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民:“小鲜肉”的本质是“以色事人”

作者:郭松民 来源:独立评论员郭松民 2018-09-04 983

“小鲜肉”的本质是“以色事人”

郭松民

“90后、00后的许多男生,步日韩和我国台湾地区男生后尘,也开始“小鲜肉化”、“草莓化”了,这对中华民族的未来是福是祸?”

01

开学第一课,学的竟是“小鲜肉”,许多人说大跌眼镜。

其实,舆论和家长真的不应该现在才感到惊讶,因为就在去年,为了纪念建军九十周年而拍摄的献礼片《建军大业》,就是“小鲜肉”登堂入室进入主流的加冕式。

“小鲜肉”作为一种当下的流行文化现象,发端于日韩。

最早是2014年中国粉丝对韩国男性明星的称呼。一般是指年龄在18-30岁之间的性格纯良,感情经历单纯,并且长相俊俏、妩媚的男人。

中国当红的“小鲜肉”,差不多都有在韩国发展的经历。

“小鲜肉”在中国也有源远流长的历史。

西汉时,汉哀帝宠爱的董贤就是“小鲜肉”。

郭松民:“小鲜肉”的本质是“以色事人”

《汉书·佞幸传》记载:董贤“为人美丽自喜,哀帝望见,悦其仪貌,宠爱日甚。出则参乘,入御左右。常与上卧地。尝昼寝,上欲起,贤未觉,不欲动贤,乃断袖而起,其恩爱至此”,留下了断袖之癖的“千古美谈”。

唐朝时,女皇武则天身边也有两位“小鲜肉”——张易之和张昌宗。

他们都是二十岁左右的美少年,身材修长、皮肤白皙、貌美如花,更兼聪明伶俐、能歌善舞,深得女皇的宠爱,堪称今天“小鲜肉”的祖师爷。

不光皇帝喜欢“小鲜肉”,达官贵人、富豪、无所事事的公子哥等也喜欢“小鲜肉”。

《红楼梦》里,薛蟠就最爱“小鲜肉”,他把柳湘莲错认成“小鲜肉”,结果被打得不轻。

贾宝玉除了爱吃姑娘们脸上的胭脂,也爱吃“小鲜肉”。

蒋玉菡就是他喜欢的“小鲜肉”。宝玉对他用情之深,不亚于对黛玉。为了蒋玉菡,宝玉和薛蟠争风吃醋,也为了蒋玉菡,他挨了贾政一顿暴打。

02

说来说去,“小鲜肉”的本质特征究竟是什么?

高度概括为四个字:“以色事人!”

对这一点,一向敏感的“老炮儿”冯小刚早有觉察,他在一次路演中,就直指“小鲜肉”这个称呼“有点色情,有点调戏,是上了岁数的女人才会说的”。

经常有牢骚太盛的男性老明星抱怨“小鲜肉”们拿天价片酬,却不好好拍戏,甚至靠“抠像”过日子。

这表明他们根本不能理解“小鲜肉”的卖点在“色”不在“艺”。

“小鲜肉”现象,说白了就是一种“男色”,特点是“柔弱美”,它排除了一直被视为男性美德的其他性格特征,如刚强、坚韧、勇敢、粗犷、豪爽,等等,而把“颜值”置于男性美德的核心。

“颜值”并不能直接带来丰收,也不能直接带来战斗胜利,所以是一种“被动的、只能充当客体的能力”。

郭松民:“小鲜肉”的本质是“以色事人”

03

“小鲜肉”,作为一种颇为强势并被主流认可,甚至卑躬屈膝加以迎合的流行文化,从某种程度上说,正在重塑中国男性。

90后、00后的许多男生,步日韩和我国台湾地区男生后尘,也开始“小鲜肉化”、“草莓化”了,这对中华民族的未来是福是祸?

说得重一点,这真是亡国之兆!

为什么呢?

因为以色事人的文化,就是一种臣妾主义的文化。

以色事人,就等于放弃了自己的主体性,以取悦于他人为自己的生存之道。

以色事人,就不能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小鲜肉”的危害,不在于有人喜欢小鲜肉,而在于小鲜肉们通过自己的“成功”,向社会传递这样的理念——

以色事人是光荣的,放弃自己的主体性并不可耻。

这意味着什么呢?

这意味着当敌人来临时,在“小鲜肉”文化的熏陶下长大的“男人”,很可能不是拿起枪杆子“把日寇驱逐与国土之东”,更谈不上“踏平三岛方雪恨”了,而是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送上门去。

这还不可怕吗?

那些把“小鲜肉”作为第一课推荐给孩子们的人,我们还不能说他们一句“其心可诛”吗?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郭松民
郭松民
《国企》杂志社研究部主任
0
0
0
27
2
1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