭隘的利己性。那么,这种双重属性,在人类和平与发展的事业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呢?

李慎明:当前资本主义世界生产力的先进性,是在一定的历史范畴内,直接推动包括国际贸易、跨国投资、国际金融及高新科技的迅猛发展,促进了人类物质文明的显著进步。从这个意义上讲,它将造福于人类,因而具有重要的历史进步意义。但是,就其狭隘的利己性而言,其本质是对五六十年代世界范围内兴起的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民主运动的反向清算,是对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进一步侵害。广大发展中国家应当积极适应、参与和利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趋利避害,并逐步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我们应当大声疾呼,共同倡导一个公正的合理的全球化。

全球化疾呼公正合理

记者:江泽民主席在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期间的讲话和2000年11月亚太经合组织第八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的讲话中,对公正合理全球化的本质内涵已有精辟阐述。请您再具体谈谈要坚持“全球”的视角,实现世界各国都能广泛、公平地分享“红利”的全球化,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李慎明:首先,我们倡导逐步共同富裕的全球化。

众所周知1999年世界最富裕国人均GDP(美国为30600美元)与最贫穷国人均GDP(埃塞俄比亚仅有100美元)之比竟达到300:1。而且不少国家包括美国、英国国内的贫富差距也在拉大。在1977年到1999年间,美国最穷的1/5家庭得到的税后收入(扣除通货膨胀等因素)下降了9%,而最富的家庭却增长了43%。那些靠最低工资维持生计的人,今天挣到的美元按实际美元价格,还比不上30年前的水平。我们呼吁,应当实现全人类、全世界各个国家逐步共同富裕的全球化,而绝不是某些少数人、少数特定集团、少数特定国家或少数特定国家共同体内部富裕的全球化。

其次,我们倡导平等、公正、互惠、共赢的全球化。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主要是由少数强国主导和推动的。其不公正主要表现在:一是国际产业分工体系的不平等。广大第三世界国家总体上仍在国际经济中扮演着“世界农村”的角色。二是国际贸易体系的不平等,首先是规则的不平等。现在国际经济交流和合作中通行的国际惯例和规则,主要是由发达国家制定的,其中有相当多的歧视、损害第三世界国家的极不合理、极不公正的条款。其次是价格的不平等。由于发达国家掌握了世界市场多数商品价格的决定权,因而它们便随意抬高工业制成品特别是高新科技产品的价格,恶意压低原材料和各种初级产品的价格。目前,第三世界欠发达国家的债务共计有2.5万亿美元,每年出口25%的收入用于还债,但是这笔债务却越还越多。为了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就必须把经济全球化建立在所有国家共赢的基础之上。

再次,我们倡导共享人类文明和高新科技成果的全球化。

人类文明是几千年来全世界共同创造的成果,每个民族都为当今世界巍然屹立的科技殿堂建设做出了贡献。我们在大力提倡并保护知识产权、鼓励知识创新的同时,应警惕并反对在国际经济政治和文化交往中以各种理由和借口推行科技封锁、垄断与盘剥,行使科技霸权。

记者:实际上,现在美国利用着全世界净储蓄总额的72%。全球共有游资7.5万亿美元,积聚着一个巨大的金融“黑洞”,在日益信息化的今天,国际金融动荡的“蝴蝶效应”越来越明显。目前,世界金融市场每个交易日的交易总额高达3万亿美元,但其中98%以上与商品贸易无关。这样的金融全球化,显然增大了各国经济运行的风险,尤其是处于弱势地位的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着新的挑战,极大地影响着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眼下,人们都在谈论着美国经济是“硬着陆”还是“软着陆”的问题。美国潜伏的严重经济危机,不仅是对美国,更是对世界各国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潜在的严重威胁。

李慎明:正是这样。此外,影响人类和全世界各国可持续发展的另一个根本制约因素,便是经济全球化造成的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富人、富国消耗着地球上大部分资源;而第三世界国家和穷人却饱受地球生态环境恶化之苦。因此,我们大声疾呼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化,以规避金融风险,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

当然,要实现公正合理的全球化,我们还必须倡导严格遵循联合国宪章宗旨及原则和公认国际关系准则。

现在世界上少数强国常常是无视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共同原则,连联合国本身都想控制、操纵,对其宪章宗旨及原则就更不放在眼里了,这必然给人类和平与发展带来新的不安定因素。我们倡导的全球化,应是必须充分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并确定开放的方式和速度的全球化;应是世界各国尤其是大国必须严格遵守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原则,不把自己发展模式强加于别国的全球化应是国家之间互相尊重,求同存异,和睦相处,平等相待,互利共赢的全球化;应是通过和平方式合理解决国际争端,而绝不应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的全球化;应是所有各国平等参与和协商解决,而不是由一个或几个大国垄断国际事务的全球化。

最后,我们倡导各个国家、各个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共存共荣的全球化。

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和发展模式。在全球化进程中,我们应尊重不同国家、不同文化和不同文明的多样性;同时我们赞成各种各类文化和文明相互学习借鉴,在学习借鉴的交汇融合中构建自己的新的文化和新的文明。随着全球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全人类思想文化水平的极大提高,全球的生产方式、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最终会实现“大同”;但是,文化传统、民族特性则会是永久的多元。

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

记者:目前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经济全球化,既是对第三世界的一种严峻挑战,也是全球生产力的一种进步和飞跃。对此,我们除了正视和积极参与之外,没有别的选择。从一定意义上讲,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就是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结果。我们不能因为这样的全球化一定会带来种种弊端和可能的风险,就力图置身其外。您认为我们应该怎样积极参与,从容应对呢?

李慎明:在开放和参与全球化的过程中,各个国家和民族,都必须结合各自的国情和特点,坚持趋利避害的原则,有所取舍,而决不能照抄照搬。要从本国的实际情况和国家民族的最大利益出发,独立自主地决定本国参与全球化的步骤、进度与深度,决定参与的方式和方法。针对经济全球化中资本在国际间流动加快、金融动荡瞬息万变的特点,采取恰当正确的方式方法,加强金融监管。

记者:世贸组织是当今世界上的经济联合国,第三世界国家在世贸组织内和国际上适当的时机与场合,应当敢于和善于对目前的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开展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积极参与各项国际经济交流与合作规则的制定,积极呼吁和推动不公正、不合理规则的修改。您认为除此之外,还有哪些争取公正、合理地位的途径吗?

李慎明:可以依据就近组织交换的原则,并利用发达国家内部不同经济利益的矛盾,倡导建立和发展国际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逐步建立符合第三世界国家经济利益的真正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这就可以更好地维护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和民族的长远与根本的利益。我在“全球化论坛”讲的这个观点受到各国代表广泛赞同。只有敢于和善于斗争,才能在逆水行舟中,非但不会被西方全球化“化”过去,而且会保持自己国家和民族在经济、政治和主权上的独立性,并日益强大起来。

记者:其实,既然垄断资本的流动和统治日益具有全球性,那么,反对资本的剥削和统治也同样日趋具有全球性。看来,第三世界不仅有“不结盟运动”和“七十七国集团”这两个在世界政治、经济领域具广泛影响的舞台,而且世贸组织139名成员国中,第三世界国家就占3/4,只要第三世界国家能进一步认清根本的共同利益所在,进一步联合起来,就一定能够有力地推动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的建立,并有可能逐步改变经济全球化的性质,引导全球化朝着有利于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方向发展。

李慎明:的确是这样的。不过,要有力遏制西方全球化的负面效应,还必须加强对西方全球化动态的科学研究,并对全球化及第三世界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作出科学的回答。经济全球化没有也不可能消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而恰恰相反,进一步证明了其基本原理的正确。在人类迈入21世纪之际,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内仍然是最具魅力、最具张力的思想。符合第三世界发展实际的正确理论,需要第三世界各国人民的艰辛实践和成功创造,需要有良知的政治家、思想家和理论家的总结、提高与创新。我们相信,实现公正合理的经济全球化,21世纪人类的发展前景将更加美好。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李慎明
李慎明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4
0
0
4
1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