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中央党校宋惠昌教授讲一个“怀旧”的故事

作者:云淡水暖 来源:红色文化网 2013-05-02 323
给中央党校宋惠昌教授讲一个“怀旧”的故事

云淡水暖


中央党校教授对“怀旧”深恶痛绝,在《北京日报》的“理论周刊”发表了一篇据说“宋教授对近年来社会上出现的今不如昔‘怀旧’情绪进行了深入剖析和猛烈批判,引起了理论界和有关方面的重视。”云云的宏文,叫做“宋惠昌:怎样看待当前社会中的‘怀旧’情绪”。

宋惠昌教授做出了以下的“看待”:

【这里所谈的“怀旧”情绪,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对过去的回忆和怀念,而是特指当前社会中出现的对社会现实的随意指责甚至不满而萌发的一种情绪,这是一种阻碍社会进步的消极的负面现象,
……
这种“怀旧”情绪,其表现形式比较复杂,对其性质不能一概而论,但是就其主流而言,则是对正在进行着的社会主义改革事业持怀疑态度,甚至有某种抵触情绪,在客观上是对新时期社会进步历史潮流的一种否定。其实质是对当前正在进行的社会变革实践的一种否定性评价。
……
有人哀叹: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那种朴素的社会风气再也不见了,人们对个人利益太重视、太计较了;由于思想观点趋向多元化,人们的分歧意见越来越难统一了;甚至有些人认为,当今社会极端个人主义思想泛滥,集体主义精神泯灭了;由于体制上的某些缺陷而孳生出了腐败现象,等等。这类“怀旧”的人认为,这些是改革造成的,是由于搞市场经济、民主和法治带来的结果。如果仅从现象上看,的确能够找出某些“根据”来为这些人的观点辩护;但是,如果深入研究事情的本质,就可以看出这些观点是肤浅的、片面的。因为改革的大趋势是向着更高文明层次前进的,所以,如果以改革的一些支流、细节末叶来否定改革事业本身,那就意味着要把社会拉向倒退。而这对中国人民来说,却是命运攸关的大事。】

宋惠昌教授的调子是很高的,把“怀旧”定性于先——“这是一种阻碍社会进步的消极的负面现象…其实质是对当前正在进行的社会变革实践的一种否定性评价。”,这个所谓“当前正在进行的社会变革”准确地说,应该指“改革”,“否定改革”是什么性质》请“怀旧”诸君自个儿掂量着办。

宋惠昌教授也并不避讳“极端个人主义思想泛滥,集体主义精神泯灭了”、“…孳生出了腐败现象”,恐怕还包括黄赌毒的复辟泛滥等等,但都轻轻划入“改革的一些支流、细节末叶”如果对“集体主义精神”、对无黄、无毒、无赌来一点“怀旧”,就有“否定改革事业本身”的大棒在等着,“怀旧”诸君还是要三思而行。

而宋惠昌教授说“改革的大趋势是向着更高文明层次前进的”,就是说,“极端个人主义思想泛滥,集体主义精神泯灭了”、“…孳生出了腐败现象”也好,黄赌毒、黑奴工、黑砖窑、12跳也罢,都不在宋教授的视野焦点之内,宋教授只看到“更高文明层次”就站在政治高地,可以对尚在“极端个人主义思想泛滥,集体主义精神泯灭了”、“…孳生出了腐败现象”也好,黄赌毒、黑奴工、黑砖窑、12跳中困惑的芸芸众生指指点点了。

为配合宋惠昌教授对“怀旧”的演绎:

【怀旧情绪,是人类的一种正常的心理活动和情感流露,是对逝去的岁月一种恨爱交加的情感;带有对现在的生活的一种不满足而失落的情绪】

草民找出来一个现实的例子,也是“怀旧”,但并非宋教授所说的“带有对现在的生活的一种不满足而失落的情绪”,而是一种“我胡汉三又回来了”的那种“怀旧”。

2006年08月21日的《新世纪周刊》有一篇报道“陪舞职业重回上海百乐门:月收入2千至1万元”,报道中有如下带有强烈“怀旧”情绪的妙笔文字:

【周末的晚上,百乐门四楼舞厅,最后一个音符奏完,英国人派克拉着女舞师左转一圈,单手托腰将她侧搂在怀里,女舞师的金色群摆在褐色地板划过半个圆弧,随之静止。

“原来这个英国小男生这么有风度。”舞池边,派克的两个上海男同事瞪着眼。

“太有意思了,似乎回到祖父的时代。”送走舞师,派克在玫红色的沙发上坐下,喝一口嘉仕伯啤酒,有点气喘地说。

虽然广告通篇没有出现舞女二字,但年轻、女性、跳舞、外形好、百乐门,这些字眼足以勾勒出这样的暗示:浮华魅影的旧上海将带着她的舞女们重现人间。
……
1932年,中国商人顾联承投资70万两白银,在静安寺创办百乐门,成为上海西区“贵族区”的一大豪华娱乐场所,人称“远东第一乐府”。
 …
1933年开张典礼上,时任国民党政府上海市长的吴铁城亲自出席发表祝词,当时百乐门的常客有张学良、徐志摩;陈香梅与陈纳德的订婚仪式在此举行;卓别林夫妇访问上海时也曾慕名而来,八一三事变之前,去百乐门跳舞一直是上流社会的时尚。

百乐门里的舞女自然也成为时尚中的标志物。相貌谈吐不输名媛,舞技高超,深得富人们的欢心,百乐门里一个入行三年以上的舞女,月收入可达数千元,是当年一名普通工人收入的十倍至百倍。

风光只是表象,百乐门舞女最受追捧的岁月里,也没有得到主流社会的接纳,她们往往成为情杀、诈骗、纳妾、绑架之类社会事件的主角,即使陈曼丽这样如电影明星般风靡民众的皇后级舞女,最终也不免遭人暗杀的下场。当年上海滩的太太小姐们甚至不愿在百乐门里跳舞,因为不屑与舞女为伍。
……
老舞客金先生,这个幼年跟着叔伯混百乐门,抓一块黑森林 蛋糕在云鬓衣香中四处奔跑的调皮孩子,如今也成了害怕衣服被孩子弄脏的“老克勒”,他认为百乐门的低调,无非是怕牵扯到“舞女”这个敏感话题。

1948年,国民党政府禁止舞女从业引发一场“舞女风潮”,几百名舞女及相关从业人员抗议政府禁令,上街游行,之后冲入上海社会局与时任局长厮打,此后,舞女这个职业在中国消失了50多年。】

草民之所以引了这么多文字,皆因为其太“怀旧”了,不但在内心“怀旧”,而且这些个“旧”还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

最有意思的是那位英国人派克先生,派克先生的一句“似乎回到祖父的时代”,如果草民没有猜错的话,派克所谓的“祖父的时代”,应该是上海作为典型的半殖民地标志的时代,派克先生的祖父,是把上海作为“冒险家的乐园”的那一拨洋人,甚至有可能上溯到1840年的时代?

请宋惠昌先生定义一下,派克先生“似乎回到祖父的时代”,算不算是“向着更高文明层次前进的”样板?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云淡水暖
云淡水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