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撼山易撼解放军难”所蕴含的历史密码

作者:张 砥 来源:北京日报 2017-08-01 1889

“撼山易撼解放军难”所蕴含的历史密码

 

“撼山易撼解放军难”所蕴含的历史密码

军队的气质能力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军队气宇轩昂,则国家岿然屹立、雄姿英发;军队萎靡不振,则国家松弛涣散、朝不保夕。90年前南昌城头的枪声,宣告了一支不同于以往任何旧军队的革命武装的诞生。当前,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势在必行,但不管怎么改、怎么变,党指挥枪的根本原则不能丢,人民军队的性质不能丢,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能丢,艰苦奋斗的本色不能丢。

“撼山易,撼解放军难。”国防部日前强势回应中印边境对峙问题,引发国内外舆论热烈关注。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即将迎来建军90周年的时间节点,这样的表态也被普遍解读为中国军队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和安全利益的坚定决心。“霸气,硬气,解气!”网友评论的言语间充满着自豪之情。

“撼解放军难”,短短五个字道出了我们这支队伍的强大精气神。90年一路走来,从武装斗争到保卫政权,从戍边御敌到抢险救灾,从练兵习武到深化改革,人民解放军以自己的赤胆忠诚和英勇无畏建立了彪炳史册的赫赫功勋。大山荒无人烟,惟有军歌嘹亮;街道车水马龙,军姿岿然不动;舰艇劈波斩浪,银翼划过长空;在网络世界的深处、科技发展的前沿,都可以看到子弟兵们默默坚守奉献的身影。正是因为有这样一支“肝胆坚移谷,头颅赠枕戈”的队伍,我们的祖国才能坚如磐石,我们的人民才能安居乐业。

“兵者,国之大事”,军队的气质能力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军队气宇轩昂,有灵魂、有血性,则国家岿然屹立、雄姿英发;军队萎靡不振,无志气、无斗志,则国家松弛涣散、朝不保夕。回眸1793年,马戛尔尼来华,从清军的状态窥破“天朝”虚实,得出“只需要一支舰队就可以击败他”的结论,仅仅40多年后,英国的坚船利炮便惊醒了大清“天朝上国”的美梦;1894年,当西方列强及日本争相研习现代海军战略理论时,腐朽蒙昧的清政府却浑然不知“海权”为何物,结果甲午一战,北洋水师以全军覆没的惨烈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短暂生涯;1895年,袁世凯以德国军制为蓝本试图打造一支现代化陆军,但因袭的军阀旧习却让“新军”沦为派系争斗的棋子,结果其身后中国旋即陷入军阀割据的混战之中……一次次的败绩,将这个古老国度一步步带入到崩溃的临界点,外国殖民者掀起的一轮轮瓜分狂潮,让中国深陷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民族命运跌入历史的谷底。

90年前南昌城头的枪声,宣告了一支不同于以往任何旧军队的革命武装的诞生。在那战火连天、危机重重的日子里,正是这支人员构成杂乱、武器装备落后、文化水平不高的军队,开启了中华民族求独立、求发展、求自强的新起点。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百折不挠、百炼成钢,我们的军队之所以能经受住各种各样的艰难考验,从胜利走向胜利,就在于它始终处于靠先进理论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下,始终坚持人民军队的典型特质,有宗旨,有理想,有信念。从南昌起义到“三湾改编”,从古田会议到红军长征,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我们党逐渐形成了一整套先进的建军理论、价值理念、战略思想、战术方法,为国家谋独立、为民族谋富强、为人民谋幸福的宗旨始终如一。我们的国家也在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奋斗下从四分五裂走向团结凝聚,从任人宰割走向涅槃重生。

人无魂,则堕;军无魂,则败。军队的基本信条是忠诚,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忠诚具有特殊的内涵,那就是忠于代表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利益的中国共产党,这一血脉基因深深印刻在一代代官兵灵魂深处。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各项事业都在稳步推进,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新要求,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势在必行。90年的建军之路告诉我们,不管怎么改、怎么变,党指挥枪的根本原则不能丢,人民军队的性质不能丢,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鱼水深情不能丢,艰苦奋斗的本色不能丢。这些好传统好作风,是这支军队精神生命的延续,也是这支军队战斗力的根本源泉,是我们需要始终护卫和传承的红色基因。它曾经激励着人民军队从战火硝烟中一路走来,仍将激励着人民军队走好今天、迈向明天。

著名艺术家阎肃曾说,战士们也有“风花雪月”——风是“铁马秋风”、花是“战地黄花”、雪是“楼船夜雪”、月是“边关冷月”。四个字的总结,让人看到军人永恒的战场,也让人看到军人的壮阔襟怀。前行路上,无论是风和日丽还是电闪雷鸣,坚守住90年光辉历程中铸就的军魂,勇于改革,勇于探索,敢于斗争,敢于前进,就一定能紧紧抓住未来发展的力量之源,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