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晚9点后不作业?减负别减成了形式主义

作者:胡欣红 来源:红星新闻 2019-10-31 415

近日,《浙江省中小学生减负工作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公布了33条减负方案。其中拟规定小学生晚9点、初中生晚10点可经家长确认拒绝完成剩余作业,引发了舆论热议,并一度冲到热搜榜前列,短时间内就超过了一亿人次的阅读量。

小学生晚9点后不作业?减负别减成了形式主义

有人击节赞赏,认为浙江走在了素质教育的前面,希望这个方案全国推行。也有网友质疑,时间不能作为作业多少的衡量标准,不让学生努力,如何提高成绩?即便政策很好,但抵不住焦虑的家长和老师,很多孩子会被逼到培训机构去。

联系到近日刷屏的“南京家长已疯”的网文,不乏有人调侃这下浙江家长也要被“逼疯”了。为学生减负当然是好事,但家长们何以不买账呢?

早在2017年,宁波市鄞州区教育局就出台文件,明确“若学生做作业时间超过晚上10点还未完成,在家长证明下,可选择不做完剩余作业。”但在学业负担没有缓解的情形下,实际效果如何,可想而知。

应试教育的滚滚洪流中,没有人敢轻言放弃。诚如评论者所言:“经家长确认”的减负版本设置,其实本质上,并没有降低“应试”的分数标准,没有触碰基础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根基,因此本质上,依然是“淘汰制”,是由家长和学生在“后果自负”的原则下,先行选择自我放弃与自我淘汰。

一言以蔽之,减负可,可别成了形式主义。各种新规定、新政策层出不穷,但学生们的负担却并未明显减轻,减负几乎就成了一道无解题。这种形式上的减负,不仅无法缓解家长和学生的负担,相反还加剧了家长的焦虑,甚至将很多家长生生逼到了减负的对立面。

谨以小学生晚9点后不作业为例,尽管看上去彰显了减负决心。可怜天下父母心。在这个教育竞赛如火如荼的焦虑年代,让家长在孩子的作业上签下“确认意见”,何其之难?如果眼下减掉的“负”会在今后加倍奉还,家长们敢积极“响应”吗?任何“减负新方案”,如果不能洞察家长们的纠结心态并有效抚慰家长的焦虑情绪,就只能是空谈。

减负是共识,之所以有争议,并不是大家不愿意减负,而是反对肤浅表面形式主义的减负。凝聚共识,科学部署,稳妥推进,这样的减负才能成为家长和学生的福音。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4
0
0
1
1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