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的驻华美军,反而吃垮抗战财政

作者:TomCat团座 来源:TomCat团座 2023-09-02 2511

驼峰航线大家都很熟悉吧?有人说它“改变了抗日战局”,“维持了战时经济”,似乎功劳大上了天,不过真是如此么?我们来看一张国府统计1944年国军获得驼峰航线空运物资的统计表:

引自张其昀等编《抗日战史》,国军获得的比例最低为5%、最高34%

结合近年来大陆方面的研究资料,我们可以发现:在抗战的大部分时间中,分配给国府的物资都只占空运总吨位的15%以下、平均每月不超过2500吨,也就是说,在驼峰航线大发展的1944年,尽管每月有3.4万吨物资空运进中国,但国军平均仅能得到其中不到10%。

那么,剩下90%的物资去哪了呢?

答案是:美军内部循环了。

抗战期间,有5万左右的美国军人驻扎中国,其中大部分是飞行员和地勤人员。这个“来华助战洋人、军民一体救护”的标志,使他们成为了当时国统区媒体追捧的明星。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些“来华助战洋人”在为抗战做出一定贡献的同时,又给国统区带来了哪些深远的负面影响。

“来华助战洋人”

1941年8月,经过3个多月的筹备,蒋公手令美国退役军官陈纳德组建了“中国空军美籍志愿队”,即后来大名鼎鼎的“飞虎队”。这是国府依靠美国人来维持空军的开始:

由陈纳德建立“空军美籍志愿队”的正式命令

——请注意,这支部队成立之初,虽然人员、装备都来自美国,但它是国府空军的“美籍志愿队”,仍然隶属于国府军事当局,需要服从国军的指挥,而且人数也仅一两百。珍珠港事件后,美国正式参战。部分在华的美籍飞虎队人员转为美国陆军航空队的现役军人,美国在此基础上组建了“驻华特遣航空队”,由此美军正式开始在国统区驻扎。这支航空队是美军的组成部分,驻军人数、作战时间基本上自己说了算,与国军之间是协同作战关系,并不完全接受蒋公的指挥。

虽然如此,但光美军来华参战这件事本身,就足以让国府哭鼻子了:爸爸终于愿意来救我了。所以,当国府得知美军只派空军到中国时,甚至还有点失望。要求美国人别客气,空军、陆军一起来呀!当时,美国政府还真考虑过向中国大陆派驻陆军部队:

熊式辉电报,建议国府请美陆军驻扎,理由奇葩:美军”较忠实“

要真是这样,驻华美军恐怕就是五十万、八十万了。可是由于美国决定了“欧洲优先”,中国的海岸线又被日军封锁,最终未能实现。

这其实对国府来说是莫大的幸运,因为他们很快就会知道:大量美军在中国驻扎会给自己带来怎样的影响。

1943年,驻华美军人数开始飙升,很快突破了五万人。对此,国府感到十分幸福,到处张罗着建设美军招待所,积极准备搞好“美军接待”:

一开始,国府并没有准备要美国佬支付接待费、伙食费。毕竟,蒋公觉得:如果能让美国人去打仗,国军只需要躺着接受美国武器、保存实力,岂不是赢麻了?想想都开心。既然如此,请美国佬吃几年饭又算啥啊?能吃多少?因此一心想让美国人多来点,特别是极其占用人力的远程轰炸机部队,来得越多越好:

然而很快,国府诸公就开始发现事情不对了。

1943年至1944年,为伺候好驻华美军,国府定了一个极高的标准:1个驻华美军每天吃喝拉撒、寻欢作乐的费用高达法币2500元。

1943年老蒋给连襟孔祥熙的电报:“美军来华人数已达5万人,人均每人日需2500元”

相比之下,43年上半年国军少将的月薪仅1770元,一个国军二等兵的月饷才25块:

少将1943年-1944年的月工资为810元-1770元,还要打七折发放

一个驻华美军1天的饭钱,就可以给1个团的国军士兵发1个月的军饷;10个驻华美军1天的开销相当于1个国军师全月的军饷,一个顶一千个,十个顶一万个,说实在的,这确实过于埋汰多年来坚持抗战的基层官兵了。

当然了,国府哪在乎这个,把洋大人伺候好就行。“来华助战洋人们”胡吃海喝了一年多,1944年,热情好客的蒋公算了一笔账,发现每个月驻华美军的花销高达37亿元法币!这……全年下来不得300、400亿元?

每月供养美军花费为37.5亿元法币

1943年,国府总共发行了753.8亿元法币,新发货币的一半都花在了“美军招待费”上,经济运行出现了严重的问题,这才发现大事不妙,不得不向美国爸爸叫苦,说自己负担不起少爷兵们的开销了:

1942年12月-1943年12月国府增发法币753.8亿元,一半用于供养美军

其实吧,把驻华美军当爷爷供着,本来就是蒋公自己打肿脸充胖子。二战期间,美国在全世界其他地方的驻军都没这规矩。所以,美国也很爽快的答应自行负担费用。不过,给国服留了个坑,声称由于“路途遥远”,还是要求国府先用法币“垫付”,双方事后再用美元结算。站在国府的角度上来说,这个要求确实难以拒绝——毕竟人家是来助拳的,记个帐有啥大不了的?

可是很快,国府又发现不对了——1944年开始,孔老爷几乎每个月都找美国政府还钱,被美国财政部、陆军部、白宫轮流踢皮球,基本没啥效果。所以到了4月份,国府所属各银行垫付的美军招待费又累积到了170亿法币,各地方银行垫付的数字还不计算在内:

孔祥熙1944年致罗斯福电,垫付数额已超过1942年美国对华5亿美元援助性贷款

同一时期修筑一个可以起降重型轰炸机的机场,工程预算也就1.7亿法币;1944年国军自己空军的“建设费”也仅20亿法币。驻华美军的花销之高、挤占国府军事资源之严重,由此可见一斑。

资料引自《事略稿本》

而应付这些开支的唯一手段就只有大开印钞机、滥发货币。为了满足国府急剧增长的印钱需要,驼峰航线每个月都要运进大约200吨左右的“钞票纸”:

以1945年1-2月为例,抗战后期,宝贵的驼峰航线吨位每月都要划出200吨左右用于运输“钞票纸”

如此滥发钞票,等于抢劫国统区老百姓的财产,给洋人吃牛排,自然给国统区经济带来了毁灭性的影响,连不怎么懂经济的蒋公也在起居注里表示:焦虑万分,觉得财政非崩溃不可——这冤大头当的!恐怕世界历史上也是独一份。孔祥熙在美国简直要跪下了,讨债信中几近哀求:山姆大叔您家大业大,在全世界打仗花钱如流水,我们和您之间这点钱简直就是苍蝇腿,您看是不是松松手,给我们处理一下?

1944年孔祥熙致美国陆军部电报

对此,家大业大的美国表示现如今地主家也没有余粮,虽然可以考虑还钱,但是要求国府打个两折:

引自《事略稿本》,当时美元与法币的官方比价为1比20,美军要求按1比100兑换

原来,当时法币和美元的官方汇率为20比1,按照双方的约定,美国应该按这个汇率给国府结算美元。但是1943年时国统区的黑市汇率早就是100比1甚至150比1了。驻华美军和外交人员也纷纷反应,按1比20的官价兑换法币已经不足以维持他们在中国生活,要求给驻华美国人一个单独的汇率。

引自林美莉著《抗战时期的货币金融战》,左框为官价,右框为1944年实际物价指数

所以美国觉得按官方汇率结算太吃亏,一定要逼着国府按1比150的“真实汇率”结算——这相当于让国府承认法币贬值几倍,对抗战经济的毁灭性影响不言而喻。对此,即便是孔老爷也一直不敢同意:

引自《事略稿本》

美国自然也就乐得拖着不还钱——自古欠钱的才是大爷,看谁先服软?

果然,1944年8月,蒋公来了个180°大转弯。趴!跪下了!表示1比100也行、1比150也好,只要美国赶快还钱就行。

蒋公表示不管100法币还是120法币换一美元,赶紧答应,否则“币价更落”

由于利益相关,孔祥熙原本还想再争论争论,蒋公只能说了实话:4月至8月发生了豫湘桂大溃败,国军全线崩溃,日军打到了衡阳,因此法币币值雪崩,如果不赶紧割肉,继续拖下去那就恐怕是1比500、1比1000了。

引自《事略稿本》

最终,由于美利坚父亲的不做人,法币在1945年迎来了又一次的大规模贬值:

引自林美莉《抗战时期的货币金融战》

1945年11月,财政部居然创纪录的要求一次性运进732吨钞票纸用于印钞:

国统区军民的生活水平进一步跳水,以国军官兵为例,1943年底国军的票面工资大幅提高,少将每月能领8000元、二等兵能领到220元,但这么一折腾,军人家庭的实际购买力又下降为战前的1%。士兵生活惨到极点、军官举家不得温饱,战斗力遭到进一步削弱,国府更加只能依赖美军,反而不得不要求继续增加驻华美军的数量,继续加大印钞力度,从此陷入了可怕的恶性循环。

1945年国军官兵真实购买力指数仅相当于战前的1.77%

这种一心躺平、指望养着外国军队去打仗的做法,吸干了国统区战争潜力。

而且这还真怪不得美国人,毕竟是蒋公自己积极向美国政府要求的:1942年,他被陈纳德一通忽悠,激动得亲笔写信给罗斯福,要求从中国出发对日本发起“远程空战”,对建设机场、供养美军等问题大包大揽。

毕竟在他的蓝图里,靠自己是不可能的。不仅空军如此,陆地也是如此,准备由国军配合美军在东南沿海登陆,以美军为主力消灭侵华日军,帮助国府收复国土。对此,稍微有点志气的嫡系将领也觉得很不以为然。

1944年,国军驻印军和美军共同发起了孟关之战,这是双方第一次配合作战。战斗结束后,负责指挥国军的廖耀湘认为:美军行动迟缓、纪律松弛、士气低落、四个营吃不掉日军两个中队。日军的残兵败将一开始突围,这帮美国佬居然扭头就跑!战斗力实在堪忧。而国军基层官兵只要改善训练、装备和伙食,就能够在战场上击溃同样数量的日军。所以他建议蒋公:与其依靠美军登陆,还不如只要求美国给武器,把国军武装起来、靠自己打败侵略者。

廖耀湘关于孟关之战与美军协同作战的报告

对此,蒋公非但没啥表示,反而把廖耀湘数落了一通,要他对对友军“隐恶扬善”,千万不能嘲讽,摊上这么个领导,你还能说啥呢?

蒋公要廖耀湘低调

那么,这些1个顶1000个的洋兵、洋将,在中国战场究竟干得怎么样呢?

答案是:不怎么样。

国府为了给美国飞机修机场,动员了上百万民工、付出了巨大代价,建成了五个可供B29起降的机场。可机场1944年6月完工、1945年1月美军就停止了使用。因为国统区的陆地、海洋交通断绝,即便占用了90%的驼峰空运吨位,驻中国的美军第20轰炸机司令部也得不到足够的燃油和炸弹。每次能起飞的轰炸机都不超过90架,给日本造成损失微乎其微,蒋公和陈纳德鼓吹的“以中国为基地、对日本战略轰炸”根本不现实,所以只进行了11次就草草收场了。作为战术空军的第14航空队虽然基本掌握了中国战场的制空权,但在豫中、长衡等关键会战中,制空权也没能起到扭转乾坤的作用——对国府来说,完全是得不偿失。

正所谓“生命中的所有礼物,都暗中标好了价格”。连国防都依赖外国的政权,必定会为此支付惨重的代价,一个国家要么独立自主,要么就是殖民地,这之中没有什么中间地带,一个安于当白手套的政权是不配领导中国走向现代世界的,它唯一的正面作用就是为历史提供教训。

所以,在朝鲜战争爆发时,无论苏联空军来不来,吸取了国府教训的新中国都要为自己而战;无论苏联空军来了多少,新中国都要建立自己的空军;无论苏联给不给飞机,新中国都要建立自己的飞机工业。因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我命由我不由天”,才是中华民族的基本底色和民族性格,一个独立自主的新中国,才是中国人民最正确的选择。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2
0
0
6
2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