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秒怂的背后,释放出一个重大信号!

作者:燕梳楼 来源:燕梳楼 2021-04-24 605

特斯拉秒怂的背后,释放出一个重大信号!

燕梳楼

  特斯拉已经引发全民声讨。

  从郑州的强硬到上海的抓人,从“不会妥协”到“深夜道歉”,从“不公布事故前行车数据”到“积极配合监管调查”,特斯拉的脸已经被左右开弓打了好多次。

  可以说,从没有一起舆情事件会在短短两天引发官媒和中央政法委、中纪委、市监总局等集体下场,批的批,劝的劝,管的管。

  傲慢的特斯拉,终于被按下梗着的头颅。

  过程就不再说了,今天主要从专业角度,谈谈此起事件的教训与思考。

  研究舆情的都知道,少有舆情是孤立存在的。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舆情也不是一夜就出现的。

  比如张*丹事件,背后其实是公众对于保险行业长期诟病的一个发泄口。同样,特斯拉这几年事故频出,导致大量投诉积压成山,已经让公众的不满情绪达到了一个临界点。

  躲过了3.15,终究没躲过4.19。终于在魔都车展T恤女孩大闹特斯拉之后,如山洪般瞬间爆发,让特斯拉彻底翻车。

  简单复盘,至少有以下五点,教训深刻。

  第一,特斯拉错判了形势。

  很长一段时间,外资企业在中国都享受着一些“特殊”的政策,以及地方政府过度的“保护”。

  这也养成了他们有恃无恐,肆意妄为的思维定势。但他们特别是那位中国女高管,显然大意了,忘了中美关系已转向平等对话阶段。

  此次央媒亲自下场炮轰,中纪委罕见发声,传递出一个明显的信号:

  外企的“超国民待遇”将一去不返!

  只要在中国的土地上,无论是中企还是外企,都要尊重的中国的法律,尊重中国的市场,尊重中国的消费者。

  中外企业一视同仁,即使在上海,即使是超级工厂,也不应该享有特权。

  中国政府,有责任保护这片土地上的所有企业,更有责任保护好这片土地上所有的消费者!

  减配,加价,歧视,有些外资企业该改改这些老毛病了。新一代的中国消费者不吃这一套,你们更没有资格这样居高临下的同中国人这样讲话。

  无疑,特斯拉的傲慢,不仅触怒了消费者,也触及了中国政府的底线。

  大事讲政治,中事看影响,小事凭关系。

  显然,特斯拉错判了形势。

  第二,监管缩手缩脚。

  此次事件,从事故发生到激烈维权,监管虽然3次出面,但似乎特斯拉并不买帐。

  对于女车主提出的“调取事故前30分钟行车记录数据”,特斯拉始终拒绝提供。直到市场监管总局和中消协亲自下场,特斯拉方面才“被迫”同意配合。

  难道,监管不应该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吗?

  车是我们的车,我想了解我事故前30分钟的数据,这个诉求叫“不合理”?

  一个人说刹车失灵,有可能是个案。一群人说刹车失灵,那肯定质量有问题。这么简单的道理,监管为何不能强势出击?

  唯一的解释就是投鼠忌器。

  因为特斯拉是在中美贸易摩擦之后进入中国市场的,虽然其在美国已到了濒临绝境的地步,进入中国市场也在某种程度上挽救了马斯克。

  但这种特殊时期进入中国投资,仍然带着某种政治象征意味。

  这让地方性的监管部门,很难把握尺度监管,也进一步助长了特斯拉的骄纵。

  毕竟,破坏地方营商环境的帽子,监管也担不起。

  直到中纪委发声之后,市监总局才跑步入场。

  第三,地方政府用力过猛。

  很长一段时间,招商引资都是各地政府的主要任务。

  这就很容易导致对于一些外资、合资公司过分迁就和纵容的问题。买办思维没有错,但不能当滥好人,更不能充当保护伞,什么事都要帮企业摆平。

  不能为了一块骨头,丢了骨气。

  特斯拉超级工厂落户上海,上海自然要为这样的跨国企业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当时就有多部门联合特事特办,去年女高管陶某还获选“市劳动模范”。

  不知道这个劳动模范有多少照顾的成分?

  服务好企业没问题,但不代表就要给“超国民待遇”,就可以损害自己同胞的利益,任其胡作非为。

  否则就会引火烧身,被人诟病。

  比如这次上海警方对于维权女孩的拘留5天治安处罚决定,在中央政法委和中纪委发声之后,就显得很尴尬。

  这人放还是不放?

  虽然我们不提倡这种简单粗暴的“闹场”式维权,但我们也反对简单粗暴的对待消费者行为。

  网络疯传的那张两名彪形大汉,粗暴对待一个弱女子的图片,是对消费者的一种耻辱。

  如果这女孩有罪,那么这两名工作人员该怎么处理?

  我也看到一些人痛心疾首,说严重损害了上海国际大都市形象云云,这是什么屁话,形象是靠自尊自强换来的,不是靠遮羞布盖住的。

  消费者没有义务“以大局为重”,更没有义务以生命为代价成全特斯拉。

  推进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和谐共荣,才是政府的发力点。

  相信此次事件,也为其它地方敲响了警钟。

  第四,消费者维权体系苍白。

  广州的特斯拉17号发生事故,导致一名乘客当场死亡。

  就在同一时间,美国得州休斯顿也发生了一起特斯拉撞车致死事故。美国是怎么做的呢,第一时间成立由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为主的调查组,启动对特斯拉的全面调查。

  两则新闻放在一块比较,就会发现监管思维的不同。

  我们车主维权,第一时间要做的是先把人抓起来。而美国则是第一时间启动对涉事企业的调查,对消费者生命负责。

  一个是企业优先,一个是消费者优先。

  一个是对特斯拉负责,一个是对消费者负责。

  更值得反思的是苍白无力的维权机制,为何总把消费者逼到车顶?

  刹车失灵,是女车主重力太轻;车辆失控撞进了厕所,是“地板太滑了”;充电自燃,甩锅给国家电网说“电量过大”。

  在特斯拉这里,你听不到“我有问题”,更不可能让他们低头认错。

  此次特斯拉虽然被迫道歉,但道歉的诚意能有多少?

  当然,就像新华社所说的那样,不管是企业还是消费者,都要在法治的框架内解决问题。

  消费者权利受到侵犯,就要拿企业是问,如果企业正常经营行为受到过激维权破坏,就将消费者绳之以法。

  这是公平的,不能因为是外资企业就想当然的享受“超国民待遇”。

  此次国家多部门集体出手当头“棒喝”,不知道能不能让特斯拉清醒一点?

  你的市场是中国消费者给的,当然也能拿回来。

  第五,缺乏敬畏之心。

  T恤女孩大闹特斯拉发生后,其全球副总裁陶某发声强硬:

  “我们没有办法妥协,就是一个新产品发展必经的一个过程”;

  “我们自己的调研显示,90%的客户都愿意再次选择特斯拉”;

  “对不合理诉求不妥协,同样是我们的态度”。

  “我们不会砸大量的广告费用去做公关”。

  什么意思?

  你没有办法妥协,那就是让我们向你妥协呗?

  我真是不明白,她的底气从哪来。

  这些事故频出的车主,就活该成为你们产品发展过程中的牺牲品?

  90%愿意再次选择,就意味着可以忽视剩下10%的感受甚至生命?

  客户要求提供事故发生前30分钟行车数据,是无理诉求?

  不花广告做公关,媒体才故意黑你?

  如此无视中国消费者的感受和诉求,甚至要置中国法律法规之上,这种傲慢彻底激怒了消费者,也触碰了政府的底线。

  不能因为中国好说话,就拿美国的傲慢来应对中国式维权和中国式舆情,企业发展有过程,但对消费者来说不应该容忍有瑕疵,毕竟每一辆车背后都是人命关天。

  消费者不是小白鼠,更不是沉默的小白鼠。

  企业的底气,应该来自于产品的硬气。

  最后说几点感慨吧。

  第一,尊重媒体。

  相信特斯拉有地方政府站台,肯定也具备强大的删帖能力,特别是陶副总裁还是媒体出身,搞定媒体应该不是难事。

  但问题出也就出在这儿。正是因为盲目自信,以为自己有资源,就不需要讲策略了,甚至对媒体充满敌意,所以才导致一边倒的被媒体围攻。

  第二,学会闭嘴。

  我们用30年学会说话,用50年学会闭嘴。

  千万不要自我加戏,以为自己无所不能呼风唤雨,其实你就是一个职业经理人,言多必失。

  作为企业高管,最好不要冲在前面,否则只有万箭穿心的下场。

  公众关注的是情绪,而不是真相。

  第三,不能惹女人。

  无论是此前的奔驰女,还是最近的保险界张*丹,教育界的姚燕燕,或是这一次的特斯拉女,全是清一色的女同胞。

  写到这里你还看不出点什么吗?

  千万别惹女人,否则跟你没完。

  PS:

  就在刚刚,特斯拉公布刹车前1分钟行车数据,显得自己很“无辜”。但更多专家认为,硬件只是一方面,还要结合更多的调查互相印证,才能证明谁在“撒谎”。就在结果公布的前一天,江苏常州再曝特斯拉“刹车失灵”导致的严重事故。

  难怪有网友戏谑说,不买特斯拉会死吗,买了特斯拉就不一定了。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5
0
1
0
0
2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