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历史细节揭示深刻内涵

作者:佚名 来源:解放军报 2017-09-23 854

以历史细节揭示深刻内涵

纪录片《从胜利走向胜利》海报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之际,由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军委政治工作部联合出品,军事科学院、八一电影制片厂联合摄制的大型文献纪录片《从胜利走向胜利》在央视热播。该片全景再现了人民军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波澜壮阔的伟大革命和浴血奋战的战争洗礼,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伟大征程。8月25日,文献纪录片《从胜利走向胜利》研讨会在京举办。会上,业界专家高度称赞,该片始终注重历史与现实两条叙事线索的穿插和交融,导向鲜明、史实准确、内容厚重、制作精良,是一部有气势、有深度、有质量的重大题材作品。今天,特摘登三篇评论文章,以期在“历史与现实”的两个维度中,收获更多启悟。

——编 者

血雨腥风中诞生,枪林弹雨中成长,走向胜利中壮大,强军征程中再造……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之际,观看9集文献纪录片《从胜利走向胜利》(以下简称《胜利》),一条清晰的主线透过荧屏浮现眼前:铸牢“党指挥枪”的军魂,是我们这支军队一往无前、百折不挠的立军之本、胜利之基。

随着《胜利》的历史画卷走进风雨如磐的岁月,可以看到,这条主线的起点,在90年前那场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之际。

此前,年轻的中国共产党接受共产国际的建议,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开展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大革命。不料,孙中山去世后,蒋介石背叛革命,突然向并肩北伐的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举起屠刀。在革命被断送、革命者遭杀戮的紧急关头,共产党该怎么办:要不要建立自己的武装,掌握自己的军队?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1927年8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几支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的北伐军集结南昌,打响了武装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紧随其后的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以及共产党在各地发动的数百次武装起义,奏响了创建人民军队的序曲。

“用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就是共产党人对当年生死攸关的历史考问的坚定回答。然而,枪口调转过来的武装,未必就是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经历一次次武装起义的失败,如何建军、为谁打仗,成为摆在共产党人面前又一道非生即死的课题。

和同类题材的影视作品相比,《胜利》用丰富的史料揭示了建军大业中更为深刻的内涵,即: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深怀建军救国的大情怀、大智慧,通过三湾改编、赣南三整等实践,确立了“支部建在连上”的组织形式,使党组织向基层延伸,进而逐步实现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正如《胜利》中所说:“它奠定了这支军队的基因图谱,成为中国共产党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重要开端。”没有这一条,刚刚诞生的人民军队,“即使不被强大的敌人消灭,也只能变成流寇”。

从没有枪到勇敢拿起枪,从有了枪到如何用好枪,中国共产党对于人民军队的建设和掌控,说到底是赋予这支武装以灵魂,即:枪听人的话,人听党的话。长征途中党中央同张国焘的坚决斗争,捍卫的正是党指挥枪而绝不容许枪指挥党的原则。

《胜利》中有这样一个细节:著名战将董振堂指挥红五军团担任长征的殿后任务,一次部队完成阻击任务准备撤离时,传来妇女队有位同志正在分娩,希望部队再坚持一会儿的消息。有人担心这样会付出更多牺牲,董振堂却果断命令“继续战斗,顶住敌人!”他说:“我们打仗干革命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孩子,为了明天吗?!”

信仰,让这支军队战旗高扬。

作为最具理想信念和牺牲精神的先进群体,军队中的共产党员总是冲锋在前,无惧生死。《胜利》披露,红一方面军中,许多党员入党后不到3年就英勇牺牲了。整个长征路上,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红军指战员牺牲,他们当中,很多人是共产党员。

理想,是党赋予人民军队的灵魂。无论在陷入绝境、向死求生的危急时刻,还是高歌猛进、摧枯拉朽的胜利进军,每一次死战,都是对理想的考验;每一次胜利,都会让理想生辉。

淮海战役,人民军队创造了60万吃掉80万的战争奇迹。然而不能忘记的是,支撑我军60万作战部队的,是解放区动员的543万支前民工,他们与参战部队的比例为9∶1!正如陈毅元帅所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人民,让这支军队底气十足。

抗美援朝战争是在中国人民刚刚翻身做主,国家仍然一穷二白的情况下爆发的。《胜利》披露,为了弥补战争经费的不足,各阶层群众踊跃捐款,短短一年间,捐款的数额可以购买3710架战斗机。

志愿军没有辜负人民的期望。一次空战,年轻的飞行员韩德彩击落了美国空军双料王牌飞行员费席尔。费席尔被俘后见到韩德彩,忍不住问:把我打下来,你可以得到多少奖金?“5万万。”费席尔很惊讶:“5万万美元?”韩德彩笑了:“不!5万万颗中国人民的心!”

一个历史细节诠释了整个军队宗旨。为人民而战,是这支军队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力量源泉。

怀揣理想,践行宗旨,成就了多少英雄豪杰!飞夺泸定桥的22勇士,苦斗在白山黑水的抗联志士,宁死不屈的“狼牙山五壮士”,坚守上甘岭的志愿军官兵……他们的事迹令人景仰。《胜利》披露,抗美援朝战争中,共有297万志愿军官兵赴朝参战,歼敌71万余人,牺牲、负伤及失踪36.6万人;同时,涌现出30多万名英雄功臣和近6000个功臣集体。

英雄,让这支军队尽显本色。

从陈树湘、杨靖宇到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从雷锋、王杰、欧阳海,到苏宁、李向群、杨业功,无论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无论是保卫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的战斗,还是抢险救灾、海外维和等非战争军事行动,“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代代传承,人民军队英雄辈出!

一部军史,铸造坚定信念;几代军人,践行同样理想。

如同军史速读,以“建军铸魂”开篇,以“再造雄师”结尾,短短几个小时,《胜利》为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直观的军史大课。

今天,世界局势波谲云诡,国内改革持续深化。为了维护国家统一,维护领土完整,维护发展利益,中国人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一支强大的人民军队。以强军目标为统领,人民军队正遵照习主席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重大理论观点、重大决策部署,加速推进军事转型,重塑力量体系,为建设世界一流军队而奋斗。为此,强化党对军队领导的铸魂工程,依然是军队建设的重中之重。

《胜利》向我们展示的最新影像,是2017年7月30日习主席在朱日和进行的沙场阅兵。正是在这次阅兵讲话中,习主席号召全军将士:“要坚定不移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永远听党的话、跟党走,党指向哪里、就打到哪里。”

几乎所有人都注意到,阅兵式上出现了党旗、国旗、军旗依次排列、迎风飘扬的情景。党旗引领军旗、军旗护卫国旗——这幅寓意深刻的画面昭示,我们走过靠党的指挥赢得胜利的历史,我们还将开创在党的指挥下直面挑战的未来。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2
0
0
2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