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向东:国际共运史上三种不同的社会主义理论

作者:李向东 来源:草根网 2015-03-25 2398

 李向东:国际共运史上三种不同的社会主义理论

     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中,存在着三种不同的社会主义理论:世界统一的社会主义、世界联盟的社会主义和民族独立的社会主义理论。前一种社会主义理论,即世界统一的社会主义理论是 由马克思和列宁所倡导的经典的社会主义理论,后两种社会主义理论则是由马列主义的社会主义理论中分化出去而形成的与前一种社会主义根本对立的社会主义理论。

  一,世界统一的社会主义理论

  从社会主义形态的理论上讲,马克思和列宁都是倡导实现世界统一的社会主义(或者称之为世界统一的共产主义社会)的。按照这个理论,在社会主义革命方面,主要强调无产阶级的革 命必须建立一个统一的国际组织来领导,他们认为,唯有这样社会主义革命才能获得最终胜利;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他们提倡建立和实现由共产国际统一管理的生产方式,即由列宁所说的 “建立统一的,由各国无产阶级按总计划调整的完整的世界经济”的生产体系。具体的说,它主要有以下内容;

  一是社会主义革命必须坚持共产国际的统一领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必须建立一个国际性的共产主义组织来领导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革命斗争,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世 界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一文中就公开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是因为,他们认为,资产阶级是世界性的,无产阶级推翻资产 阶级统治的斗争也必然是世界性的革命,所以将有世界性的活动场所,“共产主义革命不仅是一个国家的革命,而将在一切文明国家里,即至少在英国,美国,法国同时发生:所以,联合的 行动,至少是各文明国家的联合行动,是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首要条件之一。”共产主义者同盟和后来的国际工人协会“第一国际”正是服从于世界革命的任务而组织起来的。 十月革命胜利 后,列宁不仅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这一革命理论,而且付诸实践,建立了第三国际,列宁在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这一理论时指出:“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第一,要求一个国家的无产阶级 斗争的利益服从全世界范围内的无产阶级的利益;第二,要求正在战胜资产阶级的民族,有能力和决心去为推翻国际资本而承担最大的民族牺牲”。1919年11月24日发出的〈〈共产国际第一 次代表大会的邀请书〉〉中,列宁明确提出:“共产国际要使所谓国家利益服从世界革命的利益,它要体现各国无产阶级的相互支援”。列宁在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的〈〈共产国际 章程〉〉中还宣称;“共产国际的目的在于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包括武装斗争),为建立一个作为完全废除国家的过渡阶段的国际苏维埃而进行斗争”。

  二是社会主义革命必须坚持通过暴力的方式夺取政权。 马克思和恩格斯一向肯定暴力革命的必要性,颂扬暴力革命的伟大历史作用,在《共产党宣言》一文中他们就论述了无产阶级用 暴力革命手段的必要性,他们说道:“无产阶级必须消灭至今保护和保障私有财产的一切,由或公开的或隐蔽的国内战争,必须或早或迟转变为公开的革命,一句话,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 统治”。在总结了巴黎公社的革命经验以后,马克思,恩格斯又进一步指出:“必须用暴力革命彻底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无产阶级才能争得自己的解放”。 列宁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关于暴力革命的理论,他在和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的斗争中,猛烈抨击了伯恩施坦和考茨基之流对马克思、恩格斯这个光辉思想的歪曲。根据欧洲革命,特别是俄国革命的经验,他明确指出:" 资产阶级国家由无产阶级国家(无产阶级专政)代替,不能通过"自行消亡",根据一般规律,只能通过暴力革命。“不用暴力摧毁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不用新机器代替它,无产阶级革命是 不可能的”。 无产阶级革命之所以必须依靠暴力革命夺取政权的根本原因在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本身就是一种暴力。“特别是帝国主义时代,银行资本时代,大资本主义垄断时代,垄断资 本主义转变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时代表明,无论在君主制的国家或最自由的共和制国家,由于要对无产阶级加强镇压,"国家机器"就大大加强起来,它的官吏机关和军事机关也就空前地扩 大了”。在这种情况下,资产阶级绝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他们强化军事官僚机器的目的是用来对付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反抗。事实证明,当无产阶级起来斗争时,资产阶级便用反 革命暴力进行疯狂的血腥镇压。正如列宁深刻指出的那样,“反动阶级总是自己首先使用暴力,发动内战,"把刺刀提到日程上来”。因此,无产阶级如果不使用革命暴力,就不可能消灭反革 命暴力,就不可能摧毁旧的国家机器,更谈不上建立无产阶级自己的政权。

  三是社会主义革命必须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正如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所强调的:“共产党人到处都支持一切反对现存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革命运动……共产党人到处都努力争 取全世界民主政党之间的团结和协调。”这表明,在马克思看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要达到最后的胜利或加速胜利的到来,仅仅依靠无 产阶级不分民族的联合是不够的;还应该建立起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共产党和各民主政党的更大范围、更大规模的联合,即建立起对抗世界资本主义的全世界的劳动联合,一句话,以全世界 联合起来的劳动者来获得整个世界。

  四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坚持共产国际的统一管理。 从共产主义理论形态上讲,马克思和列宁都是倡导实现世界统一性的社会主义的。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还有人责备 共产党人,说他们要取消祖国,取消民族。工人没有祖国。决不能剥夺他们所没有的东西。”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还强调: “随着资产阶级的发展,随着贸易自由的实现和世界市场的 建立,随着工业生产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条件的趋于一致,各国人民之间的民族分隔和对立日益消失。无产阶级的统治将使它们更快地消失。” 按照马克思的设想,共产主义革命将会首先 在发达国家获得胜利,能后还会在全世界所有落后的国家获得胜利,当全世界共产主义革命实现以后,他认为,就可以“取消国家”从此人类社会将过渡到,“自由人联合体”的社会,马克 思所说的,“自由人联合体”的最高级的共产主义社会,就是“世界统一”的社会主义。列宁也是和马克思一样都是倡导实现“世界统一”的社会主义的。十月革命胜利后,由列宁创立的“ 第三国际”就是这一理论的重要体现。列宁在创立第三共产国际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就明确指出:“世界共产主义必须建立一个共同的战斗组织,使各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利益服从世界革命的 共同利益”。列宁在这次大会的闭幕词中还宣布,“国际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已为期不远了”,很明显,列宁所创立的第三国际即建立国际苏维埃共和国就是为了将来实现世界统一性的社会 主义(共产主义社会)而建立起来。在第二次共产国际代表大会通过的〈〈共产国际章程〉〉中宣称:“共产国际的目的在于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包括武装斗争),为建立一个作为完全 废除国家的过渡阶段的国际苏维埃共和国而进行斗争”。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更明显地看出,列宁是倡导实现“世界统一”的社会主义的,只不过他把世界统一的社会主义称为“国际苏维 埃共和国”而已。

  列宁在论述共产国际的任务即作用时还曾指出:“共产国际在这方面的任务,是进一步地发展,研究以及用经验来检查在苏维埃制度和苏维埃运动基础上所产生的这些新的联邦制。既然承 认联邦制是走向完全统一的过渡形式,那就必须力求达到愈来愈紧密的联邦制同盟,第一,因为没有各苏维埃共和国最紧密的联盟,便不能捍卫被军事方面无比强大的世界帝国主义列强所包 围的各苏维埃共和国的生存;第二,因为各苏维埃共和国之间必须有一个紧密的经济联盟,否则便不能恢复被破坏的生产力,便不能保证劳动者的福利;第三,因为估计到,建立统一的,由 各国无产阶级按总计划调整的完整的世界经济的趋势,这种趋势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已经十分明显地表现出来,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必然会继续发展而臻于完善”。(《列宁选集》,第4卷,第291 页)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更明显的看出, 按照列宁当时的设想应该是这样的: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在共产国际组织的领导下,通过武装斗争,消灭一切国家的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当 全世界无产阶级胜利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在共产国际组织的领导下,宣布取消一切国家,最后实现共产国际的高度集中的统一的统治。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世界统一”的社会 主义。

  二,世界联盟的社会主义理论

  世界联盟的社会主义理论是从斯大林的一国能够建成社会主义的理论逐渐演变而形成的,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勃列日涅夫。按照这一理论,在社会主义革命方面,他们不再提倡由共产国际的 领导,但要求各国必须对世界革命进行互相援助;在经济建设方面,他们没有主张取消国家,而是主张由国家掌握生产资料,实行公有制和有计划的生产,但是,他们要求各个社会主义国家 必须在经济、政治和军事等方面必须建立联盟。 为了维护世界联盟的社会主义,他们提出了“有限主权论”和“国际专政论”等等思想理论。

  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勃列日涅夫提出了世界联盟的社会主义 理论,按照该理论,主张采取对资本主义的进攻性战略,主要包括:军事上以美国为主要对手,战略重点在欧洲,将过 去追求的苏美合作领导的世界改为力求取代美国,建立由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世界。 这是苏联1968年8月镇压捷克斯洛伐克反革命叛变以后,苏联为了进一步加强各社会主义国家的团结 ,由勃列日涅夫提出的所谓的“社会主义大家庭论”、“有限主权论”和“国际专政论”等理论。1968年11月勃列日涅夫在波兰统一工人党第五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说:“当某个社会主义 国家”的“发展转向复辟资本主义方向的时候,当出现了对这个国家社会主义事业的威胁、对整个社会主义大家庭安全的威胁的时候,这就已经不仅仅是这个国家的人民的问题了,而是所有 社会主义国家共同的问题和关心的事情”,任何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就有权对这个大家庭成员采取军事行动。苏联报刊也作了正确的宣传,“大家庭的利益”是“最高主权”,而一国的主权是 “有限度的”,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大家庭”有权“决定”大家庭成员的“命运”,其中“包括它的主权命运”等,这就是所谓的“有限主权论”。根据这一理论,“社会主义大家庭” 的每个成员,包括苏联在内,任何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主权都是有限的,谁要试图抛弃  “社会主义大家庭”  ,从“社会主义大家庭”中分裂出去,走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都是“社会主 义大家庭”所不能允许的,“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所有成员都必须加以干涉。与此同时,勃列日涅夫的世界联盟的社会主义理论还认为,“历史的发展将提出这样的任务:把无产阶级专政从 “一国性的专政”变成“国际性专政”。此外,苏联领导人还宣称,在世界上“存在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共同规律”,“离开了这些共同规律”就是“离开社会主义本身”,就是意味着“社会 主义成果的丧失”。如果哪里出现了这种情况,苏联决不会袖手旁观,就要向“兄弟国家”提供“一切援助”。这里所说的“共同规律”,显然是指一个独立国家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一般 规律。后来人们把“有限主权论”、“社会主义大家庭论”、“国际专政论”和“社会主义建设共同规律论”等理论,统称为“勃列日涅夫的理论”,作为苏联对外推行“社会主义”革命和 建设的坚持“国际主义”理论的一种概括。

  更详细的说,勃日列涅夫的世界联盟的社会主义理论,可以概括为以下主要内容:

  一、社会主义大家庭论,即社会主义国家属于一个大家庭,不允许其他势力将一个国家从社会主义大家庭分裂出去。

  二、大国责任论,苏联在这个社会主义大家庭里是大国,应当承担大国的责任。

  三、国际分工论,即在不同社会主义国家内实现产业分工。

  四、有限主权论,即社会主义国家的主权应受到社会主义国家阵营利益的限制,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主权是有限的。

  五、国际专政论,即无产阶级专政已经超过了一国范围,可以跨国实行专政。

  六、利益有关论,即社会主义国家中任何一国,都会涉及到苏联和其它社会主义国家的利益。

  勃日列涅夫提出的“有限主权论”和“国际专政论”等等理论思想,其实,这些观点并不是他的原创,而是从列宁主义那里引用过来的。就拿“国际专政论”来说,列宁很早就作过论述 ,他在《民族和殖民地提纲初稿》一文中就这样叙述“把无产阶级由一国的专政(即存在一个国家内的,不能决定全世界政治的)专政转变为国际的专政(即至少是几个先进国家的,对全世 界政治能够起决定影响的无产阶级专政)的任务愈迫切,同最顽固的小资产阶级民族偏见这种祸害的斗争就愈会提到首要地位。”关于无产阶级国际专政论的论述列宁在其它著作中都还提到 过,在这里就不一一例证。 由此可见,“国际专政论”本来就是列宁主义所固有的重要理论。另外,对于“主权有限论”是列宁所固有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更用不着做过多的说明了,因为列宁 在他自己建立的共产国际的章程中就明确地规定,在共产国际中各国共产党的组织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各国共产党必须服从共产国际的领导。各国共产党服从共产国际的领导这当然概括 了各国共产党的“有限主权论”。总而言之,“有限主权论”和“国际专政论”等等这些理论,不是 勃日列涅夫的新发明,而是列宁主义关于国际政治的一个重要思想理论。

  世界联盟的社会主义与世界统一的社会主义的理论,从表面上看,它们的特征和内容极其相似,其实,实际上它们有着很大的差别,例如世界统一的社会主义理论所强调的是,不管是革命 时期还是建设时期各国共产党和各个社会主义国家必须自觉地接受共产国际的统一领导和指挥。在经济建设方面,国家是被取消了的,任何国家都没有独立和自主的权利(这当然包括取消了 所有国家拥有独立的经济、政治、军事、法律和货币等等的一切权利),全世界的一切生产资料、资源及其财富都被共产国际所控制,实行由共产国际领导的有计划性的调节生产。然而,世 界联盟的社会主义则取消了共产国际,反对共产国际的领导。而国家则没有被取消而是被保留了下来。在生产方式方面,实行的是国家的公有制和计划生产。他们只是主张各个社会主义国家 在革命和建设方面要求保持高度一致,即要求各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政治和军事等方面的政策必须加强联系和合作。历史实践证明,世界联盟的社会主义理论取代不了马列主义的世界统一 的社会主义理论,苏东剧变就是最好的例证。

  三,民族独立的社会主义理论

  民族独立的社会主义理论也是从斯大林的一国能够建成社会主义的理论逐渐演变而形成的。它流行于60、70年代,20世纪80年代初期最终形成。其主要特征和内容表现为:在社会主义革 命方面,反对共产国际或者“一个中心”的领导,强调革命的独立性和多样性,例如走议会制的道路等等;在经济建设方面,反对马列主义“统一”的社会主义和“联盟”的社会主义理论, 强调社会主义建设的独立性和多样性。其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反对共产国际或者“一个中心”的领导,主张独立自主的和多样性的革命方式

  民族独立的社会主义理论,他们 认为一个国家的人民取得革命的胜利,固然离不开一定的国际条件和各国人民的支持,但在根本上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而不能依赖别的国家或者什么国 际指挥中心发号施令。适合本国特点的革命道路只能由本国人民自己来寻找、创造和决定,任何人都无权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他们强调:“各国的事情一定要尊重各国的党和人民,由他 们自己去寻找道路,去探索,不能由别的党充当老子党,去发号施令。”他们还指出:“任何国家的革命道路问题,都要由本国的共产党人自己去思考和解决,”“世界各国共产党应根据自 己的特点去发展马克思主义,我们认为国际共运没有中心,不可能有中心,我们也不赞成搞什么大家庭,独立自主才真正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有一点最重要,就是任何大党、中党、小党 都要相互尊重对方的选择和经验,对别的党,别的国家的事情不应该随便指手画脚,所以,我们反对老子党,这一点我们是反对得对了,我们也不赞成有什么中心。”

  〈二〉反对暴力革命,主张和平过渡

  最早反对暴力革命,提出资本主义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这个问题的是英国共产党,他们认为,在资本主义比较发达,资产阶级民主比较发达的国家。特别是英国,有可能通 过议会斗争取得政权,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后来这个观点在欧洲各国党内流行起来,特别是意大利党,他们认为完全可以和平过渡,这个观点后来被大多数民族独立的社会主义倡导者所接受 。他们认为:由于世界舞台的根本变化,在各个国家和民族向社会主义过渡越来越多样化,而且这些形式的实现,不一定在任可情况下都要同内战连在一起,我们把暴力和内战看成是社会主 义改造的唯一途径,这是不符合事实的。虽然统治阶级不愿自动交出政权,但是在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斗争取决于剥削者的抵抗程度,取决于剥削者自己是否使用暴力,他们更加强调利用资 产阶级的议会民主,知识份子和一切爱国力量团结到自己的周围,并且给那些不能够放弃同资本家和地主妥协的政策的机会主义份子以坚决的打击,就有可能击败反动的反人民的势力,取得 议会中的稳定的多数,并且使议会从资产阶级民主的机构变成真正代表人民意志的工具。

  〈三〉反对消灭世界资本主义,主张与资本主义国家和平共处

  他们认为: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 现在防止战争的可能性问题,在过去几十年内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社会主义的增强,科学技术的发展,核危险的 加大等因素,时代的特征和基本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当代世界仅“只要帝国主义存在,战争就不可避免”这一马列主义的论断是不够的,因为它只提到了问题的一个方面,战争不仅仅 是经济现象,在战争会不会发生的问题上,阶级力量即政治力量的对比,人民的组织性和觉悟程度,起着很大的作用。不仅如此,在一定的条件下,进步的社会力量和政治力量所进行的斗争 在这个上,能够起决定作用。和平的力量无比地壮大了,同帝国主义势力对抗的有团结着九亿人口的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和摆脱了殖民地附属的许多国家,在现代的国际条件下,社会主义的 出现及其发展壮大,不仅具备了防止战争的精神手段,而且也具备了物质手段,此外,其它国家的数亿人民和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运动,也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所以认为,战争并 不是注定不可避免的。认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可以有两条出路,要么战争,要么和平共处,而工人能采取的立场只有一个,和平共处,这是由于:第一、目前国际上的决定因素已不是帝 国主义,而是社会主义力量,战争已注定不是不可避免的了,因此可以通过和平竞赛来实现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第二、由于核战争具有毁灭性,帝国主义也认识到在核战争中将没有 胜利者,因此也不想发动战争,接受社会主义国家的和平共处和和平竞赛政策;第三、战后时代的特点发生了变化,国际合作日益增强,发展经济增强国力成为世界各国的重要任务。

  为什么说,民族独立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修正主义的社会主义理论。一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社会是永远都不会和平共处的。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本质上是根本对立的两种社会制 度,因此,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对抗与斗争,只要这两种不同社会制度同时存在,二者之间的对立与斗争就不会停止,只是随着世界形势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二者之间在解决,处理对抗与斗 争关系的主要方式和手段会发生变化罢了。 社会主义与世界资本主义的对立与斗争在历史上就从来没有停止过。二是和平过渡是对马列主义革命理论的背叛。不管从理论上还是原则上讲,不 通过暴力革命是不能夺取政权的,因为资产阶级不会自动让出政权,一定会使用暴力镇压无产阶级的,这是历史已经证明的理论原则问题,这是战略问题。但是在和平时期,为着争取群众, 可以提出一个策略口号,就是我们希望能够通过议会斗争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按照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状况,从策略观点出发,提出和平过渡的愿望是有益的,但不宜过多地强调和平过渡 的可能。可能与现实,愿望与能否实现是两回事。如果过多地强调和平过渡的可能,特别是如果过多地强调经过争取议会多数取得政权的可能,容易松懈无产阶级、劳动人民和共产党的革命 意志,在思想上解除自己的武器。所以说:议会道路是对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的背叛,放弃斗争、放弃暴力革命,过多强调走和平过渡道路等,是投降主的表现,据此许多国家把和平过渡政 策批为投降主义、修正主义是正确的。

  列宁反复强调,资产阶级国家由无产阶级国家(无产阶级专政)代替,不能通过“自行消亡”,根据一般规律,只有通过暴力革命,必须不断地教育群众这样认识而且正是这样来认识暴 力革命,这就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全部学说的基础。无产阶级政党对待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必须从阶级斗争的观点出发,从革命的观点出发,帝国主义时代的阶级斗争的经验告 诉我们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只有用枪杆子的力量才能战胜武装的资产阶级和地主,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整个世界只有使用枪杆子才有可能改造。因此,承认不承认暴力革命是无产阶 级革命的普遍规律,这是马克思主义同一切机会主义,修正主义的的分水岭。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1
0
0
0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