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鹏:点中历史虚无主义死穴

作者:张海鹏 来源:环球时报 2014-12-22 1118

 自20世纪90年代初“告别革命”之说兴起,历史虚无主义的言论在学术界泛起,而且影响了社会媒体和新媒体。

  苏联乱史灭国的历史教训需要警惕

  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设,进一步推进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时候,如何看待历史,特别是如何看待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历史,如何看待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如何看待党的领袖人物的历史,如何看待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发展历史,事关国家民族的兴亡。长期以来,我们的思想文化领域、意识形态领域,弥漫着一股历史虚无主义恶毒空气,这种历史虚无主义的种种谬说,对历史不负责任,对社会不负责任,肆意抹杀客观存在的历史、主观臆想随心所欲地构造历史,它对社会公共价值观、历史观造成了严重危害,对青年一代造成了严重的危害。苏联乱史灭国的历史教训,不能不引起我们警惕。

  进入21世纪以来,历史虚无主义虚无的对象,主要集中体现在中国近代史、现代史(国史)、中共党史领域。这种历史虚无主义有其特定的现实指向与意识形态诉求。“告别革命”论将革命与改良完全对立,认为革命只能破坏而不能建设,是近代中国落后的罪魁祸首,阻碍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另一方面无视革命爆发的社会根源,将革命视为少数革命家人为“制造”的产物。从而釜底抽薪式地否定了近代以来的中国革命,尤其是中共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的必要性与正当性。

  革命不是某个政党、阶级或个人一时心血来潮就能发动起来的。近代以来的中国革命,从根本上来说,是近代中国社会民族危机深重和社会矛盾激化的产物。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中国人民长期选择的必然结果。二者均不以某个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流行的几种历史虚无主义都颇恶毒

  有人鼓吹《清帝退位诏书》是“宪法性文件”,而将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加以丑化,对南京临时政府的历史作用加以贬低。这些论点颠覆了长期以来形成的有关近代中国历史的知识体系。

  在中共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领域,否定中国自五四以来爱国、革命的传统,将中国人民在五四时期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社会主义,看作脱离以欧美为师发展资本主义的“近代文明的主流”而误入歧途,宣称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没有资格选择社会主义道路。

  有人把新中国建立以后的前30年与改革开放后的30年对立起来,把中国改革开放前30年的社会主义建设说成错误堆积,一无是处,认为建国后的前30年“是一步步倒退,几乎走向毁灭的过程”。还有人鼓吹“宪政中国”,说什么“宪政中国出现以前的中国是旧中国”。完全无视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在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起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原则上建立的,完全无视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开创了人民中国的宪政时代的历史事实,企图鼓动“三权分立”,实现所谓的“宪政中国”。

  历史虚无主义肆意贬低、全盘否定革命领袖毛泽东,丑化毛泽东这个中国共产党的主要领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开创者、人民军队的主要缔造者,并将主要矛头集中攻击毛泽东思想,掀起了一股“非毛化”暗流。

  “戏说”“恶搞”历史是一种轻佻态度

  互联网日益普及,信息传递快、获取便捷、形式新颖,成为民众历史知识的重要来源。网络论坛和微博这种自媒体的兴盛,为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传播提供了极为便捷的平台和渠道。此外,一些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根本不顾史学研究成果,对近代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加以“戏说”“恶搞”,任意裁剪、割断联系,甚或无中生有、捕风捉影,将民众集体记忆中的革命英雄人物形象丑化、滑稽化。这种“戏说”“恶搞”的方式,对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艰难而悲壮的奋斗历程无疑是一种亵渎,为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推波助澜。其直接后果是误导大众,造成人们历史认识的混乱,导致人们以轻佻的态度对待历史,对历史缺乏应有的敬畏。

  前不久有人在公开的刊物上挑战马克思主义,挑战共产主义,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历史虚无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历史认识体系当作教条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来批判,攻击说什么共产主义终止了历史。我已经发表过文章,作出了辩驳。

  总体来看,历史虚无主义的目的不在于总结历史教训,而在于通过否认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历史合法性,离间民众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消解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信心。当然,历史虚无主义者也并不是对所有历史都采取虚无的态度。相反,他们从自身的政治需求出发,随意否定扭曲他们想要否定的历史。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否定中国历史上、特别是近现代史上的一切进步事物和正面人物,否认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规律,把历史颠倒过来。

  可见,主张历史虚无主义的人有一个死穴,就是不尊重历史事实。只要尊重历史事实,努力回归历史原貌,历史虚无主义的言论就不值一驳了。所谓尊重历史事实,就是要尊重历史前进的大方向,就是要尊重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就是要尊重最广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意愿。我们的社会舆论、媒体新媒体、各种影视作品以及各种历史出版物,只要本着尊重历史真实来说明历史真相,就是点到了历史虚无主义的死穴,就是拒绝了历史虚无主义。(作者张海鹏是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中国史学会会长)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张海鹏
张海鹏
6
0
0
1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