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尚发言: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作者:陈志尚 来源:红色文化网 2014-12-08 3043

      同志们好!会议举办方要我就“高校哲学教学现状及改进措施”做专题发言,这个题目有现实针对性,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但要我发言很勉强,因为已经退休,不再从事哲学教学了,只能根据以往的经验,加上最近得到的一些信息,谈一点粗浅的感想,与同志们交流。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目前处于低潮,境况令人堪忧。

从我所在的北大哲学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的现状说起吧。现在哲学专业本科生、课程设置涉及马哲有四门课:马哲概论(每周授课2学时,两学期共64学时)、马哲原著选读(32学时)、马哲史(32学时)、西方马克思主义(32学时),共计160学时,10学分。学生四年所修课程共计130学分,马哲占7.7%,不到十分之一。其他120学分则由中外哲学史、美学、伦理学、宗教学、科技哲学等必修、选修课程分担。与以往(文革前和改革开放前期)相比,增加了一门西方马克思主义,但马哲总的课时大大压缩了。我记得我当学生及毕业后从教时,马哲课的份量是很重的,当时马哲原理、马哲史、经典著作三门课都是每周4学时,每学期授课18周,持续三个学期即一年半,每门216学时,三门共计648学时,是现在的4倍。当然,现在哲学专业课程门类多了,有利于学生拓宽知识面,但马哲的教学相对削弱了。就拿哲学原著来说,过去除学习马克思的经典论述外,主要学习恩格斯的反杜林论、费尔巴哈论、自然辩证法等,列宁的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哲学笔记、国家与革命等,毛泽东的矛盾论、实践论、正确处里人民内部矛盾等,一系列经典著作,现在这些都没有了,只讲三本书:马克思早期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的一部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因为课时有限。

   从师资力量看,马哲教师人数大大减少了。改革开放初期,马哲有三个教研室(原理、原著和马哲史、毛泽东哲学思想),共五十多人,有黄楠森老师为首的一批专家、学者为骨干,无论教学还是科研在国内高校都是名列前茅的。而现在仅存一个马哲教研室,7个人,各人除承担教学任务外,根据自己兴趣搞科研,很难合力创新。

    现在北大哲学专业课内容完全是教师个人做主,没有指定必读的教科书,只是推荐一些书目供学生选择。列为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工程项目的马哲教材,也不例外。

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如何评价?学生学到一些马哲的基础知识是肯定的,但他们中的多数人是否从此确立或坚定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信仰,就很难说了。因为主要精力是学马哲以外的东西,马哲课的教学质量,学生目前所处的复杂的外部环境,都是影响学生世界观的因素。

据我所知,不仅北大,国内有马哲专业的几个重点高校的教学状况也都差不多。

此外,横向比较,其他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如文学、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等等,所有涉及马克思主义的课程,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等等,情况可能还不如哲学系的马哲专业。现在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及有关专业知识的课程占整个教学的比重都在下降,内容都被压缩或削减,教师人数也都相应减少,这是事实。马克思主义在整个高校学科建设中的主导地位和指导作用明显减弱了,面临着被边缘化的危险。那么现在,除高校外,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各个方面,诸如,各社科研究机构,各新闻出版媒体,网络,等等,在整个思想文化战线上的境况究竟如何呢?这是值得认真关注和研究的大题目。

二、当前我国意识形态的状况多元并存、形势复杂多变。

我身处基层了解有限,难下判断。印象是,当前我国意识形态的特点是多元并存。

从全局看,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仍居主导地位。这主要是由于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党和政府把马克思主义定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各级干部、共产党员大多数还是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党掌握着学校、科研机构、新闻出版和主流媒体的领导权。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创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实践上取得了伟大成就,人民生活普遍得到改善,广大人民是拥护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这是基本面。但同时必须看到另一面,由于过去和现在都存在着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党和政府在主观指导上也发生过各种失误,对此没能都做到科学的有说服力的解释和正确处理,加上现代网络传播中很多虚假信息的消极影响,使一些人对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产生了怀疑甚至不信任。加上我们宣传工作中存在着的形色主义、官僚主义,分析处理问题往往缺乏针对性、时效性和说服力,导致马克思主义的公信力有所下降。

更严重的是,这些年来非马克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思想体系和社会思潮迅速生长和蔓延,日益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精神阻力,严重威胁到了社会主义建设成败的战略大局。长期以来,一直是共产党的政治优势的思想教育工作现在几乎放任自流,成效越来越差。与此相对,几个大宗教空前繁荣昌盛,广大农村和落后地区各种迷信活动猖獗,一些人不信共产党和社会主义,而信金钱和资本主义,去求神拜佛了。贪污腐败分子的堕落犯罪都是自觉的,都是从信仰的动摇开始到完全背叛的。现实是人们的信仰正在分化,而且速度在加快。如不采取有力措施加强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宣传和教育,像抓物质文明建设那样来抓以信仰理想为核心,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并举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那么迟早会发生社会信仰危机的危险。

“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这是构成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前提的第一条原理。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基础经历了重大变革,现在是多种经济成分并存,而且私有经济已开始在数量上占有优势。与经济基础中的矛盾相适应,在上层建筑的精神文化领域,也已形成了多种意识形态矛盾并存的格局。上面已提到马克思主义以外的各种社会思潮适应它所代表的经济基础的要求正在迅速生长蔓延,开始占领意识形态的各种阵地。全面开放,好的方面是,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进来了,中国古代优秀文化遗产复活了,为我们创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料;不好的方面是,西方文化和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糟粕和精华混在一起,与马克思主义展开了争夺主阵地和主导权的竞争。形形色色的“全盘西化”论、文化复古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等,都在顽强地表现宣传自己,其矛头直接地或间接地都是指向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不同的甚至敌对的意识形态之间的争论、批判、斗争、以至发生冲突,是不依人们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过分夸大是不对的,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甚至有意掩盖忽略更是错误的。正确的态度是从正在深刻变化着的事实出发,经过科学分析,做出正确的估量和实事求是的结论。

从法理上讲,马克思主义现在仍居主导地位,是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但事实上,除党政机关和宣传部门之外,在一些高校和科研单位,很少再提及马克思主义指导,在哲、经、政、法、文、史等社会科学学科,西方的或中国传统的学派、思潮已经成为主流,马克思主义遭到冷淡、疏远,开始出现被边缘化的倾向。如果我说得不符合实际,那就请了解情况的同志当场批评指正,我一定认真思考,进行再认识。

我们都记得邓小平同志早就反复强调:要坚持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现在回过头来看,还是一手硬一手有点软。六四事件后小平同志反思改革开放十年的教训说,“最大的失误在教育”,这里所讲的“教育”,主要是思想政治教育。20多年过去了,改正也不明显。不能说这些年精神文明建设、思想文化教育一无是处,成绩当然是有的,应该充分肯定,但问题也不应回避,应该下决心改正才对。应该清醒地看到,从全局来看,马克思主义虽然仍居于统治的主导的地位,但并不稳定。这些年来,面对非马的和敌对的势力的严重挑战,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队伍往往是处于防御退缩、忙于应付的消极被动状态,从领导到学者们缺乏正视矛盾,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勇气。现状是,一大批高水平的专家迅速老化,有的已经离去,骨干青黄不接,呈现萎缩的景象。令人痛心的是一些党员干部、理论宣传工作者、人文社会科学家以及青年,意志薄弱,经不起思想斗争的考验,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发生动摇甚至背离,社会主义理想淡漠甚至缺失了。最令人忧虑的是:在涉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重大原则的大是大非问题上,有关领导或专家往往不敢正视现实,坚持真理,透过现象揭露本质,给出科学的分析和解答,而是采取回避、不争论、不作为,甚至妥协、调和、折中、退让的态度,以致造成现在一些重大理论和原则问题真假不辨、是非不清,坏人敢于公然违反党纪国法,用歪曲、造谣、撒谎、诡辩、甚至咒骂等卑鄙手段来混淆视听,攻击马克思主义,搅乱人们的思想。这也使教学第一线的老师们说理不硬不透,有时不得不绕着问题走,很是为难。最近围攻王伟光文章的恶劣事件,就是一个证明。

党的十八以来,习近平同志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其中包含了对意识形态的重要指示,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但是落实相当不够。为什么会是这样?使人不得不怀疑有关方面的觉悟和能力。其实,只要正视现实,认真调查研究,就不难发现意识形态多元分化的趋势正在加剧,情况复杂,矛盾重重,危机四伏。

可以说,现在意识形态领域是机遇和风险并存,形势严峻!衷心希望有关领导能认清形势,发动和组织全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宣传工作者努力奋斗,力争意识形态的局势尽快向有利于社会主义的方向发展。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22
0
1
0
1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