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占领华尔街”到“华尔街之狼”回归

作者:钟雪萍 来源:观察者网 2014-05-05 927

  如今,短短不到三年前(2011年9月)的“占领华尔街”似乎已经成为遥远的记忆。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尽管经济复苏缓慢,但似乎不影响财富继续集中到少数人手里,也不影响好莱坞大片的票房,不仅有《华尔街2》(2010),还有《华尔街之狼》(2013)。

  毛尖评论《华尔街之狼》时,注意到电影结尾的镜头:“《华尔街之狼》毫无疑问将圈住更多的羊,这个,电影结尾倒也表现了。”

  Leonardo DiCaprio扮演的影片主角“华尔街之狼”的原型叫Jordan Belfort,2004年因欺诈罪,被判监禁22个月。刑满后,通过写自传,卖自传版权,以及巡回演讲(只能在美国以外的地区;据说在澳洲特别受欢迎),重新过上颇为舒适的生活,尽管仍然欠着受害者们千百万美金的巨款。

  

从“占领华尔街”到“华尔街之狼”回归

《华尔街之狼》(图为剧照)无疑将圈住更多的羊。

  这样的“重生”一定会让有些人羡慕美国社会的“去道德性”。不过,在资本主义涅槃里重生的,估计属凤凰的基本不太可能,一般仍然属狼,尽管有的暂时披上羊皮。

  美国有网友在一些此片影评的跟贴里,尖锐指出一个关键问题:即,Belfort的欺诈罪,有大量受害者,却只判了22个月的监禁;不仅如此,出狱后,曾经的罪行还能转化为赚钱的商品。而美国监狱里两百三十多万在押的犯人中,很多因吸毒获罪监禁期却可长达数年。这之间的差别,反映出的恰恰是阶级不平等在法律上的表现,或者说法律本身的阶级性;只有统治阶级才宣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回到影片结尾:Belfort去新西兰演讲,主题仍然是“how to sell this pen to me”(怎么让我愿意买这支笔):教人学会如何让买方上钩;即使自己卖的是垃圾,也得让买方觉得自己捡了个大便宜。Belfort上台开讲,镜头很快切开,意味深长地对准了那些坐在下面的听众:镜头里,由前往后坐着一排排的平常人,注视前方,个个表情严肃,似有心事。乍一看,镜头本身代位演讲人;那一个个看着镜头的听众,专注地注视着这个曾经的诈骗犯,似乎急切地想从他那里得到致富的真经。

  不过,这个镜头稍为特别:它对着那些听众相对多地停留了若干秒钟。这稍感有点长度的镜头,足以有可能让看电影的观众开始意识到镜头里的听众和镜头外看着他们的自己,产生一种镜头里的和镜头外的,面面相觑的感觉。直到银幕变黑,影片结束,这多出几秒的停留,似乎也多出了些许意思。

  毛尖的评论既看到好莱坞反映的“狼与羊”之关系,也点出其本身的“圈羊术”。确实,在很多人质问好莱坞缘何再一次如此隆重演绎类似故事的同时,该电影因此而颇为卖座。上赶着去看的人们,何尝不像最后镜头里的那些听众:明明没什么价值,却总会趋之若鹜?消费“欲望”是要自掏腰包的,但人们似乎不在乎肥水流进他人田。

  仔细想来,这跟国内各类消费欲望的经济活动相差也不是太大。另外,主流媒体里那些经济类电视台和电视节目,每天有人坐论股票,坐论房地产,坐论全球市场经济,坐论中国私有化进程等等,往往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那些所谓专家,消费的不仅仅是他人的欲望,更是人们对未来的希望。

  显然,这是一个只要是跟发财有关的欲望总能卖出好价钱的时代。

  问题是,在全世界资产者联合起来统治全球的体系里,在财富越来越集中于少数人手里的时候,那些镜头内外的人们有多少能够真正变发财梦想为现实?又有多少那些镜头内外的人们,常常闹不好还让靠贩卖“欲望”赚大钱的人们看似意味深长地捉弄一番,即便善良人们的发财梦可能至多也就是弄个“中产”而已?

  于是,想到了几年前那些占领华尔街的人们:他们都去了哪里?是不是转而走进那些讲演厅,成为其中的听众之一?

  还是正在认真阅读托马斯·皮克提(Thomas Piketty)的《二十一世纪资本论》?

  也许都有。

  问题是,当后者让人们认识到自己确确实实属于90%的同时,作者并无意分析剥削关系和阶级关系,更无意号召“无产者们”联合起来,而只是希望通过让富人多纳税,让中产阶级和穷人少纳税的办法,来解决日益严重的贫富不均,尽管作者同时非常清楚,在美国当下的政治格局中,即使这么个不触动资本主义本身,对资本主义有好处的方案,也是难以得到实现的。

  真正“占领华尔街”的仍然是狼。

  

从“占领华尔街”到“华尔街之狼”回归

2011年的占领华尔街运动

  附文:

  毛尖:劳模般工作,动物般生活

  《华尔街之狼》在本届奥斯卡引发了最多争议,小李子没拿最佳男演员是一方面,另外更主要的争议在:电影中这么多的毒品和性合适吗?

  报道说有奥斯卡评委看完电影,直接冲着导演马丁•斯科塞斯叫“你可耻”。而这声“你可耻”在小李子的粉丝们看来,是奥斯卡老了,受不了毒品和性。

  没看电影前,我也是这么理解的,奥斯卡86岁,评委平均年龄62,不保守才不正常。再加上,马丁•斯科塞斯拍的电影向来都是好莱坞的争议之作,从《穷街陋巷》《出租车司机》一路到《基督的最后诱惑》到《好家伙》,观众喜欢的作品,奥斯卡都不中意。奥斯卡嘛,总是中庸的,这是奥斯卡给我们的印象,也是观众用来解释自己喜欢的作品无缘小金人的理由。

  但是,我个人觉得,《华尔街之狼》不能怪奥斯卡中庸。电影根据前华尔街股票经纪人乔丹•贝尔福特的同名自传改编,讲的是这个玩股票诈骗起家的华尔街精英如何一边敛财致富一边纵情声色。影片开头,感觉老马要整一部美版《金瓶梅》,马修•麦康纳作为小李子的精神导师,出色地完成了王婆或者说老鸨的工作,直接告诉他,在华尔街这么压抑的地方工作,一天不打两次飞机很容易崩溃。这样,小李子就开始了毒品、妓女、传销、毒品、妓女、传销的标准华尔街生涯,当然,小李子的品味肯定不会让西门庆点赞,很快,电影的节奏也转变成了《猫和老鼠》。

  

从“占领华尔街”到“华尔街之狼”回归

马丁·斯科塞斯像是要整一部美版《金瓶梅》的节奏……图为《华尔街之狼》剧照。

  小李子的粉丝替他鸣冤,也是应该。三个小时的声色犬马,小李子基本是真身上阵,我们春晚四五个小时,光主持就四五个,但是小李子自己报幕自己旁白自己出手自己高潮,从头到尾,声嘶力竭是他,走火入魔是他。所以,看到后来,你会觉得,这个诈骗犯真心不容易,劳模一样工作,动物一样生活,这样鸡血的生活,你吃得消?所以,本来是“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的社会批评,在兢兢业业的酒色冲击下,变成了升级版《私人订制》。中间,在小李子看上第二任老婆“女伯爵”的时候,有那么几分钟,小李子完全是“了不起的盖茨比”。他和老婆一起出海,他们的私人豪华游艇遇到风浪,船身进水,命在旦夕,小李子抱住女伯爵的腔调,也让人回忆起《泰坦尼克》。也就是说,如果把这部《华尔街之狼》分解一下,可以做成小李子作品的一个预告大全,而斯科塞斯比较牛的地方是,无论是三分钟的“盖茨比”,还是一分钟的“泰坦尼克”,他都能做得比小李子出演的原剧更有风格更强硬。

  但这部电影的问题也在这里,爆粗口是要表现华尔街精英的粗俗吗?但听上去怎么延年益寿嘎嘣脆?老马当然是要批评小李子荒淫无耻的生活,但是怎么有种让屌丝开眼界的气势?

  因此,就算老马和小李子都希望观众能通过这场风月宝鉴洞穿资本主义的腐朽本质,但是,要让好莱坞来批评华尔街,让电影圈对金融圈进行反戈一击,老马的这次电影写作,只能说有佳句,没佳构。这样的批评,最终还是会让资本主义莞尔一笑,嘿嘿,《华尔街之狼》毫无疑问将圈住更多的羊,这个,电影结尾倒也表现了。

  

从“占领华尔街”到“华尔街之狼”回归

新科金球奖喜剧类影帝莱昂纳多在《华尔街之狼》中的大尺度表演并没有打动评委,4度冲奥失败。莱昂纳多在颁奖礼现场心碎含泪。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