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以为把自己打扮成受害者,就能逃避侵略战争罪责?

作者:后沙 来源:后沙 2020-08-16 535

日本以为把自己打扮成受害者,就能逃避侵略战争罪责?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宣读“终战诏书”,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到今天刚好是75周年,日本官方举行了纪念仪式,并进行电视和网络转播。由于受疫情影响,只有540人参加,只有以往人数十分之一。

  日本天皇德仁在讲话中,对过去的历史表示“刻意反省”,希望战争灾难不再重演,为世界和平与日本的进一步发展而祈祷,并呼吁共同携手,战胜疫情……

  首相安倍晋三在发言中称,战后七十五年时间,日本一直走和平道路,发誓不让战争恐怖再次发生,日本政府将继续信守承诺……

  在天皇、首相讲这些话的同时,日本环境大臣小泉进一郎、文部科学大臣萩生田光一等4名内阁成员前往靖国神社进行参拜,这是四年来首度有内阁成员在815当天进行这类活动,引发热议。

  安倍晋三自己虽然不去参拜,但委托特别助理高鸟修一前往靖国神社代为奉纳祭祀费(玉串料)。也就是说,日本首相对战争罪责的错误认知并没有改变,只是在中韩等国压力下,选择了低调态度。

  年年说“深刻反省”,那日本到底是在反省什么?反省“大东亚共荣圈”没建立起来?对比德国一再向欧洲受害国忏悔认罪,日本对罪责的态度总是模模糊糊,想以“认错”来代替“认罪”。

  这几年,日本通过大量的宣传投入,在舆论场上日本都快被说成是二战的受害者了,不是日本要向谁道歉,而是美国要为投放原子弹道歉。

  日本侵略战争罪责是永远无法逃避的,这一点日本当局心知肚明。然而,通过利用“唯一的核武器受害国”这个身份来个“乾坤大挪移”,仿佛就能转移大家的视线。

  2017年12月10日,85岁的广岛核爆日裔幸存者节子·瑟洛(Setsuko Thurlow)还作为“国际废除核武器运动”(ICAN)倡议者,与该组织主席费恩(Beatrice Fihn)一起在挪威奥斯陆领取了和平奖。

  她在颁奖大会上演讲,简直就是一份批判书、一份喊冤书,导致英国、美国、法国驻奥斯陆大使集体退场抗议,颁奖礼变成一场闹剧。

  她的主要演讲内容:

  一、核大国在破坏禁核运动;

  二、没有一个民族经历过日本民族遭受过的巨大苦难;

  三、拥核国家是罪犯,受核保护的国家是共犯;

  四、核武不会让我们变得安全。

  演讲稿并不是她创作的,她只是一名被选中的朗读者。如果说欧美反核圣母是带着一种幻想,那么日本极力推动这项工作,则带有政治目的。

  日本这几年“受害者”人设全球推送,在舆论场上对青年一代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8月12日,英国民意调查机构YouGov数据显示,有超过34%美国人认为,华盛顿应当就1945年对日本进行核轰炸问题向日本道歉,其中18-24岁青年人比例达到52%。

  而美国由于当下的政治需要(美日军事同盟)对日本悄悄歪曲二战历史的行为一直睁一眼,闭一眼,以极不负责任的态度纵容日本右翼势力。

  2015年核爆70周年纪念日上,奥巴马作为美国总统还首次跑到日本献花默哀。奥巴马还扔下一句:对错,由历史来检验。

  历史不是已经做出结论了吗?无论在法律上,道德上,日本都是个罪大恶极的侵略者。所谓“历史检验”,不就是暗示日本人搞“历史翻案”吗?

  日本扮演受害人的悲情角色,但比起它们在侵华战争期间所犯下的罪行,咎由自取的原子弹的伤害算得了什么?

  你没造这种孽,你会受这种罪?

  光说受害,不说造孽,日本在“反核”这面政治正确大旗掩护下,一直进行颠倒是非黑白的舆论轰炸,不少人受其影响,连思考能力都丧失了,深深地陷入对日本的同情之中。

  815当天,安倍晋三还说:在这一次战争中,我国损失了300万人以上的生命。在战争结束75年后,我们没有忘记,我们的和平与繁荣建立在战争阵亡者的牺牲之上。

  这些话与“日本是原子弹唯一受害者”宣传是相互响应的,其实就是在用悲情来掩盖罪行。

  战败后的日本立国政治基础是:“和平宪法”+“无核三原则”(不拥有,不制造,不引进)

  但日本在经济腾飞后,一再努力推动“修宪”和解除“核约束”,美国作为“和平宪法”起草人,却不闻不问。

  2009年,日本航空自卫队高官,右翼代表人物田母神俊雄,公开主张用原子弹报复美国,还把侵华战争祸首说成是蒋介石,把珍珠港事件说成是美国的“苦肉计”,总之,日本才是真正受害人。

  田母神俊雄敢如此猖狂,是因为它在日本有一定民意基础和政治基础,像麻生太郎、中川昭一、西村真悟等政要都与之响应,安倍也不反驳。

  虽然田母神俊雄无法成为政治主流,但说明在日本有一部分军国主义势力存在报复美国的念头。美国如果再一味纵容,日本一定会“报答”它。

  “和平宪法”与“无核三原则”是紧密关联的,任何一个被破坏,另一个也必定改变。只有日本深刻认识自己战争责任,和平基础才会存在,可是,当日本认为自己是战争“受害者”,并得到国际上某些人同情时,它就会心安理得去“修宪”,去拥核。

  原子弹下无冤魂

  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是一场全国上下,不分男女老幼皆有参与的战争,至于将平民与军国主义者区分开,那是战后改造日本的需要。

  在战时,对日本本土的轰炸并不会对此加以区分,原子弹只是一种手段选择,它会导致多少日本人死亡?并不是战争要考虑的问题。美国当时要考虑的是轰炸哪几座日本城市?

  反过来看,如果日本先拥有原子弹,它会毫不犹豫地扔向中国或者美国,别看它现在装作可怜兮兮的。

  负责原子弹研究计划(曼哈顿计划)的奥本海默等科学家代表建议,应立即使用原子弹对付日本人,而且不要对日本人发出任何警告。

  美国军方认为轰炸目标最好为地形平坦的日本大城市,以确保杀伤力充分展现,必须扔到日本人头上。英国首相丘吉尔也支持马上投入使用,至于时间和地点,决定权由杜鲁门掌握。

  1945年7月16日凌晨,第一颗原子弹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空军基地的沙漠地区爆炸成功,威力相当于1500—2000吨TNT炸药。

  美国陆军部长史汀生17号便飞往波茨坦向正在出席会议的总统杜鲁门当面汇报。

  7月24日,杜鲁门拐弯抹角地向斯大林透露,美国拥有了一种破坏力极强的新武器,斯大林只是淡淡地表示很高兴,并建议用来对付日本。

  而斯大林一回到住地,就急电莫斯科要加速苏联核计划,电力不足就断掉企业、居民用电,伐木工不够,派坦克师去帮忙……

  杜鲁门、史汀生、马歇尔、阿诺德(空军负责人)四人进行详细商讨,确定了轰炸时间及打击目标顺序,7月25日,华盛顿下达了投掷原子弹的命令。

  投弹任务交由斯波茨将军率领的空军战略大队执行。

  第20航空队,509混合大队应于1945年8月3日后,在气候许可条件下,立即对下列目标投掷特种炸弹:广岛,小仓,新泻,长崎。

  命令副本给麦克阿瑟和尼米兹将军各发一份。

  8月6日,杜鲁门在“奥古斯大号”军舰与随从共进午餐时,格雷姆上尉送来了史汀生密电。

  “华盛顿时间8月5日下午七时十五分,大型炸弹投于广岛,初步报告表明,轰炸完全成功,比试验效果更加显著。”

  几分钟后,另一份汇报数据的电报也送到杜鲁门手中。杜鲁门跑到军官餐厅,激动地对一头雾水的海军将领们宣布了原子弹轰炸成功消息。

  三天时间内,日本却没有动静,8月9日投下了第二颗原子弹,飞机到达小仓上空时,阴云蔽天,而新泻路途太远,油料不够。

  只好飞到长崎试试,长崎天气也不好,但云雾中却散出了一条大缝,能肉眼看到地面桥梁,于是长崎也挨了一颗。

  同日,苏联红军从东西两面进军,准备歼灭日本关东军主力。

  8月10日上午,日本向瑞士和瑞典发出致美、苏、中、英照会。说了一大堆,最后附个谅解,希望保留天皇制。

  苏军还在推进,莫洛托夫外长告诉美国大使哈里曼,将来的盟军的驻日最高统帅应由两人组成,一位是麦克阿瑟将军、一位是华西烈夫斯基元帅。美国不同意,最后美苏谈妥,只设麦克阿瑟一名统帅,另成立一个咨询委员会。

  盟军原计划占领日本后,跟德国一样,由四国共管,对日本一切重大事务,四国都有一票否决权,但该方案最终没有真正实现。

  美国出于独占日本的私心,包庇了一些战犯用来对付日本左翼力量,甚至收留了731部队的技术骨干,给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留出了土壤。

  以日军罪行,当年别说两颗原子弹,就算四颗也不过份。

  修宪、拥核、军队正常化、海外派兵……才是日本人扮演受害人角色博同情的真实目的。

  日本不愿正视历史,反而用“原子弹受害者”来到处制造舆论,这种出发点根本是错的,丝毫没有真正的和解态度。

  日本以为抱着美国大腿,就有颠覆历史的操作空间,血淋淋的历史,怎么可能敲敲键盘就能改变?

  方向走错了,那么终点必将是毁灭,那些精日分子也一样不会有下场。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1
0
0
3
1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