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南:我被这位女科学家感动!

作者:佚名 来源:红色文化网 2024-06-24 1964

司马南:我被这位女科学家感动!

我承认,我被感动了。

被这场戏感动了,被女科学家感动了。

这场戏应该在6月22号晚上看,本已答应制片人刘忠魁先生,拟与文艺评论家陈先义先生同赏,时逢老夫69岁生日,那晚实在是没有办法躲过热邀,朋友们拎来三个蛋糕,诺如果我敢拂逆大家面子拒绝饭局,第2天就在录制节目的时候摔到我脸上……故此推迟一天,幸好这部话剧在第2天下午(2024年6月23日)2:30还有一场演出,而后就走全国巡演了。

《望星河》讲的是传奇女科学家的故事,王贞仪这个名字您听说过吗?她是一个“不合群女孩”。有点像17岁在读女中专生全世界数学大赛拿下第12名的那个小女子,有点像在那个黑暗的年代给中国送来科学光明的女科学家何泽慧,有点像“我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匍匐在地,擦干祖国身上的耻”一句话令无数人落泪的龙芯之母黄令仪,有点像中国空间站出身河南乡下的姑娘刘扬出身山东漁村的姑娘王亚平……她的研究成果,与中国科学家最新月球背面挖回一锨土,与2028年即将建成由中俄主导的月球科研站,与昨天晚上月壤发现天然石墨烯等等等一系列的科研成果有解不开的渊源。

司马南:我被这位女科学家感动!

“鸡不啼,狗不咬,十八岁大姑娘满街跑”

说的就是清代八旗少女在大街上来去自如去茶馆、戏园、酒楼游乐的场景

而其他正值花季,却深锁闺中的汉族少女们却没有这么好的运气,即便等待她们的是同样的命运——婚嫁 。(《中国妇女通史·清代卷)

《望星河》取材自清代女天文学家王贞仪的传奇人生。日月之行,星汉灿烂,浩瀚的宇宙吸引着无数科学家探索其中的奥秘。在科学被打压而迷信盛行的清朝时期,在封建社会对人性的残酷压迫之下,有一颗璀璨的明星,用天才与反叛划破了漆黑的长夜,为这个世界留下了科学的火种。她,就是清代女科学家王贞仪。

剧本围绕贞仪的传奇人生展开,以丈夫詹枚在贞仪死后四处奔走出版为线索,回溯贞仪的一生。我们追随她从吉林荒原到江南水乡,从懵懂孩童成长为江宁女史,不变的是头顶的那片星空。一个民族总要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他们在艰难的环境中砥砺前行,引领我们走出蒙昧的迷雾。

作为清朝第一女科学家,他8岁能写字,11岁能作诗,是数学、天文、诗词、医学、马术样样全能的“六边形战士”,其著作推动着时代的进步,更为女性带来榜样的力量。

该剧荣获“戏剧中国”2022年度话剧类优秀剧本奖,受邀参与2024年第九届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让我惊讶不已的是,这部话剧的编剧和导演竟是这位1998年出生的小姑娘。

戏演完了,所有的演员依次出场,别致谢幕,每人一两句台词,让观众回忆起他们饰演的角色,每每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我也跟大家一起拍巴掌,用手机录下了最后这个悠长的结束片段。

编剧兼导演王斯汀,跟我合影的小姑娘,分明是一个职场求职的大学生,或者是国贸 CBD上班的小白领,很难相信这么一台大戏,是她写的她导的。

怎么找到这个题材的?我第1次从话剧里知道有这么一位女科学家。

她说,这个人物是她少女时代的偶像,把王贞仪的故事搬到话剧舞台上,是多年的愿望。

司马南:我被这位女科学家感动!

王斯汀毕业于中戏导演系2017级本科班,现研究生在读。编剧作品获得“戏剧中国”话剧类优秀剧本荣誉称号,编导作品入选新时代首都原创剧本创作及选题孵化项目。其代表作,除了2023 编剧、导演话剧《望星河》及音乐剧《消失的证人》之外,还有2022 导演话剧《背叛》,2021 参与话剧《直播开国大典》《活动变人形》《正阳书局》、相声剧《依然美丽》导演工作,2020 编剧、导演话剧《不是那个武家坡》……

题材难度很大,一个大家不知道的历史上的女科学家,要让观众坐在剧院里看几个小时,连个中场休息都没有,想想都是一个很难的事儿。然而《望星河》做到了,

戏很抓人,一切靠对话来完成故事人物的塑造,这部戏在节奏上可圈可点,明显借鉴了京剧韵白的特点,把寻常白话弄得铿锵有力节奏鲜明,辅之以动作,拽着你不由得跟它走,走进灿烂的星空,走入女科学家的个人命运。

故事是由她的丈夫来讲述的,整个故事大纲以倒叙的结构,夹叙㚒议,详略得当,很是吸引人,不时引发会心的微笑或热烈的掌声回应。

前后左右,除了我们几个老头儿之外,大都是年轻人,这么一个久远的故事,能够扣动年轻观众的心,非常不容易,年轻观众反应热烈的时候,我并不总是能够理解,看的是同一台历史剧,各有各的敏感点,各有各的抒情点。

与大家习惯了的人艺话剧调性明显不同,这是一个全新的模板,舞美灯光是全新的,舞台调度也是全新的。就拿开场来说吧,没有明确的开始时间,差不多的时候,一层纱的后边便有人影晃动以及嘈杂的说话声,声音不大,越是听不清楚,人们便越是去听,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场,当观众的注意力被集中到舞台上去的时候,纱帘儿撩起,8个演员一字排开走到台前。带着京剧行腔韵味的念白体,讲起王贞仪的故事,一下子就吊足了观众的胃口,原来话剧还可以这样演,原来还有这么一个我们闻所未闻的故事。

舞台视域的有限性,给表现一个不合群的女孩对于天上宫阙的想象,带来了莫大的不便利,但望《星空河》舞美,借助现代LED和AI手段,只用一段或两段苏堤断桥般的梯子,便将星汉灿烂阴晴圆缺表现的十分到位,这与京剧一节鞭代表千军万马,一桌椅代表广厦万千颇有美学意蕴上的相近之处又推陈出新。

我最早注意到话剧韵白处理的结构性问题是看天津人艺《俗世奇人》,刘忠魁先生是出品人,那场戏是在保利剧院演的。本来没抱什么希望,演出之后大喜过望。我连做了几期节目介绍天津人艺,其整体实力不弱于北京人艺,台词上尤其见功夫,越是水词儿越见功力。话剧话剧,话说不好,就没所谓话剧。

《俗世奇人》是根据冯骥才的小说改编的,人物众多,要把几十个人物集中在一台话剧里展现难度可想而知。光顾着交代每个人的生平,那就没有办法展现戏剧冲突塑造人物。我发现天津人艺从头到尾采取类似词、曲长短句式的语言,凡演员出场说话,均富韵律性、节奏性、起伏性,特别是动作性,平白的叙述变得有津津有味。

司马南:我被这位女科学家感动!

《望星河》这部话剧明显汲取了这个特点,台词的长短式,其韵律性,节奏性起伏性,与人物性格特征和生活气息紧密相连,你发现这个写剧本的人不得了啊,剧中人物言简意赅精炼如诗,听起来是那么朗朗上口,容易辨识,容易记忆,富有文学性。如果后边没有高人的话,那么这个编剧导演王斯汀是个奇女子铁定无疑了。

王贞仪是一个历史人物,虽说她可以讲白话,但那个时代的语言特点与现代白话相距甚远,怎么才能够让人们在感觉上,觉得我是在鉴赏一个历史人物,却又能够听懂她的每一个意思呢?

编剧导演的办法,除了在人性相通前提下揭示矛盾的普遍性展现戏剧冲突之外,语言上是格外做了功课的。台词儿不当水词儿写,而要当京剧的韵白写,有上下句,字数节奏注意整齐,相对称、相统一、相呼应,以台词初始的不稳定态唤起动势,以相对稳定的韵律延展内容。

总之全剧没有散乱的大白话,没有俗界顺口溜,透着一个雅字,三字句,四字句,五字句,七字句、十字句,长短随意,四六句统计偏多,统一而有变化的节奏,为表达比较激烈的思想情绪和紧张的舞台气氛时,提供了语言上的坚实基础,也使得这部剧好看耐读经得起细琢磨。

今天的时代人们读140个字都嫌烦,听书都要三倍速两倍速,你再利索的口条在台上说大白话也难以抓住观众。更何况一个女科学家的故事,也就是一个人物小传中传,真实历史人物也不能在传奇性上无限延展,耐听的,好看的,真正有魅力的系于表演本身,这是观众之所以几百块钱买票坐到剧院里欣赏话剧的根本原因。

这里的演员,没有一个我能事先叫出名字来的,不靠腕儿,不刷脸,不玩网红套路,扎扎实实排戏,这是一条正确的道路。

也许您想不到,我也没想到,三人合影我左手边的女子是编剧导演王斯汀的妈妈著名的女演员梅花奖得主张艳秋,她现在是天津人艺副院长,过几天要到北京来演《日出》,饰演周繁漪。

(2024年6月24日早饭前,写于北京东城区南锣鼓巷8号)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1
12
0
0
3
0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