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跨越经济危机的陷阱

作者:卢麒元 来源:红色文化网 2013-05-02 294

如何跨越经济危机的陷阱
 

卢麒元

    中国内需不足,使得中国经济严重失衡。中国经济失衡,制造了内部流动性泛滥和外部贸易保护主义升级,中国政府面临经济调整的沉重压力。经济调整如果仍然只是治标不治本,只是暂时缓解内部和外部压力,经济失衡可能不仅仅是持续,而且会急剧升级,引发大规模经济危机。危机的爆发点可能就在两年之内。
    中国内需严重不足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核心问题却很简单,那就是就业不充分。就业不充分,或者说劳动力过剩,导致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劳动力价格相对下降。这就产生一个严重后果,中国就业人口收入增长过于缓慢,国民消费增长缓慢。这就与迅速成长的生产能力形成鲜明对比。于是,内部消费对GDP的贡献降低到惊人的34%。由于没有大规模的服务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新增资本没有出路,被迫挤入狭窄的资产市场,导致楼市和股市的狂涨。同时,强大的生产能力需要释放,必须进行海外低成本扩张,对全世界所有国家生产企业构成压力,推动各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这还不是问题的实质。内需严重不足的实质是,中国劳动力价格的扭曲,通过贸易方式,形成对全世界,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的价格补贴。这是一种经典的国民福利转移。本应由中国国民享有的福利,大规模和持续的拱手相送全世界。
    这还不是问题的全部。中国政府长期执行一种奇怪的财政政策:一方面在税收上挤压劳动力收益;另一方面未能提供足够的社会保障。致使中国劳动者福利长期被政策性剥夺。中国政府长期执行一种奇怪的金融政策:负利率加利息税。从国民储蓄中进行二次剥夺,转移支付给政府和国有企业及大型民营企业。
    上述通过贸易给予全世界的价格补贴,加上通过税收和利率政策给予机构和企业的补贴,极大地剥夺了中国劳动者收益,直接导致内需的严重不足。
    解决中国内需不足的问题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第一,大力发展服务业和创新产业。
    必须彻底改革中国现行工商管理制度。要像当年实行联产承包制一样彻底解放服务业。取消现行工商管理对服务业严格和繁琐的各种限制,取消现行工商管理对于个人和法人创业的各种限制。降低注册公司和从事商业活动的门槛,对于小商小贩,可以考虑取消牌照发放制度。限制城管、环卫、税收、市政、消防、工商等等各部门机构的过渡执法。务必使服务业取得全面的开放、放开,获得迅速的发展。
    服务业的发展可以吸收剩余劳动力。并且,可以重新厘定劳动力价格,使之恢复到一个合理水平。
    第二,全面改革现行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
    减轻针对劳动者的税负、收费、罚款。增加资产增值税和资本利得税。
    将所有涉及社会保障的支出市场化、透明化。避免目前社会保障性质的财政支出,变相转移为机构利益和企业利益。例如普及城市微利房发展政策和城市微利房禁售禁租政策、教育补贴学券制、医疗补贴实名制等等。
    调高利率水平至中性(CPI+2%)。取消利息税。
    大力发展民间金融机构,努力推动各种小额信贷、风险投资,为服务业和创新企业提供足够的资本支持。
    第三,全面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
    中央和地方两级财政必须逐渐放弃所谓的积极财政政策。将财政收入和国有资产收益增长部分全部或大部转移支付给弱势群体,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增加社会消费。严格限制各级政府建设性开支,特别是严格限制各级政府的大规模市容市政建设,严格限制行政费用的过快增长。
    在过去的改革开放过程中,为了取得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政府对国内外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给与了极大的倾斜。这个倾斜是建立在国民福利剥夺基础之上的。国家对百姓欠债太多,到了该还债的时候了。建立和谐社会,首要之务,就是公平与公正。回馈社会,就是完善公平与公正的制度与政策。
    中国在解决流动性泛滥的时候,为什麽总是考虑北水南调?为什麽总是国水外流?为什麽不可以放利于民呢?为什麽要被洋人和利益集团牵着鼻子走呢?
    中国在解决外汇顺差的时候,为什麽不敢主动升值人民币?为什麽不可以将升值收益转移支付,解决就业与消费问题?为什麽一定要剥削劳动者来补贴全世界呢?
    中国的内需问题是一个经济发展战略问题,我们不可以被人牵着鼻子,被动的走日本等后发达国家的老路。同时,中国的内需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它涉及民主、人权、公平、正义等基本理念,我们不需要重复自由资本主义初级阶段的老路。
    毫无疑问,2007年是至关重要的一年。重要的原因是历史给与我们的时间并不充裕。如果,政府不能有效地调整现行政策,仍然任由国民经济在资本力量推动下,顺着惯性滚动,我们将不可避免落入经济危机的陷阱。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