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遭遇强势企业

作者:刘仰 来源:红色文化网 2013-05-02 184

    单位同事要采访一位女性,事情却很不顺利。这位女性几年前在北京的一家企业上班,但是,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前不久,她怀孕了,单位便辞退了她。为了对企业的行为表示不满,她依然每天去企业“上班”。企业没有把她赶走,但不安排工作,也不发工资。她想寻求社会的帮助,通过法律援助中心同原来工作的企业讲理。我单位的编导想就她的遭遇拍一个节目,呼吁社会关注。但是,她只想说这件事,不想露脸,不想暴露她工作企业的名字,因为她怕得罪企业,最终失去重回企业工作的机会。
    这名妇女的遭遇在当今中国有一定的代表性。很多中国人没有足够的财产,却有稳定的花费以及意外的开销,还有对未来的憧憬。这一切的基础是一份工作。除了公务员之外,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工作是与企业的关系。由于各种原因,工作并不稳定,收入并不理想,前途也不明朗。然而,不得不支付的开销如同对未来的向往,从来没有停止的时候。因此,无数的中国人生活在焦虑之中,这种焦虑使人们对很多事物感到不满。那么,造成这种焦虑的原因究竟在哪里?回答这个问题并不容易,本文只简单指出造成焦虑诸多原因中的一个。
    计划经济时代,人们也有焦虑。但是,计划经济时代的焦虑和如今的焦虑是不一样的。改革开放的目的之一就是解决计划经济下的弊病和焦虑,于是,我们开始采取另一种与计划经济不同的方式。有一种简单的观点以为,只要抛弃计划经济的方式,全部旧的焦虑就会解决,而且,心目中美好的一切就会到来。之所以说这种思维是简单化,是因为这种思维没有对改变计划经济方式之后的社会有足够的心理、思想和理论准备。因此,当改变之后出现新的焦虑时,很多人对于新焦虑的来源判断不清。加上某些专家和利益集团的混淆视听,企图混水摸鱼,新焦虑与旧制度间常常出现人为的“冤案”。
    改革开放三十年后,中国人新出现的焦虑,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来自企业,其中既有国有企业,也有私人企业。其实只要看一看世界就会发现,如今很多中国人的焦虑,与发达国家百姓的焦虑很像。某种程度上说,随着世界一体化的进程,世界各地人们的焦虑渐渐变得“一体化”了。其中一个典型的焦虑就是工作岗位、工作收入,就是个人与企业的关系。
    前不久,德国发生了一件事情,一个超市的收银员因几块钱的账目差错,被老板开除,结果引起德国全社会的大讨论,足以见得这种事情在经济发达的德国也是令人瞩目的。几年前,世界500强之一的沃尔玛在美国被告上法院,原因是,沃尔玛超市限制员工上厕所的次数和时间。最终,美国法院判决,员工有自由上厕所的权利。这样的“权利”居然要法院判决才能拥有,某种程度上说明,大型企业侵犯人们正当权利的现象已经不容忽视。因此,在美国社会有人指出,沃尔玛不允许成立工会,是造成企业侵犯员工利益的重要原因。然而,沃尔玛以及一大批在中国的外资、合资企业,有几个允许成立工会?美国有些人在求职简历上甚至标明:我反对工会。这是政治主张吗?不是,这是向强势企业的讨好和献媚,目的是在获得工作岗位的时候,比其他人更容易被企业录用。如今,在中国的一些外资、合资企业,试图组织工会的员工,被开除、被穿小鞋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当国内媒体报道指出,深圳的某企业对员工实施搜身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意识到,这种做法与沃尔玛限制员工上厕所的本质是一样的?为了企业的利益!
    面对强势企业和弱势员工的关系,如何保证员工的利益?人们很自然就会想到,应该借助政府的法律,工会的团结。但是,我要提醒大家,有没有意识到,一个来自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的理论思潮说:政府不应该管企业!这个思潮是一整套的理论,包括小政府、私有化,市场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等等。这些理论并非一无是处,但是,如果出现一面倒的状况,尤其是被某些利益团体操纵,导致只对利益团体有利的舆论趋势和政策倾向,社会后果就会很严重。当今中国社会,受到此种来自美国的政府和企业关系的理论影响,重企业不重员工的现象正越来越多。而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则把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说成是中国的制度、中国的传统,而丝毫不提它的美国榜样。
    面对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美国老百姓遭遇的损失和困境,相比法国来说可能要严重些,至少也差不多。但是,我们却奇怪地发现,法国已经爆发几次大规模的罢工和游行,而在美国,居然一次都没有出现过。为什么?因为美国近几十年来形成了一整套有利于企业的理论和制度,比方说,美国参加工会的人数,只占员工总数的15%左右,而法国等欧洲国家超过50%。这不是觉悟高低问题,而是政策导向问题。我们同样看到,不注重工会的现象在中国也很普遍。中国政府前几年颁布了一个旨在保护员工利益的新《劳动合同法》,遭到一些有影响的专家的批判。批判的理由无非是:重视了员工利益,会加重企业负担,不利于企业的市场竞争。如果我们对世界多一点了解,同样会发现,这种观点在美国已经畅行多年。
    如今的社会,每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几乎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企业。我们已不再用柔软的旧布头作婴儿尿布,而用企业生产的一次性尿布;母乳喂养也被故意冷落,奶瓶奶嘴奶粉都是企业生产的;除了在农村,我们吃的每一口饭,喝的每一口水,都是企业生产的;我们上学、看病,都是不可能避免的事情,但是,一种理论反复强调说,应该像美国一样,把这些事情都交给企业;直到死亡,殡仪馆、墓地、骨灰盒等等,都以企业赚钱的方式把守在我们无奈的必经之路上,连一个死人都不放过。……
    我们可以承认企业很重要,但是,面对与人们生活关系日益紧密的企业行为,有一种喧嚣尘上的理论却说,政府不该管企业,因为企业行为就是自然合理的市场竞争行为;当然,这里有一个政府监管问题,但是,在企业利益至上的观念下,多少政府的监管,已经成为对企业的庇护,成为企业打击竞争对手的工具?我们看到,一些庞大的企业已经占据市场的巨大份额,事实上已经承担了社会管理功能,但是,一些理论却说,企业只应该对利润负责。当我们意识到这些企业都是私营企业的时候,那么,对利润负责是对谁负责?企业一方面通过其参与社会管理的方式赚取利润,另一方面又不愿尽更多的社会义务和责任,这正是中国社会目前日益清晰的局面。而这个局面的出现,原因就在于,一些专家大力宣扬来自美国的一种神话,企业神话。而很多官员和百姓也像美国一样,被企业操纵的媒体洗脑后,接受了这个神话。
    这个时代的英雄都是成功的企业家,他们的英雄业绩全部都是在短时间里赚了多少钱。古代社会的英雄有一个起码的原则,就是保护了自己的人民,而现代企业英雄为了他的业绩,可以毫不犹豫地开除几千、几万名员工。像巴菲特这样的英雄,他的英雄业绩只是他个人账户上的数字,与他的社会责任已经毫无关系。理论的争论有时候只是一点点不同,但是,放大到全社会,一点点理论上的差异,就会造成迥异的社会现象。对于企业来说,社会责任和利润,哪一个更重要,理论上说起来很难有“二大于一”的明确结果。但是,在实际过程中,理论上一点点倾向性的差异,就会导致重大的偏差。如今的中国社会,在企业、政府、员工之间关系的问题上,已经太多地接受了美国社会的主流观念——把企业的利润放在最重要的神坛上。这样一种源自美国的主流观念,已经影响了中国各级政府的某些行为,甚至影响了很多普通中国人的观念。因此,我想提醒很多陷入当前焦虑的中国人:想一想,你的焦虑,有多少来自赚钱第一的观念和行为?从政府到企业到个人,赚钱第一的观念是如何变成了当今中国社会的主流?
    孔子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有道无道,很多时候,理论上的差异非常微小,而放大到全社会,有道无道的差别就会非常巨大。在我写最后这段话的时候,连续接到几个骚扰电话,都是推销股票和房子的电话。这些骚扰已经成为对人们日常生活的肆意侵犯,而他们堂而皇之的依据,不就是赚钱第一吗?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刘仰
刘仰
著名文化评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