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锡良:故宫,请给文化留点颜面!

作者:孙锡良 来源:孙锡良 2020-01-21 642

故宫,请给文化留点颜面!

孙锡良

孙锡良:故宫,请给文化留点颜面!

“巧克力风波”和“年夜饭风波”刚过,“美女香车事件”又来了。

故宫虽老,闲事儿不少!

大家都在追问车主人的家底和身世,在我看来,绝不能只盯住一人一事,还要追得更远更深。宫门关了,一般人进不去,能进去的不是一般人。

出了丑事,骂故宫现任院长是理所应当。但是,我认为,故宫的浮躁,不是今日始发,在单老院长的运作下,故宫早就走上了商业化之路,他本人也被资本的春风吹上了天,“故宫看门人”摇身变成了“文化泰斗”,其身价已经不亚于故宫文物。奔驰女进宫无关单院长,我为何要波及他?因为这类事并不新鲜,今天有,过去也有,还有比这更大的事。

故宫的商业化并不只体现在产品和贵人,还有其它更多的“文化活动”。

我并不完全反对文物单位有少量商业化行为,但坚决反对把旧人留下的文物馆藏当作摇钱树,无论你给出多少理由都不足以说服我。在单前院长的推动下,《我在故宫修文物》节目曾火遍中国,“文博热”和“文创热”随之而来,故宫牵头,资本殿后,明星唱戏,形式上确实让中国的“伟大文化”火了一番。

不过,我还是要劝大家适当冷静冷静,不要急于跟风,不要以为自己跟了,文化就传承了,文物就有救了,民族就可以自豪了。恰恰相反,过度商业化的结果只会是:庸俗化和腐朽化。

故宫留下了什么?无非三类:一类是历代皇家的生活遗物(或者说享乐遗物);一类是皇家的玩意儿(本国的和外国的);还有一类是故宫收藏的其它文物。

有些文物损坏了,当然要修,原本可以运转的东西,修好继续运转,原本是组合的,因事被拆散,当然也可以修复,那些需要尽快复制的也要复制,文字图像资料当然也需要电子化保存和实物保存相结合,需要做防腐和真空处理的要尽快做,等等。但是,我不赞成把原有的文物进行添物补缺、加工和亮化等工作,文物就是文物,是前人的东西,留下时是啥样就是啥样,你通过今天的工艺让它变得炫丽夺目,给参观者的视觉冲击虽显更强,但它们都不是“文物”了。我也曾看过《我在故宫修文物》,还看了很多地方博物馆的修文物节目。总感觉,节目应该改名为《我在故宫造文物》,不停地损,不停地造,把旧东西造得像新品。

有很多人讲,看了故宫的文物及有关故宫的节目,对祖国的灿烂文化感到无比自豪。实事求是地讲,我参观过三次故宫,也看了很多故宫节目,没有一次让我产生过自豪感。聚全国财力、物力和人力造出的供极少人享受的东西而已。工匠是伟大的,文化是灿烂的,但无法刺激我的自豪感,所有的帝国,都能造出自己的享受器物,不只有中国宫廷是特例。

为了煽情,电视节目还介绍中国人如何把洋人从中国抢走的文物买回来的曲折历程讲得泪流满面,说是体现了中华儿女对民族文化的责任与担当。花大价钱去买人家抢盗的东西?理性吗?能强夺回来就夺回来,能强要回来就要回来,夺不回来,又要不回来,那就放在在侵略者家里,作为侵略的见证,儿孙若强,自然能回来,要不回来,活该耻辱。最坏的搞法就是花大钱把“耻辱”买回来。

故宫的商业化到底是不是为了传扬中国文化?有多少中国文化需要借助它来传扬?故宫文化是否必须以商业形式进行传扬?

故宫制造的“文博热”和“文创热”都包含了一个“文”字,从字面上讲,当然是为了传扬文化,从产品的形式上看,也有文化的痕迹。但是,除了古人的制造工艺,故宫有多少合适的文化需要传承?这个宫里的主体文化是否代表中国必须传承的优秀文化?“故宫热”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我个人是不支持“故宫热”的。“故宫文化”只是“中国文化”的宫廷部分,可以就地保护和就地传承,但用不着张扬,它不是群众性的文化。

故宫文物的保护和传承是否必须走商业化道路?

商业化的目标是赚钱,赚钱的目的无非有两,要么是用于保护文物,要么是用于福利待遇。对于故宫而言,这两者都不需要,故宫的门票收入是惊人的,除了主门票,钟表馆和珍宝馆等处还得另买门票,故宫何曾公开过自己的全部收入和支出?前人的遗物留给你们赚钱,用赚来的钱管理好家当也是责任所在,故宫若能如实公开帐目,确有资金缺口,你商业化补充倒也无妨。故宫声称,院子太大,宫殿太多,花费巨大,不赚钱,无法维持。且慢!你一年总计收几十个亿,大宫小宫一半以上还都关着门不给看,钱去哪儿了?说一千,道一万,都不如亮账本,你给老百姓连一笔糊涂账都未公开,还要煽情赚钱,我是极其反对的,尽管你们打着“保护”和“修复”的招牌。600年的“皇产”成为商业工具,不是保护遗产,是消费遗产。

我为什么死死揪住要故宫公开账目?因为我担心存有腐败和“天价修复”。文物维护和修复是一种特殊工程,普通公众无法估价,拿捏权全在故宫手上。若人心如古物一样纯洁,也就没啥好怀疑的。现在,情况不一样了,故宫已经过度商业化,不排除有像演出单位一样的天价工程,修个演出桥,成本10万,炸完了事,账上做出2000万,钱就这样被洗掉。为了保持故宫的文物性和管理上的纯洁性,建议有关部门进驻调查,用一本最清晰的审计结果向公众交待真相,看到底有多少钱是用在维护和修复上面?只有这样,才能恢复群众对文化事业的信任。被文化事业蒙住眼睛的观众们需要看到一本安慰自己的账本。

说到故宫参观,跟大家讲个小事,我第一次去故宫的时候(具体年月已经记不清了),走到其中某一宫殿,地上铺的是复合地板,说是为了保护下面破损的砖。保护,当然是好事,你得做好啊!脚踩上去,地板就往下塌陷,一松脚,地板就弹起来,一块鼓起,一块塌陷,十分难看。这么有能耐、爱讲究的故宫,竟然只能让人家铺出这样的地板?2011年,我第二次去的时候,这个宫直接关门不待客了。

凡去过故宫的人,应该有个通感:门缝里看奢华。

很多宫殿是进不去的,只能从门缝里看看皇帝的生活,花几十块钱,在那个大院里溜达一圈,“规模宏大、气派豪华、富丽堂皇”也就是过眼烟云。能带着瞻仰厚重文化的眼光和对精美文物的热爱参观故宫者恐怕顶多也就万中有一,绝大多数人进宫,也就只看着它的“不死”与“空壳”。

故宫,你必须回答:

香车美女可以进宫,就为了摆个叉腿照张像?还有没有别的活动?

这两位千金可以进宫,比她们能量大得多的人是否也可以进宫?他们进宫会干什么?有没有私人消费活动?

还有多少贵族的商业活动过去、现在一直逍遥于故宫?

故宫,你是否已成为个别人的私人会所?请给文化留点颜面!

我不只是针对故宫,而且反对所有的地方文物单位商业化,如果政府没有拨款,且不收费参观,你大可商业化。只要有政府拨款或收取门票,就应该杜绝商业化。

在有立法的前提下,接受社会公益捐助是可以允许的,并且要鼓励文物保护更多地接受公益捐助,这种公益捐助不能掺入任何商业痕迹,必须是真正热爱文物人士的纯粹公益行动。

千言万语,归根一句话:过度商业化已成故宫死穴。再不悬崖勒马,那个院子会被他们毁掉。

附言:

本文是农历猪年的最后一文,值此新春佳节来临之际,诚向所有关注并支持我的朋友表示感谢!感谢您的陪伴与鼓励!提前祝大家春节快乐,身体健康,家庭幸福!

送大家一副春联:

民求富,粮食为天,美酒佳肴入席坐;

国图强,政策是本,秀水青山随画藏。

写于2020年1月18日星期六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孙锡良
孙锡良
4
0
0
4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