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前官员斥张维迎:对英美历史误读,以支持错误理论

作者:罗思义 来源:经济学家圈 2017-07-11 722

英国前官员斥张维迎:对英美历史误读,以支持错误理论

罗思义

英国前官员斥张维迎:对英美历史误读,以支持错误理论

摘要英国在十九世纪、美国在二十世纪,各自成为最大经济体和最大的工化业国家,是公认的事实。因此,对经济增长发展史的的误读或者缺乏了解必然会得出一个扭曲和错误的结论。张维迎对世界经济史整个过程的错误解读所造成的严重性甚至高于对产业政策的误读。但这些错误相互关联,因此值得论述。

日前(编者注:指2016年),张维迎和林毅夫就产业政策展开了争论,这引起了我的兴趣。我先拜读了林毅夫对产业政策论述的文章,然后看了张维迎所著的《林毅夫在产业政策问题上的四个错误》。我惊讶地发现张维迎对英美历史存在误读,比如他在文章中写道:

“人类历史上真正的经济增长奇迹应该是英国和美国。由于工业革命,英国从一个边陲岛国成为人类现代文明的引领者。美国则从一个南北战争之前80%以上人口都在农村的农业国家,在三十年后的1890年成为世界第一大工业国。”

因为英美历史与产业政策相关,所以我特借此文澄清张维迎对英美历史的误读。

首先,他的“英国工业革命前是一个边陲岛国”的说法违背史实。事实上,英国在工业革命之前就已是欧洲(或许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英国当时唯一的潜在替代者大清帝国正走下坡路。

工业革命前近一个世纪以来的世界范围内的战争,英国是所向披靡,不仅在欧洲战胜了法国,而且在海外夺取了印度、加勒比海和北美洲,这帮助其在工业革命前成为最大的帝国——日不落帝国。日不落帝国包括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以及非洲大部分地区。大英帝国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帝国。张维迎将世界上最大的帝国称之为“边陲岛国”,不能不令人惊讶。

其次,美国内战后借助史无前例的经济增长速度超越英国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并不是奇迹。美国崛起成为世界经济霸是依靠劳动力和资本的巨大积累。

1860至1890年期间,受大规模移民的刺激,美国人口几乎翻了一番,从3180万升至6330万,英国人口则仅增长30%。1860年,美国人口只高于英国人口三百万;1890年,美国人口则高于英国人口2600万——美国人口从英国人口的1.10倍升至1.69倍。

同时,美国固定投资占GDP比重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前经济超级大国——英国以前所达到的任何水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英国单年固定投资占GDP比重的最高数据仅为10.6%,美国的最高数据则为21.8%。正如安格斯·麦迪森(Angus Maddison)总结道:

“从1890年至1950年的六十年间,美国国内投资率增速是英国的近两倍。1890年,美国人均资本存量水平是英国的两倍,也高于世界其他所有国家。这帮助美国对所有其他国家保持压倒性的优势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初。”

1860年至1890年,美国GDP从低于英国的约20%到高于英国的30%,一小部分原因是由于美国略微缩小了与英国的人均GDP差距,从约30%降为约20%,但最根本的原因是依靠资本和劳动力的巨大积累。

英国和美国实现快速增长并非依靠自由市场

英国和美国在其各自成为世经济霸主期间实现经济增长的政策是依靠政府的大量干预,而非“自由市场”。

英国崛起成为世界经济霸主期间的特点是依靠巨额的政府借贷和支出——主要是为建立世界最大的帝国而发动的战争的融资。1763年,英国政府债务占GDP比重达超过150%;1815年,这一比重甚至超过250%。

美国崛起成为世界霸主期间利用政府干预手段建立了世界上最具保护主义色彩的关税制度之一。这些高额的关税是为保护美国北部各州的工业发展而刻意设计的。

美国关税保护主义始于《美国1789年关税法》。从关税法制定到南北战争爆发的七十一年间,由于美国南部各州没有实现工业化,所以其不在意关税保护,而美国北部各州实现了工业化,所以其在意关税保护,这种矛盾使得美国关税出现某种程度的波动。但自北部赢得内战后,其利益便与征收高额贸易关税挂勾。截至1870年,美国进口关税年均增长45%,到1910年一直保持在27%以上。

如果说英国崛起成为世界经济霸主靠的是大量的政府借贷,那么美国通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崛起成为世界经济霸主则是依靠政府建立的关税墙,而非自由市场。

西方增长模式

从经济增长原因到经济结果看,如果照搬西方经济增长模式,将会使中国永远落后于发达经济体。

数据显示,英国/美国经济模式是数个世纪以来持续放缓。从1900年至2015年,美国人均GDP年均仅增长1.9%,英国则为1.5%。不过,如果从十九世纪算起,结果相差更大。很明显,英国/美国十九世纪的人均GDP年均增长率甚至比二十世纪和二十一世纪更慢——从1820年至2015年,美国人均GDP年均增长1.7%,英国则为1.4%。

中国部分媒体有时呈现的“西方经济体过去持续快速增长,仅仅是现在放缓”的说法是完全错误的。以1995年至2015过去20年为例,美国人均GDP年均增长1.4%,仅略微低于其长期平均水平;英国这一数据为1.7%,略高于其长期平均水平。美国和英国变得更为发达时,其人均GDP增速并没呈显著放缓趋势,而且其人均GDP增速显著低于中国当前的水平。

因为美国/英国增长模式造成了非常低的增长率,如果中国采用这样的西方模式,那么中国将同样如此。这意味着,中国放弃数年后成为高收入经济体的可能性,中国可能永远不会追上西方生活水平。如果中国放弃帮助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帮助中国实现比美国或者英国经济增速快数倍的经济模式,那么这样的政策将是荒谬的。

美国的真实历史

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超越英国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的方法已经在上文分析过了,这种方法同样帮助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崛起成为真正的经济霸主。拙著《一盘大棋?中国新命运解析》对于这些事实已有说细的论述,所以在此仅概述几个关键点:

“在1939至1945年,美国GDP增长91%——年均增长率达到11%。在1939至1944年(战争结束前的最后一个完整年度),美国经济年均增长14%——这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主要经济体在5年期间所取得的最快的经济增长速度……到1945年,尽管受到大萧条的干预,美国经济规模仍比其1929年经济规模翻了一番。因此,我们可以断言,帮助美国在二战后成为全球经济霸主是二战时期的美国经济发展。

这再次表明,推动美国经济出现史无前例增长速度的是庞大的政府支出:在1938至1945年间,美国居民消费增长30%,私人投资增长12%,但美国政府支出增长553%。以1937年美元价格计算,在1938—1945年间(美国经济史上增速最快的时期),美国GDP增长的82%由政府支出贡献……

结果是,美国政府基本上取代了私营企业,成为驱动固定投资的主要力量:到1943年,美国83%的固定投资是由政府实施。因此,事实是,美国经济史上增长最快速的时期,即确立它无可争议的经济超级大国地位的时期,经济增长是由国家投资而非私营企业拉动的。

总之,美国确立其无与伦比的国际经济主导地位,以及美国历史上增长最快的时期——为美国最终在20世纪下半叶崛起成为经济超级大国奠定了基础——并不是由私营企业推动,而是在规模空前的政府支出热潮下得以实现!正是这只‘看得见’的手,而非‘看不见’的手促使美国登上世界经济霸主的宝座。”

政府产业政策

英国在十九世纪、美国在二十世纪,各自成为最大经济体和最大的工化业国家,是公认的事实。因此,对经济增长发展史的的误读或者缺乏了解必然会得出一个扭曲和错误的结论。张维迎对世界经济史整个过程的错误解读所造成的严重性甚至高于对产业政策的误读。但这些错误相互关联,因此值得论述。拙著《一盘大棋?中国新命运解析》也对这些实际问题进行了论述,因此在此仅摘录部分以作总结:

“正如《金融时报》首席经济评论员马丁·沃尔夫为英国萨塞克斯大学创新经济学教授马里亚纳·马祖卡托的经典研究著作《创业型政府》(The Entrepreneurial State)所写的书评指出:

创新取决于勇往直前的企业家精神。但是甘冒最大风险并做出最大突破的并不是私营企业,而是政府。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了Google搜索引擎算法的研究。苹果公司的早期资助来自美国政府所属的小企业投资公司。而且,使iPhone更加智能的互联网、无线网络,全球定位系统、微电子、触摸屏显示器、以及最新的SIRI语音助手等所有技术也是国家资助的……苹果公司将他们组合在一起,这一手干得很漂亮,但这也不过是他们收获了70年来政府始终扶持的创新的成果。

鉴于大规模研发成本很高,并且研发结果和所需时间充满不确定性,企业更倾向于采纳和改进经实践检验的现有技术,而不是热衷于拓展前沿技术,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在根本性创新方面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正如沃尔夫总结道:

为什么政府作用如此重要?答案在于基础科学创新所需的相关成本和时间跨度的巨大的不确定性。私营企业无法也不会承担这些成本,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们无法确定收获成果,部分原因则是因为这些成果目前为止取决于未来。

事实上,越具竞争力和越依赖金融驱动的经济体,越少私营企业愿意承担这样的风险……还有,私营企业无法创造互联网或全球定位系统。只有美国军方有资源这样做。”

因此,正如马祖卡托就苹果所作的详细分析:

“使乔布斯的iPhone如此‘智能’的互联网、地理信息系统、触摸屏显示器和最近的SIRI语音助手等所有技术都是政府资助的。这种蕴含着极大风险的慷慨投资绝不会因‘风险资本家’或者‘车库创业者们’的存在而出现。是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促成了这些创新的发生。假如我们坐等市场或企业靠自己的力量去做这件事,而政府只是袖手旁观,仅提供基础服务,创新就不可能发生。”

同样地,林毅夫2012年笼统地谈到了美国在研发领域的全面领先问题:

“目前就美国产业政策的必要性进行的讨论并没有改变美国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在最近几十年来在行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个事实。政府干预措施包括将巨额公共资金投入国防相关性采购或将其用作研发经费,此项举措将在整个经济系统内产生强大的溢出效应。”

林毅夫还从定量角度分析道:

“联邦政府在全部研发经费中所占的份额,在1930年仅为16%,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几十年里保持在50%—66%之间。经济学家常建指出:‘美国在计算机、航天和互联网等行业仍保持国际优势,尽管其总体技术领先水平正在下降。如果没有联邦政府对国防相关性研发活动的投入,上述行业都是不存在的。’政府的支持对医疗等其他重要经济行业的发展也非常重要:政府对国立卫生研究院的公共投资在相当程度上扶持了生物技术机构的研发活动,这对美国保持其在该行业的领先地位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我为何要澄清张维迎对英美历史的误读?

因此,有必要问,为何张维迎会犯这样令人惊讶的错误——将工业革命前就已成为世界最大帝国,也可能是世界最强大国家的英国称之为“边陲岛国”?他也为何没有提及美国是依靠资本和劳动力的巨大积累,以及政府强制推行的关税壁垒保护才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体?

这是因为如果事实与理论不一致,只有在两种方法中采取一种方法应对。首先,正确的方法就需要以中国名言“实事求是”和科学精神为依据,如果理论和事实不一致,那么理论就必须被抛弃,因为其是错误的;其次是拒绝科学,如果事实和理论不符,那么事实就必须被忽略。尽管这种方法证明,理论是错误的。但对过去两个世纪以来世界史上两个占据主导地位的经济体缺乏认识或者存在误读,是试图忽略事实以支持错误理论的一个极端例子。

这个问题非常严重。如果在大学研讨会上试图为错误的理论辩护而压制事实,最多是损害学生获取知识;如果在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政策制定过程中为错误的理论辩护而压制事实,那么将会危及13亿人的生活,中国的民族复兴也会因此遭受严重的挫折。

(作者系英国伦敦经济与商业政策署前署长;来源:“底线思维”微信公号)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13
0
0
0
2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