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工作者要为人民抒写、抒情、抒怀

作者:宗 波 来源:《红旗文稿》2014/21 2014-11-06 562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并要求文艺工作者要高度认识文艺的地位和作用,认识自己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建设社会主义文艺。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的要求,文艺工作者要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通过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要自觉坚守艺术理想,不断提高学养、涵养、修养,加强思想积累、知识储备、文化修养、艺术训练,认真严肃地考虑作品的社会效果,讲品位,重艺德,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努力以高尚的职业操守、良好的社会形象、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赢得人民喜爱和欢迎。

  一、要时刻记住“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

  “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文艺最根本的问题。作为社会主义中国的艺术家,作为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承者和支持者,文艺工作者首要明确的就是文艺要为人民服务的问题。文艺创作来源于生活、服务于人民是一个文艺工作者需谨记的原则。

  毛泽东在谈到文艺工作时曾说:了解人、熟悉人的工作是第一位的工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毛泽东第一个问题就谈到“我们的文艺要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并指出这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也指出:“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这是党对文艺战线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决定我国文艺事业前途命运的关键。”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能不能搞出优秀作品,最根本的决定于是否能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

  回顾文艺发展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能够经得起时间检验,至今仍具有强大艺术感染力的经典作品,都是来源于生活、以人民为主体的作品。无论是文学、戏剧、影视、舞蹈等,创作者只有扎根生活、扎根人民,才会创作出真实、生动的文艺作品,才会引起人们的共鸣。同时,也只有那些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文艺工作者才能受到社会的尊重,人民的爱戴,才能成为德艺双馨的伟大艺术家。

  以逝去的作家路遥为例,他的《平凡的世界》已是家喻户晓的文学经典。在他当年创作《平凡的世界》时,正是先锋派、意识流等文艺思潮刚刚进入中国,大家忙于对写作形式探索的时期。而路遥却远离都市,在黄土高原的窑洞里采风生活了几年,以传统现实主义的手法完成了这部在当时不算时髦的作品。因为作品的真实性与艺术感染力,《平凡的世界》打动了千千万万读者。路遥和《平凡的世界》之所以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关键在于他的作品深入生活,贯注了昂扬的奋斗精神,使人们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和希望。这正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的,文艺工作者要想有成就,就必须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应该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美善战胜丑恶,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

  “以人为本”永远是文艺工作者进行文艺创作的根本宗旨。只有明确了这个宗旨,文艺创作才能真正实现“双为”方向,文艺工作者才会有的放矢,不偏离社会主义文化的轨道。

  二、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守正确的文艺思想阵地

  作为社会主义文艺的实践者,社会主义思想的信仰者和宣传者,文艺工作者要坚守正确的思想阵地,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指导,以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为核心,以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为主要内容,以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为支撑,以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为主要目标,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为实现中国梦发挥文艺的价值引领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活灵活现地体现在文艺创作之中,用栩栩如生的作品形象告诉人们,什么是应该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要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面对市场经济中各种诱惑和挑战,文艺工作者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守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思想阵地,把作品的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不随波逐流,不趋时媚俗,不做市场的奴隶,对一切有悖于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有悖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有悖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现象,旗帜鲜明地进行抵制和批判,努力在全社会构建一种积极向上的价值体系,通过作品追求真善美的永恒价值,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引导人们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还要求文艺工作者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文艺创作,宣传中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

  三、以创新的精神积极开拓社会主义文艺的新天地

  创新是文艺保持活力和生命力的源泉,是文艺能够跟随时代发展步伐的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文艺工作者要志存高远,随着时代生活创新,以自己的艺术个性进行创新。他还指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对包括文艺作品在内的文化产品的质量、品位、风格等的要求也更高了。这就要求文艺工作者要跟上时代发展、把握人民需求,让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

  新世纪新阶段,文艺的建设本身就是一种创新,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适应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的必然结果。这种创新体现在艺术创作、艺术传达的各个方面;既包括形式上的创新,也包括内容上的创新。伴随着新的网络传播媒介: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的出现,文艺在形式上也随之发生变化,如微小说、微电影的出现,都是结合网络时代做出的艺术形式上的调整。新时代、新生活成为文艺创作的源泉,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以新的艺术视角反映新世纪、新阶段的新气象、新生活的作品。这就要求文艺工作者要对文化新形势有新的认识、体验、理解、把握,从而真正把社会主义的文化理念融入文艺作品创新中去。

  文艺的创新还要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创新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创新是为了更好地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让文化的精髓通过文艺的创新得到更好的发扬光大。同样,还要在认真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艺基础上进行创新,做到中西合璧、融会贯通,让我国的文艺事业更好地发展繁荣起来。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2
0
0
0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