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坛的堕落--老红军、老八路看《丰乳肥臀》

作者:记者 来源:《中流》 2013-05-04 1570

  问题的提出:“史诗”?

  还是“反史诗”或“颠覆史诗”?

  长篇小说《丰乳肥臀》,曾被人说成是反映山东胶东高密县地区生活的“史诗式的严肃之作”。有的评论者甚至认为,小说“辉映出了北方人地近一个世纪的历史风云”,“是一部严肃的、诚挚的、具有象征意义的作品,对中国的百年历史具有很大的概括性”的“巨著”,并且是“对中国当代文学的一次突破”,“是中国当代文学中的杰作用”。因此,它不仅得以被中国最重要的、最权威的文学出版机构之一隆重推出并广为传播,还破天荒地获得被授予10万元奖金的“殊荣”。一时间这部作品的问世,被当作文坛盛事,被捧上了天,被“炒”得火红、火红……。

  当有人对这一点提出根本质疑的时候,有的人却又站出来辩解说,小说所反映的根本不是历史。因此,就根本不应当用历史的真实性、深刻性去要求它、评价它。意思说,你批评我不符合历史,可是,我所反映的根本就不是历史。

  这真正是愿意怎么说就怎么说,愿意怎么解释就怎么解释,怎么说都有理了!

  我们不妨看看发给《丰乳肥臀》10万元大奖,在颁奖时的“评委会评语”:

  “《丰乳肥臀》是一部在浅直名称下的丰厚性作品,莫言以一贯的执着和激情叙述了近百年来中国社会的历史进程,深刻地表达了生命对苦难的记忆,具有深邃的历史纵深感。……情感诚挚严肃,是一部风格鲜明的优秀之作。”

  这里说得不是明明白白吗?“对中国的百年历史具有很大的概括性”,反映了“近百年来中国社会的历史进程”和“历史纵深感”恰恰是给予这部作品大奖的最主要的“根据”。说这部小说与历史根本无关云云,纯粹是极其拙劣的睁着眼说瞎话的欺人之谈。

  上述的“白纸黑字”,至少足以证明,如何看待和评价《丰乳肥臀》的问题,实际上是一个如何看待山东高密地区的人民和那个地区半个多世纪以来革命斗争的光荣历史的问题,也是一个透过高密的历史来看待整个中国的百年史,特别是本世纪以来中国人民的革命斗

  争史的问题。在这个基点上,争论的双方,其实是并没有根本分歧的。

  问题在于,《丰乳肥臀》到底是一部什么样的作品呢?它在多大程度从本质上真实地、客观地反映了高密地区的历史和人民生活的面貌?在多大程度上真实地、客观地反映了整个中国百年来的历史沧桑?它给了我们一种什么样的“历史纵深感”,怎样反映“中国的历史进程”,对“中国的百年历史”做出了怎样的“概括”?它所表露的又是怎样一种“执着的激情”呢?它真的可以称得上反映高密地区,以至整个中国近百年的“史诗”吗?

  最近以来,这部作品,在文艺界、思想界,引起了较大、较多的讨论和争议(这种讨论和争议,在本刊也曾陆续有所反应),分歧的焦点,实际上就是围绕这个方面而展开的。

  我们也不妨看一看与此有关的评论!不久前《文艺争鸣》发表了署名张军的一篇评论:《莫言:反讽艺术家》。在这篇文章中,就提出了一个值得人们重视和深思的论断:

  “有人说《丰乳肥臀》是一部史诗。我认为,与其这样说,不如说是一部‘反史诗’来得准确。因为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它都有一种反史诗,或者说颠覆史诗的味道。”

  文章作者还明确地认为,他所说的这种“反史诗”或者对历史的“莫言式反讽”,并不是对一时、一事、一地一枝一节的历史和社会现象的“反讽”,而是对整个20世纪中国历史的总体的、根本的“反讽”,一种“颠覆”性的“爆破性”的“世纪反讽”。

  我们不能不这样来提出问题:《丰乳肥臀》到底是一部20世纪中国的严肃的史诗,还是一部对中国历史,特别是对共产党领导下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那场革命的伟大历史,大唱反调,对之歪曲、颠倒、嘲弄、否定、亵渎、背叛的“反史诗”,“颠覆史诗”和“世纪反讽”呢?

  到底怎样看我们的人民,怎样看我们的民族,怎样看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怎样看高密那个地区的父老乡亲的生活和斗争?怎样看高密和整个中国在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战争?这难道是不应当弄清楚的枝节问题吗?

  当文艺界和社会各方面从这一角度,对这部作品提出批评;对给这部作品以10万元大奖的非寻常的举措表示异议时,我国的一位“著名作家”不是就立即被请出来,通过在几个大报连续大发“广告词”(!),为之加油打气吗?说什么“《大家》(首发这部小说,并发给

  10万元大奖的一家刊物)是用自己博大精深的作品来说话的”。在这个刊物上发表并破例获奖的《丰乳肥臀》,当然也就归入“博大精深”之列了。“《大家》出大家”。《丰乳肥臀》的作者,因在这份刊物上发了这部作品,当然也就成为当之无愧的“大家”了。

  这就是某些人对社会各方面的批评所做出的强烈反应。

 

  寻访历史见证人

  对这些问题,最具有发言权,最有资格作出权威回答的,当然不是自封的“著名作家”或其他什么人,而应当是我们这个世纪的当事人,首先是世世代代生活在高密那个地方的基本人民群众,更应该是曾经亲身在那个地区战斗和生活过的,为之献出过青春、鲜血和生命

  的几代革命的老前辈——老红军、老八路、老革命、老武工队员、老共产党员……。

  在首都北京有没有可能找到这样的历史见证人和历史当事人呢?这部作品所反映的毕竟是刚刚过去不久的历史,而不属于早已被人忘却了的“死无对证”的遥远过去。亲自参与、经历、目击过那一段历史和生活的人们中的相当一部分,还是健在人世的。

  他们对这部小说是持怎样一种看法?我们可不可以多少听一听这一部分人的看法呢?

  毕竟,作为历史创造者的人民群众,才是文学艺术的最权威的评判者!

  为此,本刊记者开始了一个寻访的过程。

  这个寻访过程,实际上是从本刊编辑部本身开始的。我们的副主编陈志昂同志早在还是一个少年作曲家的抗日战争时期,就曾经为词作者于在水同志写的一首反映高密周围地区抗日斗争的歌词谱过曲。这支题名为《高平路民兵歌》,满腔热情地歌颂高密、平度人民英勇抗敌的抗日歌曲,曾刊载在1944年8月胶东解放区出版的《胶东大众》上。歌词全文如下:

  高平路,长又长,公路两旁好地方。

  米麦棉花遍地长,谁家不是粮满仓!

  鬼子兵,凶似狼,投降分子无天良,

  抓人杀人还不算,捐税重重没法抗!

  拿起土炮和土枪,男女老少齐武装。

  组织民兵展开了游击战,配合八路保家乡。

  朱鲁顶子一战胆气壮,大战敌人在高格庄。

  刘家官庄屋顶来当战场,武器虽“熊”志气刚!

  宁拼死,不饿死,口号真雄壮!

  要自由,要光明,大家团结求解放!

  这支歌,所反映的、所歌颂的,就是1943-1944年左右,共产党领导下武器十分简陋的抗日武装力量,在高密——平度公路两旁,同日寇、汉奸、投降派进行英勇、艰苦斗争的事迹。在当时的战斗中,还曾涌现过“高平路上‘五虎将’”的英雄人物,受到胶东军区的嘉奖。

  这难道不是极其可贵、真实的历史记录和写照吗?这难道不是构成高密地区抗日斗争“史诗”的可歌可泣的十分生动的一页吗?

  高密人民和共产党人在抗日战争中所创造的,决不是一部“拆烂污”的,糊里糊涂的,莫名其妙的历史!

  历史决不容许糟蹋和强奸!

  这就成了我们寻访到的最初的线索和起点。

  有没有可能找到更直接的历史见证者和当事人呢?

  感谢我们的老朋友、老战友、老读者,甚至与我们有着生死之交的韩力同志和李平中将。他们虽然没有直接在高密地区工作过,却都是经历了包括高密在内的胶东解放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几乎整个过程的老战士。韩力同志,是山东胶东解放区的一个革命前辈。李平同志,在抗战最艰苦的时期,还曾经在离高密不远的北海军分区的一个武工队当过政委。他们自身的经历,已经足以有资格对这部小说总体上的历史真实性作出客观的、权威的判断了。

  就是在他们两人的热心的帮助、引导下,我们终于在首都北京找到了几位曾直接在高密县周围地区战斗、生活过的革命老前辈。他们不仅是当之无愧的历史见证人,而且是在不同历史时期,在那一带地区担负过实际领导责任的、最有发言权的,更加直接的历史当事人。这些人是:

  原革命军事博物馆馆长贾若瑜,老红军。1940年来到胶东抗日根据地。1942年率领一支部队在胶东南海地区胶县、高密、平度、即墨等地活动过。1945年曾被任命为胶东南海军分区司令员,(高密就是南海地区的一个县)直接领导了那个地区的革命武装斗争。此外,贾若瑜同志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还曾长期任胶东军区参谋处长、参谋长、抗大胶东分校校长。解放初期,他还担任过胶东军区司令员。胶东南海地区(包括高密县),自然也一直在他的视野之内。

  前中国驻挪威大使徐中夫,1938年参加革命工作的老革命。抗日战争时期,曾长期在胶东南海地区(包括高密)从事抗日革命活动。1 940年,曾任南海地委书记,南海独立团政委。是高密县当时党的建设、武装斗争、抗日根据地开辟工作的直接领导人之一;

  前国务院煤炭部副部长李奎生。从1 940年前后,就一直在胶县、高密、平度、昌邑等地从事抗日武装斗争活动。1941年,作为胶县县委书记兼管高密县党的工作,主持建立了新的中共高密工委。抗日战争的后期(1 945年1月开始),曾被任命为高密县武工大队的

  政委、中共高密县工委书记等重要职务,亲自领导了日本投降以前那一阶段时间高密地区的抗日武装力量的英勇斗争,并在那里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从这些同志那里我们得知,这样的当事人有相当一部分都还健在,即使在北京,也还可以找到更多的人。可惜,因时间和条件的关系(有的人地址不详,有的人离首都太远,无法取得联系),我们暂时就不可能去一一寻访了,

  同样令人高兴的是,根据我们采访中得到的另外一个线索,我们寻找到了一个更能代表高密地区历史本质的令人钦佩的真正的革命家庭——与小说中上官一家形成鲜明对照的,被称之为抗日老人牛景文一家的可歌可泣的光荣家史。

  在李奎生同志提供的《中国共产党山东高密县组织史资料:1925-1987》一书中,有如下的记载:

  “1937年8月原八区前屯村在济南求学的牛树兰(芳稷)、牛玉华、牛玉温(刘新)等进步学生,在党的影响下,坚决拒绝随校流亡,决意回乡参加抗战。他们回乡后,与本村同学王寄语、张希贤(张进)等,以及颇有名望的前屯村小学校长、被誉为抗日老人的牛景文(牛芳稷、牛玉华等人之父)共同酝酿,召开了一次万人抗日宣传动员大会。他们组织爱国青年进行军事训练,建立革命武装,利用冬学识字班进行抗日宣传,影响了周围的村庄。”

  这是十分典型的一个革命人家的家史,它同样是构成整个高密的革命史诗的生动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这家人的成员之一,抗日老人牛景文的大女儿,已离休的牛玉华同志,现在就生活在首都北京。她大半个世纪的革命生涯,就是在学生时代从自己的故乡高密西南乡开始的。她的弟弟牛芳稷,就曾经是抗战初期高密地下党的领导人之一。她们父女、姐弟,早在30年代末就已经自觉投身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这在高密县是广为人知的,并已经载入当地的史籍。这一家人,不是完全可以无愧地称之为中国革命中的一个真正的、典型的“革命世家”吗?不是与书中人为编造出来的上官一家形成极其鲜明对照吗?她作为这个伟大历史的直接参与者、亲历者、见证人,对《丰乳肥臀》向高密革命历史、高密的人民及其斗争史,所泼出的脏水,所进行的歪曲、亵渎、丑化,作出强烈反应,表示了极大的义愤,难道不是理所当然的吗?

  牛玉华同志对此所作出的反应已经以《历史不能胡涂乱抹》为题,写成专文,发表于本刊今年第10期。在这篇报道中,我们就不再赘述了。

 

  真正的胶东和高密

  的抗日战争历史是怎样的?

  作为1940年便来到胶东抗日根据地,并长期战斗在包括高密在内的胶东南海地区的老将军的贾若瑜同志不无感慨地说:《丰乳肥臀》确实反映了、代表了一种值得注意的社会思潮。在当前我们强调“讲政治”的时候,我们军队的作家写了这样一本书,就更应该引起高

  度的注意了。要知道,像它的作者这种人,现在是很能得宠的。不仅《丰乳肥臀》,作者的另一部小说《红高梁》(反映的也是胶县、高密一带的历史),在国内外都产生了很坏的影响。其消极作用不容低估。这涉及山东革命历史,特别是抗日战争历史、革命根据地历史的评价

  问题,是必须搞清楚,并毫不含糊地作出澄清和反应的。

  在共产党领导下山东和胶东军民抗日战争的真实情况是怎样的?

  贾若瑜同志首先作了简要的介绍:

  山东和胶东的抗日战争史,是伟大的、可歌可泣的!

  在抗战8年中,山东八路军共作战两万一千多次。消灭敌人50多万人。胶东八路军则作战七千多次,消灭敌人13万6千人。在抗日战争结束时,我山东部队共27万人。胶东就有10万人多一点。光是胶东,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参军的,就有将近50万人。胶东人民在抗日战争期间,光是上缴黄金一项,就为抗日战争贡献了130万两。有力地支援了整个的抗日战争。胶东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牺牲和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光是有名有姓的烈士就有6万7千人。贡献不小,牺牲巨大。

  当时胶东比较特殊的地区是南海区。包括即墨、崂山、莱阳(大部)、平度(南部)、胶县和高密。这个地区靠近日本在胶东最大的一个军事基地——青岛,而且横跨着敌人最主要的交通动脉——胶济铁路。敌我的争夺是比较激烈的,因而斗争也就特别艰巨、复杂而残

  酷,付出的代价和牺牲也就更大。

  当时在胶东,驻有日本的第5混成旅团,再就是海军陆战队。伪军在山东惟一的正规军,是伪治安军第8集团军,全部在胶东。主力则在南海——平度和莱阳。当时的伪军,还有当地各个县里的保安队、伪自卫队、皇协军等,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他说,我刚到胶东时,国民党的军队大约有5万8千人。我们的军队是1万5千人。他们的力量是我们的3倍多。国民党军队的主要力量在南海。他们人比我们多,但不抗日,后来又陆续投降日本。

  当时南海的地方封建地主、道会门势力也非常强大。

  相对来说,在南海我们党的力量和武装力量都是比较弱的。我们在1 938年,由袁超拉起一支队伍,搞了一次起义。后来被人吃掉了。后来又搞了第二次起义,也被人挤出来了。到1942年的时候,南海成立了一个独立营。当时,我们在南海只剩下13个村庄。南海基本上是一个平原,敌强我弱,党的基础比较薄弱。斗争特别尖锐而复杂。我们是靠了极其艰苦的斗争,在以后的几年,才逐步打开了那里的局面。我1 945年正式到南海任军分区司令员,开辟诸(城)、胶(县)、高(密)抗日根据地。

  当时最主要的特点,是胶东的地方党的基础比较好,群众基础比较好。胶东部队的素质是比较高的,觉悟是比较高的,文化水平也是比较高的,因此军民关系特别好。不管在哪个时期,不管在哪个地区,抗战时期也好解放战争时期也好,不管是哪支部队,军民关系、军

  政关系,都是特别好的。这正是我们革命抗日武装力量最本质的特征。这样的军队才能够打仗。否则我们是根本站不住脚的。

  我们1943年,曾经成立了一个“铁道游击队”。纪律是很好的。我们的武装力量政治、思想、文化素质都是很高的。不仅很能打仗,而且纪律也很好。和人民群众的关系一直是非常好的。没有这个条件,我们一天也不能生存,更谈不到胜利了。

  我们当时是把最好的干部配备到那里去的。曾经把正规部队16团3营9连很能打仗的连长王福贵,专门调到高密任独立营长。1 6团的领导舍不得放,为此还有过一番周折。这个王福贵,打仗是很好的(后来解放战争时,他成为“海南英雄团”的团长)。他本人也是高密人。他可能是在解放海南岛的战役中牺牲了。

  没有想到我们中国的文坛

  堕落、腐败到这等地步

  我们所拜访过的老同志,大都对文艺创作的情况并不熟悉,当然也就没有什么固定的成见。但是,在接触到《丰乳肥臀》这部作品后,他们无不感到十分震惊,甚至愤怒。

  1940年在胶东南海地委任过地委书记和当地武装部队政委的徐中夫同志,在对我们谈到这部作品时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没有想到我们中国的文坛竟堕落到这等地步!真不知作者要告诉我们些什么。你到底有什么艺术价值、历史价值、社会价值、政治价值?我看不出来。格调低下,非常下流。我看了之后非常厌恶,太无聊啦!有些则完全是瞎编。像让一个哑巴当班长,就纯粹是编出来的。班长,足要指挥作战的。哑巴,怎么传递信息,进行联络,指挥作战?”

  徐中夫同志激动地、斩钉截铁地说:

  “在革命战争,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我们的党和军队是不腐败的,而且是惟一不腐败的一支政治力量。如果不是这样,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是根本不可能的。”

  “说句不好听的话,现在共产党确有许多腐败现象,那时的共产党却并不是这个样子的呀!”

  他接着说,这不是说,我们抗日军队没有个别的缺点。可是,我们在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力量的政治纪律,却是当时任何别的武装力量所根本不能比拟的。这是谁也无法否认的主流。我们的党和国队是惟一舍身为国,出生入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治集团和武装力量。我们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是真正的鱼水关系。如果我们的武装力量像小说中描写的那样一群浑浑噩噩、为非作歹的乌合之众,我们不是早就完蛋了吗?腐败绝对不是我们党及其领导的军队所固有的。当前,我们所面对着的种种腐败现象,恰恰是忘记、丢掉、背弃了这些光荣革命传统的产物。《丰乳肥臀》却告诉人们,我们的党和军队,从来就是那个样子。这是根本违背历史事实的。当时,我们能够在极其艰苦、险恶的情况下生存下来,壮大起来,并最后取得胜利,靠的正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人民群众亲密无间的血肉联系。否则,我们一天也不可能存在下去!”

  他气愤地、深情地说:“我们当年参加革命,谁想到挣钱?谁想到作官?谁想到追求个人享受?甚至谁想到还能活到今天?我们是用自己整个的生命,贡献给民族解放的事业。千千万万先烈为这一神圣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我们这些人能活到今天,是幸存者。我们的胜利是伟大的,是正义的胜利,民族大义的胜利,人民的胜利,人民军队的胜利,更是党的胜利。它来得比我们想象得要快,更来得不易。你这样来糟蹋它,你是什么东西!这完全是一种历史的逆流。不仅是《丰乳肥臀》,还有那本《红高梁》,也是写高密的。这样来糟蹋我们的历史,到底是什么意思?还大出风头。外国人喜欢这样的作品,如获至宝,给你奖励,都不足为奇,可以理解。有这个材料,他们是求之不得的。他们就是要丑化我们,出我们的丑。可是,我们的国家出版社一作家出版社为什么还要拿来大量出版,我们的一些头面人物为什么还要高度评价,大力吹捧?有关单位还给予高额奖励,大炒特炒,大出风头。这值不值得我们的文艺领导部门考虑呢?他们对这股潮流采取什么态度?你赞成还是反对?毛泽东的《讲话》还应不应该作为我们文艺的指导方针?我不能理解,我感到非常气愤!你的书写得粗糙,艺术性不够,都可以谅解。现在不是这样,他就是对共产党仇恨。不仅糟蹋共产党,糟蹋了革命,也糟蹋了人民,糟蹋了你的妈妈、姐妹,你的父老乡亲!你怎么能干出这样的事情来?难道你就拿这样的货色‘奉献给自己的母亲’?”

  “这就是文艺界的一种腐败的现象!歪曲历史,歪曲现实,诬蔑你的先辈,诬蔑人民,诬蔑抗日军队,哪一条你能站得住脚?老实说,文艺界堕落到这个程度,我是想不到的。太肮脏了!无法卒读。就是书摊上那些被禁止黄色的东西,也没有下流到这个程度。它应属于‘扫黄’之列,大扫、特扫之列!文艺批评不展开,不争论,实在是不行了。”

  他一再发出感叹:

  “唉!真是想不到,无法理解!出自人民军队的作家之手,就更难以理解了!我们的部队是不应当出这种事的。这也可以说明一点问题吧!我感到非常痛心!”

  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

  李奎生同志是直接在胶县、高密县从事党的工作和武装斗争较早、较久的同志之一(更早在胶县、高密领导开展武装斗争,拉武工队,对那里情况最熟悉的是袁超同志,他远在上海,我们未及找到他)。李奎生同志不仅向我们详细介绍了当时高密周围地区我党领

  导的抗日武装斗争的情况,还向我们提供了他所珍藏的两本书:《中国共产党山东省高密县组织史资料1925-1987》和《中共平度党史大事记1932-1949》。

  书中对高密地区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是这样描述和概括的: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开始全面进攻中国,中华民族危亡。1 0月,国民党高密县长曹梦九率部弃城出走。1938年1月,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进了高密县,不久,大部分地区变成了日伪的统治区。国难当头之际,高密的先进分子挺身而出,投入了抗日战争。他们宣传发动群众,或组织建立抗日武装,同日本侵略者进行斗争。高密党组织在这民族斗争中恢复、建立、发展、壮大起来,成为领导人民进行抗御侵略的中流砥柱。”

  这难道不是高密可歌可泣的革命历史、抗日斗争历史最概括、最本质的明确表述吗?

  出生人死,经历了高密周围抗日斗争大部分过程的李奎生同志,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对这个概括作了具体而生动、详尽的注解,向我们提供了大量生动的情节。因为篇幅关系,在这篇报道中我们不可能充分记录和反映出来,转达给我们的读者。

  李奎生同志在谈话中,还曾深情地唱了当时高密地区人民群众怀念一位抗日烈士(他的亲密战友)的一支歌曲:

  “刘大队长牺牲,为了老百姓!”

  这不是集中反映了当时真正鱼水、血肉般的军民关系吗?它所表达的是真正能够催人泪下的战友之情、人民之情!

  “为了老百姓”,是我们党和军队的惟一宗旨。千千万万的抗日革命志士,正是为了这一崇高的宗旨而舍身忘我,艰苦斗争,献出宝贵的生命。这是值得我们永远纪念和学习的。谁也没有权利否定它、抹煞它、歪曲它、亵渎它、颠倒它、糟蹋它!

  而在《丰乳肥臀》这部小说中,用1/3的篇幅描述的高密地区抗日阶段的历程,却显然与上面的表述完全背道而驰。完全违背了历史的真实。这难道是偶然的吗?这恐怕不能简单地用对历史的无知来解释吧?它在真正亲身经历了那个时代的人们当中引起强烈的反感和不满,就更是理所当然的了。

  到底是《丰乳肥臀》的描述反映的是高密人民抗日斗争的真实历史,还是上面那段对历史的概括反映了那里的真实历史呢?

  作为历史的见证人和当事者,这些老革命有资格、更有无可推卸的义务对此作出历史的澄清,向人们说出历史的真实情况。这是对革命负责,对历史负责,对千千万万的革命烈士负责,也是对高密周围为革命作出过巨大牺牲和贡献的善良人民负责,更是对我们的子孙后代和未来负责!

  继承、学习、发扬我党、我军在革命战争时期所形成的光荣革命传统,是当前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和课题。是克服、防止、医治堕落、贪污、腐败、脱离群众最有效的“防腐剂”之一。为此,我们应当把真实的历史告诉我们的人民。这也是社会主义文

  艺不可推卸的责任。

  可是,《丰乳肥臀》到底告诉了我们什么?它会对年轻一代产生什么影响?为什么半个世纪后,会出现这种情况?这是不能不令人深思的。

  我们没有理由对此表示沉默!

  原载《中流》1996年第1 2期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0
0
2
1
1
0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