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致敬的战“疫”英雄|他们,闻令即动挑重担

作者:佚名 来源:新华网 2020-03-23 1546

  “在武汉的日子,每天都像在打仗。”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武汉泰康同济医院感染四科副主任阿依努尔说,等到将来战“疫”胜利那天,自己最大的心愿就是好好看看这座美丽的城市。

  无暇欣赏江城美景的,远不止这位50岁的维吾尔族女军医。近两个月来,4000余名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牢记人民军队宗旨,闻令即动,勇挑重担,敢打硬仗,成为这座英雄城市抗疫大军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人民军队坚决贯彻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近平主席决策部署,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在疫情防控战场上发起一次次冲锋。从荆楚大地到长城内外,全军一万余名医护人员全力投入抗疫一线救治。

  他们,又一次为八一军旗增添光彩!

  他们,又一次为党和人民立下战功!

  “是军人,就要随时上战场!”

  这个春节,宋彩萍和儿子相拥的画面,又一次感动网友。

  5年前,从非洲抗击埃博拉病毒归来的宋彩萍,和儿子紧紧相拥的照片令无数人动容。出征前,她对11岁的儿子说:“在那个美丽的地方,有人生病了,需要妈妈这样的医护人员去给他们看病。”

  5年后的除夕,宋彩萍再次闻令即动,向“疫”而行。

  “1月24日中午,我正在值班查房,接到了支援武汉的命令。”宋彩萍立即回家准备行装。

  背上行囊,她匆忙从桌上拿起一只鸡翅,算是吃了年夜饭。

  送行的人群中,5年前还依偎在妈妈怀里的儿子,紧紧把妈妈搂在怀里。

  面对已高出自己一头、长成半大小伙子的儿子,宋彩萍无法像上次那样“编造”“谎言”。她坚定而又歉疚地说:“妈妈是军人,是军人就要随时上战场!”

  在火神山医院的日日夜夜,这名来自陆军军医大学的护理专家和战友们分秒必争,奋力抢救每一名病人。

  “生死关头,必须争分夺秒!”火神山医院重症医学一科主任张西京来自空军军医大学,在ICU病房工作20多年,早已习惯与死神“抢人”的读秒节奏。

  迅速穿戴防护装备,冲入病房,快速抢救……脚步匆匆、争分夺秒,是张西京的常态。

  快速诱导气管插管、有创辅助通气……一名呼吸衰竭的重症患者被医护人员从死神手中抢回。病例总结时,张西京提高嗓门:“我们还可以再快一点!”

  一名心脏支架植入术后的新冠肺炎患者,突然口鼻腔出血,凝血功能出现异常,生命垂危。张西京果断拍板:停掉抗凝药物,注射血浆,补充维生素K。

  张西京说:“抢抓第一时间,我们就先胜一局。”几个小时后,患者转危为安。

  “哪怕睡觉,他都睡不踏实。”同是学医的妻子王曦心心疼不已。丈夫挨床就“秒睡”,却又睡得很轻。无论何时,医院给他打电话,响不过三声他就一定会接听。

  在火神山医院,张西京更是“秒接”电话——查房、会诊、讨论病例,协调、开会、看现场、总结……只要有事,他总会立即赶到。

  “穿上军装,就要敢于冲锋陷阵!”

  毛青没想到,自己在病房里说的一段重庆话,竟热传网络。

  这位来自陆军军医大学的火神山医院综合科主任,一直战斗在一线。他参加过抗击“非典”和埃博拉,阻击过禽流感,与高危污染物、烈性病毒打了30多年交道。

  那天,毛青查房,听说一位老婆婆不吃饭,便开导她:“不吃饭就没营养了,怎么回去遛你的小狗狗!”“我明天再来看你,要看到你笑啊!”……

  这个场景,被同一病房的老婆婆外孙女用手机录了下来发到网上。毛青对患者的关爱,让无数网友点赞。有网友留言:“这是我听过的最好听的重庆话。”

  56岁,36年党龄,40年军龄。毛青说,自己得配得上写进履历里的每一个数字,对得起共产党员、军人、军医这几个身份。

  除夕夜,接到出征命令,毛青就像一位战士听到冲锋号。“穿上军装,就要敢于冲锋陷阵!”他说。

  “他永远不知疲倦。”同事李琦说,“有一次,我和他忙到凌晨1点,从火神山医院回到宿舍,刚进门,他又赶往金银潭医院,直到凌晨5点才回来,休息了两个小时,又去火神山医院……”

  在抗疫战斗中,每一名奋战在一线的解放军指战员,都像毛青一样忘我拼搏。

  自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被确定为北京市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定点收治医院以来,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苑鑫一直处于紧张的“战斗”中。

  “苑医生,37床血氧饱和度急速下降、呼吸困难。”刚从隔离病房出来的苑鑫,闻讯又迅速穿上防护服,再次进入病房。

  在呼吸重症医学领域摸爬滚打15年的苑鑫,迅速组织团队调整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紧急抢救。

  两个多小时后,患者病情逐渐平稳。此时,苑鑫已浑身湿透。然而,她还不放心。为确保患者平稳度过危险期,她又在病房坚守了一夜。

  两个多月来,围绕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目标,苑鑫从分子、细胞、功能等多个层面,收集患者预警信息,科学研判病情,果断施救,抢占先机,挽救了多名危重症患者的生命。

  “微笑有多美,明天就多美!”

  “大爷,答应我,一定要坚强。只有您康复出院,才能好好照顾阿姨……”

  强忍着泪水,47岁的陈静反复叮嘱,为75岁的患者鼓劲。

  几天前,老人呼吸窘迫,病情加重。火神山医院重症医学一科护士长陈静和战友们紧急施救,把老人从生死边缘拉了回来。

  刚刚恢复自主呼吸,老人就急切地询问患病妻子的状况,要求尽快从重症监护室转到与妻子同一病房。

  为让老人安心治疗,陈静让普通病房的同事拍了一些他妻子的视频。那天,看着视频里的老伴,老人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那一刻,假如陈静没有戴口罩和护目镜,老人一定能看到她挂在脸上的美丽笑容。

  陈静的笑容,被誉为“最美窗口笑脸”。许多患者记住了她的微笑,也记住了她的一句话:“微笑有多美,明天就多美!”

  6年前,在抗击埃博拉疫情的日子里,陈静将微笑带到了遥远的利比里亚;两年前,她的笑容伴随和平方舟医院船的航迹,传给无数异国的病患……

  如今,这位来自海军军医大学的白衣战士,将笑容带到了火神山医院。虽然因为戴有口罩,患者看不见她的笑容,却能从她充满笑意的眼神里,感受到爱的力量。

  在战“疫”的日子里,还有许多陈静这样的军队医护工作者,给患者带去一个个微笑,带给他们战胜疫魔的希望和力量。

  轻盈的脚步、温柔的语调、灿烂的笑容……这是57岁的江晓静在人们心中的印象。面对疫情,这位中部战区总医院抗击疫情医疗专家组组长带领战友们始终冲锋在一线。

  抗疫“战斗”打响至今,江晓静带领团队做了大量细致的临床观察分析工作。她夜里查房后干脆直接在办公室休息,凌晨时分还在微信群里跟进了解患者病情……

  护士长周勤说,江晓静是个“超人”,干起活来不知疲倦。

  作为传染病专家,江晓静常常告诫医护人员:“即便戴着两层手套,紧握患者的手也能传递温暖和力量。”

  春天来了,樱花盛开。江晓静和她的战友们,正在和英雄的人民一起,迎来胜利的曙光!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