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炳祥:只有发展公有制经济,才能破解人工智能技术条件下的就业之困

作者:屈炳祥 来源:红色文化网 2024-07-17 1222

摘要:人工智能技术的到来及其对我们经济、社会各方面的渗透与作用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只能顺乎潮流,积极作为,从容应对。人工智能技术,像历史上所有新技术一样,它的出现,正好迎合了资本家或业主及其整个资产阶级的需要,他们的阶级本性决定了他们会把它的所有作用都运用到极致,加强对全社会劳动者的剥削与统治。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和世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趋利避害,扬长避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有计划、有选择地利用好人工智能技术来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这样,就可避免因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与应用而造成大规模劳动人口失业的灾难性后果。

屈炳祥:只有发展公有制经济,才能破解人工智能技术条件下的就业之困

斗转星移,逝者如斯!呼唤已久的第四次新技术革命,不经意间,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就进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它来得如此之快、如此之猛,完全超乎人们的预料,简直是迅雷不及掩耳。前些年,人们还在为网上阅读、网上购物、网上理财和微信支付等感到诧异与困惑,如今刚刚习惯了这些,从诧异与困惑中走出来,却突然又碰上了无人商店、无人车间、无人工厂、无人厨房、无人餐厅、无人驾驶等等新奇事件的到来。所有这些,都是因为人工智能出现给我们带来的新景象。

人工智能是什么?人工智能,是一种模拟人类智能的超级新技术。它的出现,使机器能够像人一样进行学习与思考,从而能够自主地从事各种工作,完成各种任务。人工智能不是一种单一的技术,它涵盖了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多种技术和算法。它的出现,可以为企业提供高效的自动化解决方案,解放人力资源,完成人工操作,提高生产效率,增进产品质量。此外,还可减少工业事故的发生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因而,它能更好地帮助企业迅速提高效率,增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推动社会经济更好、更快发展。人工智能的普及和应用,不仅可推动生产方式的变革,而且还会带来人的生活方式的改进,使人的生活变得更快捷、更便利、更舒适,更有质量。

但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与发展,也给我们社会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与挑战,这首当其冲的就是人们的就业问题,尤其是那些传统性产业里的就业人员,不可避免地会面临着失业的巨大威胁与危险。因为,这里的劳动程序化、机械性、重复性极高、极大,因而被人工智能技术代替的可能性也就极高、极大。如传统的呼叫服务业、零售业、银行业、普通会计、文秘、翻译、司机(货车、出租车、网约车、公交车司机),甚至连医生、教师、律师等都难得幸免。有专家预测,一旦人工智能技术得到普及,那么就会有上亿、甚至几亿的劳动者下岗,成为失业人员。据有关方面提供的资料显示,仅呼叫服务业有1700万、零售业有5761万、银行业有607万(国有380万)、翻译服务业有538万、各类司机1761万(包括货运司机700万、出租车司机280万、网约车司机680万、公交车司机101万)、外卖与快递小哥有1228万(分别为738万、490万)。上述所有一共1亿多劳动人口。如果再加数以亿计的传统加工制造业可能被替代的劳动人口以及全社会的所谓灵活就业人员,那可就是一个让人看了就心惊的数字。

事实表明,人工智能技术的到来对我们的就业带来的威胁与挑战是巨大的,并且随着形势的发展,还会越来越紧张。这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比天都还要大的大难题。如何面对与化解这个难题也是新时代对我们的一项重大考验,必须慎重对待。

面对已经开始的巨大的就业威胁与挑战,我们该怎么办?有朋友主张,既然威胁与挑战来自人工智能技术,那么,我们就应该拒绝它,抵制它,不让它与一个个鲜活的劳动人口争岗位、抢饭碗。对此,笔者认为不可!这是因为科学技术、包括人工智能技术,它的发展都有其自身的规律,这是一种客观存在,不会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在客观规律面前,我们只能正确地认识它、利用它,决不可熟视无睹,视而不见,更不可反向发力,拒绝它,抵制它。不然,我们就会遭到它的报复,在就业的困局中越陷越深,甚至酿出更大的社会困局。所以,在人工智能技术向我们走来的时候,我们只能因势利导,顺势而为,把它的消极作用限制在最小范围与最低限度。

另外须知,我国现在从生产力发展水平看,虽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发展,成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若从生产关系考察,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在现阶段,私有制经济、尤其是资本主义经济的普遍存在,资本逻辑与市场经济法则的作用已经广泛且深入展开,成了我国经济运行与发展的“决定性”力量。这也是一件不可否认的基本事实。

现在,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是,在资本逻辑与市场经济法则的作用已经成为我国经济运行与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的大局之下,我们到底能不能有效面对与化解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就业威胁与挑战?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有必要回顾一下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历史。

回顾历史,使我们看到,资本主义经济依它的本性,对科学技术天生具有一种特别的亲和力、吸引力与高超的转化能力。一方面,资本家或业主要利用科学技术的力量来打击、战胜同业竞争对手(包括国际上的对手),获得垄断利润,确立自己的垄断地位,实现其千年帝国的美梦。当年的大英帝国和当代的美利坚的一些大牌公司无不是利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控制全行业、乃至全世界,实现与巩固自己世界霸权地位的。

另一方面,资本家或业主也要利用科学的力量来加强对雇佣工人的剥削与统治。众所周知,科学技术,本质上是一种观念形态的东西,除了社会科学之外,任何一种自然科学和技术,它对任何人并不具有进行剥削与统治的现实力量。自然科学和技术要想获得实现对他人进行剥削与统治的力量,必须物化,即与一定的物相结合,产生出一定形式的劳动资料,如机器或自动化的机器体系等。否则,它就无法实现对他人的剥削与统治。马克思指出:科学技术,或“在机器上实现了的科学,作为资本同工人相对立。而事实上,以社会劳动为基础的所有这些对科学、自然力和大量劳动产品的应用本身,只表现为剥削劳动的手段,表现为占有剩余劳动的手段,因而,表现为属于资本而同劳动对立的力量。”[1]421还指出:“单个机器工人的局部技巧,在科学面前,在巨大的自然力面前,在社会的群众性劳动面前,作为微不足道的附属品而消失了;科学、巨大的自然力、社会的群众性劳动都体现在机器体系中,并同机器体系一道构成‘主人’的权力。”[2]464所以,资本家或业主利用科学技术的力量来加强对雇佣工人的剥削与统治,往往都是利用机器或自动化机器体系这种典型的劳动资料来实现的。机器或自动化机器体系的产生,就使资本家或业主利用科学技术来加强对雇佣工人的剥削与统治变成了现实。关于这一点,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作了详尽的考察与研究,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第一,机器或自动化机器体系的使用不仅使工作日再次得到了延长,而且也加强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马克思指出:“如果说机器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即缩短生产商品的必要劳动时间的最有力的手段,那末,它作为资本的承担者,首先在它直接占领的工业中,成了把工作日延长到超过一切自然界限的最有力的手段。”[2]441-442不仅如此,而且还成了打破“工作日的一切道德界限”的最有力的手段。[2]447另外,机器的使用,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还是增加工人劳动强度的最有力的手段。马克思指出:“不言而喻,随着机器的进步和机器工人本身的经验积累,劳动的速度,从而劳动的强度,也会自然增加。”[2]447因为它既提高了机器的速度,又扩大了同一个工人看管的机器数量。[2]452由此,就迫使雇佣工人为资本家或业主提供了更多的剩余劳动,加重了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程度。

第二,机器或自动化机器体系的使用使劳动力商品发生贬值,使资本在增加人身剥削材料的同时也提高了对他们的剥削程度。

这是因为,机器或自动化机器体系的使用,使劳动力生产与再生产的费用减少,从而使劳动力商品发生了贬值。尤其是当大量妇女、儿童被赶入劳动力市场之后更是如此。另外,机械力的应用降低了生产过程对劳动者体力耗费的要求,同时不又由于程序化的操作降低了对劳动者智力与技术水平的要求。于是,它不遗余力地将妇女、儿童都赶进劳动力市场,扩大了资本对工人的剥削与统治范围。这正如马克思指出的:“就机器使肌肉力成为多余的东西来说,机器成了一种使用没有肌肉力或身体发育不成熟而四肢比较灵活的工人的手段。因此,资本主义使用机器的第一个口号是妇女劳动和儿童劳动!这样一来,这种代替劳动和工人的有力手段,就立即变成了这样一种手段,它使工人家庭全体成员不分男女老少都受资本的直接统治,从而使雇佣工人人数增加。”[2]433马克思还指出:“机器把工人家庭的全体成员都抛到劳动市场上,就把男劳动力的价值分到他全家人身上了。因此,机器使男劳动力贬值了。……现在,一家人要维持生活,四口人不仅要给资本提供劳动,而且要给资本提供剩余劳动。因此,机器从一开始,在增加人身剥削材料,即扩大资本固有的剥削领域的同时,也提高了剥削程度。”[2]433-434

第三,机器或自动化机器体系的使用,使资本的有机构成不断提高,导致大量劳动者失业,成为资本主义过剩的劳动人口。

由于机器或自动化机器体系的使用,使大批雇佣工人失去了工作,成了资本主义的过剩劳动人口。过剩劳动人口的存在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必然产物,同时又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条件。利用大量过剩劳动人口的存在,成了资本家进一步加强对在业工人剥削与统治的天然利器。马克思指出:科学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使用,“劳动生产力越是增长,资本造成的劳动供给比资本对工人的需求越是增加得快。工人阶级中就业部分的过度劳动,扩大了它的后备军的队伍,而后者通过竞争加在就业工人身上的增大的压力,又反过来迫使就业工人不得不从事过度劳动和听从资本的摆布。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从事过度劳动迫使它的另一部分无事可做,反过来,它的一部分无事可做迫使它的另一部分从事过度劳动”。[2]697-698

正是因为这样,所以,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失业,或过剩劳动力的存在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尽管资产阶级的政治家们信誓旦旦、言之灼灼,决心要消灭失业,但这些都不过是一种为了争选票或安抚穷人的伎俩而已。

第四,机器或自动化机器体系还是资本家用来加强对工人进行统治乃至镇压的最强有力武器。

马克思指出:“劳动资料作为资本——而且作为资本,自动机在资本家身上获得了意识和意志——就具有一种欲望,力图把有反抗性但又有伸缩性的人的自然界限的反抗压到最低限度。而且,由于在机器上劳动看来很容易,由于妇女和儿童比较温顺驯服,这种反抗无疑减小了。”[2]442“应用和发明机器是为了同活劳动的要求直接相对抗,机器成了压制和破坏活劳动的要求的工具。”“因此,在这里还存在着劳动的客观条件——过去劳动——与活劳动相异化的情况,这种异化使劳动的客观条件变成活劳动的对抗性的对立物,结果,过去劳动,其中包括劳动的一般社会力,自然力和科学,直接变成了一种武器,这种武器部分是用来把工人抛向街头,把他变成多余的人,部分是用来剥夺工人的专业和消除以专业为基础的各种要求,部分是用来使工人服从工厂中精心建立的资本的君主专制和军事纪律。”[3]566

正因为如此,所以,当时的一些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家就曾幽默地把使用机器大生产的资本家工厂称作“温和的监狱”。这正好从另一方面对此作了注释。由于这样的原因,所以,科学技术或自动化的机器体系自然就成了历来资本家或业主剥削工人与统治工人最受青睐的手段与工具。

现在出现的人工智能技术,较之以往的机器或自动化机器体系具有更多的优势,成为新时代的业主求之不得的致富手段。这里,除了效率更高、质量更好、工艺更精、安全系数更高等优势之外,最受业主们亲睐的是它不讲报酬、不要福利、无需社保,甚至连最基本的休息时间都免了。它从服役上岗的那一刻起,可以日以继夜、夜以继日地一直干到彻底报废为止,并且温顺驯服,没有脾气,恭恭敬敬听业主的指挥,兢兢业业地干活,样样产品都能做到极致。如此等等,等等。所有这些是一般机器或最大化机器体系无所能及的,也是一般工人所无法比拟的。所以,用人工智能技术代替工人的活劳动便成了业主们梦寐以求的事。

凡是明眼人都看到,在人工智能技术刚刚出现的时候,各路消息传来,所有的业主都欢呼雀跃,趋之若鹜,一致打定主意,决意要用人工智能技术代替活劳动。于是乎,无人商店、无人车间、无人工厂、无人厨房、无人餐厅、无人驾驶便竞相登场,遍地开花,正在形成一股越来越强劲的社会潮流。并且,人工智能技术的使用,使所有业主从中收获了他们从来都没有获得过的经济实惠,收获的滋味一直甜到了他们的心底。最新资料显示,凡是抢先使用人工智能技术的企业,股市天天跳涨,甚至跳到了涨停。如天迈科技收盘连续三个20cm涨停,星网宇达三连板,阿尔特盘中最高涨超18%,莱赛激光和万隆光电盘中最高涨超17%,高新兴盘中最高涨超16%,康盛股份、力帆科技、意华股份、动力新科收盘均涨停……。①顷刻间,这些公司真是财运亨通,一路赚得盆满钵满,让所有同行业主垂涎三尺。

事实就是这样明确地告诉所有的中国业主,在对内对外高度开放、中外资本竞争呈现出一片白热化的状态下,要想使自己的企业千年不倒,永葆青春活力,必须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改造和武装自己的企业,为之赋予科学的属性、乃至人的智慧与“灵魂”,使之以最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最优的质量为社会提供最好的产品,以获得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权与垄断权。否则,必然被同行无情地淘汰出局,永远不得翻身。

上述可见,利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包括当今出现的人工智能技术,以实现和加强对工人阶级剥削与统治,是一代又一代资本家或业主及整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固有本质属性。所以在我们今天的社会,想要让他们拒绝、抵制人工智能技术只能是一些天真朋友的一厢情愿与如意算盘,是根本不可能的。因而,想要在资本广泛存在,并且已经占据我国国民经济“5、6、7、8、9”(在有些地区甚至是4个9或5个9)的大背景下,应对和化解因人工智能技术的使用而带来的就业威胁与挑战也是根本不可能的。

既然问题是如此尖锐地摆在我们的面前,那我们是否就没有了应对这种威胁与挑战的能力与对策吗?否!

为什么?上述可知,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机器或自动化机器体系,以及当今出现的人工智能技术,之所以会造成规模巨大劳动人口的失业,完全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具体来说,就是科学技术资本主义使用方式的结果,而决不是这些先进的科学技术本身所造成的。一旦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我们社会中消失,或按照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建立起来的强大的公有制体系,那么矛盾与问题自然就可迎刃而解了。由此,人工智能技术给我们带来的就业威胁与挑战也就烟消云散了。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的第2版中有个很特别的注释(116a),其中指出:“因此,在共产主义社会,机器的作用范围将和在资产阶级社会完全不同。”[2]431由此我们应该进一步明白,由于“机器的作用范围”“完全不同”,因而它的作用的后果也会“完全不同”。其中之一就是不会再有规模巨大的劳动人口的失业。在世界社会主义各国的建设史上,都不曾有过这种情况。这就是最好的证明。

在世界社会主义各国的建设史上,为什么不曾有过规模巨大的劳动人口的失业这种现象呢?因为我们实行的都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的公有制为什么就可以避免规模巨大的劳动人口的失业现象的产生呢?这是因为,这样的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消除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所固一切弊端与所有缺陷。

第一,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使生产资料、包括所有被物化了的科学技术失去了资本的属性,进而也使劳动者从资本的奴役对象变成了生产资料及企业的主人,乃至国家与社会的主人。

众所周知,任何形式的生产资料都是人类的一种谋生手段,然而在资本主义社会,它却变成了资本,成了资本家或业主对雇佣劳动的所有权与支配权。它可以突破劳动者的生理界限与社会道德界限的约束,甚至还会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去强制占有雇佣劳动者的劳动成果。但是,一旦到了社会主义社会,生产资料、包括所有被物化了的科学技术就不再是资本了,而成了“扩大、丰富和提高工人的生活的一种手段。”[4]48这时,工人即劳动者不再是被生产资料奴役的对象,他们获得了解放,变成了生产资料及企业的主人,乃至国家与社会的主人。

第二,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使社会生产的目的发生了根本改变,真正由唯利是图转移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轨道上来。

在资本存在的社会里,由于资本固有本性使然,使生产无论是其微观上、还是宏观上都可以无视社会绝对多数人生存与发展的需要,而专门为了满足资本家或业主、乃至整个资产阶级发财致富的贪欲,把对剩余价值生产与占有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这就是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那样,赚钱或生产剩余价值是这个社会生产方式决定性动机与唯一目的,也是支配全部社会生产的绝对规律。然而,在社会主义社会,由于资本的消失,剩余价值规律的作用也就终止了。这时,人们的生产也就不再是为了资本家或业主获得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而拼命,相反,而是“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5]199“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6]299真正由唯利是图转移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轨道上来。

第三,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摆脱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固有的恶意竞争与无政府状态,使社会生产、乃至全部经济实现了有计划的、自觉的发展。

恩格斯早年曾指出:“由于社会将剥夺私人资本家对一切生产力和交换手段的支配权以及他们对产品的交换和分配权,……社会将按照根据实有资源和整个社会需要而制定的计划来管理这一切,所以同现在的大工业经营方式相联系的一切有害的后果,将首先被消除。危机将终止。”[7]687这种对未来社会生产有计划的发展是恩格斯(包括马克思)是始终不渝的主张。40多年后,在他著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文时再一次告诉人们:“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商品生产就将被消除,而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也将随之消除。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个体生存斗争停止了。于是,人在一定意义上才最终地脱离了动物界,从动物的生存条件进入真正人的生存条件。人们周围的、至今统治着人们的生活条件,现在受人们的支配和控制,人们第一次成为自然界的自觉的和真正的主人,因为他们已经成为自身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了。”[6]300

可见,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由于社会主义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不再有“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和“个体生存斗争”的存在,使全社会的劳动者“最终地脱离了动物界”,“进入真正人的生存条件”。由此,劳动者便成了“自然界的自觉的和真正的主人”、“社会结合的主人”,实现了人的真正解放。

第四,社会主义公有制可以使全社会劳动者及其国家秉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指导思想与建设理念,使我们在处理国际经济关系时不接受世界霸权主义国家的霸凌与霸道,不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接轨,始终保持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的主权完整。

在我们中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我们党集100年革命与建设实际斗争的宝贵经验的结晶,也是我们战胜国内外一切强敌与困难的重要法宝。有了这一条,就会使我们在处理国际经济关系和其他各种复杂问题时,自有我们自己的原则、立场、规矩与准绳,决不会不受制于人,更不会接受世界霸权主义国家的霸凌与霸道。

综上所述,所有这些就是我们社会主义的优势,战胜一切困难与挑战的法宝。试问:既然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使生产资料、包括物化的科学技术失去了资本的属性,资本与劳动者的对立与对抗不再存在,那么企业、乃至社会还会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包括人工智能技术作为剥削广大劳动者,生产和占有更多剩余价值的手段吗?既然社会主义公有制摆脱了资本逻辑与市场经济法则的作用,那么企业、乃至社会还会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包括人工智能技术作为打击和战胜竞争对手的武器吗?既然社会主义劳动者及其国家秉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指导思想与建设理念,不接受世界霸权主义国家的霸凌与霸道,不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接轨,那么这样的国家还会被国际资产阶级诱导或打压,按照资本主义的方式来使用科学技术、包括人工智能技术吗?如此等等。所以,只要我们坚持践行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与发展道路,就可避免人工智能技术给我们带来的威胁与挑战,包括因人工智能技术的使用而产生的就业难题。

拙作写到这里,或许会有朋友质疑,认为笔者是反对或拒绝使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对此,笔者明确告诉所有这样看法的朋友,本人的上述意见,旨在说明我们要利用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抵御人工智能技术对我国经济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对就业带来的巨大威胁与挑战,并不反对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以及推进整个现代化建设事业。对于人工智能技术,我们要作出科学的、实事求是的分析与评价,做到有计划、有选择的利用。即凡是可能与广大劳动者争饭碗、威胁其就业的领域,一定要持慎重态度。那种希望用人工智能技术来代替活劳动,让大批劳动者失业,以期实现自身利润最大化的想法与做法都是错误的,要不得的,必须坚决制止。凡是能减轻或避免可能给广大劳动者的健康、乃至生命带来威胁或灾难性后果的领域,应该采取积极态度,一定要用好人工智能技术,将那里的劳动者一个不留地完全解放出来,还他们的安全、健康与愉悦,让他们和其他所有劳动者一样过上幸福、甜蜜与有尊严的生活!

至于在国际经济交往和技术(包括人工智能技术)交流方面,我们当然要敞开胸怀,互通有无,虚心学习。但是,我们更要保持自主、独立的政治定力,坚决维护国家主权与尊严,拒绝被人利用,牵着鼻子走,亦步亦趋;也要避免陷入他人设置的恶意竞争的陷阱,打消耗战。这里用得着毛主席所说的“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战略战术,充分发挥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独特优势,另辟蹊径,善于创新,敢于超越,抢占当代科学技术制高点,用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建设好我们自己的国家。

综上所述,笔者的结论就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与应用对我们经济、社会各方面的渗透与作用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只能顺乎潮流,积极作为,从容应对。人工智能技术,像历史上所有新技术一样,它的出现,正好迎合了资本家或业主及其整个资产阶级的需要,他们的阶级本性决定了他们会把它的所有作用运用到极致,加强对全社会劳动者的剥削与统治。所以,在资本普遍存在的社会,要想避免它对社会带来的危害是绝对是不可能的。用数学家的话说:“无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和世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和公有制才能趋利避害,扬长避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利用好人工智能技术,造福人民,造福社会。这样,就可避免因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与应用而造成大规模劳动人口失业的灾难性后果。

注释:

①每日怡见:无人驾驶和800万网约司机的饭碗(红色文化网2024年07月13日05:00北京)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7]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4
0
0
12
1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