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田:主流经济学家以话语权“傍大款”的经典案例

作者:老田 来源:红色文化网 2013-05-02 386
主流经济学家以话语权“傍大款”的经典案例

主流经济学家以话语权“傍大款”的经典案例

【老田按:国有企业和权力的结合,远远赶不上私人资本灵活方便:一个根本原因是国企管理体制,无法有效地与掌握权力的官员个人进行交易;相比较私人企业而言,政府官员也更难以成为国企利润的合法分肥者。即便是政府官员参与国企的分肥,权力对企业的回溃也仅仅给予国企的管理层个人,而不是作用于企业经营状况的改善和利润增加。因此私营企业主的成就中间,很大一部分是得益于与政府官员建立起更成功的分利同盟,并通过这样的方式去强化政权对自身成长的扶持。在获取信贷领域,根据同样的原理,也是私人资本更容易与具有审批权的那些银行官员个人进行交易,因此获得了更多的信贷支持。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私人资本的“效率”中间,有着整个社会的政治权力和金融资本的切实扶持,“军功章有权力的一半也有银行的一半”。从下面这个案例中间,我们看到了私人资本与“著名经济学家”的“良性互动”,经济学家们也主动积极地利用自己掌握的话语权去“傍大款”,虽然经济学家们都标榜所谓的“价值中立”,其实这不过是为了更有效地利用自己手中掌握的“学术公器”,去更好地“傍大款”争取更多的分肥份额,如此而已,岂有他哉!】


经济学家就茂化实华事件“炮轰”中石化 中石化驳斥茂化实华歪曲事实

2005-2-28  林玉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


2月27日,张维迎、盛洪、张曙光等一批知名经济学家就茂化实华停产事件专门召开研讨会,异口同声讨伐中石化停止向茂化实华供应原料导致其停产事件,专家们认为该事件反映了石化产业所存在的缺乏管制的行政垄断,必须尽快打破。而中石化茂名炼化和中石化总部的官员,则对经济学家们在没有了解事件的真实情况和我国石油石化工业的具体情况的背景下,就发表的关于茂化实华事件及我国石油工业体制改革的看法表示诧异。他们认为:该事件本身是双方经济行为,根本与垄断问题无关;而且,由于石油石化工业的特殊性,保持必要的国家控制,符合我国的根本利益,而且也是世界上多数国家的做法。中石化的官员进一步表示,愿意配合经济学家们对此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茂名炼化:多次催款无效导致停货事件

会议组织者向记者们散发了题为《“茂化实华与中石化冲突”事件前因后果》的 文字材料,材料中说,由于中石化单方面提高茂化实华的原料价格,导致后者面 临亏损境地,因而拒付前者货款;中石化茂名炼化公司就停止了茂化实华的原料 供应,导致其停产至今。由此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两亿元。而中石化方面 则打算重起炉灶,再投资4亿元在茂名再建一个与茂化实华完全一样的企业,完全把后者撇开;由此造成的各种经济损失总和超过20亿元。会议组织者在回答本报记者提问时,表示这些材料来源于新闻媒体的报道。就会议反映的茂化实华停产 风波的相关问题,记者27日晚采访了事件的当事人、茂名炼化发言人陈国兴。陈 国兴对会议散发的材料与事实出入严重表示惊讶和气愤。他说:“茂化实华原是我们的下属企业,当时双方的原料供应价格确实比较便宜,但那是一个企业内部的结算价格,不是正常的市场价格。在茂化实华不再属于我们以后,就应该按照市场价格来供应原料。在国际国内原料价格暴涨的情况下,茂名炼化适当提高原料价格是正常的市场行为,茂化实华也确实按照这个价格向我们支付了一个月的货款。而且,按照测算,茂化实华即使在提价以后,仍然是盈利的,不存在全面亏损问题。他们停止向我们付款,就是胁迫我们向他们让利,这我们怎能答应?在他们拒绝交付货款后,我们多次以各种方式告诉他们,如再不如数交付货款,就可能停止供货,他们仍然置之不理。后来,他们拖欠我们的货款总额已经达到了6亿多元,才发生了最后我们不得不停供原料的事件。” 这位发言人还说:“ 茂化实华对外称,拒付货款的原因是中石化擅自提高原料价格。但实际情况是,茂化实华与茂炼股份之间的供货合同到2003年底已到期,2004年1月1日后双方并未签订新的供货协议。在此情况下,双方商定按‘广州石化丙烯×27%+茂炼股份液化气×72%-230元’的价格向茂化实华供应液态烃原料,并据此开具销售发票,茂化实华一直执行到2004年4月并没有提出任何异议。茂炼股份根据市场变化,适时调整原料价格,体现了液态烃原料的商品价值,是符合市场实际的。至于再投资4亿元搞一个新的类似企业,现在看来完全是没有根据的说法。因此,整个茂化实华停产风波中,根本不存在茂名炼化和中石化以大欺小、以垄断压制民企的问题。”

中石化总部:北京泰跃背信弃义,不履行主业出售承诺是深层原因

而中石化集团企业管理部的一位官员,则直指茂化实华的控股股东在整个收购及 经营过程中,恶意高价收购在先,背信弃义、不履行相关承诺于后。这位官员介 绍,早在2002年初,中石化就计划收购茂名石化职工持股会持有的茂化实华股份 ,以整合茂化实华公司。但是北京泰跃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北京泰 跃”)提出以60%的高比例溢价收购职工股,从而使中石化被迫延缓了对茂化实华主业资产的整合。北京泰跃收购茂化实华职工股时,在中石化的要求下,北京泰跃向中石化出具了关于化工主业资产回归的承诺书,承诺“将依法行使大股东职权,积极促使茂化实华通过再融资将主业逐渐转为房地产及教育产业,并促使上市公司将其石化类资产以当时净资产值出售给中石化集团或其指定公司”。然而,北京泰跃成为茂化实华成为第一大股东后,并未认真履行承诺,却加紧对外投资,近一年时间累计投资已达3.03亿元,均受制于北京泰跃的控制,并未给茂化实华带来相应的投资回报,也未兑现“加快主业转型、将石化类资产回售予中石化”的承诺。“2004年2月以来,中石化多次与北京泰跃协商回购茂化实华主业资产问题,我们提出按照资本市场的规范要求,在资产评估的基础上双方协商定价。但北京泰跃不同意进行资产评估,提出2006年底以后才能考虑向中石化出售相关主业资产;如果现在转让主业资产,出让价为8亿元,并强调少于7.5亿元免谈。据测算,同样规模和技术水平的装置,新建投资不超过2.3亿元。按照茂化实华2005年1月28日临时股东大会对外投资的决议,其全部石化主业资产的评估价值仅为1.48亿元(资产原值2.69亿元,净值1.27亿元)。这充分反映了北京泰跃根本没有履行承诺,而是为解决这些问题设置障碍,对双方都造成了一定损失。” 上述官员向记者解释道。这位官员说:“经济学家们关心石油石化工业的发展,我们表示欢迎和支持,也随时打算就相关问题向社会各界说明情况。关于石油石化工业的垄断问题,本身不是中石化集团自身讨论的问题,这是国务院决策的范围。到2006年,我国将对国外完全放开石油流通领域,这对我国石油行业是巨大的挑战;在这个时候分散我国石油企业的实力,等于自我缴械。就这个问题,可以与专家们进行深入探讨。”

诸多专家就茂化实华事件“炮轰”中石化

参加这次研讨会的还有刘凯湘、王晓晔、杨圣明、保育钧等法学家和经济学家, 而且会议邀请了包括经济参考报在内的首都各大媒体的20多位记者。北京大学教 授盛洪说,上市公司茂化实华因被中石化方面停供原料并导致全面停产已近3个月,至今仍未有任何解决迹象,成为中国股市中极其罕见的人为停产事件。该事件并非一般的经济纠纷,涉及中国石油化工体制改革一系列重大问题,尤其是涉及非公经济能否真正顺利进入石油这个垄断行业的问题。破除这一垄断,推动石油化工体制的重大改革,对促进非公经济的发展和石化业本身的发展,并推动整个中国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均有极为关键的意义。北大光华学院副院长张维迎教授认为,作为典型案例,此事件中包含一个非常典型的问题,即石油化工业作为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性行业,要不要开放和怎么开放、要不要引入非公经济和怎么引进非公经济的问题。国有企业特别在一些资源垄断性性的企业,基本是一个游戏的制定者,他们都凌驾于这个民营企业之上,石油只是其中一个问题。社科院张曙光教授认为,茂化实华是民营企业,对于国有和民营企业的问题,中央也发了不少文件,提出对民营企业的准入方面要开放。因此,现在不是没有这方面的政策,而是现在这方面政策怎么落实,而现在国有石油垄断状况不打破,是没有办法实施的。与会的发言者一致认为,必须尽快打破石油石化行业的垄断,民营企业以切实的发展空间。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老田
老田
独立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