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辅臣:中国第一个布尔什维克

作者:佚名 来源:参考消息 2021-06-01 4078

高擎十月革命旗帜的中国旗手

——记中国第一个布尔什维克任辅臣

 

  文/本报驻沈阳记者于力 高爽

  十月革命爆发后,任辅臣响应列宁号召,在旅俄华工中建立第一支华工红军队伍——中国团,加入苏俄红军,转战形势险峻的东方战线,参加保卫新生苏维埃政权的斗争

任辅臣:中国第一个布尔什维克

任辅臣纪念馆外骑马雕像(资料图片)

  中国第一个布尔什维克、参加过十月革命、牺牲后妻儿受列宁接见、唯一被追授苏联红旗勋章的中国人……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任辅臣,这个与十月革命紧密相连的名字愈显熠熠生辉。

  如今,在俄罗斯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维亚火车站旁、彼尔姆边疆区叶洛沃村、特罗伊察镇瑟尔瓦河畔,都屹立着任辅臣和中国红鹰团的纪念碑;在辽宁铁岭龙首山,任辅臣的家乡也矗立着他的塑像,他的出生地辽宁铁岭河夹心村还新建了纪念馆;黑龙江黑河旅俄华侨纪念馆专门开辟了任辅臣生平事迹展区……

  任辅臣是谁?他身上有怎样的故事?

  率领“红鹰团”保卫新生政权

  1959年,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由中苏两国合拍的宽银幕电影《风从东方来》在中国热映。电影中有这样一幕:十月革命胜利当天,圣彼得堡大雪纷飞,一名中国军官从怀里掏出象牙微雕送给列宁。他说,这是中国红鹰团团长任辅臣同志托我转交给您的。列宁拿出放大镜仔细端详这个来自中国战士的礼物,只见上面雕刻着一行俄文小字:中国的庄稼汉和俄国的庄稼汉站在了一起。

  事实上,十月革命爆发后,任辅臣响应列宁号召,在旅俄华工中建立第一支华工红军队伍——中国团,加入苏俄红军,转战形势险峻的东方战线,参加保卫新生苏维埃政权的斗争。

  1918年春夏之间,任辅臣率领中国团转战在东方战线的几个战场上,活跃在乌拉尔山脉侧翼的杜拉河、卡马河、阿克塔伊河一带,在叶卡捷琳堡、塔吉尔、彼尔姆等地同多路白卫军作战;在阿克塔伊河附近,中国团摧毁了数倍于己的敌人进攻,并乘胜追击,一直推进到上都拉,受到苏维埃中央的表扬与嘉奖。

  1918年夏秋之间,由于战场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任辅臣率领中国团在参加了魏尔霍图利耶方面围歼捷克叛军的几次战斗之后,奉命跟随在十月革命时期表现出卓越的军事天赋、苏俄红军首批五位元帅之一瓦西里·康斯坦丁诺维奇·布柳赫尔的队伍,展开了一场千里奔袭。

  中国团转战南北的经历,也使得任辅臣与布柳赫尔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这种友谊历经百年,影响着他们的后代。1988年,任辅臣之子任栋梁赴苏联祭奠父亲,曾专程到布柳赫尔之子瓦·瓦·布柳赫尔家中拜访;一年后,瓦·瓦·布柳赫尔又专程来到中国看望任栋梁及其家人。

  由于中国团战功卓著,1918年10月27日,苏维埃中央颁布嘉奖令,命名任辅臣的中国团为“红鹰团”。

  1918年11月下旬,任辅臣担任乌拉尔维亚战场左翼总指挥,在他的带领下,红鹰团全体将士同敌人展开了殊死的搏斗。11月29日,年仅34岁的任辅臣壮烈牺牲,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建立和巩固献出了生命。

任辅臣:中国第一个布尔什维克

中国团部分军官和士兵合影,前排居中者为任辅臣。(资料图片)

  妻儿曾受列宁亲切接见

  任辅臣牺牲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后方办事处,任辅臣的妻子、战友张含光悲痛得昏厥过去。他们三个年幼的孩子茫然看着大人们进进出出,寒风中高高矮矮、瑟瑟发抖的身影,显得无助而孤单。

  张含光不仅是任辅臣的妻子,还是他志同道合的战友。1915年,张含光领着两女一子离别铁岭、赶赴俄国时,她只是不远万里投奔丈夫的妻子;仅仅两年半时间,她也成了一名真正的红军战士。

  在她的大力动员和感召下,不少流散的华工、华侨纷纷前来参军,经过简单训练就毅然奔赴前线。在前线和后方办事处之间常常需要铁路运送给养及兵员、伤员,张含光与红军总部联系调集火车皮事宜,经常要反复周旋多次,有时候甚至奔忙几天几夜,时间长了,她与红军总部的俄国人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大家都熟悉这位中国团办事处的女主任。

  这段经历得到了任栋梁的证实:“我母亲作为办事处的负责人终日忙碌着……前方战事频繁,伤亡较重,新兵经短期培训就开赴前线。我当时还是11岁的孩子,也跟随战士们上操训练,还用马枪打过靶呢!”

  1918年12月5日,张含光让翻译王芝圃把任辅臣、中国红鹰团和后方办事处的情况写成书面报告,电告红三军军部并转呈布尔什维克党中央。

  对于任辅臣和中国红鹰团的英勇牺牲,苏维埃政府和布尔什维克党中央表示深切哀悼,并于1918年12月28日即任辅臣牺牲一个月之后发表讣告,给予任辅臣极高的评价:

  在维亚战役结束时,中国团团长任辅臣同志壮烈牺牲了。任辅臣在中国侨民中享有很高威信,他把他在中国人中间的影响和威信全部贡献给了苏维埃俄国。

  由他组织领导的中国团部队是我们战线上最坚强、最可信赖的部队。作为国际共产主义忠诚战士,他把毕生精力都献给了伟大的事业。

  他的精力并没有白费。革命战士们将永远记着为全世界被压迫者的事业而献出了生命的中国人民的儿子——任辅臣同志。

  1920年5月,革命导师列宁亲自接见任辅臣妻子张含光和三个孩子,称任辅臣不仅是真正的布尔什维克,还是优秀的中华儿女;他创建的红鹰团为保卫苏维埃政权立下了很大的功勋,苏俄人民不会忘记。

  1989年11月2日,苏联驻华大使代表苏共中央和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在北京举行仪式,向任辅臣追授红旗勋章。

任辅臣:中国第一个布尔什维克

列宁接见任辅臣的妻子和子女(画作)

  青年时代接受先进思想

  任辅臣走上革命道路并非偶然。

  1884年4月28日,任辅臣出生在辽宁铁岭一个叫河夹心村的农民家庭。幼年的任辅臣聪颖活泼,在学业上也颇有进益。1896年,任辅臣考入铁岭银冈书院———这座书院是清代著名的五大书院之一,在东北教育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任辅臣在银冈书院度过了四年时光,在这里,他遇到了一批富有正义感和爱国心的良师,他们心怀天下、肩担道义,拥有新思想、新文化、新观念和忧国忧民情怀,特别是书院总董兼国文课启蒙老师曾宪文,他是孙中山的拥护者,在除旧布新、风云动荡的历史时期曾大声疾呼:“帝国又增新岁月,版图谁整旧河山。”

  可以说,银冈书院是任辅臣走向革命道路的第一站。

  在银冈书院毕业后,任辅臣到正在修筑的中东铁路上做了一名书记员,并在这个岗位上学会了俄语。1901年夏,他考取了奉天警员教练所,先后在新民、铁岭担任警官。

  一天,任辅臣在铁岭巡区看见两个沙俄兵正在抢夺中国农民的苫房草,农民被一个士兵用枪托打伤了手腕,而另一个士兵则端起马刀向农民胸部刺去。目睹这种强盗行径,任辅臣不顾一切地扑了过去,将两个未加防备的士兵打翻在地。但其中一个士兵迅速爬起,举起马刀向任辅臣砍来。这时,他们却被一个青年军官吼住。

  原来,这位名叫瓦夏的青年军官是当时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在国外的组织———俄国革命社会民主党人国外联合会的成员,该组织坚决反对日俄在中国争夺殖民地的行为。

  随后,瓦夏把任辅臣领到屋里,问他为什么要打俄国士兵。任辅臣说:“他们打了中国的老百姓。”瓦夏听了任辅臣的话,拍着他的肩头说:“俄国的老百姓和中国的老百姓一样,他们并不愿意打仗。要想消灭侵略战争,最好的办法就是各国的老百姓团结起来。”

  “任辅臣生逢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的时代,1904年日俄战争期间,青年任辅臣第一次感受到什么叫山河蒙难,也是在这场战争中,他开始接触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党员,接受无产阶级革命思想。”长期致力于任辅臣研究的辽宁省铁岭市档案和党史文献中心副主任张雅莹说。

  为了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1907年元旦刚过,经瓦夏等青年军官介绍,任辅臣放弃警官职位,奔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活动的中心哈尔滨。1908年,任辅臣在哈尔滨加入布尔什维克。

  “根据现有的史料记载,他是姓名可考、最有代表性、最有典型意义、第一个加入布尔什维克的中国人。”张雅莹说。

  异国他乡追寻验证真理

  1914年底,任辅臣以华工事务主持人的身份带领2000名华工从哈尔滨出发,来到俄国乌拉尔地区一个矿区开矿、伐木。在此期间,他在华工中开展革命活动,宣传革命道理。

  对于任辅臣带领华工到国外一事,一位苏联记者在书中写道:“是什么让他登上了旅程?是金钱、某种希望、见见世面或年轻气盛?看来这些都不是。主要是他理解并接受了布尔什维克,理解并接受了革命的理想。”

  来到矿区后,华工们在临时用原木搭成的简陋工棚里居住,潮湿黑暗,空气混浊;华工们终日劳动,吃的是黑面包加盐粒,偶尔能吃土豆,几乎没有什么蔬菜;劳动条件极为原始,基本没有劳保措施,伤亡事故不断发生;工人工资十分低廉,生活毫无保障……

  为改变工人兄弟的悲惨境况,任辅臣积极奔走。一方面,组织华工团结自救,盖屋、种菜,战胜环境困难;另一方面,反复与俄国地方当局及矿厂主交涉,努力改善华工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慢慢地,任辅臣在华工群体中建立了威信,这也为他后来组建中国团奠定了坚定基础。

  经历过战争年代,任辅臣留给后人的遗物不多,但有一张珍贵的照片仍被保留至今。照片上,任辅臣脸上有浓浓的眉毛,蓄着小胡子,看上去清瘦却精悍。

  传奇事迹有待深入挖掘

  今年是《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20周年,而百余年前,任辅臣的事迹是中俄两国在历史关键时期相互支援、休戚与共、同呼吸共患难的友好象征。

  2019年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友谊勋章的俄中友协第一副主席加林娜·库利科娃,在其所著《俄罗斯和中国:民间外交》一书中写道:“我们俄罗斯人将永远记住并纪念为建立俄罗斯苏维埃政权而献出生命的3万名中国国际主义者。”

  百余年前,任辅臣的理想和行为代表了那个时代的精神高度,他将十月革命的道路和方向视为自己祖国的道路和方向,他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红色政权而战斗,就是在为自己的祖国、为全人类的美好理想而战斗。

  如今,一些专家学者克服研究史料少、研究力量薄弱等方面困境,挖掘、研究、宣传任辅臣事迹。

  “《任辅臣传》已经获批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正式立项。希望未来中俄专家学者开展国际合作,深入挖掘整理任辅臣在俄罗斯的档案资料,通过一手资料还原这段红色历史。”中共辽宁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许晓敏说。

任辅臣:中国第一个布尔什维克

  刊于《参考消息》2021年5月27日第10版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1
19
2
1
0
1
0
0