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文艺思想与文化“中国梦”

作者:林华瑜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4-02-14 665

  【核心提示】在今天市场化、网络化、全球化情境下,坚持毛泽东文艺思想的人民性、实践性和民族性,是实现文化“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毛泽东文艺思想与文化“中国梦”

  毛泽东文艺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文艺领域的结晶。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在文艺思想方面与之相对应的是文艺的实践性、人民性以及民族性内涵。在今天市场化、网络化、全球化情境下,坚持毛泽东文艺思想的人民性、实践性和民族性,是实现文化“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市场化情境下坚持人民性的价值立场,文艺要努力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新世纪以来市场经济的发展给人民群众带来了丰富的物质和精神文化产品,同时也给精神文化领域带来一定的冲击,相当数量的作品表现出明显的“逐利”动机,急切迎合庸俗的市场消费心理。从文艺作品的社会教育功能来说,这些作品蕴含的不良价值观念在长期潜移默化中会导致群众把不正确的生存理念带入现实生活。这种现象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一些文艺创作者缺乏“人民性”价值立场。

  “人民性”是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核心内涵和价值立场。“人民性”的概念来自19世纪俄国革命民主主义批评家,后来为革命导师所吸收和发展。列宁在《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中指出:“这将是自由的写作,因为它不是为饱食终日的贵妇人服务,不是为百无聊赖、胖得发愁的‘一万个上层分子’服务,而是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为这些国家的精华、国家的力量、国家的未来服务。”列宁还说:“艺术是属于人民的。它必须在广大劳动群众的底层有其最深厚的根基。”毛泽东文艺思想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人民主体观念,也继承了列宁等人的“人民性”思想,并与中国革命文艺的经验和实际相结合。延安时期,毛泽东深入分析和认真总结了我国文艺运动的历史和现状,《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明确指出,“我们的问题基本上是一个为群众的问题和一个如何为群众的问题”。人民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这就是毛泽东文艺思想的“人民性”核心内涵。在创作上坚持“人民性”,就“必须到群众中去,必须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农兵群众中去”。

  今天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文艺创作的繁荣不应以淡化文艺的“人民性”为代价,因为文艺创作者的精神生产属性决定了理应具有更多的社会担当意识。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文艺工作者更应有意识地追求这个目标,不断培养和增进对人民群众的感情,创作出表现人民生活和思想情感的优秀作品。

  网络化情境下坚持面向生活的实践论,文艺要更加注重贴近真实的生活

  网络具有大众化、游戏化的特点,也直接反映于网络文艺领域。网络媒体的低成本和即时化、交互化使得文艺的生产传播与接受消费便捷,大容量的数字化存储以及便捷的手机终端的出现,让每个网民都能随时随地参与进来。一定意义上说,20世纪三四十年代我国文艺界呼吁的“文艺大众化”在今天的网络时代得以实现。

  但与此同时,伴随网络文艺大众化的是文艺的粗浅化、零碎化、散沙化以至审美品格劣质化现象的出现。基于信息技术制造出的文字、声音、图像兼备的超文本,以及虚拟和游戏的玄幻、穿越或无现实根基的戏说作品,十分容易俘获涉世不深的青少年。从网络文学来看,创作中大量存在着以游戏冲动代替审美冲动、以工具理性代替价值理性等深层次的积弊。因此,我们期望网络文学创作者既能包容网络空间的生活,又能涵盖客观的社会现实生活。也可以说,网络文艺应当坚持毛泽东文艺思想中面向生活的实践论,需要更加注重贴近真实的“线下”的火热生活。

  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说:“人的社会实践,不限于生产活动一种形式,还有多种其它的形式,阶级斗争,政治生活,科学和艺术的活动。”显然,网络文艺本质上仍然是人们的社会实践形式之一。实践是人们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而人只有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才能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有目的的改造。过度醉心于网络生活必然会与真实生活产生隔绝。今天我们正全力以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当代文化领域的重要阵地,网络文艺理应有自己的责任担当。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号召“有出息的文学家艺术家,必须到群众中去……到唯一的最广大最丰富的源泉中去”,这样的“文艺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却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文学艺术来源于实际生活又高于实际生活,这是文学艺术与社会生活的辩证关系,应当成为网络文艺工作者勇于担当的必然选择。

  全球化情境下坚持民族性的本位目标,文艺要着力助推文化繁荣复兴的“中国梦”

  全球化和民族国家都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当前,信息交流的便捷化、资本投资的国际化和全球贸易体系的形成,极大促进了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但并未加速传统民族国家的消亡。相反,全球化环境下各民族国家更加重视自己的传统,更加珍视自己的文化身份。

  文艺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建设中华民族的新文化是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本位目标。在1938年召开的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曾提出,“洋八股必须废止,空洞抽象的调头必须少唱,教条主义必须休息,而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指出,“建立中华民族的新文化,这就是我们在文化领域中的目的”。民族性是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今天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各民族都越发重视自己民族的文化,并通过文化发挥凝聚民心的强大功能。中华民族的文化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血脉,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重视、传承并发展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并以之丰富广大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毛泽东主张文艺的民族性与现代性相统一,强调文艺的民族形式和民族风格,这在全球化时代十分有意义。文艺的民族化是一个与现代化的双向选择过程,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文艺的现代化。1956年毛泽东在《同音乐工作者的谈话》中指出,“艺术的基本原理有其共同性,但表现形式要多样化,要有民族形式和民族风格”。民族形式是植根于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中的。关于如何对待外国文化,毛泽东指出,“应当尽量吸收进步的外国文化,以为发展中国新文化的借镜”。当前,中国与世界已成为命运共同体,“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离不开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与融通。习近平指出:“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只要我们真正做到以民族自身为本位,以现代化为目标,我们的文艺和文化建设就一定会在继承与开放发展中走向新的繁荣。

  (作者为国家社科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形态研究”课题组成员、湖北警官学院教授)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7
0
0
0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