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留给今天的启示

作者:曹子珏 来源:环球时报 2018-12-27 879

淮海战役留给今天的启示

曹子珏

2018年是淮海战役胜利70周年。1948年底,国共双方在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战场各自投入最精锐战略重兵集团,进行战略决战。在这场决定中国命运的大决战中,我军在兵力和装备都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周密部署、主动出击,分阶段“吃掉”了国民党军五个兵团,将国民党军主力聚歼于长江以北。淮海战役的胜利大大加速了全国胜利的到来。

淮海战役开始前,由于我们的部队在人数和装备处于劣势,处于优势的国民党军队也想寻机与我主力决战,但我们最终成功打败了他们。淮海战役胜利的原因很多,其中今天值得我们重视的一条:主动性。我方准确预见了战争的前景,在大量研究和侦察的基础上,做出了正确部署,主动发起攻击,调动对手,让对手随着我们的指挥棒转。这需要极高的战略眼光和缜密思维,关于这一点毛泽东主席早就总结过,正确的部署来源于正确的决心,正确的决心来源于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来源于周到和必要的侦察,以及对相关情况的大量思考。这是对各级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对今天来说同样如此。

毛主席说,战争指挥者,应当预见到下一个阶段以至往后多个阶段的形势,这样才可能立于不败之地,必须通晓“全局高于局部,局部隶属于全局”的道理。正因为通晓全局,预见到以后几个阶段的走向,并为此提前做好准备,我军才能在战役中居于主动,敢于主动出击。反观敌军从战略上未能准确预估局势发展,虽也有主动行动,在决策时却犹豫不决,一再贻误战机,终至各兵团先后陷于重围,为我所歼。

国民党方面的将领在回忆此次战役时,对国民党方面部署的失误有过经典描述。例如,在分析后勤部门时是这样写的,后勤机关人员大都是做官赚钱的,高高在上,左核右核,下批上批,弄得下面部队要派很多人去应对上面的后勤部门,还得大量贿赂。层级过多,审批过多,私心过重是国民党军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这样的前车之鉴值得我们深思。

淮海战役爆发前战场态势的复杂程度不亚于今天我们面对的国际形势,当时的战场形势瞬息万变,极为复杂,甚至难以判断,毛主席及淮海战役总前委各首长高瞻远瞩,及时对原定计划做出必要的调整,各级指挥员敢于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许多正确建议被上级接受。除了预见性、主动性外,团结一心,紧密协作是淮海战役取胜的另一重要因素。刘伯承元帅当时一再告诫部将,要“协同一致,和衷共济”,不可“胜则争功,败不相救”,更不能“各自为谋,同床异梦”。如果各怀心思,各自为小集团的利益打算,即使上级有正确的预见和部署,但没有各部门的团结协作,凡事也难以成功。

当然,我们所说的主动出击,是指在周密侦察,广泛听取意见,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的出击,而不是鲁莽不顾后果的赤膊上阵。今天我们研究淮海战役的意义在于,能否从胜利的经验中吸取足够养分,对今后的形势做出准确预测和部署。(作者是国防大学图书馆信息服务与情报研究室主任)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1
0
0
10
4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