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柯:40年间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地位问题

作者:崔 柯 来源:红色文化网 2018-12-01 614

40年间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地位问题

  

崔柯:40年间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地位问题

回顾40年文艺发展的经验教训,展望未来文艺发展的走向,具有特别的意义。我们正处在一个关键的历史时期。一方面,经过40年的发展,经济实力、综合国力有了巨大提升;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充分发展,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弊端也显露出来。新的现实,新的问题,新的矛盾,在文化、文艺领域都有所体现,并向文艺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理论话语有所更新,要求理论者的知识模式有所刷新。

对于40年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我有一个感觉,就是从未缺席,但影响力有限;有所作为,但没有形成持续性的思潮;问题框架有所更新,但没有走出80年代,一些基本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

我本来准备的文章是《新工人文学的启示》,谈的就是当下一个重要文学现象。不过限于时间关系我就不宣读文章了,我想简单谈三点感想。

首先,文艺理论的一个基本问题,文艺与政治的关系,一直没有得到较为清晰的界定。

新时期之后,文艺界对此前文艺过度政治化的历史教训做了深刻反思,力图“为文艺松绑”。应该说,此种反拨有其必要性和合理性,然而在客观上,“为文艺松绑”实际呈现为“与政治脱钩”。另一方面,由于种种原因,在理论层面,文艺的政治属性没有被完全否定,但往往以意义较为含混的“意识形态”来置换,对“政治”做泛化理解。理论上的模糊,以及与实践层面的分裂、脱节,导致文艺与政治、与社会的关系一直未得到较为清晰的界定,文学的价值功能没有得到恰当的阐释。在实践上,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文艺“与政治脱钩”又体现为“与现实脱钩”。

文艺与政治的关系没有被清晰界定,时至今日,一提文艺与政治的关系,很多人还停留在所谓“工具论”、“苏联模式”的层面,对这一问题缺乏辩证的理解,这其中有着多方面原因。我想其中一点,是没有充分考虑到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模式和艺术生产领域新的变化,对文艺与政治的关系作出当代阐释。有些问题迫切需要理论做出深入的阐释,比如,当下文艺理论面对的现实语境、典型问题以及理论功能是什么?文艺实践、文艺理论应如何回应政治议题?当下“政治”的具体所指又是什么?正视、解决这些问题,而不是回避或者含糊其辞,无疑是激活文艺理论现实功能的关键所在。

其次,文艺理论话语更新不够。所谓更新,不是追逐新潮话题,不是用时兴的理论进行包装,而是说将经典理论和当代文艺实践结合,在鲜活的批评实践中对经典理论进行打磨、检验、延伸、扩充。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语境的一些变化,文学创作出现了一些新的现象,这些文艺实践在美学上未必尽善尽美,在形式上或许有待雕琢,但却是对现实的敏锐反映,提出了诸多现实议题,而且可能会为未来文艺发展提供一些启示。我提交会议的论文所谈的新工人文学,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现象。

我想,回顾历史,总结经验,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从当下的文艺实践中,发现新的理论生长点。也就是说,对那些反应了现实问题的文艺实践,进行美学的和历史的分析,从中发见当前社会文化的结构性问题,并在理论层面有所回应。

第三,对习近平总书记文艺讲话的理解和阐释问题。近年来,习总书记多次发表有关文艺的重要讲话和论述,学界文化界也有不少阐释、研究的文章。不过总体来看,深入的、有创新性的成果较少,较多文章停留在对总书记讲话观点的重复、重申的层面。总书记讲话,立足党和国家大局,高屋建瓴。理论界文化界所做的,应是具体化,落实到具体问题上。也就是说,结合各自工作的实际,将总书记的纲领性论述细化,分解为更为具体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和阐释。

总体来说,我有一个感觉,就是现在文艺创作和文艺理论,问题较多,头绪很杂,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接下来,除了宏观上的回顾和展望,我想更重要的,是一点一点做建构性的工作,从具体问题做起,从细微处着手。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6
1
0
0
4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