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镇南:以中华美学精神,助力培养化育时代新人

作者:曾镇南 来源:中国艺术报 2020-10-20 459

以中华美学精神,助力培养化育时代新人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一得

曾镇南

曾镇南:以中华美学精神,助力培养化育时代新人

习近平总书记这篇重要讲话,是在与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各界专家代表共商国是,谋划国家即将进入“十四五”时期,开始规划新的发展阶段的发展思路和蓝图时发表的。讲话内容丰富精辟,提纲挈领,值得反复深入学习。我这里仅就与文艺工作关系较密切的美育问题,谈一点学习体会。近日,中办、国办也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美育问题,实际上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过的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的一个重要方面。

美育问题是在谈到“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时提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说,“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要“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美育,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这真是着眼长远、总揽全局,对教育这一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从根本方针上作出的创新性谋划与探索。把美育明确纳入社会主义的教育方针之中,放到“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一“立人”总目标之下来论述,这是讲话一个耀眼的亮点,格外引人深思。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国家就制定了社会主义的教育方针,并在全国范围内、全体规模上贯彻执行。1957年毛泽东主席对这一方针作了明确的规定和阐述:“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60多年来,虽然也有曲折和偏侧,历经风风雨雨,但这一涵盖了德智体劳四个方面的教育方针是基本上得到了践行和遵循的,在培养社会主义的一代代新人方面取得了伟大的成就。这一次则明确提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了我国“教育面貌正在发生格局性变化”的新时代新发展阶段的实际情况,符合人才素质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时代要求,回答了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期盼、新憧憬。

在学习过程中,我觉得把美育纳入教育方针之中,其意义并不限于全面提升教育,而是涵盖了广义上的文化建设、文明建设的诸方面,成为社会生活、人与环境全面提升、全面优化的一个重要举措,进一步确立了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的践行步骤。

把美育推衍到整个社会文化教育、整个社会文明建设的全领域去,实现对整个社会生活的全覆盖,这是近代以来先进的教育家、美学家的一个梦想。自从六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努力创作生产更多“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的优秀作品以来,整个社会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发扬中华美学精神,研究并开展美的创作、美的教育的风气日渐浓厚,使美学这一门学科在一般人心目中多少有些抽象、有些神秘的艺术哲学增添了不少感性的人文内容、民生因素,增加了它的可及物性、可践行性,这是让人感奋的。这次美育纳入教育方针的框架之中,必将扩大推衍到一般社会教育的各个精神链接中去,在人民社会生活、文化生活、文明建设的广阔天地中开花结果,在美丽中国的建设蓝图上放出新的诗意的光辉。

我认为美在生活、美在自然的辩证唯物主义美学思想昭示我们:生活之树常青,物质世界本然地蕴藏着丰富的美的因子,这是自然形态的东西,但也是最生动、最丰富、最基本的东西;这种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固有的美,是人类据以进行美的创造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人类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所以能够按照美的规律来创造自己的生活。创造美化的“第二自然”“人化的自然”,使自身不断进入美的创造的自由王国,端赖这种美的天然资源的存在。生活中自然形态的美与经过人的美的创造提升了的美(艺术品形态的美占了其中绝大部分)相比较,虽然两者都是美,但人们还是不满足于前者而追求后者,这是因为,在美的创造品中,已经注入了人的灵思巧慧和手的神妙动作,由此产生的艺术美比生活美、自然美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具有普遍性。照天性而言,人都是有艺术创造的冲动的,他无论在何时何地,总是希望把“美”带到自己的生活中去。人的生存和发展,总是伴随着美的创造;人的素质的提高,总是伴随着审美观的发展、审美能力的提高。在人类不断进行的凭借劳动实践实现的人与环境相互交换、相互作用的发展历程中,也就包含了自然美与人工美互生互动的美的创造过程。在激发、提升人的美的创造冲动和审美感受力方面,存在着美育驰骋挥洒的广阔空间。当这种美育所培养的审美意识、审美创造力发展到较成熟、较高级的阶段时,一代美的创造者就成长出承担时代赋予的新使命的能力来了。他们就能像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学家艺术家、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说的那样,参与到国家的精神事业中去,进行“灵魂的创作”;他们也就能够拥有文化自信和美学自信,“勇于回答时代课题,从当代中国的伟大创造中发现创作的主题、捕捉创新的灵感,深刻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巨变,描绘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图谱,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

看来,美育是促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它是指向未来、正在如晨曦般映射开来的事业。美育在教育、文化、卫生各个领域,能够辅助构筑人的健全理性,对人的精神生活,发扬情感上的陶冶、濡染、温润的作用;它在所有的人生幅员和阶段上所播撒的诗意和美,有助于把人提高到清华雅正的境界,这也就是鲁迅所说的使人“为之兴感愉悦”“撄人心”,从而“致吾人于美善刚健”。概言之,美育在德智体美一体的教育立人事业中,起着一种敷底色、厚情商的根本性的作用。过去,习近平总书记已多次强调,要“不断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用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真善美的作品、文化产品,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在这次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更具体地讲到“不断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把握文化产业发展特点规律和资源要素条件,促进形成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时,着重分析了美育在旅游产业中的作用,指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让人们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我在读到这段话时,心里豁然一亮,解开了我在听说“文化部”要改成“文化旅游部”时就已产生的困惑:这会不会降低了文化的地位使之过分世俗化?原来,这是国家发展文化的一个创新性的战略布局,它将把人与环境相互生发、互相影响的辩证互动关系提升到美的创造、美的普适中去,对建设一个美丽的人文中国具有无限广远的、浸润的培基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这次讲话,围绕着再造新时代中华文化的新辉煌,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主题,展开了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的高远目标和蓝图,又一次提出了以传承、弘扬中华美学精神为内容的美育的任务,这是提高和普及紧密联系的工作。近之,就即将开局的“十四五”时期的发展思路而言,它是马上可以起步于足下的践行性很强的路线图;远之,就“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长期规划而言,它又是可以让我们放眼高远、拓展格局的望远镜。在这宏伟而又切实的一次新长征中,添加了以提升审美引领风尚为职志的美育,一代新人、脚踏实地地为中国未来而工作。路途上,将有遍地鲜花怡情悦目,一天云锦辉映前程,那才是诗和远方无穷无尽地铺展开去呢!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4
0
0
0
1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