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之歌》——政治抒情诗的丰碑

作者:段登捷 来源:发展导报 2013-08-22 3913

《雷锋之歌》——政治抒情诗的丰碑

 

 

 

 

  1963年3月5日,《人民日报》 刊登了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 的题字,掀起了全国学习雷锋的高潮。4月11日,《中国青年报》发表了贺敬之同志的《雷锋之歌》,引起了巨大反响,使学习雷锋运动产生了“热核反应”。可以说,贺敬之唱响了雷锋,雷锋成就了贺敬之。歌唱雷锋的诗歌成百上千,唯有《雷锋之歌》久唱不衰。直到现在,那些优美动情的诗句,仍不时回响在我们耳边。半个世纪过去了,《雷锋之歌》 这首诗人们没有忘记。整整 50年了,雷锋这个名字,一直刻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雷锋精神仍在鼓舞着我们奋勇前行,雷锋传人还在一个个不断涌现……

  《雷锋之歌》是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但时下有些人对政治抒情诗是不屑一顾的。在他们看来,政治抒情诗是政治的传声筒,是空洞的呐喊,是旗帜与炸弹,是艺术从属于政治的表现,没有真善美可言。殊不知政治抒情诗所抒发的感情,是时代之情、人民之情、革命之情,是比亲情、爱情、友情等等一己之情更伟大更能引起读者共鸣的崇高之情,更具有真善美与艺术价值。古今中外的伟大诗人,哪个不是超越了个人的一己之情而忧国忧民,与当时的政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世界上绝没有远离当时的政治、不关心祖国与人民的伟大诗人。贺敬之的 《雷锋之歌》是当代政治抒情诗的一座丰碑,它不仅抒发了时代之情、人民之情、革命之情,而且它那宏伟的构思、鲜明的形象、深刻的思想,都值得我们学习研讨。

  《雷锋之歌》的最大特点,就是洋溢着汹涌澎湃的激情。这激情与时代与革命息息相通,如黄河如长江,浪峰层层,冲击着我们的心灵,使人感动,令人振奋,激励人们跟上时代洪流永远革命。当诗人全面了解了雷锋的先进事迹之后,他激动万分。他的革命经历、他的广阔胸怀、他的高瞻远瞩,使他透过雷锋先进事迹的表象,看到了雷锋精神的革命本质。他把雷锋看做是 “母亲怀中新一代的太阳”,“我们革命队伍生命群山中又一个高峰”。因此,他的抒情,超越了个人的一己私情,升华为时代之情、人民之情、革命之情。更值得称道的是,这升华了的激情,不是通过空洞的呐喊来表现的,而是通过诗人自己革命经历中具体感受到的生动形象来抒发的。譬如诗歌的第一节,是描述雷锋诞生的环境的 ,但诗人并没有具体描 述 ,而 是 从 个 人 的 感 受 写起,通过丰富的联想,具体生动的形象,“神与物游 ”、“立 象 尽 意 ”,写出了雷锋的出现,是革命优秀传统的必然:

  ……滚滚湘江水呀,/闪闪延河的灯……/使我怎能不/日日夜夜/梦魂牵绕?

  ……上甘岭头雪呀/越秀山下松/使我怎能不/千番万回/热血沸腾?……

  ……

  在今天,/我用滚烫的双手/抚摸着/我们的/红旗/又一次把/母亲的/衣襟/牵动……/让我们高呼吧!/看啊,/在我们的大地上,/在党的/摇篮中——/此 刻 ,/又 站 起来/一个多么高大的/我们的/弟兄!……

  这样写既歌颂了我们优秀的革命传统,又写出了雷锋的出现,是革命优秀传统的必然。这样写既表现了雷锋这位英雄人物对诗人心灵的冲击与感动,又把雷锋定格在时代的英雄行列之中。这样写还完成了小我与大我的完美结合,使诗人的一己之情升华为时代之情、人民之情、革命之情。这样写,还做到了言志与缘情的统一,既有深刻的思想,又有充沛的感情。凡此种种,充分体现了贺敬之政治抒情诗的特点,而这也是贺敬之对政治抒情诗的一大贡献。《雷锋之歌》的又一特点是构思宏伟、联想丰富。诗人没有拘泥于雷锋具体的先进事迹,而是着眼于雷锋的时代精神。他既能置身于时代的洪流之中,又能站在这洪流的波涛之上,高瞻远瞩,把时代风云尽收眼底。深思熟虑,透过表象把握事物的本质。从而展开丰富的联想,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这就使得一千二百多行的长诗,宏伟而不空洞,层层推进,回肠荡气;丰富而不繁杂,形象生动。全诗共六节:第一节诗人从自己的感受写起,真可谓“精骛八极,心游万仞”,连雷锋的名字都未出现,却活脱脱画出了产生雷锋的典型环境,是优秀革命传统的必然。不仅为歌颂雷锋打下了坚实基础,而且把雷锋精神提到了时代高度,也让我们看到了诗人在构思上的大气与匠心。第二节,诗人抒写了他面对雷锋的激动与崇敬,并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雷锋精神的巨大作用。第三节探讨雷锋这样一个普通士兵,为什么会让我们如此激动,并提出了一个哲理性问题:人应该怎样生?路应该怎样行?第四节进一步以生动的形象阐述从过去到现在两种人生观的对峙与斗争,提出了什么是真正的幸福,什么是青春的生命。而雷锋的出现,正确回答了这个问题。第五节通过对雷锋成长过程的回顾,说明了人应该这样生,路应该这样行,与第三节遥相呼应。第六节诗人登上历史的高山,放眼世界,尽情歌颂雷锋精神与学习雷锋的伟大运动,抒发诗人对雷锋的崇敬并跟着雷锋前进的激情。如此庞大的结构、如此丰富的内容、如此重大的题材,诗人却能驾轻就熟,巧妙自如地串联在他个人感情的主线上,加以合理丰富的联想,使全诗大气磅礴,激情洋溢。让读者在感动的同时,得到了美的享受。《雷锋之歌》的第三个特点是深刻的思想与生动的形象完美结合。大家都知道,写诗要用形象思维。所谓形象思维,就是诗人思想的表达,不是通过逻辑推理,空洞说教,而是通过生动鲜明的形象来表现,让读者获得的是具体的形象或映象,从而受到感染或启发。请看诗人这样描述雷锋:

  你只有/一百五十四厘米/身高,/二十二岁的/年龄……/但是,在你军衣的/五个纽扣后面/却有:/七大洲的风雨/亿万人的斗争/——在胸中包容……

  再看诗人如何表述他面对雷锋的激动:

  呵!我看着你,/我想着 你 ……/我 心 灵 的 门窗/向四方洞开……/我想着你,/我看着你……/我胸中的层楼啊/有八面来风!——

  诗人这样表述他与雷锋的兄弟之情:

  让我说:/我们是/一母所生——/我们血液的源头,/在“四一二”的/血海里;/在皖南事变的/伤痕中……/早已/几度相逢……

  再看诗人如何描述雷锋精神的巨大作用:

  那红领巾的春苗啊/面对你/顿时长高;/那白雪的积雪啊/在默想中/顷刻消溶……/今夜有/灯前送别;/明日有/路途相 逢 ,/“ 雷 锋 ” ……/——两个字/说尽了/亲人们的/千般叮咛;/“雷锋” ……/一句话,/手握手,/陌生人/红心相通!……

  短短几行,写尽了雷锋精神的巨大力量,我们的少先队员,在雷锋精神的鼓舞下,迅速成长。我们的老年人,在雷锋精神感召下,越活越年轻。无论是灯前送别,还是路途相逢。在生活的各个领域,都闪耀着雷锋精神的光辉。多么深刻的思想,又是多么生动形象。

  可以看出,活跃在诗人脑海中的不是空洞的抽象的思想,而是一串串生动感人的鲜活形象,而这些生动鲜活的形象恰当地体现了诗人的思想。贺敬之政治抒情诗成功的秘诀就在这里,这也是一切写政治抒情诗的人应该认真学习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进入了市场经济时代,千变万化的现实,各个领域的多元,让我们远离了那激情燃烧的岁月,让我们很少读到歌颂英雄,抒发人民之情、时代之情、革命之情的动人诗篇。这其中原因很多,但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的诗人沉醉于一己私情,不能把时代、国家、人民前进的脉搏融入自己的感情,难于与伟大的革命事业产生共鸣,因而无法将个人的感情升华为人民之情、时代之情、革命之情。当前的中国,仍然处于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道德模范”、“时代先锋”、“感动中国”的各式各样的先进人物,每天都在涌现,他们的先进事迹感人至深,他们的出现,是时代的必然。希望我们的诗人,走出个人感情的象牙塔,向贺敬之同志学习,把他们的英雄业绩,唱响全世界。

  段登捷

  贺敬之简介

  贺敬之,山东枣庄人。

  中共党员,1942年毕业于延安鲁艺文学系。历任鲁艺文工团创作组成员、华北联大文学院教师、中央戏剧学院创作室主任、《人民日报》文艺部副主任、文化部副部长兼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文化部代部长。

  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第一、二、三、四届理事及第三届副主席、书记处书记,第五届名誉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第三、四届常务理事,中共第十二、十三届中央委员,全国第七届人大常委。上世纪40年代开始发表作品。

  著有诗集《放歌集》《贺敬之诗选》,评论集 《贺敬之文艺论集》,长诗 《回延安》《放声歌唱》《雷锋之歌》《中国的十月》等。

  歌剧剧本《白毛女》(参加执笔,马可作曲,已公演)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金。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3
0
0
0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